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之旅:在15個海外展覽中感受古今中國藝術

2020-12-18 藝術中國

恰逢暑期,不少藝術愛好者都動身前往世界各地參觀文物古蹟和各大美術館。不難注意到,不同地區的博物館、美術館對亞洲文化也有各不相同的研究角度和呈現方式。前往感受旅行目的地的特色文化的同時,也不妨透過各地美術館等機構和研究者的目光,重新體味古今亞洲和中國藝術的魅力。

- 華盛頓 -

謎團:八大山人

弗利爾美術館 | 展至2016年1月3日

八大山人(朱耷)生於明朝宗室,晚年以「八大山人」為別名,其作品有獨特的個人風格,花鳥畫常常誇張變形。八大山人對後來的齊白石、潘天壽等人都有重要的影響。弗利爾美術館的「謎團:八大山人」(Enigmas:The Art of Bada Shanren)由安明遠(Stephen D.Allee)博士策展,展出40多件作品。展品包括現存朱耷最早使用「八大山人」題跋的作品《黃庭內景經》。

八大山人,《荷鳧圖》,1696年

- 紐約 -

中國:鏡花水月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展至8月9日

適逢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藝術部百年慶,今年到紐約的藝術愛好者全年都可在這裡看到精彩的亞洲藝術展覽。此前在5月開幕的展覽「中國:鏡花水月」和盛大的Met Gala引起的廣泛討論才剛剛平息,前往「鏡花水月」展廳親自感受這場有關中國的華麗幻想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場由大都會時裝學院(Costume Institute)與亞洲藝術部合作的展覽展出了眾多以中國藝術為靈感的時裝設計及西方和中國導演的電影作品。

「中國:鏡花水月」展覽現場

以線繪畫:12世紀至19世紀的中國織錦和刺繡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展至8月9日

如果鏡中花,水中月不能滿足你的胃口,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部百年慶中的其他展覽也總有一個能令你沉醉其中。比如「以線繪畫:12世紀至19世紀的中國織錦和刺繡」(Painting with Threads: Chinese Tapestry and Embroidery, 12th-19th Century),這場展覽展出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藏中國織錦和刺繡作品,其中部分作品是首次對公眾展出,這些作品中有山水、花鳥、人物和書法等多種主題,展現了中國成熟的織錦和刺繡工藝。

明代緙絲天仙芝壽圖

愛玉:畢曉普藏品展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展至2016年6月19日

希伯·R·畢曉普(Heber R. Bishop)是美國重要的亞洲藝術收藏家,尤其側重清代翡翠和玉石收藏。在19世紀80年代,畢曉普的玉器收藏規模已經非常龐大。1902年,他把1028件18世紀至19世紀的中國玉器和印度莫臥兒玉器捐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還曾要求博物館複製一間法國路易十五時期風格的宴會廳來展示他的這些藏品。在亞洲部成立百年之時展出畢曉普收藏的玉器,無疑也是對該館歷史的一次回顧。

清中期翡翠孩兒枕

奢華:14世紀至20世紀的東亞漆器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 展至8月9日

過去二千多年,漆都是東亞地區重要的藝術材料。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奢華:14世紀至20世紀的東亞漆器」(Sumptous: East Asia Lacquer, 14th-20th Century)呈現了人們如何以多種多樣的方式把漆這種材料用於繪畫、雕刻以及黃金、珍珠母的鑲嵌工藝之中。作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部成立一百周年紀念的展覽之一,「奢華:14世紀至20世紀的東亞漆器」中的展品全部來自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永久收藏,這一陳列展呈現了製作漆器所需的工藝,也注重表現中國、韓國和日本各地漆器的異同。

明代黑漆嵌螺鈿梅鵲圖盤

- 堪薩斯 -

花至霜:亞洲藝術中的四季

奈爾遜-阿特金斯美術館 | 展至2016年7月17日

不僅在中國,東亞文化中多把四季流轉被看作自然循環和宇宙和諧協調的表現。幾個世紀以來,四季的主題為中國、日本、韓國藝術家帶來靈感,他們描繪花卉、風景或季節性活動,引起觀者的共鳴。這些作品超越了單純的寫生,成為對時光流逝和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沉思默想。奈爾遜-阿特金斯美術館(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展覽「花至霜:亞洲藝術中的四季」將呈現中國、日本、韓國三地藝術家的作品。中國畫家通過筆墨和詩句表現季節,而日本版畫藝術家把季節性的色調融入充滿生氣的構圖裡。而一位參展的韓國當代藝術家又通過影像藝術作品為季節的主題注入新的活力。

