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城裡人來農村最怕上廁所,現在農村的廁所乾淨又衛生

2020-12-18 華龍網

「以前上廁所就在豬圈,蚊子多,下腳都難,哪敢讓兒子領女朋友回家?」6月24日上午,璧山區璧泉街道虎峰社區3組居民朱堂均一邊打掃自家廁所,一邊說,「如今修了衛生廁所,乾淨又衛生,心情都舒暢了。」

朱堂均家廁所的「大變樣」正是受益於我市開展的農村改廁工作。來自市衛生健康委數據顯示,兩年來,全市累計投入15.82億元,對87.99萬戶廁所進行改造,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為79.67%;完成農村公廁改造2450座,累計完成7407座。

按照計劃,今年我市將完成農村改廁12萬戶。農村改廁工作重點在哪裡?給村民帶來怎樣的變化?就此,重慶日報記者走訪了我市部分區縣。

1 怎麼改?健康環保是改廁考慮的首要因素

一塊木板兩塊磚,三尺柵欄圍四邊,這曾是農村廁所的真實寫照。未得到治理的廁所糞汙對環境和水源汙染嚴重,導致痢疾等腸道傳染病高發,給群眾健康帶來巨大危害。

「很多農民意識不到改廁與預防疾病之間的關係,蓋了漂亮的新房子,卻捨不得為廁所改造花錢。」市衛生健康委愛衛處處長李彤說,在愛國衛生運動的諸多舉措中,農村改廁具有標誌性意義,不僅體現了愛國衛生運動中政府主導統籌謀劃的特點,也反映了愛國衛生運動預防為主的理念。

雖然農村改廁只是幾平方米的小工程,卻是大民生。那農村改廁該怎麼改?健康環保是考慮的首要因素。「在農村改廁建設標準方面,重慶引進三格式化糞池,中間分三道隔室,通過貯存、過濾再排放。」李彤說,糞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後,基本達到「有棚有蓋,不滲不漏,無蛆無臭」的衛生標準,從而有效阻斷疾病傳播途徑。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對改廁工作實施精細化管理,即「一廁一檔」,將臺帳建到村、落到戶。

農村改廁專項資金則由中央和地方財政承擔支出,我市還整合相關部門資源,把農村改廁與脫貧攻堅、農村危舊房改造、扶貧搬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有機結合,讓農村改廁工作得到有力推進。

潼南相關委辦局分別組建調研組和督導組,適時開展調研督導,駐村幹部還經常到現場進行指導,以保證改廁的質量和標準。

在沙坪垻區,項目涉及鎮村還向改廁戶發放了改廁服務卡,公布改廁質量監督及服務電話,兩年內廁具出現任何問題,均可上門維修,解了村民的後顧之憂。

「改造這個廁所,街道和村裡的幹部沒少往我家跑,我放心得很。」潼南區寶龍鎮白廟村村民補永富說。

2 難在哪?從「要我改」轉變為「我要改」

最初,農村改廁推進得並不順利。「幾十年都是這樣,有啥好改的?費事。」這是不少村民對農村改廁最初的態度,該怎麼辦?

渝北區玉峰山鎮玉峰村二十一社的餘木平就很抗拒改廁。從去年起,玉峰山鎮落實專人入戶進行宣傳,開院壩會、發宣傳單、看宣傳片,引導群眾參與改廁工作、認同廁所革命。為打消群眾顧慮,該鎮發動村幹部、黨員率先帶頭改廁。

玉峰村黨委副書記雷世勇就是帶頭人之一。「改造後的廁所沒有了臭味,也沒有蚊蠅,周圍鄰居都來參觀,看到衛生廁所又乾淨又方便,也都跟著進行了改造。」雷世勇說。

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村民明白了農村改廁的重要性。慢慢地,村民的觀念逐漸從「要我改」轉變為「我要改」。

「農村改廁難就難在觀念的轉變上。」李彤說,農村改廁的關鍵是要引導人們改變不良衛生習慣,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控制腸道傳染疾病的發生和流行,從而保障群眾身體健康。為此,他們督促鎮街、村居在驗收每一戶化糞池時,務必同群眾講明、講透維護管理的重要性,著力改變重建設、輕管理的現狀。

