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廁所改造怎麼樣?老農說:無一家使用,用不起,不能用

2020-12-23 大河看法

農村為什麼要改革廁所?

廁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衛生措施,說起農村廁所,大多數人感受的是蚊蠅飛舞,糞便糞池暴露,一上完廁所,身上幾個大包,上廁所之前得先憋上大大一口氣……,「廁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標誌。

廁所改造,就是全面廢除旱廁,推行水衝式無害化衛生廁所。一是可以殺滅細菌、病毒、寄生蟲卵,避免糞便中有害的微生物傳染給人,有效阻斷如細菌性疾病的傳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二是可以顯著降低臭氣和蚊蠅的產生率,減少汙染,明顯改善農村的環境衛生和生活條件。

農村廁所改革,說實話,政策是好的,到了下邊卻成了走形式,成了貪腐。不能因地制宜的改造,就是浪費國家資金。銀子進入了部分人的腰包,受罪的永遠是老百姓。尤其是冬天,北方的廁所就不能用了。

針對這個情況,小編去農村去調查,農村改好的廁所不說無一家使用,十家有一家用,就不錯了。採訪當地的人,老農有話說:用不起,不能用難不成農村改廁又是一個「陰謀」?

有農民說,改一個廁所每戶不用交錢,村上說上面補2000元,不改還不行。農村連下水管道都沒有,怎麼用?

一個月就化糞池就滿了,抽一次要一次的錢。到了冬天就用不成,難不成還要給廁所供暖呀?政策好,到了農村就變了,沒辦法,胳膊擰不過大腿呀!

農村都是這樣的,也就是村官說了算,表面工程,存在個人拿好處現象。這是農村的普遍現象,老百姓只有照做的份。聽聽老百姓的心聲吧,國家政策好,下面蛀蟲多,治不了只能聽聽,心暖一下!

廁所改造是關愛民生的一件大事,一件好事,可農村基礎設施太差,連下水道都沒有,汙水怎麼排?地方部門只做表面文章,敷衍了事,我們農村人希望上級部門加大力度,把事情徹底做好!我們希望廁所改造到位,更希望生活在好的環境中。

以前肥水不流外人田,集體種地肥料大部分都是從城市廁所掏來的。現在為了所謂的環保衛生,把肥料都衝進大河大江大海,小地主們買有害化肥施肥,汙染土地江河。既省事,又環保衛生,還拯救了無數化肥廠。

不僅僅是廁所,還有天然氣,簡直是開玩笑啊,整個村莊裡盤滿了天然氣管道。聽媽媽說為了按期完工,安裝管道時有的工人都是臨時抓來的,會不會技術的都用了,結果一個月完工,修了好幾個月。不用想也知道,這個質量能用嗎?敢用嗎?而且安裝完以後,天然氣就漲價了,供暖做飯一個月得多少錢能夠啊?

改廁是個好事,就是各地方發展情況不同,落實得不好,尤其是農村,有的還是定時放水,另一方面,大家不捨得花錢。怎麼降低成本,解決水的問題,只要這兩方面處理好了,我想大家還是希望用乾淨廁所的。現在很多人不願回農村過年,覺得沒法上廁所,這是個現實問題。

希望各項政策要因地制宜,不要圖於形式,不然到最後只是政績工程沒實力用處,再有就是虛假亂報,某些人從中牟利!政策是好的,關鍵是得到農村實地考察,看老百姓到底需要什麼,要真正的把錢用在真正為老百姓辦的實事上。

