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道士揚言:我將在11月12日「飛升成仙」,幾千人圍觀,結局如何

2021-01-11 天天讀詩詞

白日變幽晦,蕭蕭風景寒。簷楹暫明滅,五色光屬聯。觀者徒傾駭,躑躅詎敢前。須臾自輕舉,飄若風中煙。——韓愈

在我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得道成仙一直是所有道士們的夢想。但到了今日,作為一個無神論的國家,所謂的修道和成仙已經只會出現在一些修仙類的小說或者影視作品之中了。

可就在1200多年前,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卻在自己的詩中記載了一位得道成仙的人,正是文首處的引言,用白話文解釋就是說:

當時忽然之間天昏地暗,大風四起,所有的燭火燈光統統都被吹滅了,到處都是五色的神光,周圍的坎坷全部都十分驚訝,沒有一個敢前去的,而在眾人之間的那個倒是已經如同雲中煙一般消失了。

而這並非是韓愈杜撰出來的故事,而是當時真實發生過的一個事件。這個得道成仙的道士是個女道士,名字叫做謝自然,在公元794年飛升,觀禮的人達到了幾千人,幾千雙眼睛盯著謝自然,但謝自然就是這麼憑空消失了!

謝自然出生於公元767年的果州(今四川南充),她的父親叫謝寰,因為被舉孝廉而當了官,她的母親是胥氏一族的小姐,胥家是當地的地方大族,因此謝自然的出生是相當富貴的。

但是就是這麼一位千金大小姐,自小就開始表現出很多異於常人的特點,比如她性格孤僻,跟族裡的孩子們都玩不來,而且當其他小孩兒都為了能夠吃肉而感到幸福時,她卻對肉唯恐避之不及,甚至連一點點葷腥都不願意沾。

於是,在7歲的時候,她的母親胥氏就乾脆把她送到了廟裡,跟著尼姑越惠生活學經。但幾年之後,謝自然卻忽然得了一場重病,廟裡眾人拿這病都沒有辦法,只好把謝自然送回了謝府,這才把病養好了。

等到謝自然病好之後,胥氏又把她送到了尼姑日朗的座下。但對於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整天坐在廟裡讀經抄經打坐實在太過無聊,堅持了10個月之後,又求著日朗尼姑放自己下了山。

但回家之後的謝自然還是沾不得葷腥,因為幾年的道家生涯,讓她跟族裡的同齡人更加沒有話說了,因此謝自然一時之間更加孤獨。後來,父親謝寰領著她去大方山頂上拜太上老君像的時候,忽然之間,謝自然的魂好像被老君吸走了,看著老君像直發愣。

結果謝寰要下山的時候,謝自然卻不肯了,執意要留在大方山頂上,謝寰對自己這女兒是真沒辦法,心想反正她也帶不了多久,就由著她吧。結果謝自然這次,卻是認認真真打定主意要入道了。

她開始分離學習《道德經》、《黃庭內經》等等道教經典,781年,到了她14歲的時候,她的辟穀之功就已經大成,可以做到「絕粒不食」了。

公元794年,年僅27歲的謝自然卻突然對外界放話說:「我大限將至,要在11月12日脫去凡骨,飛升成仙。」

而在這10幾年的修道生涯裡,謝自然廣積善緣,對當地百姓多有幫助,她的善舉在果州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因此當她說出這話時,當日就有數千人來到飛仙石「鹹共瞻仰」。

結果就發生了韓愈所描述的事,在一陣天昏地暗妖風大作之下,謝自然憑空消失白日飛升,幾千人都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都以為謝自然真地飛升了,因此,謝自然的事引起了全國的轟動,還被收錄在了各種歷史文獻中,連很多正史都記載了謝自然白日飛升一事,頗為神異。

而今看來,所謂飛升當然是子虛烏有的,根據一些專家的分析,這很可能只是一個障眼法。當時正是佛教大舉進入中原的時期,道教的地位受到了嚴重的傾軋,謝自然作為道教弟子,自然要為道教的存亡努力,於是便上演了這齣戲碼。

當然,這其實也是猜測,至於其中的究竟,已經在1200多年的時間裡變得無從考究了。總之對我們來說,還是腳踏實地過好自己的生活最妥帖, 千萬不要做什麼得道飛升的夢就行了。

