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好網民 傳遞正能量」鐵馬冰河入夢來——記「八千湘女上天山...

2020-12-12 新疆女聲

5月31日,胡愛群老人堅持站著給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隊全體隊員作報告。

不是每朵花,都能盛開在雪域高原,但雪蓮做到了;

不是每棵樹,都能植根大漠戈壁,但胡楊做到了;

不是每個人,都能紮根邊防奉獻終生,但八千湘女做到了。

5月31日,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隊每名隊員臉上,個個都湧出了熱淚。「八千湘女上天山」之一、83歲老人胡愛群,用自己傳奇般的援疆經歷,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

從指揮長到援疆醫生援疆教師,從年青的援疆幹部到機關後勤人員,大家發自內心地感嘆:「這就是援疆精神,這就是我們的初心和擔當!」

湘女胡愛群入伍時的照片。

八千裡路雲和月:坐著卡車進新疆

胡愛群老人個子不高,但精神狀態很好,滿頭青絲短髮像鋼針一樣硬朗。在主席臺上她主動堅持站著作了一個多小時的報告,既不戴眼鏡,又不喝水上廁所。一雙慈目炯炯有神,只要你和她對視,就能強烈感覺到那雙眼睛中的執著、真誠、善良、熱情。

回憶起1952年參軍入伍——作為「八千湘女上天山」第三批進疆人員,老人分外激動。她說:「我們是毛主席親自籤字批准進疆的,我們絕不能給毛主席丟臉,給家鄉人民丟臉。」

其時,她才15歲,碩大的軍裝「套」在她身上,顯得分外不合身。32個人一臺車,一輛輛卡車拉著這些新兵,一路從湖南開到甘肅與新疆交界的星星峽。從長沙到新疆當時有4000多公裡路程,她們的車隊從西安到烏魯木齊,整整走了一個月。沿途都是吃黑面饃饃,吃住都在車上,晚上睡覺背靠背。條件之艱苦可想而知。

胡愛群在輪臺縣運輸站工作時的照片。

三十五年獻邊疆:平凡崗位志不移

胡愛群老人在家鄉長沙讀了高小,入伍後又在部隊工業學校、公安學校、衛生學校受過培訓,在幹部隊伍中,她是一個多面手。從1952年15歲參軍算起,直到1987年退休,她在新疆整整幹了35年。先後擔任過郵政局的報務員,鎮政府的民政助理員、綠化員、出納員,運輸站的調度員,工作單位和駐地的衛生員、護士、接生醫生等等。無論走到哪裡,她都把黨的教導牢記心頭。

1958年,她從位於北疆的伊犁霍城縣郵電局調往南疆輪臺縣運輸站,後來又調往東疆託克遜縣庫米什運輸站。無論工作怎麼變動,老人每次都愉快地接受。

當時的運輸站,承擔著為南來北往的司機和旅客提供吃、住、售票等後勤保障,工作任務瑣碎、繁雜、艱巨。

1960年元月,當時胡愛群在輪臺縣運輸站工作。冰天雪地裡,偏偏運輸站儲備煤炭快燒完了。在滴水成冰的一月,沒有煤炭就意味著一切後勤保障工作都無法開展。站長又出差去了,大家都不知該怎麼辦。

胡愛群勇敢地站出來,帶著一名男同志和運輸站的男司機到外地搶購煤炭。拉煤的汽車在深夜返回時,發生故障熄火,車子拋錨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灘。同行的兩個男同志都急得哭了起來。有著部隊經歷的胡愛群臨危不亂,要司機留在車上堅守,她帶領另一名同志出去找老鄉解決飲用水和晚飯,再想辦法找修理人員來修車。

兩人深一腳淺一腳地不知走了多遠,終於找到一戶維吾爾族老鄉。兩人在他家吃了饢喝了水休息到天亮後,才在前方找到一支修路的工程隊。經過工程隊幫忙,修好了車輛,圓滿完成了煤炭採購任務。

