軍艦島原名端島,位於日本長崎以西4.5公裡。
海島周圍富含煤礦,明治時期就已有開採歷史,後被三菱公司經營,成為日本重要的煤炭輸出基地,1974年關閉。2015年,軍艦島申請成功「明治日本產業革命遺產」,成為日本著名的旅遊景點。
而這所謂的「世界文化遺產」,埋藏著無數二戰期間被強徵到島上的中國、朝鮮勞工的冤魂。
我不了解這段歷史,甚至從來沒聽說過軍艦島,後來查了些資料,原來當年那個島上不僅有朝鮮勞工,還有更多中國勞工。這部電影真是為那段歷史揭開了一角。
其實《軍艦島》的拍攝就是衝著日本申遺成功而來的,佩服韓國人的執著,小眼睛一眯,不服就懟。
這部電影導演柳承菀,主演黃政民、蘇志燮、宋仲基、金秀安。
總感覺韓國演員演戲有點過於用力和誇張,特別是男演員,誇張的表情誇張的形體,這樣演喜劇還行,正劇就有些過了。可是,《軍艦島》讓我有了新的認識。
這是一部標準的韓國「主旋律」電影,電影情節緊湊,故事推進也很抓人,高潮疊起。三條線索都有看點,黃政民、金秀安展現煉獄中的父女情深,處處惹人飆淚,宋仲基飾演的光復軍軍人則要串起整個反抗過程,蘇志燮、李貞賢則要上演一段生存危機前的孤島絕戀。
算得上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它的目的是讓觀眾了解軍艦島的歷史,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日本軍國主義的累累罪行,激發民眾的愛國熱情。這些它都做到了,並且捎帶著給中國人也上了一課,因為軍艦島上不但有朝鮮勞工,還有更多的中國勞工。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被日本統治殖民的朝鮮,朝鮮人在日本人眼裡就是下等人,混得再好,也逃不過被「徵召」做苦力的下場,不管是做「藝術」的藝人,還是做打手的黑幫成員,到了軍艦島,就是待屠宰的羔羊,待盤剝的牛馬。頗具諷刺的是,日本人還沒完全撕下起碼的遮羞布,那些被「任命」的朝鮮「管理者」就迫不及待跳了出來,比日本主子還要窮兇極惡,幹起同胞來心狠手辣,毫不留情。
一部電影能有一些精彩片段和鏡頭,觀影之後還在腦海裡久久迴蕩,並在之後很長時間不斷浮現出來,讓人回味,我想這就是一部好影片最樸實的標準吧。這一點,《軍艦島》做到了。
黃政民、金秀安飾演的姜宇、昭熙父女倆,上了軍艦島之後,為了免辱活命,拼命表現的樣子,觀之不覺得誇張,只讓人感到小人物亂世苟活的辛酸。黃政民把一個亂世之中投機取巧、見風使舵、油滑諂媚,甚至甘為「朝奸」小人的嘴臉表現的淋漓盡致,但自始至終對女兒的舔犢情深,以及關鍵時刻的道義與勇敢,帶領眾人搭起救命扶梯,直至最後亂戰中中彈,奄奄一息之際不忘叮囑女兒「生雞蛋雖腥也要吃」,直擊觀眾淚腺。原來這樣誇張的嘴臉也能演繹這樣細膩的感情。這樣的人物形象也更為豐滿,本來嘛,不要空談什麼道義情懷,亂世之中,與女兒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從西安韋曲派遣的光復軍特工樸英武(宋仲基飾)撐起了這些朝鮮勞工的拯救擔當,他的任務本是營救被關押在此的朝鮮獨立運動領導人尹正哲,可是在營救過程中卻發現他是最大的「朝奸」,最後果斷扯下他的面具並殺了他,勞工突圍決戰中最後關頭斬落日本代所長頭顱,帶領眾人逃出軍艦島。
其中的朝鮮勞工逃亡場面精彩不斷,刺激緊張,引人入勝。
影片最後,運煤船飄蕩在大海上,成功突圍的勞工們,目睹了原子彈在對岸的長崎爆炸,緊張激烈的一切衝突都歸於沉寂,那些屈辱與苟且,那些拼死的抗爭,那些殘暴與罪惡……都在那耀眼奪目的蘑菇雲中化為灰燼。
從那些活下來的人們的眼神中,我們可以讀到很多很多受過日本侵害的人民想說的話。
影片結束了,但觀眾的心裡想必久久不能平靜。
「為什麼我們拍不出這樣的電影?」這樣的問題很low,因為每看一部國外大片(以前是好萊塢,現在不限於美國,放眼全世界),心裡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誰都會說出個一二三來。以我的理解,國產大片之所以抓不住人心,不外兩點,一是「炫技」,從編劇、導演到演員,都在炫技,好像刻意在給觀眾說:看吧,國際級的我也能做到!二是「沒人性」,通篇都在服從一個大道理,不接地氣,反倒讓人只想站到對立面,總想看看反過來會怎麼樣。
當然,這只是一部分現象,看了別人家的優秀總會想到自己家的不足,人之常情。細想起來國產電影現在也有了很大進步,國產大片精品也是層出不窮,期待國內有擔當的大導演能拍出民族的歷史,從內心激發國人的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