石濤,《夏山雨後》(《苦瓜妙諦冊》),1703年

- 波士頓 -

引入異彩:來自中國的奢華物品

碧波地博物館 | 展至12月27日

展覽「引入異彩:來自中國的奢華物品」(Importing Splendor: Luxuries from China)通過30件精選藝術品展現了碧波地博物館(Peabody Essex Museum)龐大而精美的中國出口藝術品收藏。展品包括由18世紀和19世紀中國藝術家根據歐洲和美洲市場需求而製作的家具、繪畫和裝飾物品等,這些作品展現了對材料和形式的純熟把握,是當時最受追捧的奢侈品。

產自中國寧波的硬木床(約1870年-1880年)

- 克利夫蘭 -

無聲詩:中國繪畫傑作

克利夫蘭美術館 | 展至2016年4月24日

2016年是克利夫蘭美術館建立100周年,該館為此推出的展覽「無聲詩:中國繪畫傑作」(Silent Poetry: Masterworks of Chinese Painting)從館藏中國繪畫中精選自宋朝至清朝的10件重要中國繪畫作品展出。由周汝式(Ju-Hsi Chou)和鍾妙昏(Anita Chung)撰寫的展覽同名著作《無聲詩:克利夫蘭美術館館藏中國繪畫傑作》也隨展覽出版,該書呈現了該館館藏研究的最新動態。

「佳士得旅遊」項目負責人凱倫·斯通·塔瓦爾(Karen Stone Talwar)曾為《藝術新聞/中文版》的讀者推介過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這裡有世界級的印度和東南亞收藏,涵蓋印度、喜馬拉雅山脈和東南亞地區。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在亞洲藝術方面的雄厚實力主要得益於在1958年到1983年間任館長的傳奇人物李雪曼(Sherman E. Lee),該博物館的國際聲望在相當程度上是靠他任內獲取的藏品贏得的。

《溪山無盡》(局部),北宋至金代

文徵明,《古松圖軸》,明

吳彬,《五百羅漢圖》(局部),明

- 舊金山 -

中華廿八人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 展至8月16日

「中華廿八人」展出了邁阿密盧貝爾家族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參展藝術家包括張洹、黃永砯、劉韡、徐震等。展覽以繪畫、裝置藝術、攝影和新媒介作品為主。「中華廿八人」為觀眾呈現多元的藝術視角和創作形式。

徐震作品《Spread B-051》

細膩自然:14世紀至18世紀的中國繪畫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 | 展至11月1日

「細膩自然:14世紀至18世紀的中國繪畫」(Exquisite Nature: 20 Masterpieces of Chinese Painting 14th-18th C.)展品描繪的內容包括各種平常事物:風景、花鳥、鄉村生活和歷史故事。儘管風格和領域不同,但每件作品都極致地體現了同一個主題:人類對於自然界的歌頌。展品包括倪瓚、鄒一桂、王原祁、文徵明等人的作品。其中,倪瓚(1301–1374)的《江亭山色圖》是這位中國大藝術家對一個空空如也的茅草亭最簡約流暢的描畫。而文徵明的《江山攬勝圖》表達了對在遙遠山野暢懷人生的渴望。

「細膩自然」展覽中倪瓚的作品

- 曼徹斯特 -

M+希克收藏:從1970年代到今天的中國藝術

惠特沃思藝術館|展至9月20日

英國曼徹斯特惠特沃思藝術館(Whitworth Art Gallery)7月展覽「M+希克收藏:從1970年代到今天的中國藝術」從香港M+視覺文化博物館1510件來自烏利·希克(Uli Sigg)收藏的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中挑選80件作品展出。這些展品為30位中國藝術家創作,時間跨越40年,展覽簡明地描述了希克的收藏策略。這場在曼徹斯特的展覽是這一巡迴展移師亞洲之前在歐洲的最後一站,在亞洲的巡展將一直持續到博物館開幕。

