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美國全面封殺日本食品?為何上當的總是你

2020-12-15 青島頻道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因為福島核汙染給日本農產品下了禁令。」近日,這則傳言傳遍了中國的社交媒體,不少網友紛紛轉載表達擔心,因為這是「真的,還有FDA官網連結!」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因為福島核汙染給日本農產品下了禁令。」近日,這則傳言傳遍了中國的社交媒體,不少網友紛紛轉載表達擔心,因為這是「真的,還有FDA官網連結!」

  據調查,這則傳言的源頭是一位名為「加拿大大教授」的新浪網友於5月8日發的一條微博:「大伙兒注意!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近日發布的第99-33進口警示,禁止下列食品進入美國:鮮奶、黃油、奶粉、嬰兒奶粉、及其它奶製品,蔬菜、及其製品,大米、全麥;魚類;肉類和禽類;蛤蜊類;海膽;柑橘柚類水果;奇異果。原因是核汙染。」而另有網友轉發了這個微博,並且附上了FDA的官方連結,使得這條微博的關注度和轉發量急劇上升,傳言就此展開。

  距離福島核事故已經過去四年,美國真的還要以核汙染為由「封殺」日本食品?記者查看FDA官網後發現,這份「#99-33」的進口警示發布於今年4月3日,其內容稱,如果不通過檢驗,將禁止日本福島、青森等14個縣的部分食品進入美國。而被禁的種類正如上述網友在微博中描述的那樣。

  不過,根據鳳凰衛視駐日本記者李淼的調查,這份進口警示早在日本福島核洩漏發生後就已發布,迄今為止已修訂了十餘次,其中「#99-33」為最新版本。與上一個版本相比,「#99-33」禁止進口的種類沒有增加,反而解禁了三種食品,分別是福島縣的真鱈魚、茨城縣的銀鮒魚和巖手縣的石斑魚。以茨城縣的銀鮒魚為例,FDA還在「#99-33」中進行了解釋:2015年3月,日本政府解禁了茨城縣產銀鮒魚的市場禁令,FDA承認日本政府在採取措施解決這個問題,也會繼續為他們的努力提供支持。

  因此,FDA的「#99-33」進口警示其實放寬了美國進口日本食品的限制,這與在中國社交網絡上的傳言內容是南轅北轍。事實上,日本的食品出口正在恢復。據日本的貿易統計報告顯示,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生後,日本對美國的農產品出口出現了下降,但從2012年開始就有了回升,在2014年達到932億日元。日本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也同樣如此,2014年達到622億日元,已經超過了福島核事故前的水平。另外,截至今年2月,加拿大、紐西蘭、墨西哥等國已經解除了對日本食品的進口限制。

  隨著從日本「海淘」的增多,中國消費者會不會不小心買到了FDA上被禁名單上的日本農產品呢?其實這也不用擔心。一方面,中國的進口禁令比美國的更為嚴格——禁止從日本12個都縣進口食品、食用農產品及飼料,實際上實行「一刀切」;另一方面,據日本農林水產省官員稱,美國禁止進口的日本農產品,在日本國內也是禁止上市的。因此,即使在日本,也買不到禁令上的商品。

  事實上,在該則謠言通過網絡廣泛傳播後,無論是中國傳統媒體還是社交媒體,都進行了闢謠,也取得良好的效果。截至記者發稿時,網友「加拿大大教授」也已刪除了該條微博。

  謠言似乎也到此為止了,但這樣一條關於日本食品安全的傳言為何會被廣泛傳播?除了被冠以「FDA」、「官方連結」等唬人的關鍵詞外,消費者對日本食品信心的不足,是重要因素。在核汙染的威脅被徹底清除前,消費者對日本農產品的信心無法完全恢復。(記者 陸益峰)