相關焦點

  • 女道士揚言:9.9日我將飛升,屆時都來膜拜,結局讓人意外
    文/行走天涯女道士揚言:9.9日我將飛升,屆時都來膜拜,結局讓人意外在我國古代是有著很多修仙的道士的,這些道士經常行走在深山雨林和民間。在外人看來,他們永遠是一副飄飄欲仙的樣子,以至於歷朝歷代的皇帝往往都會請一位得道高僧或者修行的道士來朝堂中指點江山。甚至還有很多皇帝希望這些得道的高僧、道士幫助他們修煉長生不老之藥。可是顯然沒有修煉成功。不然的話那麼多代的皇帝也不會都成為了歷史。原以為這種封建迷信,隨著時間的推進慢慢被摒棄了。
  • 23歲女道士揚言9月9日羽化升仙,引十萬人圍觀,結果成功了嗎
    23歲女道士揚言9月9日羽化升仙,引十萬人圍觀,結果成功了嗎道士,這個我們可能都知道,因為我們在看一些古裝電視劇的時候,就會有這樣的人群。其實道士他們依教奉行,履行入教的禮儀,接受各種戒律,過那種被世俗之人視為清苦寂寞而實際上高標清逸的宗教生活。而且道士比之佛教僧侶更多了一分瀟灑的氣質。從而在日常社會生活中,也是極為引人注目的角色。但是當年的23歲女道士揚言9月9日羽化升仙,引數萬人圍觀,結果成功了嗎?
  • 女道士謝自然,據史料記載,她61歲辟穀65歲飛升成仙,真有其事?
    去年的《香蜜沉沉燼如霜》,還有前幾年熱播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花千骨》等電視劇可以說在中國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從中可以看出,人們雖知白日飛升十有八九是假的,但是依然對修仙修道抱有幻想。其實,白日飛升或許真有其事也說不定。古時候有一位出生唐朝的女道士,在65歲那年揚言說,9月9日她將得道飛升。後來在9月9日,數千人過來圍觀她飛升,結果呢?
  • 在唐朝最離奇的事件,女道士白日飛升千人圍觀,事後官方立碑撰書
    郭州(今四川南充),女道士謝自然白天在眾目睽睽之下一飛沖天。這次騰飛事件在朝廷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如果沒有史書記載,很容易被視為謠言。飛升事件發生後,當時的郭州刺史李堅和建南西川節度使韋皋以奏摺的形式向朝廷報告了謝自然的飛升情況。唐德宗非常激動,認為這是吉祥的預兆。
  • 女道士謝自然真的得道飛升了嗎?真的成仙了?
    唐代的時候有一位女道士,現在被稱為「東極真人」,傳說謝自然在當時已經得道飛升了,而且在石頭上留下了字跡,今天我們就來考察一下這件事的真與假。謝自然的故事謝自然年幼時就喜歡上了道家,有一次在大方山上看到一幅老君像,後來就不願下山了,並且在山上入了道,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常常誦讀《道德經》與《黃庭內經》,據記載在當時就已經「不食五穀」了,也就是內丹術已經達到了一定層次,每天也都會焚香敬神,在山上一住就是幾十年,一直到了四十歲;謝自然四十歲之後開始出遊,這並不稀奇,道士修煉到一定地步就要下山遊歷,謝自然遊歷之行的第一站就是青城山
  • 女道士預言:9月9日我將得道飛升,當天卻沒死,為保面子含淚自盡
    修道之人的最高追求就是得道成仙,達到道教傳說中那種長生不老或長生不死的境界,力求天人合一,使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因此,在有關道教的神話傳說中,有許多白日飛升的典故。例如,漢朝時的淮南王劉安,不但自己得道飛升,連家裡養的雞犬也跟著升天,留下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如果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修道之人白日飛升這種現象是非常不符合科學常識的。
  • 那個自稱要「飛升」的23歲女道士,吸引了十萬群眾圍觀,後來怎樣
    而自古以來就有無數的人為了長生不老而前僕後繼,她們相信道教,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得道成仙,像我們所熟知的秦始皇也是一個信奉道教的人,她為了能夠長生不老而請很多道士來為她製作仙丹,最終她也是死於仙丹。然而事實上真的存在上天飛升這種結局嗎?今天我們真是要講述一個關於23歲女孩聲稱可以上天飛升,引得10萬全國群眾都來圍觀,那麼結果如何了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23歲女道士,揚言自己九月九日飛升,10萬人圍觀她「成仙」
    但對於不少古人來說,成仙了道是絕對存在的,甚至不少人為之付諸行動。不少人從小就接觸經學,這類人被說成與佛教、道家有緣,長大後,必然是一方大師!可以發現,現在信教的人很少,在各個寺院,念佛依然是佛,追求心是相通的但這不是求「長壽」,而是求智慧!
  • 女道士預言自己將立地飛升,當天卻依然活著,為保面子她服毒自盡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迄今已經有1800多年的歷史,以「道」為最高的信仰,主要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早在原始時代,就有很多人在追尋人生的意義,追問人類生命的極限,而「道」和「仙人」可以說便是對於生命擴展意識的具體化。
  • 女道士放話說9月9日飛升,時間到了卻沒死,為保面子選擇自盡
