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明珠(29)—唐僧曬經石

2020-11-11 行攝者心之蘭

今天來到通天河畔,還有一個地方要去,這就是傳說中的唐僧曬經石,《西遊記》中著名的渡河曬經的章節就發生在這裡。

人們對通天河的了解也大多來自《西遊記》唐僧曬經的橋段中。因此,在通天河,人們感興趣的地方就是這裡了。我們也不例外,自然這裡也成了我們的重點停留地。

唐僧法名玄奘,是彪炳青史的唐代著名高僧。傳說中的唐僧曬經臺就是離玉樹縣結古鎮約30公裡的通天河畔的一塊磐石,石面漆黑如墨,上面似乎有隱隱約約的字跡。

據傳,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行至玉樹境內時,被波濤洶湧、浩森無際的通天河擋住了去路。這時河底的千年老龜浮出河面,馱渡了唐僧師徒,並託唐僧向如來佛問下自己還剩多少壽數。到了西天佛國印度,唐僧虔誠拜佛,專心取經,竟忘了老龜所託。數年後唐僧師徒四人取經歸來,老龜再次幫他們馱渡通天河。渡到河心時,老龜突然問起所託之事,唐僧卻無言以答。老龜知道唐僧不曾代門,一怒之下,搖身一晃,將馱在背上的師徒四人連馬帶經拋入河中。經卷全被泡溼,於是師徒四人在岸邊的大磐石上晾曬經文,等經文曬乾收起時,不慎把《佛本行經》的經尾給沾破了,所以,在浩如煙海的佛經經卷中只有《佛本行經》至今殘缺不全,而大磐石上卻字跡猶存。後人便將這塊磐石稱為"曬經臺"。當地百姓在曬經臺上方掛滿了經幡,以敬聖跡。曬經臺的美麗傳說,被偉大的文學家吳承恩寫進了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為後人所傳頌。

這就是那塊神奇的曬經石。

我們每個人都在這裡好好曬了一把。唐僧曬經文,我們曬自己。嘿嘿。

金剛經、孔雀經、法華經……石頭上沾滿了一部部的佛經。這都是唐僧師徒從西方極樂世界帶來的戰利品,他們勝利了,從西天凱旋而回,而這塊石頭卻被金剛們拋棄在了這通天河畔。好在現在的人們還沒忘記它,時不時還會有人過來看看它。

此時坐在曬經石上,望著滾滾流過的通天河,幾次來玉樹的所見所感都湧上了心頭。

玉樹,是我與旅行結緣的地方,是我與藏地結緣的地方,也是我與藏民結緣的地方,這裡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玉樹,是我人生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我精彩人生後半生的起點,我會終生銘記你!