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胡愛群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堅強勇敢,不知為單位解決了多少難題。

胡愛群與少數民族姐妹拉家常。

一生鍾情石榴籽:團結佳話滿天山

在工作中,胡愛群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曾被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表彰。在生活中,她特別鍾愛石榴,時時處處把自己當成一粒石榴籽,與新疆各族人民緊緊地抱在一起。

祖培牙 胡加合買提今年60歲,比胡愛群小20歲。兩人在吐魯番市運輸站共事20年。談起胡愛群老人對同事的關心、對群眾的關愛,祖培牙 胡加合買提熱淚盈眶。

她回憶起自己剛剛上班時,擔任公共汽車上的售票員的工作。有一次隨車返回運輸站後,她發現自己掉了價值300多元的公共汽車票。公司規定票款同行,票就是錢,丟了票就要賠償等額的現錢。而剛剛參加工作的祖培牙 胡加合買提,一個月工資才18元!如何賠得起這筆巨款?

面對自己不小心造成的嚴重後果,祖培牙 胡加合買提人都快急暈了。在運輸站擔任調度的胡愛群弄清情況後,主動走過來抱著祖培牙 胡加合買提說:「小妹妹,不要急,我們幫你一起找。實在找不到,我們一起來賠。」這句話感動了祖培牙 胡加合買提一輩子。後來,在胡愛群的幫助下,票據在公共汽車上一個座位的底部被找到。胡愛群那顆金子般的心,也隨著這個故事在各族幹部職工中傳開了。

參加工作40多年來,胡愛群熱心助人的事不知做了多少。在託克遜縣庫米什運輸站,她先後幫助多名產婦順利接生了20多個嬰兒。

曾經,有一位維吾爾族小朋友燒傷了,在那個食用油奇缺的年代,胡愛群老人堅持自己一家人不吃油,把省下來的一點點食用油天天小心翼翼地塗抹在這位小朋友的燒傷處。經過她的精心治療與護理,小朋友的傷好了,兩家人也成了無話不談的「親戚」。

在工作崗位上是這樣,退休後胡愛群老人也「退休不褪色」,走到哪裡就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撒到哪裡。

2010年,胡愛群的老伴因病在吐魯番市人民醫院住院。細心的胡愛群發現,同病房裡有一位來自艾丁湖鄉的維吾爾族老人,每天吃飯都是開水泡饢。經過了解,她得知這位老人家庭比較困難,女兒也沒找到工作。於是她掏出一筆錢硬塞給老人,又送了一些水果和食品給他。老伴出院後,她找到自己在吐魯番市運輸站工作的「老姐妹」,把老人的女兒推薦至運輸站。現在,老人的女兒成了她的「女兒」,逢年過節都來看望胡愛群。

66歲的古麗孜熱 阿不都力木提,是胡愛群的鄰居,兩人好得像姐妹。每天做好飯,古麗孜熱 阿不都力木提都要把飯菜提到胡愛群家裡來,兩人一起吃。古麗孜熱 阿不都力木提說:「有好吃的東西要兩人一起吃,我一個人吃不下。」每到逢年過節,古麗孜熱 阿不都力木提都要問胡愛群:「媽媽家來人了嗎?」在古麗孜熱 阿不都力木提心中,家鄉湖南就是胡愛群的「媽媽」。