來源:鳳凰美聞

投稿郵箱:dahehanjingwei@163.com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農村使用大型機械收穫花生的不多?老農:不好用用不起
    大家好,這裡是農家妹子農家事,讓我們一起認識農村人,談論農村事,品嘗農家菜,歡迎大家關注,點右上角藍色「關注」即可,謝謝!眼下已經進入21世紀將近二十年了,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壯大,各領域自動化程度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程度也在持續提升,小麥播種、收割,玉米和水稻收割,基本實現了全機械化,但在部分農村地區,花生的收割還不普及,基本上是以人力為主,其中原因我們可從以下四個方面探討。一、自然環境的限制。
  • 北京農村「廁所革命」基本完成 改造15多萬戶廁所
    來源:央視原標題:改造15多萬戶廁所!北京農村「廁所革命」基本完成 記者從北京市衛生健康委了解到,從2018年到現在,北京對15.1萬戶村民家的旱廁所進行了改造,變成水衝式衛生廁所,農村「廁所革命」基本完成。△圖為村民王致富王致富是北京密雲北莊鎮楊家堡村村民,住在深山裡的他,以前用的是旱廁,不衛生又很不方便。
  • 改造15多萬戶廁所!北京農村「廁所革命」基本完成
    記者從北京市衛生健康委了解到,從2018年到現在,北京對15.1萬戶村民家的旱廁所進行了改造,變成水衝式衛生廁所,農村「廁所革命」基本完成。△圖為村民王致富王致富是北京密雲北莊鎮楊家堡村村民,住在深山裡的他,以前用的是旱廁,不衛生又很不方便。
  • 助力農村廁所改造工程-山東移動廁所生產廠家-誠招代理合作商
    廁所革命就是把這種老式的坑廁改造成為能夠把糞便直接用於莊稼的肥料的廁所,不會汙染地下水還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有了大改變。有的農村直接就在村裡放置了小型的移動廁所,這樣一來村民如廁方便還起到了環境保護的作用。
  • 農村廁所改造和廚房改造還能領錢?你家有嗎?
    開展農村房屋的改造整治,是當前農村改革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保障農村居民的住房權益,改善農村居民住房質量,提高農村房屋的使用效率,讓農村房屋能夠為農村居民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那麼「兩改」主要包括哪兩改呢?
  • 阿城改造22所農村中小學校旱廁,萬餘師生用上了室內水衝廁所
    張玲 ZAKER 哈爾濱記者 康福柱 文 / 攝阿城區今年強力推進農村中小學旱廁改造,15 個涉農鎮街的 22 所中小學校廁所改造完成,萬餘名師生用上了乾淨衛生的室內水衝廁所。7 日,走進阿城區玉泉中心校今年新改造的水衝廁所,室內溫暖整潔,沒有異味,幾名男生正有說有笑地在洗手池前洗手。有學生說,以前一直在室外上廁所,冬天冷,夏天味兒大,衛生條件不好,洗手也不方便。現在變好了,學校的新廁所乾淨整潔。玉泉中心校蔡校長介紹,該學校有 600 多名學生,多年來一直用旱廁。
  • 重慶完成農村戶廁改造87.99萬戶 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9.67%
    圖為改造後的農村衛生廁所。 重慶市衛健委供圖 攝  中新網重慶5月13日電 (記者 韓璐)「一塊木板兩塊磚,三尺柵欄圍四邊。」這曾是農村廁所的真實寫照。而如今,白磚淨瓦、乾淨無臭的廁所已成為眾多村民家的標配。13日,記者從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獲悉,為持續推進愛國衛生運動,讓「廁所革命」惠及更多村民,2018年以來,重慶市累計投入15.82億元,完成戶廁改造87.99萬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為79.67%,累計完成農村公廁改造7407座。  「以前我們廁所建在豬圈屋,又髒又臭,蒼蠅蚊子滿天飛。」
  • 「小廁所」體現「大文明」 陝西合陽全面完成農村校園廁所改造
    看著乾淨整潔、毫無異味的新廁所,孩子們興奮地拍起手來。在如今的陝西省合陽縣農村中小學校,一座座新建、改建的衝水廁所取代了傳統的「旱廁」,孩子們徹底告別了昔日髒、亂、差、臭的校園廁所。白色的外牆、明亮的窗戶,一塊塊瓷磚潔白耀眼,一個個蹲坑排列有序,數量充足的衝水廂、獨立蹲便、洗手池一應俱全,一塵不染的鏡子被掛上了牆,擺放整齊的綠植充滿生機與活力。這就是合陽縣農村學校的新廁所。
  • 敦煌市農村「廁所革命」順利收官
    敦煌市七裡鎮三號橋村村民高興忠最近特別忙,他家去年改造了衛生廁所,今年又開始改造電暖炕,他說這些生活設施的改造尤其是「廁所革命」,讓他家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七裡鎮三號橋村村民謝桂花經營著一家農家客棧,2018年,她將客棧的衛生間進行了改造,建成了衛生水廁,這讓她的客棧環境面貌煥然一新。七裡鎮三號橋村村民謝桂花說:「現在改造成衛生廁所以後,感覺好多了,一個是乾淨,也好收拾。不像以前用的土廁,象夏天用起來也不衛生,蒼蠅又多。
  • 改出鄉親好生活,看2020年益陽農村廁所無害化改造