相關焦點

  • 「美國全面封殺日本農產品」不實
    原標題:「美國全面封殺日本農產品」不實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近日因為核汙染給日本農產品下禁令。」這則傳言上周末傳遍社交網絡,不少網友紛紛轉發表達擔心,奔走相告「快別吃日本進口食品了」。記者昨日採訪核實,發現所謂的「禁令」只是對部分日本農產品的例行進口警示,消費者不用恐慌。
  • 傳聞又起,這些日本食品可能有核汙染 美國FDA禁入境?海膽還能吃嗎?
    最近,一條聳人聽聞的食品安全消息,再次復出朋友圈:美國藥管局(FDA)發文,禁止下列日本食品進入美國:鮮奶丶黃油丶奶粉丶嬰兒奶粉丶及其它乳製品;蔬菜丶及其製品;大米丶全麥;魚類;肉類和禽類;蛤蜊類;海膽;柑橘柚類水果;奇異果,原因是核汙染 (Radionuclide contamination),有消息甚至呼籲,別去日本,禁食日本食品。
  • 華為遭美國全面封殺?封殺英語怎麼說?
    15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國進入緊急狀態。在此緊急狀態下,美國企業不得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企業所生產的電信設備。隨後,美國將華為及其70個關聯企業列入美方「實體清單」,禁止華為在未經美國政府批准的情況下從美國企業獲得元器件和相關技術。與以往不同,這次的總統令也將對政府之外的企業生效,即美國企業與華為在通訊技術領域的商業活動都可能成為美國商務部封殺的對象,可謂是「全面封殺」!
  • 無印良品是什麼哪國品牌 哪些日本食品禁運、為何貼中文標
    24小時之內,「無印良品部分進口食品產自日本核汙染區」事件幾經反轉,人們的疑惑卻有增無減:既然禁止進口了為何還能在國內銷售?為什麼故意遮擋原標籤?既然產自非輻射區外包裝上為何不說明?雖然產地是非輻射區但原材料會不會來自輻射區?以及,該相信誰?  以上種種,均繞不開一個關鍵詞——「核汙染區」。究竟何為核汙染區、這個區域又有多大?其實並不存在一個嚴格意義上公認的定義。
  • 【吾愛闢謠:「7月20日起陸客赴臺遭全面封殺?」不屬實!】目前可正常赴臺自由行!
    目前陸客赴臺旅行程減少趨勢,而近日一則關於「全面停止大陸居民赴臺旅遊」的通知引起兩岸群眾關注,也讓旅遊業界人心惶惶!  據臺灣媒體報導,有電視臺在談話節目中宣稱「大陸國家旅遊局下發文件通知,要求各省市旅遊局自2016年7月20日起,全面停止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業務」吾愛闢謠:不屬實!關於臺灣某電視臺的報導:
  • 美國人為何封殺華為?
    10月8日,美國對中國電設備商華為的「封殺令」引發輿論譁然,理由是華為為中國情報部門提供了幹預美國通信網絡的機會。美國對華為的擔憂究竟從何而來?真的是出於國家安全考慮嗎?一味地封殺是解決安全擔憂的答案嗎?
  • 無印良品是什麼哪國品牌 哪些日本食品禁運、為何貼中文標
    24小時之內,「無印良品部分進口食品產自日本核汙染區」事件幾經反轉,人們的疑惑卻有增無減:既然禁止進口了為何還能在國內銷售?為什麼故意遮擋原標籤?既然產自非輻射區外包裝上為何不說明?雖然產地是非輻射區但原材料會不會來自輻射區?以及,該相信誰?  以上種種,均繞不開一個關鍵詞——「核汙染區」。究竟何為核汙染區、這個區域又有多大?其實並不存在一個嚴格意義上公認的定義。
  • 食品輿情:鮨一日料涉嫌山寨引爭議 褚時健借闢謠營銷褚橙
    9月4日,有網友曝料中國的「鮨一」日料店被日本「鮨一」指為山寨店,輿論質疑聲音不斷,後中國「鮨一」回應,曾與日本合作目前已終止。經南京市場監管部門檢查,南京「鮨一」商標不侵權。該事件也提醒企業跨國加盟還需謹慎,容易陷入品牌糾紛和山寨風波。
  • 三星Note7在美國已全面封殺:火車、公交臺及站臺都被禁止
    現在美國航空隨後也宣布了全新的Note7禁令,如今美國客運公司Amtrak也推出了Note7禁令。三星Note7在美國已全面封殺:火車、公交臺及站臺都被禁止[/page]  美國國家鐵路客運公司(National Railroad Passenger Corporation of the USA),常用商標為Amtrak,簡稱美國國鐵或美鐵,是美國唯一一家長途和城際鐵路客運公司,該公司發布禁令意味著美國絕大部分公共運輸線路對
  • 山寨「櫻花」冒充日本品牌 遭阿里全面封殺 - 中國在線
    上為劣質品牌櫻花家電,下為日本著名櫻花電器東南網4月3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鄭靚 ) 昨日,阿里巴巴宣布,全部清退櫻花(wonder flower)家電品牌在淘寶、天貓、1688阿里巴巴提醒消費者,截至目前,這一劣質品牌產品在其他電商平臺仍有銷售,福州消費者購買時務必要謹慎甄別,防止上當受騙。據了解,wonderflower,中文譯名「櫻花」,是來自南昌的家電商標,如果消費者一不留神,容易誤認為是日本的著名櫻花電器(sakura)。
  • 食品輿情:鮨一日料涉嫌山寨引爭議 褚時健借闢謠營銷褚橙
