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原為放羊的牧童 被道士帶走修煉成仙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葛洪的《神仙傳》。資料圖

  葛洪一輩子都幻想著成仙,他相信天空中的那個飄渺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只要堅持服用丹藥,就能飄然升空,踏上通天的道路,推開神奇的大門,看到霧氣籠罩的仙界。在他的想像中,那裡住著85個神仙。葛洪把他們的經歷彙編成冊,取名叫《神仙傳》。

  我們現在覺得荒誕不經,其實不論多麼神奇,只是地上凡人生活的反射,所以一些經典故事深深地留在了世人的腦海之中。

  成語「滄海桑田」的由來

  先來看一個完全虛幻的故事。

  從前有兩個神仙,一個叫王遠,一個叫麻姑,他們相約到蔡經家喝酒。到了約定的那天,王遠先到了蔡經家,等了好久,麻姑還沒有到。王遠向空中招了招手,吩咐隨從去請她。過了一會兒,隨從在空中向王遠說:麻姑說她已經有500多年沒有見到您了。她正奉命巡視蓬萊仙島,請您再稍待片刻。

  不久,麻姑從空中降落下來。蔡經的家人發現她看上去像十八九歲,長髮及腰,端莊優雅,身上飾品光彩奪目。

  麻姑對王遠說:我自從得道後,親眼看到東海三次變成桑田。剛才到蓬萊,又看到海水比以前淺了一半,難道它又要變成陸地了嗎?」

  王遠嘆息說:是啊,聖人都已經說了,大海的水在下降。那裡轉眼又要變成陸地,揚起塵土了。

  這是故事的前半部分,其中麻姑說的話就是成語「滄海桑田」的由來,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葛洪是借神仙的口感慨真實世界的巨大變化。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由來

  再來看另一個故事,是以歷史上發生的事作為原型。

  真實事件:西漢時,淮南王劉安喜歡讀書,禮賢下士,他有門客上千人,共同撰寫了名作《淮南子》。其中最著名的有八個,稱為「八公」。劉安是漢武帝的叔叔,但兩個人關係很差,原因是:1、漢武帝信奉儒術,劉安尊崇黃老,兩人南轅北轍;2、漢武帝推行削藩,劉安的勢力越來越強。

  這個時候,「八公」中恰好有一人得罪了劉安,懷恨在心,於是向中央誣告劉安謀反,漢武帝順手推舟,下詔逼他自盡。

  改編後的故事:劉安一心修道,一次來了八個神仙。劉安拜他們為師,學習煉丹術。丹藥煉成後,漢武帝派人來抓他,他情急下喝了丹藥,成仙升天。但他煉丹藥的器具留在了家中,裡面還有一些零散的藥。家中的雞、狗很好奇,都吃光了。隨即也成了仙,飛到了天上。這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成語的由來。

  「黃大仙」的傳說

  如今的浙江、港澳臺、東南亞等地區都信奉一個神仙,叫「黃大仙」。浙江金華建有黃大仙祖宮,廣州和香港等地建有黃大仙祠。香港還有為紀念他設立的黃大仙區。黃大仙是誰呢?就是根據《神仙傳》的記載。

  傳說有一個放羊的牧童叫皇初平,15歲時,有位道士看他善良可愛,就把他帶到金華山的石室中修道。一晃40多年過去了。

  他的哥哥皇初起一直找不到他,偶然在集市中遇到一名道士,試著上前詢問。沒想到這個道士知道他弟弟的遭遇,並且帶皇初起去金華山,兄弟倆久別重逢。看到皇初平已經得道成仙,皇初起也丟下了家中的妻子兒女,留在金華山中,跟隨弟弟潛心修道。過了5000天,他的容顏變得像孩子一樣年輕,身體越發矯健。

  他們一起回到故鄉,但親人家族都已經不在了,於是兩人又回到金華山中修道。

  後來,皇氏兄弟改名換姓,初平改叫赤松子,初起改稱魯班(也說明當時人對魯班的敬仰)。此後有人繼續按他們的方法修煉道術,服食仙藥,有幾十人得道成仙。

  皇初平就成了當地人心中的神,尊稱為「黃大仙」,流傳至今。

  養生之道和現代人相似

  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怎麼養生。商紂王聽說彭祖活了800歲,是個奇人,也想獲得長壽的秘訣,多次去詢問,彭祖始終不說。紂王還認識另一個得道的女子,但她的功力比彭祖差遠了,紂王就託她去向彭祖請教。

