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文化遺產資源 推進吳中文化強區建設

2020-12-12 中國經濟網
    訪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文化體育局局長唐崢嶸

    黨的十八大發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號召,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在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中進一步明確「山水蘇州、人文吳中」的目標定位,將文化建設、文化繁榮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要充分挖掘發揮吳中歷史文化資源,切實提升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營建吳中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優勢特色,彰顯吳中魅力。作為吳中區擔當推動文化建設發展重要使命的文化部門,如何結合吳中區的具體實際,以加快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步伐為抓手,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呢?近日記者就此採訪了吳中區文化體育局局長唐崢嶸。

    記者:吳中以山水秀美、經濟發達聞名遐邇,請簡要地介紹一下吳中區的基本情況。

    唐崢嶸:吳中區位於蘇州古城南部,瀕臨太湖,於2001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原吳縣市基礎上設立。全區陸地面積745平方公裡,太湖水面1459平方公裡,佔太湖面積的3/5。吳中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曾是古代吳國國都所在,又是歷代郡、府、州的治所,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吳文化。「草聖」張旭、「繡聖」沈壽、「塑聖」楊惠之、政治家範仲淹、教育家葉聖陶、建築大師蒯祥等一大批歷史名人曾生活在吳中大地。「太湖風光美,精華在吳中」,國家規劃的13個太湖名勝風景區,6個在吳中,全區擁有1個國家5A級景區、3個4A級景區。碧螺春茶、太湖大閘蟹、「太湖三白」、枇杷、楊梅等特色物產享譽海內外,巧奪天工的刺繡、雕刻等民間工藝製作歷史悠久、精美絕倫。

    記者:在吳中區委、區政府去年出臺的文化建設工程實施意見中,提出緊緊圍繞「山水蘇州、人文吳中」目標定位,努力把吳中建設成為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人文之地的總體思路,對此您是怎樣認識的?

    唐崢嶸:吳中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吳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保護、延續優秀文化遺產資源,是文化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豐富吳中文化旅遊的重要資源之一。加強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和利用,是推動吳中區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環節,因此,完善春在樓、保聖寺羅漢塑像、紫金庵羅漢塑像、軒轅宮正殿、寂鑑寺石殿、寶帶橋、東山民居等國保單位規劃的編制工作,依據保護規劃加強保護與利用,做到在實際保護工作中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同時,對吳中區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要重點監控,加大維修力度,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文物保護單位要多與旅遊經濟相結合,做到科學保護、合理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記者: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孕育了吳中別具特色、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非遺的保護利用方面吳中是怎麼做的?

    唐崢嶸:吳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推進吳中文化強區建設,必須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要深入挖掘民族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廣泛開展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普及活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建立對代表性傳承人的扶持和獎勵機制,形成一批如以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核雕、碧螺春製作技藝等為核心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形成以點帶面、全面發展的良性局面。

    隨著國內外文化交流的不斷推進,吳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日益擴大。近年來,吳中刺繡精品搭乘「神州五號」遨遊太空,舟山核雕走進全國「兩會」,碧螺春茶特供南極科考,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登上世博舞臺,藏書澄泥石雕作品《早生貴子》走進英國王室,成為威廉王子新婚禮物。

    記者:吳中非遺生產性保護的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有力地促進了非遺的保護、傳承與發展,並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能否具體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唐崢嶸:這裡我介紹兩個實例。一個是對國家級非遺項目光福核雕的生產性保護,我們區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都十分重視和支持核雕的傳承與發展,把光福核雕村作為特色生態村進行保護性開發和提升改造。計劃投資約4000萬元,新建核雕藝術館、大師工坊,進行村落景觀改造,舉辦大師講座、技能培訓,鼓勵核雕藝人主動創新求變,在產品上不斷推陳出新。目前,核雕保護基地範圍內有核雕從業人員有3000多人、各級工藝美術師40多名,2012年實現產值近1.5億元。

    另一個是對香山幫傳統建築營造技藝的生產性保護。香山幫傳統建築構營造技藝入選了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個非遺項目保護的責任單位胥口鎮政府在2006年組建成立了蘇州香山工坊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具體執行相關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他們精心規劃設立了「香山工坊」古建營造技藝生產性保護基地,基地由園博區、作坊區、生產區、園藝區等區域組成。這裡匯聚了大師工作室、園林古建技藝作坊、園林古建築設計營造公司、職業培訓學校、研發中心等一批相關機構,目前已完成二期項目建設。

    記者:古村落遺存豐富是吳中的獨特優勢,在進一步加強古村落保護利用上你們有什麼規劃?