翁奮《騎牆——深圳》(2002)

- 維也納 -

曹斐:錦繡香江

維也納分離派美術館 | 展至8月30日

曹斐的室外裝置《錦繡香江》

曹斐在維也納分離派美術館的個展中,人們在街道上就可以看到美術館正立面的室外裝置《錦繡香江》(Splendid River,2015),「錦繡香江」這四個漢字暫時安裝在美術館的正門上,複製了在曹斐家鄉廣州某房地產公司的外觀,而這個房地產公司恰好又是一棟分離派美術館的翻版。

曹斐,《倫巴》,2015年

在這次展覽展出的曹斐2015年的裝置作品《倫巴》(Rumba)中,自動化的行為按照一個固定的計劃上演,家用機器人在表演著某種隨機的編舞動作。被某種不可視的信號觸發,四個機器人開始清掃安裝在高處的狗糧機所拋灑的碎物。

- 柏林 -

芥子園畫傳:中國畫與中國木版畫的內在聯繫

亞洲藝術博物館 | 展至9月20日

《芥子園畫譜》內頁(局部)

《芥子園畫譜》(又稱《芥子園畫傳》)不僅是中國自古最廣為人知,印刷量最大的套色木版系列作品,也體現了中國藝術史上最為純熟的木版畫技藝。「芥子園」的名稱源自清初文學家李漁在南京的園林名稱,李漁贊助了版畫的製作和出版,畫譜的第一個版本出版於1679年,第二、三個版面都出版於1687年。畫譜系統地介紹了中國畫的基本技法,淺顯明了,宜於初學者習用,問世300餘年來,風行於畫壇,至今不衰。這場在柏林舉行的展覽深入探討了中國繪畫和木版印刷之間的相互影響,也體現出對繪畫的描述和模仿如何為其他媒介的創作提供靈感。

- 東京 -

中國清代書法展

東京國立博物館 | 展至8月2日

坐標在東京的朋友,不妨抓緊時間到東京國立博物館觀看清代書法主題展。這場展覽以清代注重金石碑學,考據之風盛行的風氣為背景,展出了鄧石如、包世臣、吳熙載三代清朝碑學名家等人的書法作品。今年是鄧石如去世210周年,在這個展覽中了解這位清代碑學的重要人物並了解他的重要影響,感受清代書法的魅力,也許會給你一個別樣的東京之行。

吳熙載,《篆書張茂先勵志詩四屏》

- 臺北 -

典範與流傳——範寬及其傳派大展

臺北故宮博物院|展至9月29日

今年是臺北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在該館藉此推出的「典範與流傳——範寬及其傳派大展」展覽中,不僅可以一睹範寬真跡,展覽更是梳理了宋代山水畫大師範寬對後世影響的廣度與深度。展覽可分為三個部分:「《溪山行旅圖》的傳續」、「範寬的傳稱作品」與「範寬畫風的影響」。其中,臺北故宮藏限展精品《溪山行旅圖》由7月1日展至8月13日,《臨流獨坐圖》由8月14日展至9月29日,分前、後兩期展出,這些作品均難得一見。假期到臺灣旅行,又怎麼能錯過一睹範寬真跡的機會?