胡愛群與親人合影。

來源/天山網

編輯/馬晶

相關焦點

  • 鐵馬冰河入夢來——記「八千湘女上天山」中的胡愛群
    不是每朵花,都能盛開在雪域高原,但雪蓮做到了;不是每棵樹,都能植根大漠戈壁,但胡楊做到了;不是每個人,都能紮根邊防,但八千湘女做到了。5月31日,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隊每名隊員臉上都湧出了熱淚。「八千湘女上天山」其中一員、83歲老人胡愛群,用自己傳奇般的援疆經歷,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
  • 鐵馬冰河入夢來——記「八千湘女上天山」中的湘女胡愛群
    「八千湘女上天山」之一、83歲老人胡愛群,用自己傳奇般的援疆經歷,給大家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從指揮長到援疆醫生援疆教師,從年青的援疆幹部到機關後勤人員,大家發自內心地感嘆:「這就是援疆精神,這就是我們的初心和擔當!」▲圖一:5月31日,胡愛群老人堅持站著給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工作隊全體隊員作報告。
  • 【新疆好網民 傳遞正能量】脫貧致富的「領頭雁」——記阿克陶縣巴...
    【新疆好網民 傳遞正能量】脫貧致富的「領頭雁」——記阿克陶縣巴仁鄉闊洪其村農民黨員玉素甫江·伊斯馬… 2020-10-10 17:3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中國好網民|多形式匯聚正能量 好網民聲音傳四方
    課堂上,西青區委網信辦的同志為大家播放原創微視頻《爭做新時代好網民》,視頻通過一個個貼近生活的場景、發生在身邊的事例,揭露了謠言和網絡暴力的危害性,強調了不信謠、不傳謠、堅決抵制不良信息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們更直觀深刻地理解文明上網的意義。活動最後,學生們紛紛在「文明上網心中記 綠色網絡大家建」橫幅上簽字,承諾積極傳播文明觀念,倡導文明上網,爭做新時代的好網民。
  • 【新疆好網民 傳遞正能量】「草原蒙醫」達瓦 • 那木吉力
    【新疆好網民 傳遞正能量】「草原蒙醫」達瓦 • 那木吉力 2020-07-03 03:1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鐵馬冰河: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出生於公元1125年,中年之後,陸遊在川陝之地生活了九年,先後在王炎和範成大的幕府贊助軍務,這是他一生中精神最為奮發的一個時期,也是他距離理想最近的一個階段。直到晚年,陸遊依然對這段軍旅生涯念念不忘,對堅持抗金的主張耿耿於懷,這首《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就表達了這樣的思想感情。
  • 「新疆好網民 傳遞正能量」馬蘭:農家樂裡樂農家
    「上學有『教育補貼』,姥姥有低保,開農家樂有創業貸款,每年還有冷庫分紅,我們家能有現在的生活,全靠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馬蘭說,「脫貧不能『等靠要』,要靠自己雙手創造幸福。」2016年,馬蘭從新疆農業大學畢業,也有一段擇業的迷茫期。回到家鄉後,一次偶然的機會,馬蘭看到外賣平臺上的各類甜點的銷量很不錯,她便通過網絡學習各種甜點的製作。
  • 一起學詩詞:杜甫夢李白,陸遊鐵馬冰河入夢來
    纖薄的雲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 傳遞網絡正能量!陳清洲獲贊"中國好網民"
    2015年,陳清洲寫下這樣一篇博文——《做網絡正能量的傳遞者》。他這樣寫道:「作為個人,要明辨是非,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擺正自己的網絡責任、社會責任,遵循法律的底線,發出理性平和的言論聲音。」  寫博7年,網絡正能量的傳遞者,正是對他最好的評價,在廈門的博客圈,網友紛紛贊他是「中國好網民」。
  • 探詩中山河:陸遊愛國詩——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詩歌背景:這首詩歌是陸遊在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罷官後,隱居閒適在家時所作。但又因為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通過寫詩來排解和抒發自己的滿腔熱血,於是創作了流傳千古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用詩句來完成自己愛國之志。
  • 在寫「鐵馬冰河入夢來」當晚,陸遊還寫了首很牛的,很多人忽略了
    小時候聽到有人稱陸遊是「亙古男兒一放翁」,總覺得這說的是僅僅是陸遊身上的家國情懷,畢竟那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時隔800多年來讀都一樣令人動容。如今人到中年,才明白這「亙古男兒」一稱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
