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生活
他們抓到我後,問我,你是做什麼的,部隊裡有多少人、駐紮在哪個地方、配備什麼樣的武器。我的回答只有三個字:不知道。
沒有讓我幹活,把我放進監獄就不管了。
成婚經過
當時,我曾經看上了當地的一個姑娘,但是不能見她。
村子裡的人又給我(另外)介紹。其實,她家裡很窮,弟弟妹妹都很小。但是,介紹的人說,你一個人在這邊,村子裡的人不幫助你咋辦。
流落印度54年的老兵王琪帶著兒子、兒媳、孫女和一個女兒,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回到故鄉。
昨日(12日),王琪沒有再像往常一樣,5點起床,鍛鍊個把小時,然後才開始一天的生活。「3天沒怎麼合眼,今天偷了個懶。」很明顯,經過一晚的休息之後,王琪的精神狀態很好,不再是鏡頭前那個一臉嚴肅的耄耋老人,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早晨9點,滿桌的早餐已經備好。花卷、油條、包子、乾縣鍋盔……這些看似尋常的食物,但在王琪還有家人們的眼中,卻是稀缺之物。王琪站起來,面露微笑,用不太熟練的英語給兒子一家介紹食物的名字。
這位流落他鄉54年的老人在印度到底經歷了些什麼?如何在叢林裡走失?如何同時掌握了英語和印地語?如何摸爬滾打,堅守著回家的夙願?昨日早飯後,成都商報記者獨家專訪了這位老兵。
監獄
喝醉睡了一覺 什麼都沒回答
成都商報:您當時具體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王琪:當時我是工兵,負責修路、修橋還有去掉路上的障礙之類的,好讓後面的部隊順利通過。
成都商報:既然是工兵,應該對周圍的環境熟悉。您是如何在中印邊境走失的?之後又有些什麼樣的遭遇?
王琪:1963年1月1日,元旦放假休息,我去外面轉,走了很遠,忘記了回去的路。2號還在森林裡,3號的時候,聽到了汽車的聲音。因為戰爭已經結束,所以便湊近去看,發現是印度紅十字會的。我請他們救我,把我送到中國的紅十字會。當時就想紅十字會是救人的,所以就上了車。但是,他們沒有那麼做,而且怕我喊叫,把我的嘴都綁起來了,不讓說話。最後把我拉到了(印度)軍隊的一個防區。
他們問我問題,我不回答。所以把我送進了(旁遮普的)監獄。其實,當時如果有個證件或者證明或許就能被送回國了,但走失時什麼東西都沒有帶。
成都商報:您因為「間諜罪」被捕,聽您大哥王致遠說,因為逼問,您的腿被打出了問題,是不是這樣?當時他們都問了些什麼?
王琪:他們抓到我後,問我,你是做什麼的,部隊裡有多少人、駐紮在哪個地方、配備什麼樣的武器。我的回答只有三個字:不知道。他們曾經給我強迫灌酒,好讓我醉了說些東西出來。但是,喝醉以後,我睡了一覺。什麼都沒有回答。
成都商報:進監獄後,您有沒有被逼供?
王琪:你也知道,監獄都不好。但是,沒有讓我幹活,把我放進監獄就不管了,每天就是吃飯、休息,只是(住的地方)沒有光線。吃完飯,就去監獄的廣場上待著,晚上再被關回去了。大家都用手抓著吃飯,我一開始不習慣,就用勺子。
語言
這些年,很多漢字都記不起了
成都商報:印度軍方為什麼最後又把您釋放了?釋放以後又是怎麼生存下來的,畢竟流落他鄉、一無所有啊。
王琪:他們高級法院說,我已經被關六七年了,就釋放了。但是一個官員說,你不能回國,也不能去其他國家,你要留在印度。但是我不屬於印度,而且什麼權利也沒有,我說你把我留在哪兒都行。他們就派警察把我押送到中央邦附近的一個村子(蒂羅迪村),是鐵礦區。(蒂羅迪村位於一個鐵礦山附近,四周是湖泊和森林,出去的路被封死,一片荒涼 記者注)
一開始,我在當地的一家麵粉廠工作,最後,我給老闆說,我要自己做,所以就在村裡買些糧食、油鹽醬醋之類的東西。當地人都不敢明著幫助我,但是村裡的人對我很好。
成都商報:您現在會說三種語言,在那樣的環境下,您是如何學會英語和印地語的?