溪山行旅圖

相關焦點

  • 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瑞士這家博物館為何深諳中國哲學?
    近期,推出【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系列,試圖觀察在東西歷史文化具有巨大差異的背景下,海外博物館如何理解中國藝術?各大博物館在研究與展示中國藝術時的側重與角度有何不同?他們的研究又為中國藝術注入怎樣的活力?該系列的第一篇,我們推出的是瑞士裡特貝爾格博物館。
  • 跨越山海,讓藝術對話,讓文明傳承——和平家園青少年藝術展覽開幕
    ,由法國少兒藝術協會、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文化產業研究專業委員會主辦,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天津先度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福建省領秀文旅集團、泉州市第一幼兒園、泉州起點美術學校、泉州花潮文化藝術教育培訓中心、廈門市曠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協辦,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作為指導單位的國際性青少年藝術活動,並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 霍巴特之旅:你的生活應該有自然和藝術 海外夜談
    投稿郵箱:moblie@ireadweekly.com圖片由作者提供壹讀微信號:yiduiread文丨林毅復活節的四天假期,我們終於實現了謀劃以久的霍巴特之旅。霍巴特是澳洲塔斯馬尼亞島的首府,也是最大的城市。
  • 【海外藝術之旅招募】2017寒假澳大利亞親子藝術之旅
    亮點一: 本次行程為澳大利亞深度之旅!雪梨—凱恩斯—黃金海岸/墨爾本—菲利普島—墨爾本,帶您領略陽光、海岸、這裡是南半球的閃爍之星。亮點二: 我們有專門為孩子們定製的夏令營——海豚島天閣露瑪海豚島定製夏令營。亮點三: 本次活動由夏老師和黃老師帶隊,活動中不僅有藝術、人文、自然、我們在不同站點,在行程中融入了有趣的生態式藝術活動。
  • 【回顧】2016年中國玻璃藝術展覽
    很幸運的是,2016年透明書籤直接或者間接地參與了其中幾個重要展覽的執行策展、布展,以及介紹的工作,其中有天元玻璃藝術節、韓熙個展、中國第三屆工藝美術雙年展、中國傳統手工藝玻璃燈工作品展、中國美術學院玻璃藝術專業十周年展等等。
  • 北京僑福芳草地《藝術與使命》展覽:感受黃建華及其收藏藝術品
    更令人驚嘆的是,商場內部任性地擺放各種藝術真跡,與世界各地的人們分享–這裡既有曾梵志、張曉剛、王魯炎、劉小東、張洹等大家之作,也有鄭路、由金、夏航、于洋、鄒亮、李暉、楊韜等青年新秀的作品,甚至有不少海外優秀藝術家的作品。據說西班牙藝術家達利的作品是僑福芳草地收藏的最多的。
  • 海外博物館裡的中國藝術|日本這家博物館為何獨愛中國之美?
    原創 李家麗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博物館7#藝術114#展覽43全球化視野之下的今天,我們關注中國藝術,海外博物館成為不可被忽略的重中之重。諸多海外博物館大規模、系統化地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藝術品,也成為中國藝術在世界亮相的重要途徑。
  • 「古今之通:策展視野與展覽形態」研討會在太廟藝術館召開
    「古今之通:策展視野與展覽形態」研討會現場2017年2月28日,作為太廟藝術館新春首個重要學術活動——「古今之通:策展視野與展覽形態」研討會在太廟藝術館召開。「古今之通:策展視野與展覽形態」研討會現場、文物展覽、文化講座和公共教育活動,推動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
  • 藝術北京推出特別展覽「藝術北京·發現」,「藝術北京2021」也將如...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會遲到但不會缺席。2020年12月18日至2021年1月3日,「藝術北京·發現」展覽在利星行文化藝術中心正式對公眾開放。這次展覽是藝術北京在今年這個特殊年份策劃的「特別展覽」。據悉,此次展出面積1300多平方米,展出作品以當代藝術、經典藝術、設計藝術為主的100多件藝術作品。
  • 日日是好日,日日有藝術,上海這些展覽開放了
    柔如垂柳堅如竹——沈柔堅藝術回顧展��2019.09.10-2020.03.31��中華藝術宮��免費此次展覽以時代變更為線索,分為「戰時的美術工作者」、「新中國建設的記錄者」、「海上藝術的前行者」和「永遠懷念您」四個章節共9個版塊,
  • 8月展訊 | 深圳、上海、杭州55個藝術展覽,暑期看展爽翻天!