    9月4日,有網友曝料中國的「鮨一」日料店被日本「鮨一」指為山寨店,輿論質疑聲音不斷,後中國「鮨一」回應,曾與日本合作目前已終止。經南京市場監管部門檢查,南京「鮨一」商標不侵權。該事件也提醒企業跨國加盟還需謹慎,容易陷入品牌糾紛和山寨風波。
  • 「封殺」中國銀聯不成 VISA遭美國反壟斷調查
    而據有關消息,VISA此前正面臨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調查,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也可能是「封殺令」到目前為止都未全面落地的重要原因,並且只要調查沒有結果,「封殺令」就可能繼續面臨拖延。羊城晚報記者昨日以持卡人身份致電中國銀聯客服,表示將借道香港去日本,VISA銀聯雙幣卡是否可在上述地區使用。工作人員稱,目前還沒有接到VISA銀聯雙幣卡刷卡方式有改變的通知,但他表示,在日本的部分櫃員機上,可能無法用VISA銀聯雙幣卡走銀聯通道提取現金,刷卡是否受影響則需提供卡片前六位數字進行具體查詢,在香港刷卡消費則大部分都可走銀聯。
  • 印度開啟反華多米諾,日本跟進:一起封殺
    當地時間6月29日,印度當局以國家安全為由禁用59款中國APP,由此拉開用封殺中國APP洩憤的無恥序幕。而或許是在這些APP中最為著名,Tik tok這款APP突然間就成為眾矢之的,到7月初的時候就連美國人也打算封殺。
  • 美國西紅柿疑受沙門氏菌感染遭「封殺」
    美國至少16個州日前暴發沙門氏菌疫情,將近150人染病。美疾病防控部門認為不潔西紅柿可能是「罪魁禍首」,提醒消費者慎食。  美聯社9日報導,麥當勞、漢堡王等餐飲連鎖店和沃爾瑪、克羅格等連鎖式零售商決定在美國國內「封殺」西紅柿。
  • 美國公開授意,讓蔡英文對大陸企業全面「封殺」
    文丨晨曦 審丨暗藍日前,民進黨當局對大陸企業進行全面的「圍追堵截」,從影視行業到網購平臺再到電子通訊。與前兩次略有不同的是,之前是臺灣自發跟風,想抱美國的大腿,這次卻是美國公開授意。民進黨當局與民眾的衝突民進黨當局和美國政客冠冕堂皇地說要謹慎評估5G的安全性,實則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甚至直接點明:大陸華為和中興等供貨商「不可信賴」。
  • 美國公開授意,讓蔡英文對大陸企業全面「封殺」
    文丨晨曦 審丨暗藍日前,民進黨當局對大陸企業進行全面的「圍追堵截」,從影視行業到網購平臺再到電子通訊。與前兩次略有不同的是,之前是臺灣自發跟風,想抱美國的大腿,這次卻是美國公開授意。民進黨當局與民眾的衝突民進黨當局和美國政客冠冕堂皇地說要謹慎評估5G的安全性,實則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甚至直接點明:大陸華為和中興等供貨商「不可信賴」。說白了就是告訴臺灣民眾別用華為,別用大陸產品。至於為什麼,臺灣民眾並不知情,只聽民進黨當局說其種種不好。數據表明,愛奇藝在臺每月不重複登入人數超過1000萬人次,接近島內總人數的一半。
  • 美國FDA最近禁止了日本輻射食品進口?老謠言又翻新
    查證者:丁陽近日,公號「自在堂」發布的一篇關於「美國FDA禁止日本輻射食品進口」的文章引發了關注,10萬+,6萬贊,影響很大。當時很多媒體機構就已經闢過謠,正確地指出,FDA是把2011年福島核洩漏事件就有的禁令進行了更新,解除了對某些產品的管制,卻被謠言當做「FDA新發布了針對日本核輻射食品的禁令」,混淆視聽。但不得不說的是,謠言製造者技巧越來越高明了。這次該謠言的捲土重來,發布的標題是這樣的——「剛開始以為是謠言,查了一下, 確實是美國藥監局12月29號發布的通知。 一星期前美國法例己生效」。
  • 三星Note7遭民航局"封殺"多國航空公司已全面禁運
    但是,旅客仍然可以攜帶三星Galaxy Note 7手機登機,民航局在26日發布的信息中徹底對三星Galaxy Note 7手機進行了「封殺」,嚴禁旅客和機組成員隨身或在手提行李中攜帶三星Galaxy Note 7手機。   據了解,三星Galaxy Note7手機已被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多國航空公司全面禁運。
  • 朋友圈謠言滿天飛 科學家和媒體闢謠為何沒人看?
    心理學研究證明,如果一個人無數次地告訴你,某件事是真的,那麼你很可能得出結論,這個人的意見也是大多數人的意見。「人們傾向於認為熟悉的就是好的,這是某種心理捷徑。」胡泳說。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句古話正印證了人類對於謠言接受的另一種心理機制,來自於人作為一種生物,趨利避害的天性。從生物進化角度來說,人們更容易相信某件事對自己「不利」,從而避免傷害。
  • 食品謠言層出不窮,科普闢謠能跟上節奏嗎?
    更誇張的是,這些食品謠言的傳播方式也越來越逼真。隨著短視頻的興起,食品謠言出現了呈現方式視覺化、傳播路徑社交化等很多新的特點。一些食品謠言以極具視覺衝擊力的視頻形式傳播,比文字謠言更具蠱惑力。信還是不信,令不少消費者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