相關焦點

  • 青藏高原的明珠(27)—玉樹通天河
    昨天我們去勒巴溝時經過了通天河的其中一段,今天我們要去看通天河大橋與三江源紀念碑和唐僧曬經石。歷史上,三江源區曾是野生動物種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區,被稱為生態"處女地"。然而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縮,直接影響高原湖泊和溼地的水源補給,眾多的湖泊、溼地面積縮小甚至乾涸,沼澤地消失,泥炭地乾燥並裸露,生態環境變得脆弱。人口的無節制增加和人類無限度的生產經營活動,又大大加速了生態環境惡化的進度。
  • 青藏高原的明珠(8)——瑪沁喇日寺
    )也是青海果洛州州府,來之前並沒在瑪沁安排遊覽,昨天從大武西下高速時看到了喇日寺,因為當時時光太晚,時間來不及了,便改為今天早晨去喇日寺參拜。格薩爾王是古代藏族人民的英雄,他降魔驅害造福藏族人民的光輝業績,早在十至十一世紀,就在我國有雪域之稱的西藏高原、風光綺麗的青海湖邊、巍峨的日月山下、絲綢古道的隴原大地、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美麗的孔雀之鄉雲南等省區民間廣泛流傳,至今人民依然懷念歌頌著這位民族英雄。
  • 木門寺曬經石(旅遊譚古1)
    曬經石古蹟文物,深有來頭。公元680年,唐高宗李治失權,武則天權傾朝野。唐太子李賢蒙冤,被其母武則天廢為庶人。公元682年,李賢被貶流放巴州。途經木門寺留住,與寺中主持方丈在石上翻曬經書。悲傷之餘,命人在曬經石修亭,懷念太子李賢。題詩:「米倉青青米倉碧,殘陽如訴亦如泣。瓜藤綿瓞瓜潮落,不似從前在芳時」。
  • 青藏高原的明珠(47)——格爾木
    因為急於趕路(今天必須到達格爾木),那座博物館我們也沒能進去參觀,繼續朝著格爾木方向前行。"格爾木"為蒙古語音譯,意為河流密集的地方,它地處青海省西部、青藏高原腹地全球氣候變暖給柴達木盆地也帶來了顯著影響,它也成為整個青藏高原氣候變化最為敏感和顯著的地區
  • 青藏高原的明珠(49)—察爾汗鹽湖
    幾億年前,柴達木這裡曾是萬頃汪洋大海,由於青藏陸地隆起導致海陸變遷,柴達木變成了盆地。柴達木有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湖泊,其中察爾汗鹽湖最大最有名。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過察爾汗的記載,物產豐富,當時所用"青鹽"源自此地。
  • 青藏高原的明珠(33)—玉樹到囊謙
    塑料大棚也來到了青藏高原高原再也不只是草原,也有蔬菜。美麗的高原田園風景在酒店還有另外一輛行遊青藏的車
  • 青藏高原的明珠(21)—玉樹新寨瑪尼經石城
    而且明顯看得出來,這裡增加了很多新的經石,這應該是地震之後,這裡的藏民又自覺地在這裡堆上了更多的經石。新寨村的村民擅長刻石技藝,高明的工匠不少,他們把刻好的經石賣給外來的人,藉以謀生。這種刻石技藝,一代代地往下傳遞,成了這裡的地方專擅。婚喪嫁娶、重大節日和佛事活動時,人們都會來這裡獻石並轉「廓拉」(圍著石城轉圈行走祈禱),據說獻的經石越多越大,轉的圈數越多越好。
  • 高原明珠|雲端青海(一)
    青●海青藏高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地貌複雜多樣,地勢總體呈西高東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態勢,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區為高原,東部多山,西部為高原和盆地。72.23萬平方公裡,轄2個地級市、6個自治州就是這樣一顆高原明珠
  • 青藏高原的明珠(32)—玉樹龍西寺
    高原草原並不是一馬平川,還有連綿起伏的雪山。因為氣候變暖,雪線一直在上升,原來的雪山現在成了石頭山。藍天白雲,高山河流,草原牧場,這就是青藏高原可在高原山區,這種形狀的山體,真不怎麼稀奇。孜珠山上不就有這種山洞嗎?
  • 青藏高原的明珠(31)—玉樹三江源草原
    多次行走青藏高原之前來高原時曾請教過藏族師傅青藏高原群山起伏,河流眾多,有著獨特的高原特色。這裡的湖泊溼地面積在10000平方公裡以上,其中面積在500平方公裡以上的河流80多條,是重要的產流區和水源涵養源,號稱"中華水塔"。
  • 中國地理常識(11)---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位於中國西南部,面積約230萬平方公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是中國的第一大高原。青藏高原地圖青藏高原是典型的山地型高原。高原之舟犛牛青藏高原氣溫低,雪山連綿,形成了大面積的高山冰川,被稱為」固體水庫」。
  • 青藏高原的明珠(48)—格爾木將軍樓公園
    這幅青藏高原掛圖在當年是最重要的內容,也記錄下了在青藏公路建設中浴血奮戰的戰士們與藏地民眾的英雄事跡。,高度為39.16米,寓意為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裡程之和3916公裡。青藏公路與青藏鐵路交匯到一起,頂天立地,直衝雲霄。
  • 青藏高原的明珠(16)—花石峽
    行走在青藏高原
  • 西藏巔峰之旅(之七)——遊玉樹
    (第5天) 玉樹市昨天晚上我們到達了玉樹市,今天上午在市內自由活動。唐僧曬經石遊覽完了新寨瑪尼堆,我們趕往下一景點--曬經石。後人便將這塊磐石稱為曬經石。(待續)
  • 青藏高原(舊作)
    神把你安放在天邊讓你高聳入雲天你這一站就是數億年陪伴你的是無盡的蠻荒與孤單卻成就你成為人間第一高原大洪水時你是諾亞方舟上的人渴盼的海岸線你――是我的精神之源你――就是我從未謀面卻令我時常思念與仰望的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的明珠(35)—馬耳獅子天堡達那寺
    清澈的麥曲河自山根緩緩流過,這裡山勢極其險峻,但又風光著實迷人,不失為青藏高原一處修心養性、閉關禪定的好去處。寺院腳下,滔滔麥曲河由西南向東北奔流不息;「靠背」後面的馬耳山(藏語:達那)高聳入雲,顯得格外神秘。
  • 青藏高原的明珠(11)—年寶玉則
    從億萬年前大地造山運動造就了青藏高原的那一刻起莽莽崑崙山,在青藏高原分為西段和東段仙女湖裡確實有非常多的魚兒,可這些都是高原的精靈啊!,與在平地徒步完全不同,畢竟這裡是在平均海拔4200多米的高原。我們這組平均年齡56.5歲(衛星兄60歲,我59歲,野鶴與荷月也都56和54歲了)的隊伍的腳步相比他們確實要慢一些。遠遠能看見雪山下面仙女湖盡頭的黃沙灘,可我們就是半天走不過去。
  • 青藏高原的明珠(5)——青海湖
    其疆域包括今天青藏高原崑崙、祁連兩大山脈相夾的廣闊地帶,青海湖環湖草原、柴達木盆地是其最為富庶的中心區域。據考證,西王母古國當時的「國都」就在青海湖西畔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一帶。天峻縣西南20公裡處,一座獨立的小山西側有一口深十幾米的山洞。據學者考證,這是5000多年前西王母古國女首領的居所,已命名為西王母石室。石室內有千姿百態的巖畫和過往僧道題寫的經文、繪畫。
  • 青藏高原的明珠(38)—囊謙吉曲鄉中心寄校(2)
    昨晚住在吉曲鄉中心寄校,一覺醒來,出門一看,天空燦爛輝煌,高原校園的清晨就在此時展現在了我的面前。這麼多年走藏地,也資助過好多所小學,但在高原的學校停留住宿還是第一次,儘管一路上看到了不少高原美景,但此時站在校園裡看到如此的景象,心中莫名的產生了一種激動的情緒。
  • 阿里,青藏高原的明珠!
    阿里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部、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北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即便在西藏自治區內部阿里也依然屬於遙遠的遠方正所謂天上阿里被稱為「世界屋脊之屋脊」、「世界第三極」、「生命之禁區」境內主要山脈有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喀喇崑崙山脈等可見其海拔之高自然條件之惡劣位於青藏高原西北部的西藏阿里地區人煙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