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乞丐隨處可見,地鐵裡就有不少。一車廂的人都沉默著,突然有人走進來,高聲說:
「女士們,先生們!我叫皮埃爾,今年45歲,我沒工作、沒住處,我還有三個孩子要養活。請你們幫幫我,給一點錢吧!」
這是一段地鐵乞討的經典開場白,說話的人聲音洪亮、理直氣壯,並不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接著,他沿著座位挨個走上一遍,不過願意掏錢的人往往很少。車一到站,他就轉身出門,奔赴下一個車廂。不管有沒有討到錢,走之前都不忘加上一句:「謝謝大家,一天愉快!」
6號線上就常年守著一個,是個20歲出頭的小夥子,高高瘦瘦,面孔白皙,看上去像個大學生,不知道為什麼也要出來乞討。說著開場白時,他向前挺起身子,神情焦灼地看著大家,那姿態像是一隻正在向同伴呼救的鹿。下車前,他不甘心地再向車裡張望,眼睛裡有點失望。有一次,一位老太太往他手裡放了一張鈔票,他興奮地趕忙連聲道謝。
也有不願意說話的,文文靜靜地走上來,在每一張空座上放一張紙,上面寫著自己的情況。乘客願意,就在紙上放一點零錢。下車時,那人便將紙和零錢一併收去。
還有一些,換個別的方式,顯示自己並不是空手要錢。在人潮湧動的蒙帕納斯車站,一個乞丐手裡拿著一沓不知從哪撿來的印有巴黎旅遊住宿信息的小冊子,有點尷尬地向乘客兜售。一個穿西裝、提著公文包的中年人路過,給了他一個硬幣,卻善意地推回了遞來的小冊子,「留著吧。」乞丐有點感激地看看他。
當然也有不那麼令人愉快的。在麥當勞裡,一趟又一趟地來糾纏,直到食客終於不耐煩地掏錢了,這才滿意地離去。又或是在遊人集中的景點,成群結隊地出動,笑嘻嘻地讓人在一份「捐款書」上簽名,然後張口討錢。
在9號線共和國站附近的商業區,有一個衣衫襤褸、跪在地上畫畫的人。走過去看,地上用粉筆大大地寫了一行字,「我是一個一無所有的藝術家。」再一看,他畫的是他自己呢,凹陷的眼眶,突出的顴骨,一臉鬍子拉碴,像極了梵谷。
在奧斯曼大街上,人滿為患的老佛爺百貨對面,一把大傘下,一個老人搖著一臺老式風琴的手柄。悠揚的風琴聲徐徐傳來,似乎把這躁動的人群所散發的熱氣都吹淡了。風琴上趴著一隻大大的黃貓,懶洋洋地一動不動。這一人一貓,活像兄弟倆,都是一個表情,眯著眼睛,看也不看周圍,不知道在做著什麼樣的美夢呢。
印象最深的一次還是在地鐵裡。那天外面下著大雨,地鐵裡潮溼又擁擠。前方又遇到了故障,列車停在站上遲遲不開。一開始,人們還保持著安靜,慢慢地變得不耐煩起來,有人拿起手機打電話,有人不停地翻報紙,還有的起身離開,改乘別的交通工具去。這時候,一個年輕人拿著一把吉他走進來,什麼也不說,自顧自地彈唱起來。是麥可·傑克遜的《You are not alone》。抒情、柔和的歌聲,流淌在車廂裡,人們臉上的表情漸漸舒展開來。有人把手放在腿上輕輕打著拍子,有人抬起頭,好奇地注視著這個年輕人。他仰著臉,睫毛緊閉著,似乎完全沉醉在自己的歌聲裡了。一曲終了,列車也恢復運行,向前開動起來。再看一眼車廂,人們的臉上都帶著微笑,像是各自在回憶著一些美好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