王琪:監獄裡都說英語,出去了都說印地語。在監獄的六七年裡,(遇到不懂的),我和警察、哨兵們坐在一起,指著自己的胳膊、水杯、茶,然後比劃著手勢問他們。而且,我跟當地政府的一個工作人員學習了一個多月的英語,但是在麵粉廠打工的時候,基本又忘掉了。出了監獄,都說印地語,所以慢慢地就學會了。
在印度這些年,很多漢字都記不起了。但是印度有很多中國人,開飯館的、修鞋的,牙醫尤其多。只要見到了中國人,我就和他們要中文的書本,才慢慢記起來。
家書
心裡只有兩個字:回國
成都商報:1986年,您怎麼突然就有機會給家裡人寫信了?
王琪:當時,中國和印度的關係變好一些。兩個國家之間可以信件往來。所以,我去郵局給家裡寄了信,寄出去一個月後,才收到家裡的信。見到家裡的來信,我哭了,更加想家,突然感覺回家有了希望,而且家人知道了我還活著。所以心裡放心了,心裡只有兩個字——回國。於是,向印度政府還有咱們大使館提出,趕緊落實我回國。
婚姻
村裡人介紹了一位姑娘
成都商報:您是怎麼認識現在的妻子?有什麼故事?
王琪:當地人說,你一個人怎麼生活。當時,我曾經看上了當地的一個姑娘,但是不能見她。後來,村子裡的人又給我(另外)介紹。其實,她家裡很窮,弟弟妹妹都很小。但是,介紹的人說,你一個人在這邊,村子裡的人不幫助你咋辦。所以就結了婚。(婚後,兩人撫育了4名孩子,但28歲的大兒子由於疾病不幸離世,王琪也因為愛子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積蓄。)
成都商報:54年了,您終於回到家鄉,以後準備怎麼安排?
王琪:可以去印度也可以回國,兩邊都行。
昨天,王琪一家並未回家祭掃,家人稱,先給老人理個髮、泡泡澡,休息幾天再回去,畢竟他長期生活在鹹陽,曾經就讀的高中和酒店只是一牆之隔。
回國首日
見了誰?
——侄子侄女
經多方努力,2017年元宵節這天,王琪老人終於從印度首都新德裡乘飛機於中午抵達北京,如願回到祖國懷抱。
作為家屬接機代表,11日上午,王琪大侄子王建軍和侄女王小娟,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與這位闊別祖國54載的親人相聚。
——外交部官員
除了王琪的侄子、侄女,在首都機場迎接老人的還包括中國外交部領事司負責人、陝西省工作組成員。
外交部領事司副司長陸旭還親自為老人獻上一束鮮花,歡迎他回國。
——40餘親友
在北京短暫停留後,11日下午,王琪一行又乘坐飛機飛抵老家鹹陽。
11日晚,在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王琪的40多位親友手捧花束,早早便趕到機場迎接他的歸來,還有不少家鄉的鄰居好友也趕來迎接王琪。
——老戰友
王琪當年所在部隊的排長王祖國老人也攜妻兒及孫女一同來到機場等候王琪。
王祖國為王琪精心準備了一份禮物,是一本老兵情志實錄。
王祖國說,「儘管這麼多年過去了,但當年的戰友並沒有忘記他,王琪現在能夠健康安全回來,我們這些戰友歡迎他,五十多年的心病總算解了。」
幹了啥?
——回國吃到第一餐是元宵
離開祖國50多年,王琪曾說最想吃家鄉的手擀麵。不過回到祖國後,老人用的第一餐不是麵條,而是象徵著團圓的元宵。
「今天是我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今天很難忘,說不出有(多)高興!」接過迎候人員特意準備的熱騰騰的湯圓,王琪難掩激動。
——元宵夜與家人團聚
11日18時許,王琪走出接機口,與前來相迎的親人久久相擁而泣。在他與家人合影留念時,仍緊緊握著兩位兄弟的手。(成都商報記者 王春 鹹陽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