  •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這什麼玩意兒?
    質樸平淡:「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文筆拙劣:「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嚴格來說,原詩不算是質樸平淡那一掛的,但是也沒有過多的藻飾,表達的意思非常明確,幾乎不用翻譯就能 get。
  •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望亭中心小學整班詩歌晨誦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這是年近七旬的陸遊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寒夜,支撐著衰老的身體,躺在冰涼的被子裡,寫下的一首熱血沸騰的愛國主義詩篇。這兩句集中在一個「思」字上,表現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      後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集中在一個「夢」字上,寫得形象感人。詩人因關心國事而形成戎馬徵戰的夢幻,以夢的形式再現了「戍輪臺」的志向,「入夢來」反映了政治現實的可悲:詩人有心報國卻遭排斥而無法殺敵,一腔禦敵之情只能形諸夢境。
  •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戍(shù)輪臺:在新疆一帶防守,這裡指戍守邊疆。戍,守衛。輪臺:在今新疆境內,是古代邊防重地。此代指邊關。夜闌(lán):夜深。風吹雨:風雨交加,和題目中「風雨大作」相呼應;當時南宋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風吹雨」也是時局寫照,故詩人直到深夜尚難成眠。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區的河流。
  • 好巴郎入選「中國網事」讓正能量傳遞更美麗
    (2012年11月28日新疆網) 新疆好巴郎入選「中國網事」被譽為最美90後 ,的確可喜可賀,既是新疆的件喜事,更是社會的一件喜事,對於本人是一種激勵,對於社會更是一種引導,其會讓正能量傳遞更美麗,讓正能量傳遞的更廣,讓正能量升起中國的希望。
  • 那些你只知道其中一句的詩詞(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出自宋代陸遊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譯文天空黑暗,大風卷著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譁譁大雨像巨浪翻滾之聲。溪柴燒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氈都很暖和,我和貓兒都不願出門。
  •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年華已老,縱然有心再報國,也無力了,在一個凜冽的寒冬,陸遊在榻上瞑目了,留下生命裡最後一首絕句《示兒》。陸遊這一生筆耕不輟,為世間留下了近萬首詩,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位愛國詩人留給我們的智慧結晶。《沈園二首》其一——宋·陸遊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 【我和我的祖國】鐵馬冰河入夢來
    在戰場上,他們不畏強敵,迎難而上,譜寫了一曲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走下戰場,他們依然以捨生忘死的精神投入共和國的建設中。七十年,戰爭的硝煙遠去,但中國人民志願軍浴血奮戰的精神長存,中國人民保衛和平的決心永在。中國之聲特別報導《我和我的祖國》,10月22日推出《鐵馬冰河入夢來》。舒達斌:39軍打的中線,解放平壤,又光復漢城,所以每次戰役都參加了,沒閒的時候。
  • 當「南航快樂飛」遇上新疆,去一次就回本兒!
    憋了這麼久,周邊能玩能逛的地方基本都被掃了個遍,是時候狠狠來一場「報復性出遊」了。可身體想出走,錢包不同意。每次旅行,路費都是最大一筆開銷,「嗖」地幾小時,幾千塊就這麼沒了。難道就沒有花得少又玩得好的方法嗎?還真有!
  • 「愛新疆 遊首府」烏魯木齊重陽秋色美 一年好景君須記
    烏魯木齊重陽秋色美 一年好景君須記10月4日,在天山大峽谷景區,漫山遍野色彩斑斕。北京遊客王凱說,因為是這次旅遊最後一站,特地到大巴扎步行街打卡、品美食,分外仔細地去品味,感覺意猶未盡,這次來烏魯木齊旅遊真是不虛此行。新疆遊美樂國際旅行社導遊時金紅說,上周末帶團遊覽了大巴扎,景區門口測溫進入即可,嚴格到位的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讓團隊裡的遊客很安心,盡情地遊覽了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