  彭祖被她問了多次以後,談了長生的訣竅,讓人驚掉大牙,因為一點也不深奧,都是簡單的生活常識:冬天保暖、夏天避暑;對美色,不要縱慾過度;對生活,不要貪得無厭;不論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要心氣平和。凡事要有節制,超過了度,就不能養生,只會招來禍患。

  有的人為什麼活不長呢?因為做了很多傷身的事,比如:用腦過度,憂慮悲傷,憤怒鬱悶,興奮狂喜等。

  紂王也學著這樣做,果然靈驗,變得身強力壯。後來有個叫黃山君的人,苦心學習彭祖的養生之道,幾百歲了依然是鶴髮童顏。他把彭祖的言論整理出來又加了注釋,編成一本書叫《彭祖經》。

  葛洪其實是借彭祖的口,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在《抱樸子》裡面也談了養生的方法,幾乎一模一樣,沒有大道理,就是要注意生活細節,比如:走路不要太快、眼睛不要久視、坐得不要太久。不要等太餓了再吃飯,吃時不要太飽;不要等渴極了再喝水,喝時也不要太多;冬天不要太保暖,夏天不要太貪涼等等。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萬事不要走極端,和現在的養生之道也是不謀而合。

  他也談了房中術,最核心的是:夫妻生活如果沒有,會引發各種疾病,所以凡是喪偶的,一般都活不長;但是如果任情肆意,性生活太頻繁,同樣活不長。

  363年,葛洪去世,活了81歲。死去後的兩年,司馬丕狂吃丹藥中毒身亡。這是桓溫改朝換代的大好機會,但他不敢下手,一個文人成功「阻擊」了他。

  揚子晚報記者 楊民僕

相關焦點

  • 道教神仙黃大仙 | 放羊牧童帶著哥哥修仙成功
    黃大仙是道教眾多神仙中的一員,流傳甚廣的眾多傳說,為這位神人也蒙上了層層神秘面紗。黃大仙究竟為何方神聖?在東晉道教名家葛洪所著的《神仙傳》裡有記載,黃大仙原名叫黃初平(又叫皇初平),出生在浙江金華一個叫做黃湓村的村子裡,最初黃初平只是一位凡間的放羊娃,後來受神仙點化飛升成仙,受到人們立祠建廟對其供奉,在宋代被敕封為「養素淨正真人」。民間傳說黃大仙擅長煉丹,知醫術,得道之後在民間懲惡揚善,有求必應,故對其信仰一直不衰。皇初平生在農民之家,靠種地和養羊為生。
  • 遊黃大仙祠,聽黃大仙故事,原來南北信仰文化差異這麼大
    被後世稱為「黃大仙」並建祠供奉的人,是浙江省金華蘭溪黃湓村的黃初平,晉朝著名道教神仙。黃大仙原是當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在金華山中修煉得道升仙。宋代敕封為「養素淨正真人」。黃大仙傳說在港澳臺、東南亞等地流傳甚廣。
  • 除了黃皮子成精的黃大仙,浙江金華山竟然還有一個「黃大仙」?
    劇中描寫的黃皮子不是普通的黃鼠狼,而是成了精、被當地山民供奉的「黃大仙」。黃皮子神通廣大:被抓住後會裝死逃生;會摩擦爪子致白磷起火;會釋放有毒的尿液,令人類產生幻覺而內鬥;被抓後,還會扮可憐求釋放。 不過除了這個黃大仙,在浙江金華山可是還有一位有名的赤松黃大仙。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這個黃大仙。
  • 道教供奉的黃大仙是黃鼠狼嗎?真相在這裡
    其實並不是,正統的道教信徒說的黃大仙其實是黃初平,東晉人,著名的道教神仙,後世稱他為黃大仙,是漢族民間信仰之一。他出生在浙江省金華縣,從小家境貧寒,是當地一名放羊的牧童,在金華山中修煉得道升仙。宋代,黃初平先後因「汲襟井愈疾」,有救人之功、「祁晴祁雨」和隨感隨通的仙跡,被封為「養素淨正真人」。
  • 道教神靈黃大仙指的是黃鼠狼?別逗了!