3 啥變化?環境美了,文明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記者在朱堂均家看到:房屋掩映在綠樹中,外牆貼著仿古磚。一進門是寬敞的客廳,廁所位於左側,廁所面積約有3平方米,貼著白色瓷磚,衝水式蹲便器、淋浴設施一應俱全。離房屋不遠處,則是蓋著井蓋的三格式化糞池。

「以前上廁所就在豬圈,夏天臭氣燻天,冬天冷風鑽,屋頂還漏水。」朱堂均說,2015年,她查出患有乳腺癌,術後需長期服藥,幹不了重活的她成為低保戶。2019年,結合農村D級危房改造,朱堂均家修起了衛生廁所。

對於現在的衛生廁所,44歲的朱堂均很是滿意。她說,不僅家裡環境改變了,也改變了全家人的衛生習慣,他們一家還被璧泉街道辦事處評為衛生文明戶。

「上完廁所要衝水,飯前便後要洗手,這些我都曉得。」朱堂均說,兒子好幾次回家不洗手,都被她「教訓」了,她還會給住在隔壁的叔父講授健康知識,「現在條件好了,是要講衛生噻,才能少生病。」

作為愛國衛生運動的重要舉措,農村改廁不僅改變了農村人居環境,還讓文明健康理念深入百姓心中,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朱堂均說,去年她種下了20多棵櫻桃樹,今年又種了10棵枇杷樹,打算發展鄉村旅遊,「以前城裡人來農村最怕上廁所,改廁後就和城裡一樣,農村空氣好,又能摘果子,可以得很!」

來自市衛生健康委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我市對1000餘戶農戶改廁效果進行了抽樣調研,數據顯示,農村改廁工作滿意度達84.6%。從今年1月至5月底,全市累計改建農村戶廁4.2247萬戶、公廁68座,分別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33.86%、16.67%。