    正是在異國他鄉,在西方現代藝術的震撼衝擊中,他們在非具象藝術中加入中國書法以及中國哲學的元素,借趙無極 1961 年答記者問時的話以概括這四位藝術家的創作精髓 — 「無不本能地表現中國。」 他們是東西藝術融會貫通的代表,各自開創了別具一格的藝術語言。
  • 國內首次:德化舉辦以「傳統陶瓷藝術展覽」為概念的藝術展
    中國當代藝術網林文彬訊,12月15日,首屆德化「中國白」中國傳統陶瓷藝術雙年展開幕式暨頒獎典禮在世界陶瓷之都德化舉行。中共德化縣委書記致歡迎辭縣委書記梁玉華在開幕式上致辭,她簡要介紹了德化概況,並衷心期望陶瓷業界藝術界以瓷會友、以藝結朋,碰撞思想、創新創意,讓絢麗的陶瓷藝術之花在德化盛開;期待與各界朋友攜手同行,把「雙年展」打造成傳承傳統技藝、弘揚陶瓷文化、打響白瓷品牌的重要平臺,同時希望「雙年展」成為美好之約、難忘之旅,讓大家能夠盡享德化白瓷之神韻
  • 沉浸式展覽體驗別樣「國潮」感受_中國貿易報
    CG特效、人機互動、裸眼3D、全息影像、5G雲XR、AI人工智慧、大數據可視化等關鍵技術手段,讓沉浸式成為相對成熟和流行的藝術形式,並以豐富、多樣的案例,深耕領域,全面探索展覽未來發展方向。 沉浸式展覽更能乘「國潮」之風,以別樣方式溝通古今。
  • 法式風情魁北克|藝術文化之旅,讓你感受魁北克獨特的藝術魅力
    皇家山聖約瑟夫皇家山教堂(博物館)(蒙特婁)這座博物館主要呈現基督教藝術,以各種各樣的馬槽藏品聞名。永久展陳列著一系列約 200 件描繪基督誕生的藝術品,您也可以通過一些臨時展去探索魁北克省和其他地區的宗教和藝術遺產。蒙特婁美術博物館 (蒙特婁)蒙特婁美術博物館是加拿大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獨特的百科全書式展覽和原創的短期展,結合了各類藝術形式,並以創新的展覽設計為特點。
  • 2020年江南花卉藝術展覽會正式開幕
    9月25日,「花開盛世·逐夢小康」2020年江南花卉藝術展覽會在江蘇省蘇州市植物園(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正式開幕。此次展覽會由蘇州市委宣傳部與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聯合主辦,各市(縣)區政府、管委會協辦。
  • 《水墨丹青——中韓文化藝術之旅》即將播出!
    節目簡介 《水墨丹青——中韓文化藝術交流之旅》,是中國教育電視臺《水墨丹青》欄目組與韓國仁川雷克斯尹公司聯合打造的全國首檔大型書畫藝術體驗真人秀,力邀國內優秀書畫家代表遠赴韓國參與錄製,一起跟隨欄目組走進韓國仁川
  • 2015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精彩搶先看|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藝術|展覽...
    繼華盛頓Corcoran Gallery of Art與紐約立木畫廊的展覽之後,此次Prager於香港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將展出一系列新作,為亞洲首個個人展覽。都爹利會館呈獻:ICA海外展——《ICA 海外展:香港人》 (ICA Off-Site: Hong Kongese)時間:2015年3月12日至6月22日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展會同期,當代藝術學院(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ICA)將在香港呈獻其首次海外展覽。
  • 霍巴特之旅:你的生活應該有自然和藝術
    壹讀君呼喚更多的壹堆飯與大家分享自己在海外留學、旅居、旅行的有趣故事。投稿郵箱:moblie@ireadweekly.com圖片由作者提供壹讀微信號:yiduiread文丨林毅復活節的四天假期,我們終於實現了謀劃以久的霍巴特之旅。
  • 【藝術之旅】2018暑假日本衝繩親子藝術之旅回顧
    現在回想還很深刻,歷歷在目,而本次藝術之旅的開始是在一次藝術之旅見面會上。 以前只是通過微信看過介紹,但身臨其境的感受非同一般,半天下來,孩子和家長們都深感受益良多!走進日本小學,老師和小朋友們將中國國畫帶到了日本,中日雙方的小朋友共同合作繪畫學校的百年老樹,感受國畫的博大精深。
  • 當下藝術展覽現狀面面談:何為好展覽
    這裡,我們暫且不論股市大盤上的紅與綠,來看看藝術圈展覽的「那根燒得火熱的保險絲」。近年來,雖然藝術市場下滑,但是藝術展覽卻未受下滑影響,繼續呈現出火熱的態勢。全國範圍內幾乎每天都有新的畫展開幕,個展、群展遍地開花。然而在一片熱鬧忘情的場面中, 我們不禁要問,目前國內的展覽供應過量還是明顯不足?展覽界需要「去庫存」嗎?什麼樣的展覽才稱得上好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