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燒是廣東省傳統的名菜,屬於粵菜系。是廣東燒味的一種。多呈紅色,瘦肉做成,略甜。是把醃漬後的瘦豬肉掛在特製的叉子上,放入爐內燒烤。好的叉燒應該肉質軟嫩多汁、色澤鮮明、香味四溢。當中又以肥、瘦肉均衡為上佳,稱之為「半肥瘦」。以叉燒做的其他菜色包括有:叉燒飯、叉燒包、叉燒酥等。
叉燒這一道美食,廣東人人都吃,最出名的當然是蜜汁叉燒,一小片紅色的肉,竟然讓鹹和甜這兩種天生相衝的味道得以和解。叉燒的博大精深,如同吃它的人一樣,可以像蜜汁那樣甜而不膩,也可以像叉燒飯那般黯然銷魂。
叉燒不好做,醃料太豐富,每個師傅都有不同的改良秘方,所以叉燒幾乎是一家一個味,還有些新派廚師創新出了黑色的叉燒,所以廣州好吃的叉燒不止蜜汁,看廣州人怎麼把叉燒吃出出神入化。
【叉燒飯】
把叉燒飯演繹得最出神入化的當然是《食神》了,周星馳用這碗「黯然銷魂飯」讓家燕姐感動到飆淚,感嘆以後要是吃不到了怎麼辦。
在香港電影裡面,叉燒飯的出鏡率可不是一般高,刀不離手的黑道大哥帶著一群小弟走進飯店,張口就是一句「來碗叉燒飯」。而現實中愛吃叉燒飯的明星也是一抓一大把,比如說周潤發就曾經被記者拍到開著豪車去吃叉燒。
很多上班族的午飯,也被叉燒飯承包了,幾片小紅肉,一些小青菜,有時還能加個荷包蛋,有點湊合,卻能提供一下午的能量。
推薦:大家樂 、大快活 、美心、表哥這些茶餐廳的叉燒飯都不錯,價格也不貴,30幾元。
【叉燒腸粉】
叉燒腸粉,腸粉的滑嫩配上叉燒的風味,算是相得益彰了。腸粉這種東西,什麼都可以往裡面塞,真是不辜負這個「腸」字。
人人都說吃腸粉要吃有蝦的,但我卻覺得,腸粉和叉燒都是廣州最有名氣的美食,兩者結合起來,才是最廣州的味道。
推薦:銀記腸粉
【叉燒包】
叉燒包是茶樓四大天王之一,簡直是叉燒愛好者的福音茶點!叉燒包的成品必須是頂上「爆口」成三瓣,每次透過爆口看到裡面的餡兒,都忍不住咽口水。
叉燒包比叉燒的美味在於麵皮的存在可以解除油膩之感。叉燒汁滲入麵皮之中中,一口下去分不清哪裡是皮,哪裡是肉。
每次不打算吃早點的時候,看見叉燒包,就又忍不住翻錢包了。
推薦1:廣州酒家、點都德、悅榮莊等粵菜貨茶餐廳
推薦2:老式早點攤,怕踩雷可參考排隊情況
【叉燒酥】
如果你只吃過叉燒肉,沒有吃過叉燒酥,那絕對是吃貨史上的一個敗筆。
吃叉燒酥,溫度是關鍵,一旦冷下來之後,便損失了80%的風味,熱的叉燒酥而不膩,而冷掉油膩味便會被無限放大。
新鮮出爐的叉燒酥,餡料濃滑,飽滿欲滴啦,外皮層層分明,酥而不掉渣。
推薦1:泮溪酒家(中山七八路 龍津西路151號)
推薦2:丘大6仔記 (濱江東路525號海琴灣商鋪二樓)
【黑叉燒】
紅色的蜜汁叉燒吃得多了,也不再滿足得了廚師和吃貨的欲望,於是就出現了黑色的叉燒。
與傳統叉燒的紅色不一樣,黑叉燒的黑色來自黑糖和醬油。這種革新的醃料給叉燒帶來了不同以往的香氣和口味,口味會有偏鹹,可以明顯聞到醬油的香味和黑糖烤制過後的焦糖香氣。美中不足的,是會有點黏牙。
創新的做法上,還有一種脆皮叉燒,曾在香港吃到過,不知現在廣州有沒有,想在叉燒上做創新的廚師很多,但是至今味食哥覺得成功的只有以上兩種。
推薦1:炳勝公館( 珠江新城冼村路2號首府大廈5樓)
推薦2:小廚當家 (天河路99號漢庭廣場2樓)
【叉燒菠蘿包】
叉燒包你吃過,菠蘿包你也吃過, 可是叉燒菠蘿包你吃過嗎,其實不管是叉燒包粉還是菠蘿包粉,都會被這貨俘獲。
酥軟的麵包裡面,藏著滿滿的叉燒,這時候的叉燒千萬不能太甜,否則就膩了。
推薦1:貝克達人(江南西路40號之一)
推薦2:OLD記茶餐廳( 天河北路181號祥龍花園2樓3鋪)
【叉燒油雞飯】
叉燒經常與別的肉類一起做飯,變成雙拼飯,但是要論叉燒跟誰最鐵,那當然是雞。
最正確的食用方法當然是拌拌拌,當叉燒的醬汁和雞肉自帶的油與米飯融合的時候...其實我覺得比單吃叉燒飯要更銷魂。
推薦:九爺雞龍鳳茶記 ( 濱江東路525號海琴灣商鋪二樓)
廣東地區,叉燒已經吃了上百年,相對於瘦叉燒,肥叉燒更容易深入人心,因為肥叉最大的特點就是軟嫩多汁,脂肪在這個時候無可比擬,哼!是誰說肥肉不好的,長時間的烤制下肥油已經去掉,留下精華。如果你進入到一家店,發現菜單上赫然寫著肥叉燒,不用猶豫了,店家是一個叉燒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