記者 李珩

相關焦點

  • 方寸之間 獲益無窮——廣西農村「廁所革命」速寫
    目前,柳州市有9個縣區共16個屯採用廁所糞汙後端無動力處理系統。  農村「廁所革命」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廣西深入學習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積極推進農村改廁工作。目前,全區累計已完成農村衛生廁所建設改造1026萬多戶,普及率達到91.8%;其中無害化衛生廁所897萬多戶,普及率達到80.3%;建成農村衛生公廁3.7萬餘座。
  • 【廁所資訊】普洱:「廁所革命」讓農村舊貌換新顏
    巖川是曼亨村土生土長的農民,現在他最關心的事就是廁所改建進程,但在最初宣傳廁所改建時他是有些抗拒的,「主要擔心廁所改建不光花錢還不一定好用,後來政府不斷鼓勵我們改建廁所,每家每戶補貼850元,還帶我們去鄰村參觀改建後的廁所,不僅漂亮還很乾淨方便,參觀回來後我就趕緊向村委會申請廁所改建了,現在我家的廁所可好用了,水一衝,乾乾淨淨的。」
  • 敦煌市農村「廁所革命」順利收官
    近三年來,敦煌市依託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大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群眾人居環境面貌和生活質量顯著提升。七裡鎮三號橋村村民高興忠說:「去年8月份之前,我們都還用土廁,在9月份到10月份,我們鎮上村上宣傳要改個水廁,改上了我們現在就方便多了,衛生也比較好。國家投資是3000多塊錢,我們自己花了1000塊左右。國家這個政策確實把我們老百姓支持好了。」
  • 重慶完成農村戶廁改造87.99萬戶 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9.67%
    圖為改造後的農村衛生廁所。 重慶市衛健委供圖 攝  中新網重慶5月13日電 (記者 韓璐)「一塊木板兩塊磚,三尺柵欄圍四邊。」這曾是農村廁所的真實寫照。而如今,白磚淨瓦、乾淨無臭的廁所已成為眾多村民家的標配。13日,記者從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獲悉,為持續推進愛國衛生運動,讓「廁所革命」惠及更多村民,2018年以來,重慶市累計投入15.82億元,完成戶廁改造87.99萬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為79.67%,累計完成農村公廁改造7407座。  「以前我們廁所建在豬圈屋,又髒又臭,蒼蠅蚊子滿天飛。」
  • 農業農村部: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0%
    人民網北京4月12日電(許心怡)1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副司長何斌表示,農村廁所革命一直就是愛國衛生運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僅是改善農民如廁環境和基礎設施,也涉及到生活習慣改變和思想觀念變革。這兩年,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會同有關部門紮實推進農村改廁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0%。何斌介紹,今年農業農村部將進一步加大力度,重點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分區域精準推進。
  • 農村改造:廁所建屋內可以,但豬圈不讓建屋外,建屋內農民受不了
    以前很多城裡的親戚來農村家裡做客,大多是不進家門不吃飯就走了。為啥呢?這些人嫌農村家裡不乾淨,嫌棄農村人抓糞的手做出來的飯。可現在,很多城裡人反而更喜歡農村的淳樸,農村自身也在經歷改造,變得越來越好。廁改首先,就廁所來說,以前農村大多用的是旱廁,兩塊大石板,一個大坑,上面鋪上茅草,「茅坑」的叫法因此得名。旱廁不太衛生,以前家家戶戶都是把廁所建在外面,而且大多農村的旱廁都沒有門,是用塑料布或稻草什麼的來遮擋。
  • 農村「廁所革命」來了!這個村子用上飛機真空馬桶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它是人類生活的必需空間,也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一面鏡子。但縱觀全球,廁所問題卻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共同難題,在我國廣大農村,能輕鬆愉悅地上廁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想改變這一狀況,就必須來個「廁所革命」。
  • 北京農村「廁所革命」基本完成 改造15多萬戶廁所
    來源:央視原標題:改造15多萬戶廁所!北京農村「廁所革命」基本完成 記者從北京市衛生健康委了解到,從2018年到現在,北京對15.1萬戶村民家的旱廁所進行了改造,變成水衝式衛生廁所,農村「廁所革命」基本完成。△圖為村民王致富王致富是北京密雲北莊鎮楊家堡村村民,住在深山裡的他,以前用的是旱廁,不衛生又很不方便。
  • 改造15多萬戶廁所!北京農村「廁所革命」基本完成
    記者從北京市衛生健康委了解到,從2018年到現在,北京對15.1萬戶村民家的旱廁所進行了改造,變成水衝式衛生廁所,農村「廁所革命」基本完成。△圖為村民王致富王致富是北京密雲北莊鎮楊家堡村村民,住在深山裡的他,以前用的是旱廁,不衛生又很不方便。
  • 建設美麗新隆德 小廁所 大革命