    截至11月25日,全市共完成戶廁改造83714戶、公廁改造84座,完成率分別為108%、102%,完成投資15977萬元,投資完成率165%。全市已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2020年農村廁所無害化改造重點民生實事工作任務,廣大鄉親的日常生活因此變得更加舒適而美好。 2020年是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之年,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
  • 南通海門近2萬座農村廁所改造到位 因地制宜辦法多
    記者李波根據《南通市推進城鄉「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要求,到2020年,完成新一輪農村戶廁改造35萬座,同步完成歷年來不符合要求的已改戶廁整改提升和旱廁填埋任務。在全市農村改廁工作推進過程中,海門市兩年內一共要改造61500座廁所,其改造任務量居全市首位,為此海門市立足自身實際,堅持抓緊抓早,推進速度全市領先,已經有近2萬座農村廁所改造到位。
  • 以前城裡人來農村最怕上廁所,現在農村的廁所乾淨又衛生
    來自市衛生健康委數據顯示,兩年來,全市累計投入15.82億元,對87.99萬戶廁所進行改造,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為79.67%;完成農村公廁改造2450座,累計完成7407座。按照計劃,今年我市將完成農村改廁12萬戶。農村改廁工作重點在哪裡?給村民帶來怎樣的變化?就此,重慶日報記者走訪了我市部分區縣。1 怎麼改?
  • 農村老人常說:廚房上面不能建臥室?客廳上面不能建廁所?為啥?
    大家都知道,現在農村的發展是越來越好了,不但交通便利了基礎設施完善了,洋房別墅也是如雨後春筍般林立。而且隨著現在大家的腰包越來越鼓,以後農村的自建別墅會越來越多。但其實農村建房也是有很多講究的,例如農村的老人就經常說:廚房上面不能建臥室,客廳上面不能建廁所。這是為啥呢?老人表示廚房上面不能設計臥室,是代代相傳流傳下來的風俗。有一種說法是以前農村廚房都是採用柴火做飯,長期煙火的燻烤之下,廚房的頂層容易乾燥,如果廚房上部住人,可能會影響睡眠質量。
  • 農村嚴禁「燃煤和燒柴」取暖,可有的農民卻偷偷幹,老農:無奈啊
    以農村為例,當前農民取暖的方式主要分為2種,即燃煤取暖與燒柴取暖。顯然,這2種取暖方式無一例外均會產生霧霾汙染,對環境造成破壞。因此,包括河南、河北、陝西等在內的多個省市均採取了「採暖用煤」限制措施,明確禁止農戶燒散煤取暖。
  • 方寸之間 獲益無窮——廣西農村「廁所革命」速寫
    (廣西農業農村廳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辦供圖)  炎熱夏日,在柳城縣米村村委鬥村屯農村廁所糞汙後端處理系統建設施工現場,施工人員卯足幹勁,正忙著用挖掘機開挖糞汙管道溝槽。  柳州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正在建設的是農村廁所糞汙黑灰分離後端無動力處理系統的「柳州農村模式」。
  • 南陽這裡農村廁所改造,後期無人管護,村民直接排進河溝
    「廁所改造後,一直沒有人負責後期管護,村民們自己用水泵抽,隨後直接排進了附近的河溝裡,造成環境汙染。本想靠旅遊打出名片,環境卻出了大問題。」農村廁所改造是一件大好事,可近日,臥龍區謝莊鎮毛田村一位村民卻向記者反映,該村廁所改造後,後期沒有人管護,導致村民自己抽取糞汙後,直接排放到河溝、水渠當中,造成二次汙染。
  • 農村改造:廁所建屋內可以,但豬圈不讓建屋外,建屋內農民受不了
    以前很多城裡的親戚來農村家裡做客,大多是不進家門不吃飯就走了。為啥呢?這些人嫌農村家裡不乾淨,嫌棄農村人抓糞的手做出來的飯。可現在,很多城裡人反而更喜歡農村的淳樸,農村自身也在經歷改造,變得越來越好。不過雖說農村的一些改造看起來能把農村變得越來越好,但並非每一次農民都能接受。比如今天要說的廁所改造和豬圈改造!廁所和豬圈不能建在屋外?
  • 北京推進「廁所革命」 今年改造公廁逾580座
    中新社北京7月4日電 (記者 於立霄)北京正在進行「廁所革命」,提升公廁服務品質,改善百姓如廁環境。今年將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改造提升城區胡同和農村地區的580多座公廁。公共廁所折射出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
  • 為什麼現在有些農村的田裡基本上看不到青蛙了?老農說了三原因
    為什麼現在有些農村的田裡基本上看不到青蛙了?老農說了三原因文/農夫也瘋狂想起十多年前,每年到了夏天的時候,一到晚上水田裡面是蛙聲一片,就像古詩寫的那樣: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老農說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你認為有道理嗎?生存環境受到了破壞。以前農民都是在農村裡種田種地,而要保障水稻田有充足的水源灌溉,所以需要經常疏通一些水渠、小河流。可是現在農村裡很多的農民都外出打工了,不僅很多的農田荒廢了,尤其是大量的水渠、河流、水塘也乾涸了。
  • 農村土灶有汙染,該被禁用?老農指出3大好處,合理嗎?
    過去城裡人燒柴,要花錢買,而農村人則就方便多了,家裡的土灶一般主要燒自家的秸稈,冬季秸稈燒完了才會撿一些幹樹枝、樹根之類的木柴。像在筆者老家村子裡,即便現在已經通了天然氣,但家家戶戶廚房裡都還有土灶,並且還會經常使用。但是,近年來,一些地方卻出現了禁止農民燒土灶的現象,像去年山東某地,就出現了用水泥封了農民家裡土灶灶臺的事,還有的在土灶上貼了封條,不讓再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