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進攻英屬緬甸殖民地,駐守英軍無力抵抗,故向中國國民政府請求援助,為保衛中國唯一的對外聯繫通道——滇緬公路,1942年到1944年,中國政府先後兩次派出近30萬部隊進入緬甸與日寇作戰,在付出了10餘萬人傷亡的代價後,全殲緬甸日軍。此戰中,由美國裝備、訓練的中國遠徵軍大放異彩,日寇望風披靡。
鳳凰衛視5月24日《冷暖人生》,以下為部分文字實錄:
解說:2009年5月30日,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孫春龍帶著九位九旬老人,申請經緬甸九穀口岸出境,因孫春龍不能提供隨行人員的身份證明,緬甸海關拒絕為孫春龍一行辦理出境手續。
孫春龍:一個老兵把我偷偷拉到旁邊,他說我知道旁邊有一條小道,從那個小道可以過去。
解說:緬甸九穀與中國畹町村戶相連,陸路相通。上世紀八十年代,這裡的一些鄉間小路,一度成為毒品販運和非法越境的通道。
孫春龍:我聽到這些話以後,我說不可以,他說他很堅決的說,這個沒一點問題,絕對可以,我說不可以,我就告訴他,我說你們已經偷偷摸摸的在異域生活了半個多世紀,我現在要讓你們光明正大的回國。
陳曉楠:孫春龍,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的記者。2009年的5月30號,這個年輕人帶著幾位在緬甸結識的耄耋老人,經緬甸九穀口岸離境回國,在接受離境檢查的時候,海關人員發現,和孫春龍隨行的這九位老人,有的沒有護照,有的沒有邊民通行證,有的甚至根本拿不出任何證件來證明自己的身份。
而更讓海關方面心生疑惑的是,在問及這些人到底是什麼國籍的時候,有人一會說自己是中國人,一會又說也可以算是緬甸人,還有人說他們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算是哪國人。經過幾番盤查,再經孫春龍再三解釋之後,海關人員這才明白了個大概。原來這一群人,六十多年前是來自中國,而此後由於種種原因滯留在了緬甸。現在他們想回國,想回家。
幾個小時的交涉之後,緬甸海關終於特例批准了九位老人離境,而中國海關也破例讓這些沒有任何身份證明的人進入了中國境內。事後,海關人員對外界作出了這樣一個解釋,說這件事還是要特事特辦。所謂這個「特」字正是因為他們當年跨越國界的年代和原因太過特殊了,而如今,他們申請再次跨越國界的理由也太過特別。
解說:上世紀四十年代,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兵發緬甸,企圖切斷英美向中國提供戰略物資的交通線滇緬公路。為保當時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一條國際交通線,10萬中國軍人遠徵緬甸,戰爭結束後,近半數遠徵軍將士有的戰死疆場,有的因各種原因流落異鄉。被特許進入中國境內的這九位老人,都是當年參加過中國遠徵軍的士兵。2009年5月30日,他們結束了自己近七十年的遠徵。
孫春龍帶9位耋耄之年的遠徵軍輾轉回國
孫春龍:當年是十萬大軍跨過這個畹町橋,就是從這齣去,十萬大軍1942年的時候,現在回來了9個人,就這樣回來。我和他們我相信可能是同樣的一個心情,他們可能是要回家,從一個國家穿越另外一個國家,我也是同樣也是回到自己的祖國,非常激動。我覺得那時候那個橋感覺非常漫長,每一個老兵都在自己的子女的攙扶下,那麼一步一步走過來,就沉默,沒有一個人說一句話,就沉默,就走過來。你看那個隊伍,就七倒八歪的一個走過來,就那個陣勢。
解說:孫春龍從2005年開始,關注流落在緬甸的中國遠徵軍老兵,他曾先後十幾次前往緬甸,接過三十幾位老兵回家,而六年間,他所從事的這一切,只是因為採訪中的一次偶遇。
孫春龍:2005年的時候,我去那個金三角,偶爾碰到一個老兵,記得他就突然間就指著我的鼻子,突然說,你說我們不抗日,你去國殤墓園看一看,看看我們那麼多兄弟是怎麼死的。
解說:回國後,孫春龍輾轉在雲南省騰衝縣找到了國殤墓園,從此他開始關注流落在緬甸的中國遠徵軍老兵。
