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4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初心呼喚擔當,使命催人奮進,時代造就英雄。在龍江大地火熱的脫貧攻堅戰場上,湧現出一大批有情懷、有能力、有擔當的婦女先進典型。她們是千千萬萬與貧困奮力搏鬥的優秀巾幗代表,她們擔當作為、攻堅克難,書寫了感人至深的脫貧故事,譜寫了可歌可泣的戰鬥壯歌。
龍江女性開設【她與脫貧攻堅故事】專欄,講述那些振奮人心、艱辛勵志的故事。
省委宣傳部、省扶貧辦、省婦聯等單位聯合開展了「最美脫貧攻堅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經基層推薦、初評審核、投票公示、組委會審定,決定授予陳華等10名同志「最美脫貧攻堅奮鬥者」稱號,授予王仲明等10名同志「最美脫貧攻堅奮鬥者」提名獎。其中辛敏、高春豔兩名優秀女性被授予「最美脫貧攻堅奮鬥者」,劉洪霞、沈淼和張德娟三名優秀女性被授予「最美脫貧攻堅奮鬥者」提名獎。
今天
讓我們一起走進
張德娟和她的脫貧攻堅故事吧!
張德娟,是呼瑪縣鷗浦鄉政府一名普通的扶貧幹事。2018年3月,參加扶貧工作以來,張德娟始終心繫群眾,無私奉獻,雖然是一名女幹部,卻巾幗不讓鬚眉,充滿了扶貧助困的熱情和動力。在單位,認真鑽研扶貧政策,細緻入心,在基層,傾力幫助困難群眾,服務走心,不斷探索踐行農村扶貧工作新思路、新辦法,兢兢業業,甘於奉獻,以實際行動在平凡崗位上書寫著不凡,默默感動和影響著周圍的人。
立足本職工作,勤於學習精業務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堅持扶貧扶志,敢做善做有擔當
俗話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對於貧困戶來說,他們的心裡很脆弱,尤其是因殘、因病致貧的貧困戶,他們的心裡更為脆弱,有些甚至接近於崩潰的邊緣,為此張德娟在落實各項扶貧措施的時候。十分注重對特殊貧困群體的心理疏導。
點擊空白處查看具體內容
▼
在每次走訪過程中,特別注意培養貧困戶積極向上的心態,張德娟常把習近平總書記講的「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掛在嘴邊,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面對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不足,相互攀比、不求上進、以貧困為恥等問題現象,她展現出來一名扶貧幹部當有的頑強和韌勁,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誓要將扶貧路上的矛盾化解掉,把錯誤思想糾正過來,把群眾脫貧的動力激發出來。
兩年來,她依託黨建陣地宣傳引導,召開大小會議40餘場,現場培訓20餘場,精準幫扶600餘次,通過大力開展「不等不靠,艱苦奮鬥」、「精準扶貧不是養懶人」等培訓思想,創新開展與貧困戶「心貼心」專項活動,幫助貧困戶樹立脫貧志向,實現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參與」式扶貧轉變。為更好的做好扶貧工作,她從不言苦累,主動要求包村鍛鍊,村裡貧困戶的大小事宜她都要親自過問,她熟知每戶貧困戶的家庭情況和困難,經常組織駐村書記、幫扶責任人商議幫扶措施,共同研究有針對性的幫扶計劃,努力幫助貧困群眾摘掉「貧困帽子」。
——綠川幸《螢火之森》
踐行初心使命,水滴石穿見真章
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好鷗浦鄉扶貧開發工作,張德娟經常深入貧困戶家中,認真細緻地了解貧困戶家庭基本情況和發展需求,找準致貧原因和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突出精準、因人施策確立了扶貧開發工作思路,制定出「鷗浦鄉扶貧規劃」,科學合理的確定了扶貧工作目標、重點,為鷗浦鄉脫貧致富創造良好的條件。「做好帶頭人,為民辦實事」也是張德娟同志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鷗浦村一戶貧困戶,只有一間平房,空間狹窄且年久失修,老化嚴重,難以居住。院裡道路都是泥土路,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出行十分不便。貧困戶致富路子差,雖然有搞種植和養殖的習慣,可小農思想嚴重,意識不夠開放,以致種養殖業收入低,張德娟在了解情況後,會同包扶幹部多次研究幫扶措施,為他們制定了詳細的脫貧規劃,在她精準幫扶開導下,一家人轉變了思想,成功實現了脫貧。
這些事例只是張德娟扶貧路上的點滴縮影。兩年來,她奔赴在扶貧道路上,累計奔走了4萬6千多公裡,走訪貧困戶580餘次,幾乎走遍了鷗浦鄉每一寸的扶貧土地和每一段通往貧苦戶的道路,在她的積極努力下,鷗浦鄉累計謀劃扶貧項目37個,每年戶均增收2000元,2018年10月,全鄉27戶貧困戶48人全部脫貧,收入均遠超國家標準,超額完成可持續穩定脫貧任務。張德娟說,「扶貧路上像她一樣的人很多,她就是扶貧路上的一粒沙」。是的,那一定是最美麗的一粒沙。
這就是張德娟同志,她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始終奔走在鷗浦鄉脫貧攻堅工作的第一線,她不怕苦不怕累,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為脫貧攻堅工作默默奉獻。
- end -
來源 | 省婦聯宣傳部
原標題:《【她與脫貧攻堅故事】脫貧攻堅勇擔當 甘做路上一粒沙》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