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飛升、得道成仙,可以說是古今道教徒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和終極目標,飛升之事的記載和傳說也廣泛見於古代文獻,僅《續仙傳》上卷就記載了「飛升」仙人十六位。
讀到這裡,有道友會想,白日飛升?他們都飛去天上哪個地方?
天是諸多神仙的居所,而眾生得道後,也往往有升往天界的現象,然而天界究竟是什麼樣子?天究竟是單一的還是多種的?如果是多種的,那麼它們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樣的?我們修行者應當如何對待呢?
著名的唐明皇李隆基也有這些疑問,他曾問道中嶽潘師正祖師。潘師正祖師對這一問題的詳細解答記錄於《道門經法相承次序》之中。潘師正祖師認為,按照諸多靈寶經典以及有關三界的圖籙來看,大道涵蓋了三清、三界的範圍。
此處三清指的是: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在三界中,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無色界有四天。而在三界之上、三清之下有四人天,以上加起來有三十二天。
從四人天以下,在三界之中的二十八天,都不能免於罡風、毒火、五雷這三災的劫難。而自無色界以上,三災就不會到達,劫難也不會產生。
![]()
在三清境中,各有一天,即是玉清境對應清微天、上清境對應禹餘天、太清境對應大赤天。三界加四人天共三十二天再加上三清天的三天就有三十五天了。
這三清三界,每一層天都有自己的帝皇來統領,在這些天中存在著各種不同品級的真仙,這些真仙又有極多統領的僚屬。三清之上又有大羅天彌覆,因此將三界、三清天、大羅天等共稱三十六天。
在大羅天中有一座山名為玉京山,山上有一城名為七寶城,城牆周長二十四萬裡,高二萬四千裡。城中有七寶玄臺,有九萬層,高出城牆三百六十裡。七寶臺上又生七寶之樹,八株七寶樹高七百二十裡,七寶樹的枝葉伸張,從城上覆蓋到八方無極之外。
這八株樹以金銀為根,以珠玉為枝,以珊瑚夜光為葉,以瑪瑙、瑠璃、琥珀為果實,整棵樹金銀珠玉交錯。一時微風吹動樹枝,葉子隨著風的吹動時而聚集在一起發出玄妙動人的聲音和玄煥曜目的光芒,城中的宮殿樓觀,其數量之多、規模之恢弘難以形容。這座玉京山還流出五色泉水,又放出九色光明,徹照在大羅天等眾天之上,而虛皇大道元始天尊都即在此地修行。
每至三元八節等齋日,大羅天下的三十五天中的帝王、大聖、天尊,妙行、真人、仙童、玉女等也都來朝宗座於玉京山的元始天尊。眾聖皆燒香朝禮,飛行步虛,歌玄都之絕麗,嘆宮闕之奇名。天尊誕生之時,以道為身,不受因緣作用,不待外物而有。故《無量經》曰:「元始祖劫,化生諸天,開明三景,是為天根。上無復祖,唯道為身,應化濟物,顯號無窮,攝跡歸真,則湛而為一。以其諸天敬奉,號曰天尊。為萬有之根,故稱元始。」大羅天之下的三十五天中的帝王、大聖、天尊,妙行、真人、仙童、玉女等都各自於此朝拜修行,甚至做灑掃、燒香、散花等事。獅子、闢邪、神龍、朱鳳等八千萬種靈獸仙禽都在城中飛翔侍衛。知道了三十六天,那麼修行者就應當逐次修煉進步:最初作為一個凡人初學,應當傳度授籙、受持法戒,行無缺犯,功德圓滿,如此就能名系仙籙,才有資格進入五嶽靈山洞宮之中繼續修行。
在洞宮中,無有懈怠、進學不輟,就可逐層位登欲界諸天。在欲界天中,戮力修行、不斷精進,就可逐層位登色界諸天。如此不斷、時刻努力、增進修為就可再逐步直位登無色界諸天、四種人天、無上三天。甚至到達無上三天,即玉清境清微天、上清境禹餘天、太清境大赤天,也並非是求道修行的終點。修行者應當不斷突破,不以以往成就為礙障,堅定道心,追求大道,最終可位登最上大羅之天。從潘師正祖師的揭示可以看出,在三界的眾生,其壽命都是有限的,只是壽數有長有短罷了。等到災劫來臨,所有眾生都不能倖免。而從四種人天以上,就是至道極果,修成不壞仙體,與道同真,常湛極樂。因此修行之士不能止步於三界之中。尤其是我等在欲界的凡夫,必須進修無上大道,跳出三界牢籠,躲避劫數,抵達三災所不能及,劫數所無可期的仙境。正史野史都記載過的白日飛升女道士——世號為「東極真人」的謝自然。謝自然,唐代女道士,今四川南充人,祖籍兗州(今屬山東),《唐書》有載:「貞元十年,謝真人名自然,於縣界金泉紫極宮白日上升。郡郭是夕有虹霓雲氣,萬目共睹」。史書記載,謝自然出身官宦世家,父親謝寰,孝廉,曾任秘書省校事從事,母親胥氏,本邑中豪門望族。自幼謝自然便性格聰明,不同凡響,從小茹素,從不吃葷腥帶血的食物。7歲時她就開始研習《道德經》、《黃庭內經》等道家經典,由於她家在大方山下,山頂有道祖太上老君聖像,謝自然便經常上山拜禮,後來索性搬居山頂,到14歲時,謝自然開始絕食辟穀顆粒不進,以王母、麻姑、南嶽魏夫人等諸女神為修行榜樣。斷絕飲食後的謝自然,不但引起地方官員的懷疑,甚至連父親謝寰都視為怪異,但是她的顯示出的能力尤為靈奇,使人不得不信服。史載,當地刺史韓佾為了驗證謝自然斷絕飲食的真假,把謝自然關在一個密封的房子裡斷絕與外界的聯繫,幾個月後,才打開房門,卻見謝自然膚色依然紅潤健康,聲氣朗然舒暢。自此,刺史拜服,還讓自己的女兒拜謝自然為師。後來,謝自然二十七歲那年,搬入金泉道場居住,不久,就在金泉觀白日飛升,當地民眾數千人共同瞻看,見證了這一神異之事。當時的皇帝唐德宗對謝自然飛升下詔褒美,當地官員又將詔敕刻石立碑。據康熙年間《順慶府志》載,在謝自然飛升的金泉山上,原有三通有關飛升的唐代石碑。其一為唐太和五年(831),果州刺史韋肅撰寫的《金泉山仙述居》;其二是唐德宗《敕果州刺史手書》;其三為是唐德宗《敕果州女道士謝自然白日飛升書》。如今雖然三碑俱毀,但卻有兩通碑文尚存於地方志中。從皇帝下詔到地方官撰碑,可見謝自然飛升在當時影響之大,甚至連與謝自然同時代一貫排斥神異的大文學家韓愈,也為此寫下了長篇《謝自然詩》,詳細敘述這件驚世之事。縱觀史料,關於謝自然白日飛升的記載,文獻資料廣泛,這些文獻既有官修史書,又有野史筆記;既有地方圖志,又有道教典籍,真實可信度極高。
註:本文部分轉載自網絡,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歸屬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①招收有信仰的道徒
②熱烈歡迎社會團體及個人來廟裡進行文化交流、養生禪修
聯繫人:姜彌師兄
聯繫電話:17828985554
微信號:T0000M
聯繫人:王高陽師兄
聯繫電話:14782392210
微信號:wangshunkai001
修行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青城山太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