孫春龍:我那時候就突然感到,我說就這麼幾千個人是怎麼死的,為什麼我不知道這段歷史,所以從那時候我就下定決心,我說要去接觸這些老兵,要知道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解說:2008年4月初,孫春龍再次深入緬甸金三角地區採訪,在密支那郊區的一個華僑村,他找到了一位叫李錫全的老兵。
孫春龍:李錫全80多歲,他是靠的賣柴火為生,就是一捆柴火賣一千緬幣,相當於人民幣就是6塊多錢。
解說:在李錫全居住的木屋裡,孫春龍見到一本20年前,李錫全從密支那買回來的中國地圖冊。
孫春龍:然後我把這個地圖冊拿過來一看,就明顯地可以看到湖南那一頁,就被翻得最爛的一頁,在李錫全來說,他的家就在那本地圖冊裡面,就是只能看著它,你沒辦法回去。
解說:採訪中孫春龍了解到,在過往的歲月裡,中國遠徵軍老兵,並不是一個可以贏得榮耀的身份,他們時常會因為政治的變幻,而遭受突如其來的厄運。為了生計,李錫全改名李雲,在密支那擺地攤謀生。
解說:這些老兵臺灣對他們也不認可,臺灣覺得他們是逃兵,大陸覺得他們是國民黨的兵,就沒有人去承認他,但是他們是確確實實是沒有打過內戰,是打日本人的一個一支隊伍。
陳曉楠:這位異鄉就不得不變成他們的家,他們的故鄉。
孫春龍:是,抗戰勝利之後留到了緬甸,解放之後肯定不敢回來,不能回來,包括文革前都不能回來。李錫全他自己當時我去見他80多歲,他要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要跨越歷史的、政治的,好多國家的這種障礙,根本不可能。
解說:1943年,17歲的李錫全隨中國遠徵軍第54軍,參加了收復騰衝的戰役,戰鬥中他右腿負傷,在緬甸密支那治病期間,與部隊失去了聯繫,從此李錫全就再也沒有回過湖南老家。
孫春龍:他就拿著地圖冊給我們指說,常德在哪裡,桃源縣在哪裡,這就是我的家。告訴我這一幕的時候,我就給他說,我說我回去之後幫你找家,然後找到之後我接你回去。
解說:孫春龍沒有想到,回國後,他通過微博很容易的就為李錫全找到了失散了六十多年的親人,隨後他開始為李錫全辦理回國的相關手續。
孫春龍:當時這段歷史很多人不知道,我去給他們說這段歷史的時候,我必須先給他做一個歷史知識的普及教育,我給他們講什麼是中國遠徵軍,他們為什麼會流落到海外。
解說:諮詢了各有關部門之後,孫春龍得到了這樣一個答覆,李錫全沒有身份證明不能辦理入境手續。
孫春龍:緬甸不認為他們是緬甸人,中國不認為他們是中國人。幾乎到最後我已經就想放棄這件事情,就經過很多的努力,就覺得這個事情完不成,就他沒有辦法回來,他沒有一個身份,我們讓他怎麼回來呢,邊境上他們怎麼來入境,非常的焦慮,我覺得憑我自己的力量,沒辦法完成這件事情。
解說:就在孫春龍萬般無奈,準備放棄的時候,2008年10月,幾名志願者提出願意接老兵回家。隨後志願者們通過非正常渠道輾轉緬甸昆明帶著李錫全跨過了國界。
孫春龍:後面是中緬的界碑,然後他老淚縱橫,眼淚譁譁流下來,就是從那過來,他終於在半個多世紀之後,流落異域半個多世紀之後,踏上了祖國的土地。
遠徵老兵的秘密
解說:2008年10月20日,中國遠徵軍老兵李錫全結束了近七十年的遠徵,通過非正常渠道輾轉回國。
孫春龍:長沙火車站有好幾百名民間的志願者去歡迎他,遠遠出乎我的預料的,民間的熱情包括在火車站,當時火車晚點四、五個小時,就他們在雨中等了四、五個小時,一直等到李錫全出來,然後給他們鮮花,把他們像英雄一樣,把他們像人民英雄一樣接回家。
解說:在路上顛簸了一個多星期之後,離別故鄉65年之後,李錫全回到了桃源縣清林鄉大洋村。
孫春龍:那天下著雨,他撐著傘到自己的父母墳前,他聲音非常小,他就說媽媽我回來了。
陳曉楠:是怎樣離開家的,當年?
孫春龍:他母親一直送他到村口,就告訴他說,你一定要回來,他那時候他想著自己肯定會回去的,然後他走了很長時間,轉過一個彎的時候,看不見母親,母親看不見他的時候,他就聽到了母親歇斯底裡的那種哭聲,母親送他出徵,叮嚀他說,你一定要回來,但是最後都沒有回來。
媽媽那種喊聲,讓你感覺到真的心裡非常難受。然後旁邊的人,他的孫子。他的孫子就說,奶奶,你在緬甸的兒子來看你了,你聽不到他很大的聲音,但是你能感受到,他嘴裡在說出他的媽媽,在喊他的媽媽。比如湖南吧,我們當年有200多萬的人去抗戰,但是最後大部分都是骨肉就再也沒相見,200多萬人,後面就是200多萬個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