    道教仙真黃大仙本名黃初平,晉代人,號赤松子,浙江金華蘭溪黃湓村就是他的出生地,據說黃初平原來是當地一名放羊牧童,在金華山中修煉得道升仙,在宋代被敕封為「養素淨正真人」。據傳,黃初平在十五歲時外出放羊,有個道士見他本性善良與道有緣,便把他帶到浙江金華山石室中,收他為徒,帶他修道,一晃就是四十多年未歸。
  • 金華山上的古老傳說:黃大仙在此成仙,九天玄女在此煉丹
    有一次在三清堂附近幹活的道士,發現那裡出現了異樣,一群雞正在追一個圓溜溜放光芒的小丸子,怎麼追也追不到。道士追上去,終於被他拿到了,只見是一顆橘色閃閃發亮、瑩潤如玉的仙丹,他就放在三清前面的香奩當中,正當準備食用的時候,仙丹變成一隻蟾蜍從指縫中溜走了。
  • 黃大仙的叱石成羊就在這裡,他在此得道成仙
    赤松就是黃大仙,真源就是黃大仙真正的起源地了,一定要進去看看。走了這幾十級臺階,進去一看,又一塊牌子:金華觀。意思是金華這個地方的道觀。看看牌子。金華觀又叫赤松下宮,俗稱黃大仙觀,是黃大仙得道登真之地。最早建於晉代,宋代政和七年,金華觀以洞天福地重建,有「天下名山「匾額一方懸掛其中,因而遠近聞名。
  • 黃大仙得道成仙的傳說,此「黃」非彼「黃」,與「東北仙家」無關
    現在許多的奇人異士都被稱為」大仙「,其中經常聽眾多人說黃大仙兒,而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大概就是,黃鼠狼這種精怪,相傳黃鼠狼修煉成精後,就會開設堂口,讓世人供奉他,它喜歡人們稱呼它們為仙家,而一些受過他恩惠的則都稱其為黃大仙兒,這種黃大仙兒的說法主要存在於東北三省一代,許多家中都會供奉著黃大仙兒
  • 黃大仙與道教的不解之緣
    對於黃大仙其實國內的人了解的相對還是少了一些,那麼黃大仙是誰呢?其實他的真名叫黃初平,後世稱為「黃大仙」,他是中國民間信仰之一,著名道教神仙。浙江金華蘭溪黃湓村就是它的出生地,據說他原來是當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在金華山中修煉得道升仙。隨後在宋代被敕封為「養素淨正真人」。黃初平18歲開始修道,得道後易名赤初平,號黃大仙,故號稱為「赤松仙子」。
  • 點石成金叱石羊,赤松仙子黃大仙
    點石成金叱石羊,赤松仙子黃大仙。」這個黃大仙不是我們所說的黃皮子,而是道教的神仙,一個真正的神仙啊。這個黃大仙,本名黃初平,俗稱黃大仙。號「赤松子」。他是浙江省金華蘭溪黃盆村人士,是晉朝著名的道士,後來得道成仙。他和其他的神還不太一樣,他是一位具有國際範的神。在東南亞地區,港澳臺地區特別的受歡迎,受到各種各樣人士的供奉和信仰。
  • 道教神仙「赤松黃大仙」
    黃大仙,名初平,因在赤松山修煉成仙故又號赤松子,晉成帝鹹和三年(公元328年)八月十三日生於現中國浙江省金華縣蘭谿市,十五歲時在山中牧羊遇神仙廣成子,後被帶至金華赤松山石室洞中學道。從此絕棄塵世追求,潛心修行。積世累功逾四十年,終修得正果,後世稱為黃大仙,著名道教神仙。
  • 別再誤解了,道教神仙裡的黃大仙並不是民間傳說的黃鼠狼
    那麼道教的黃大仙與民間的「五大仙」有關係嗎?這位道教仙真黃大仙是什麼來歷呢?道教及民間對此有很多種說法。在東晉道教名家葛洪所著的《神仙傳》裡有記載,黃大仙原名叫黃初平,出生在浙江金華一個叫做黃湓村的村子裡,最初黃初平只是一位凡間的放羊娃,後來受神仙點化飛升成仙,受到人們立祠建廟對其供奉。
  • 誰是「黃大仙」?
    香港人信奉「黃大仙」。 那麼這個叫黃大仙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答案是:浙江金華人士黃初平。 民間傳說是這樣的: 東晉期間,浙江金華縣,有兄弟兩人,哥哥叫黃初起,弟弟叫黃初平。兄弟兩人上山放羊,黃初平得到道士的指引,沒有和哥哥道別,進山洞修仙去了。 羊由於沒人看管,也走散了。 黃初起見人和羊都沒了,於是,四處尋找弟弟黃初平,但是,找不到。 40多年之後,有個道士帶黃初起,進洞,找到了黃初平。 黃初起問黃初平:當年那群羊,為什麼不見了,是怎麼回事。 黃初平在山頭大吼一聲,眼前的白色石頭,都變成了羊。 這就是「叱石成羊」的傳說。