    以前我們用的是土廁所就是用土打牆的那種土廁所現在雨也下的也不美觀就改成這種磚的這種廁所這個相比現在建的這種還是不先進。而且此次改造的農村衛生廁所具有防滲防漏、密封性強、乾淨衛生等優點,可有效保護農村空氣、土壤、水源不受汙染,大大提高了農民生活質量,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 青縣精準發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司馬莊旅遊村的廁所。肖靖 攝  長城網滄州訊 (記者 董傳輝 徐亮 通訊員 肖靖 劉潔 曲兆祥)   日前在青縣新興鎮狐狸墓村,施工人員正忙碌著安裝化糞池。在基礎施工區,圖紙規劃、牆外放線已全部完成,施工人員正在村民家門外挖土、刨坑,準備安裝橡膠桶。
  • 阿城改造22所農村中小學校旱廁,萬餘師生用上了室內水衝廁所
    張玲 ZAKER 哈爾濱記者 康福柱 文 / 攝阿城區今年強力推進農村中小學旱廁改造,15 個涉農鎮街的 22 所中小學校廁所改造完成,萬餘名師生用上了乾淨衛生的室內水衝廁所。7 日,走進阿城區玉泉中心校今年新改造的水衝廁所,室內溫暖整潔,沒有異味,幾名男生正有說有笑地在洗手池前洗手。有學生說,以前一直在室外上廁所,冬天冷,夏天味兒大,衛生條件不好,洗手也不方便。現在變好了,學校的新廁所乾淨整潔。玉泉中心校蔡校長介紹,該學校有 600 多名學生,多年來一直用旱廁。
  • 農村廁所改造怎麼樣?老農說:無一家使用,用不起,不能用
    廁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衛生措施,說起農村廁所,大多數人感受的是蚊蠅飛舞,糞便糞池暴露,一上完廁所,身上幾個大包,上廁所之前得先憋上大大一口氣……,「廁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標誌。廁所改造,就是全面廢除旱廁,推行水衝式無害化衛生廁所。
  • 寧夏一二類縣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9%
    新華社銀川12月24日電(記者靳赫)記者從寧夏農業農村廳獲悉,近兩年,寧夏累計建設25萬餘座農村衛生廁所,目前寧夏全區一二類縣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9%,較2018年底提高41個百分點。據介紹,實際工作中,寧夏因地制宜選擇農村改廁模式,其中,在靠近城鎮的村莊建設完整下水道式廁所;在村民居住集中的村莊,先建管網後建廁所,主推室內水衝式廁所;在村民居住分散的村莊,推廣節水防凍和鋼筋混凝土三格式化糞池改廁技術。
  • 《海門市農村公共廁所建設實施方案》解讀
    在去年實施81座農村公廁基礎上,我市今年農村再新建、改建公廁91座,以此解決農村公共廁所數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和管理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日前,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農村公共廁所建設實施方案。 方案明確,農村公共廁所是指在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集貿市場等公共場所以及中心村人口較集中地區獨立建設和管理,供公眾共同使用的廁所。農村公廁改造是完善農村基礎公共設施、加強鎮村文明創建、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工作。
  • 為啥農村院子的廁所多在室外西南角?因為農民更講究乾淨和風水
    美麗新鄉村公眾平臺做農村閒置宅基地盤活的這幾年,很多城裡朋友到農村考察完院子之後都會提出同一個問題:為啥大部分農村房子的廁所都在院子的西南角?他們把衛生間放到室內不是會舒服很多嗎?農村更覺得便溺都是汙穢之物,絕對不能將廁所放到正房。從風水上說「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戶,西南為人門,東北為鬼門」。所以風水上廁所一般都在西南、東北方向上,北方農村更習慣將廁所放在西南角,院子大門衝東開,所謂紫氣東來。而從自然角度來看,我國冬季多刮西北風,夏天多刮東南風,所以廁所一定要避開這兩個方向。
  • 住在村裡的「城裡人」
    不過隨著這幾年來政府對我們的關心,村裡現在也有了硬化路,不少地方還畫上了停車位,有了停車位,大家也就自覺地規範停車了,不像以前橫七豎八,現在我感覺真的像個城市樣兒了。」談及這些年生活的變化,尼吉帶著記者朝他家走去。
  • 「廁所革命」,讓民生小事更有溫度
    「原來我家的廁所建在外面,影響村容村貌還不衛生,現在政府出錢幫我們建的室內廁所方便又衛生,化糞池處理的水還可以澆菜。」潘集區賀疃鎮李莊村貧困戶徐紅花沒花一分錢,便完成了廁所改造。「以前我家的廁所建在外面既不美觀又不衛生,現在政府給我們創造條件,把廁所建到室內,又美觀又好看,又騰出一片地方種菜,化糞池接到了汙水管網,現在廁所改得很好,我們也像城裡人一樣用上了水衝式衛生廁。」賀疃鎮李莊村村民王海鳳說。
  • 「荊州區:奮力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④」廁所革命 樂享文明新生活
    在馬山鎮雙楊村,每個農家後院都有一個「標配」——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這個廁所就是好!乾淨衛生,沒臭氣,沒蛆蠅,廢水過濾後還可以用來澆菜園。」馬山鎮雙楊村5組83歲的姚德秀奶奶對村裡為自家修的三格式無害化衛生廁所讚不絕口。
  • 李軍到三亞調研農村「廁所革命」工作
    李軍到三亞調研農村「廁所革命」工作本報三亞8月23日電(記者金昌波)日前,省委副書記李軍深入三亞市農村,就推進「廁所革命」工作進行調研。李軍隨機來到海棠區東溪村糖房村民小組農戶家中,仔細查看廁所環境、衝水設施、糞汙處理等情況,並與未進行廁所改造的農戶深入交流,聽取他們對改廁工作的訴求。在南田居道寧居民小組,李軍實地查看已改造建成使用的農戶廁所,詳細了解無害化衛生廁所工程造價、運維成本、處理過程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