    唐崢嶸:吳中區古鎮、古村資源豐富,保護好古鎮古村,任重道遠。吳中古村落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太湖之畔的東山和金庭兩鎮。其中陸巷、明月灣、東村、三山島、甪裡等古村早已遠近聞名。我們要加快古鎮古村保護規劃的編制,制定古鎮古村保護和利用的實施意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切實加強保護,實現古鎮古村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同時,加強合理利用,努力打造旅遊精品,促進古鎮古村旅遊實現新發展、新跨越。加快古村落保護工程計劃的實施,探索進一步做大、做強的新方法、新思路,深挖古鎮古村內涵,拓展古鎮古村旅遊經濟產業鏈,實現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百姓共享,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在採訪快結束時唐崢嶸表示,作為吳中區文化部門,將按照區委、區政府統一部署,充分挖掘利用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豐富的太湖山水資源,加強文化、旅遊融合,加快古鎮、古村落保護開發,將豐厚的文化遺產資源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立足時代發展新要求,搶佔文化制高點,為推動吳中文化強區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

相關焦點

  • 梁園區:挖掘黃河文化 推進文旅融合
    梁園區區委書記薛鳳林說:「挖掘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推進文旅融合 是落實習總書記視察河南時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實踐,梁園區坐落在黃河故道的懷抱裡,迎勢而上,順勢而為,眼下,區委、區政府正搶抓機遇精心謀劃文化旅遊這篇大文章。」
  • 蘇州吳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不斷邁上新臺階
    他們大力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加快制定完善重點文保單位保護規劃,強化科學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不斷邁上新臺階,受到了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的充分肯定和好評。     吳中區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
  • 「文化+特色小鎮」以「文化+」的理念推進特色小鎮建設
    推進特色小鎮文化建設,要著力推動「文化+特色小鎮」融合發展,這樣有利於強化特色小鎮的文化功能、融入特色小鎮的文化元素、提升特色小鎮的文化品質,實現文化讓特色小鎮更加美好、特色小鎮讓文化更具魅力的雙重目標。一是要強化文化功能意識。要運用「文化+」的動力和路徑有效助推特色小鎮建設,充分發揮文化在塑魂、育人、興業、添樂、揚名等方面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 發揮地域文化優勢打造特色文化強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建設綜述
    >新時期新階段,寧夏按照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圍繞建設和諧富裕新寧夏的宏偉目標,把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立足豐富獨特的文化資源,大力實施特色文化強區戰略,著力推進「小省區辦大文化」,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根本,堅持公益性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經營性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兩輪驅動,狠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精品品牌創造、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三個關鍵,加強文化組織能力、創新能力、供給能力、涵養能力四項建設
  • 南陽市臥龍區:奏響「文化強區」進行曲
    中國網4月22日訊 近日,南陽市臥龍區陸營鎮「文化強區」戰略正在緊鑼密鼓的開展,該鎮黨委政府圍繞生態立鎮、農業穩鎮、文化強鎮的發展規劃,挖掘本鎮豐厚文化底蘊,力圖打造富含本鎮特色的「一隊一址兩線四品牌」的文化項目,助推「文化強區」戰略在這片肥碩的沃土上開花結果。
  • 莒縣第三實驗小學:挖掘非遺文化資源,推進特色強校戰略
    近年來,莒縣第三實驗小學遵循「依法治校、依德立校、質量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思想,依託莒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以「孝德」文化引領,全力推進特色強校戰略。學校著眼於學生個性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大力發掘莒地「非遺」文化資源,積極推進「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讓「羅漢地功拳」「舞龍舞獅」「戲曲」「剪紙」等非遺文化走進學校藝體教育課程,不斷拓展藝術教育與體育教育的空間,努力開展有文化、有品位、有內涵的藝體教育活動,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審美能力,學生綜合素養得到不斷提升。
  • 以文化人,強基鑄魂!濟寧任城區全力推進文化強區建設
    原標題:以文化人,強基鑄魂!濟寧任城區全力推進文化強區建設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3日訊 千年任城,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在這片古老土地上,融南匯北的運河文化,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獨具特色的漢唐文化,交相輝映,世代相傳,連綿不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北京東城:實施文化強區戰略 建設全國文化中心集中展示區
    北京市東城區認真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工作部署,以實施「文化強區」戰略為抓手,努力發揮東城區作為全國文化中心主要承載區的示範引領作用。設立老城保護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組、文化內涵挖掘組、文化建設組、產業發展組5個專項工作組。制定了《實施「文化強區」戰略,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7年—2020年)》,從築牢思想理論根基、打造特色品牌文化名片、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有國際影響力戲劇中心、大力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6個方面部署了31項具體任務。