  • 黃大仙祖庭,洞天福地遊記
    這裡有一神仙,名「黃大仙」。黃大仙在港澳臺、東南亞一帶有著廣泛的影響力,被海內外信眾尊奉為「平安神」、「財神」和「僑仙」,信徒多達500萬之眾,甚至在美國有許多信徒為他建廟立祠、香火旺盛。黃大仙,本名為黃初平,東晉人,著名道教神仙,出生地為現中國浙江省金華縣,是當地的一名牧羊小孩。十五歲時得仙指點得道而隱居赤松山。18歲開始修道,得道後易名赤初平,號赤松子,故號稱「赤松仙子」。金華洞修煉成仙,民間流傳其法力高強,能夠點石成羊。
  • 有求必應,說說香港黃大仙的文化信仰
    東莞有個黃大仙祠,在企石,之前有去過一趟,不過沒有進到主祠裡,在外面的那條街上,很多算命求籤的生意人在一直招攬你。黃大仙的文化,俗稱有求必應,非常靈驗,而在香港,這種文化則非常的流行。香港有個聞名的黃大仙祠,港人無論大事小事,求神問卜,求保佑,求升職,求發財,港人都要去黃大仙拜一拜,以求平安。這也算是香港人特有的崇拜文化了。據說拜過黃大仙后,百事俱靈,故在香港人當中,黃大仙這個仙人的地位就顯得十分的重要了。香港的電視劇整天會出現黃大仙,甚至拍了一部黃大仙的劇集,在民間也時有黃大仙的典故。
  • 歷史上的「黃大仙」,你知道麼?
    黃大仙生於公元328年,擅長煉丹和醫術,贈醫施藥、普濟勸善,為世人敬仰,因此民間素有祀奉黃大仙的習俗。 15歲那年,黃初平上山牧羊,遇到幻化成道士的田神農時雨師赤松子,赤松子「愛其良謹」,帶他到金華山陰石室洞學道修行,黃初平在北山得道成仙。之後其「叱石成羊」、苦練修道、懲惡助善、為民除惡、知恩必報的故事慢慢地在浙江當地民間流傳開來,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
  • 香港黃大仙祠 攻略 ,黃大仙求籤注意事項
    其時為晉代,成鹹和三年(公元328年)這家人姓黃,三年之前得了長子,取外「初起」,意思是希望從兒子這一代起,能擺脫貧困厄運。現在次子出生時,出現金光、紅光,不知道是什麼古怪,他希望次子能平安地成長,就取名為「初平」。黃初平八歲就在家放羊,性情純潔靈存在慧,孝長尊幼,勤而好學,鄉中父老都贊他聖賢。
  • 香港的黃大仙,原來大有來頭!
    在修煉得道之前,黃大仙究竟是誰?又是哪裡人呢?香港的黃大仙祠黃大仙祠,全稱赤松黃大仙祠或嗇色園黃大仙祠,是香港的一座著名廟宇,位於九龍東黃大仙,佔地約18000平方米。黃初平像 『列仙酒牌』黃大仙修煉得道前的原名為黃初平,生於浙江金華。黃大仙以東晉會稽郡金華縣「叱石成羊」的傳說而著名。
  • 黃大仙,香港最著名的廟宇
    ,1915年,道士梁仁庵、梁鈞轉父子,從廣東西樵山普廣祖壇奉接赤松仙子寶像去到香港,最初在香港灣仔供奉,1921年,來到現在的地方建嗇色園至今,所以黃大仙祠又叫做嗇色園。 黃大仙祠供奉的主神是道教的神仙黃初平,晉朝時浙江金華人,少年時在山上放羊,遇到仙人帶他到山中學道,一學就是40多年,法力高強,能點石成金。
  • 江門叱石山,裡面有小金華,還有赤松黃大仙祠,這是什麼來頭?
    這就要從黃大仙說起了。提起黃大仙,很多小夥伴都有所了解,他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神仙,也就是道教中的神仙,本名叫黃初平,是一個放羊的牧童,後來在浙江金華山中修煉並得道成仙。黃大仙在粵港澳和東南亞地區流傳較廣,去過香港的小夥伴十有八九去過黃大仙廟,香港甚至還有黃大仙區。廣東羅浮山的衝虛古觀中也有黃大仙祠,不過,這個黃大仙傳說是葛洪的徒弟,是東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