    但很多人都想不到,杜麗娘的形象是官家千金,原型卻參考了一位女道士,這位女道士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只不過她的追求和杜麗娘完全不同。杜麗娘追求大膽的愛情,敢於衝破封建禮教,這位女道士卻一心追求得道飛升。她的名字叫做王桂,也叫王燾貞。王桂出生於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父親做過明朝首輔,所以她是一位典型的官家小姐。
  • 短故事 | 我欲成仙,快樂齊天
    ——我欲成仙,快樂齊天。道士看著各處修建的紅紅火火的神仙廟堂有點心動,他想,我長得比那些神像都年輕好看,如果做了神仙豈不是比所有人都要受歡迎?道士的確是個有天賦和大機緣的人,斬斷塵緣不問世事,尋了個山洞日夜修煉,某個清晨伴著一聲高昂的雞鳴,道士眼射金光坐地飛升了。仙界接待他的是個可愛童子,拿著登記本憨態可掬:「這位新晉仙人可有名號?」
  • 布道天下,渡劫飛升
    這是道教修煉者的終極目標,飛升成仙。而在這之前,你必須經過上天的考驗,經歷雷劫而不死,才能羽化登仙。故老相傳,漢代淮南王劉安因吃了仙人所賜仙丹後白日飛升,他家的雞和狗也吃了散落在地上的仙丹與其一同飛升,故而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說。在正史和野史中都記載過的白日飛升女道士——世號為「東極真人」的女道士謝自然。
  • 女道士:9月9日我將得道飛升,結果當天沒死,為保面子她服毒自盡
    在諸多教派中,道教有一個很特殊的觀點,那就是認為人可以通過修行飛升成仙成為仙人,而其他教派則大多是人類祈求神靈的庇護。中國道教文化之所以影響這麼大,和歷史上許多皇帝信奉道教有關,最有名的兩大皇帝就是秦始皇和李世民,他們兩人都是功蓋千秋的雄主,然而都在晚年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修仙求長生的這件事上,然而結果大家都知道,無論秦始皇還是李世民,都是沒有成功的。
  • 女道士:九月九日我將羽化,十萬群眾前來膜拜,為面子她服毒自盡
    道教是我國唯一的一個本土大宗教,源於黃,老思想,之後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展,在道教中「道」是最高信仰,而道教人員的最高理想,便是修煉成仙,在我們的印象裡,一般道士都應該是男性,實際上並非如此,女性道士也皆有之,在道教歷史上,就有這麼一位罕為人知的女道士,她預言自己九月九日羽化成仙,可到了那天
  • 淺談唐朝女道士,如何修行?素食戒腥,辟穀食氣
    導語:淺談唐朝女道士,如何修行?居家修行,進入道觀修行,素食戒腥,辟穀食氣道教與佛教一樣,修行方法不外乎兩種, 一種是出家入道觀或寺廟,另一種是直接在家修行。對於在家修行又分為兩種情況,唐代對入籍做道士的女性並不要求出家修行,而是居家修行,也就是說女子可以入道為冠在家修行,也可以不入道做女冠但以道教信徒的身份在家修行。
  • 史料記載唐朝女道士白日飛升,萬目共睹,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據唐朝史料記載,唐朝有個女道士名叫謝自然,曾白日飛升,萬民共睹。  要知道,「白日飛升」可是修道之人的終極追求,道教自東漢時期創立至今,雖有1800餘年的歷史,因「白日飛升」被記在歷史上的,卻只有謝自然一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什麼是真正的「道士」?
    《太霄琅書經》謂:「人行大道,號為道士。」道士,乃信奉道教教義並修習道法 的道教徒通稱。道士又稱「道人」。《老子想爾注》有「道人所以得仙壽者,不行屍行」,《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有「道人賢者奉敬教戒」等語;南宋道士白玉蟾也自稱「瓊山道人」。但在佛教初入中國時,道人也用來稱呼僧人:《南齊書·顧歡傳》有「道士與道人戰儒墨,道人與道士獄是非」的記載,此道人即僧人。直到隋唐時期, 道士及相應的稱謂如道人、羽士、羽客、羽人、黃冠等,才逐漸成為道教神職人員的專稱。隨著女性入道的增多,也有了「女冠」等稱謂。
  • 金庸小說第一「戰神」,兩百年未曾一敗,晚年疑似飛升成仙!
    在金庸先生小說裡的高手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乃是追求長生不老的人物,比如當年《天龍八部》中的逍遙子、天山童姥等人,他們習武是為了突破人體的奧秘,達到與天同壽的境界,因此創出了「天長地久不老長春功」;第二類則是以抱負社會為主的人物,比如《射鵰英雄傳》裡的郭靖,他將一身渾厚無比的武功用來鎮守襄陽,當之無愧的金庸第一大俠!
  • 穿書成高冷師父,剛要成仙飛升,卻被黑化徒弟毀掉修為,關石室!
    穿書成高冷師父,剛要成仙飛升,卻被黑化徒弟毀掉修為,關石室!歡迎來到萌嘟嘟得帳號,人生的磨難是很多的,所以我們不可對於每一件輕微的傷害都過於敏感。在生活磨難面前,精神上的堅強和無動於衷是我們抵抗罪惡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今天又是可愛的一天呢,小編在這樣美好的一天又來給大家分享最新的小說了。
  • 「黃大仙」原為放羊的牧童 被道士帶走修煉成仙
    麻姑對王遠說:我自從得道後,親眼看到東海三次變成桑田。剛才到蓬萊,又看到海水比以前淺了一半,難道它又要變成陸地了嗎?」  王遠嘆息說:是啊,聖人都已經說了,大海的水在下降。那裡轉眼又要變成陸地,揚起塵土了。  這是故事的前半部分,其中麻姑說的話就是成語「滄海桑田」的由來,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葛洪是借神仙的口感慨真實世界的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