  • 北京東城:實施文化強區戰略 建設全國文化中心集中展示區
    北京市東城區認真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工作部署,以實施「文化強區」戰略為抓手,努力發揮東城區作為全國文化中心主要承載區的示範引領作用。設立老城保護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組、文化內涵挖掘組、文化建設組、產業發展組5個專項工作組。制定了《實施「文化強區」戰略,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7年—2020年)》,從築牢思想理論根基、打造特色品牌文化名片、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建設有國際影響力戲劇中心、大力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6個方面部署了31項具體任務。
  • 充分挖掘非遺資源 打造精品旅遊線路
    10月14日,110名長三角遊客遊玩了博望區橫山景區、向陽水庫景點、智峰生態園、博望鐵藝製作坊、林春和手工食品製作技藝展示基地、博望剪紙工藝研習基地、橫望山米酒釀造技藝傳承基地等。博望區位於皖蘇兩省交界地帶,境內有唐代大詩人李白當年多次遊覽過的橫山和石臼湖,還有許多古橋、古驛道、古民居等古蹟,近年來該區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增添了不少人文景點,旅遊資源較為豐富。
  • 濟南市中區啟動文化旅遊資源挖掘與活化系列活動
    在提升效能方面,著力豐富基層群眾精神食糧,有序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堅持優化服務,著力推動文旅產業的發展和文明執法,全力推進了文旅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在主題演講《充分發掘考古價值,加大文物利用力度》中講到:市中區考古發現豐富了市中區的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展示中華文明在區域內的發展脈絡,這些文化遺產都是市中區的財富。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和考古工作的今天,保護好、利用好、傳承好是對歷史負責也是對人民負責,更是黨中央的要求。
  • 充分發揮 遼寧歷史文化資源優勢
    等六處世界文化遺產,有著秀美山川、奇麗河海的生態遼寧,有著一個面向大海、走向世界的開放遼寧。   遼寧有國寶、遼寧有歷史、遼寧有文化,這樣的遼寧需要被看見,也應該被看見。近年來,遼寧在不斷深化改革中持續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文化軟實力得到較大提升。
  • 黃山黟縣依託文化遺產資源推進文旅項目建設
    面對疫情造成的不利影響,旅遊業全面遇冷的情況下,黃山市黟縣在出臺一系列措施有序激發旅遊市場復甦的同時,緊緊依託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狠抓文化旅遊項目開發,夯實旅遊發展基礎,為旅遊全面復甦積蓄能量。  加快推進一批重點文化旅遊項目建設。
  • 保護文化遺產 建設文化強省
    ——浙江省2013年文化遺產日活動     文化遺產日主題:文化遺產與全面小康    主場城市:嘉興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的重要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
  • 深化文旅融合 高質量推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建設
    「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建議」指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加強各民族優秀傳統手工藝保護和傳承,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徵、黃河等國家文化公園。作為中國近代革命搖籃之一,湖南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
  • 充分發掘文化資源潛力 蘭州市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科技創新
    原標題:充分發掘文化資源潛力  我市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科技創新  近年來,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文化大省的新要求,我市緊緊抓住蘭州新區、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等重要發展機遇,充分發掘文化資源潛力,
  • 支招文化產業升級,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吳中圓桌論壇在蘇舉行
    唐崢嶸說:「吳中區文化資源品種豐富,數量眾多,與經濟發展的可滲透性強,可開發利用程度高,為發展文化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關於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利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古建築保護聯盟主席、蘇州世界遺產與古建築研究會會長汪長根表示,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的有機整體。沒有創造就不可能有效轉化,沒有創新就不可能持續發展,沒有轉化,文化資源也不可能形成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
  • 一軸一帶三區十景 推進豐臺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塑造獨具魅力的文化...
    中華航天博物館 深入挖掘南中軸—南苑遼金元明清皇家苑囿歷史文化資源,整合抗戰遺存、航空航天等文化要素,還原具有「野趣」的歷史生態風貌,植入國家文化展示、國際文化交往等功能
  • 河北區保護發展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充分挖掘梁啓超紀念館文化底蘊和...
    &nbsp&nbsp&nbsp&nbsp今年以來,河北區加大力度保護發展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在充分挖掘梁啓超紀念館文化底蘊和時代內涵方面下功夫,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實處。5月,河北區與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等有關部門,以及天津藝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深入溝通對接,修改完善梁啓超紀念館布展設計方案。
  • 山東:推動文化強省建設實現重大突破
    ……」日前,《中共山東省委關於制定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將「文化強省建設實現重大突破」擺在突出位置,提出「十四五」時期文化強省建設實現突破、塑成優勢的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