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佛教必將是比丘尼的天下

2020-12-13 手機鳳凰網

臺灣著名比丘尼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右)與佛教先鋒代表人物昭慧法師(左)

臺灣的佛教史走到二十世紀末葉時,尼僧在臺灣社會無論是推動教育、慈善、環保方面都有傑出的表現,這是因為尼僧的教育、素養的水平,均達到社會要求的標準。

有一次與臺北市善導寺故董事長妙然長老敘談,言及臺灣佛教的未來時,妙公說:「日後的臺灣佛教,將是尼眾的天下。」

妙公的看法,筆者認為可能性是很大的。放眼看今日的臺灣佛教界尼僧的人數,雖因無確實的調查,不敢遽下斷言,不過如果從每年受三壇大戒比丘、比丘尼人數的比例大約是一比四(依據淨心長老的說法),就可知道在人數上比丘尼四倍於比丘。

除人數之外,比丘尼教育素質不亞於比丘,其中大學、研究所畢業的,也不在少數,現在於各大學就讀或留學國外者亦有;其為教奉獻的悲願也不讓鬚眉,吃苦耐勞的精神更是一般比丘所不及。加上臺灣社會的多元化,男女平等的觀念,影響尼僧在臺灣的社會,可憑著一己的學歷、經歷以及對社會回饋的熱忱,取得社會人士的尊重。其中,如曉雲尼師創辦了屬於臺灣佛教界的第一所大學──華梵大學;證嚴尼師領導著聞名國際的慈濟功德會,其相關事業有慈濟醫院、慈濟大學等;還有悟因尼僧的香光尼僧團。此外,尼僧在一般非屬佛教界經營的大學任教者,有臺灣大學的恆清尼師,以及拙者也服務於中央、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如此尼僧在臺灣的社會,受到某種程度的認定,改變一般人對出家人的刻板印象。

然而如此的水平,固然是奠立在臺灣當前的教育普及上,但亦不得忽視其歷史背景。

明鄭以來閩南人陸續移民到臺灣,閩南佛教隨著移民也被傳入臺灣。臺灣的佛教雖說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在紀元1895年日本治臺為止,臺灣並沒出現過偉大的僧侶。或許這是因為與臺灣不需要有高僧的環境有關,但也是與當時的臺灣佛教界尚無傳戒的道場,僧侶必需至福建鼓山受戒,才能取得僧侶身份,加上當時的中國佛教界是相當衰頹有關。

紀元1895年之後,臺閩日的佛教產生了互動。紀元1917年以後,臺灣佛教有了獨自傳戒的能力,也象徵著臺灣佛教能獨立自主了。寺院的功能也從只是從事祭典追求現世利益而轉向教理的研究。

在如此的成長時空中,臺灣佛教與閩南佛教仍然維繫著相當良好的關係,除了論文(《從臺閩日佛教的互動看尼僧在臺灣的發展》)中提到的人物如太虛、會泉、慧雲、良達外,尚有圓瑛師等。另一方面與日本傳入臺灣的各宗派所謂八宗十四派的接觸交流,自是當然的趨勢。特別是與曹洞宗、臨濟宗的關係,比較其它宗派都來得密切,主要原因是臺灣佛教都以禪宗自居的緣故,如基隆的靈泉寺和新竹的法雲寺是曹洞宗的末寺,而臺北的凌雲禪寺和臺南開元寺則是臨濟宗的聯絡寺院,在當時堪稱是臺灣佛教的這四大道場,除了開元寺是明鄭時代就有的之外,其餘的三座寺院都是日本統治時代才出現的道場。這四大道場的子孫,都受了來自日本佛教的影響而留學於日本,但與閩南的關係也沒中斷,這從其子孫有留學於閩南佛學院的情況,即可證明。

在此值得注目的,是在如此的留學風潮中,尼眾也不落人後,不過她們留學的地方都是日本的名古屋關西尼學林,再由此轉入東京駒澤大學者。

由於教育程度的提升,獨立自主的能力也應隨之增長,尼僧在臺灣自然有其存在的空間,上述如學師就是一個例子。除她之外,如出身大崗山龍湖庵、嘉義半天巖寺、高雄興隆寺故住持天乙師也是一位值得敬仰的尼師。其門下有位叫悟因尼師,目前她所住持的嘉義竹崎香光寺,是座擁有八十多名比丘尼的道場,又其在高雄的紫竹林精舍,常年所舉辦的成年佛學教育相當成功,頗有口碑,又如證嚴尼師的慈濟功德會及其所屬的事業;慈濟醫院、慈濟大學;還有曉雲尼師的華梵大學,都是尼僧在臺灣所做的教育文化救濟的具體事跡,如此尼眾在臺灣能擁有一片天地來發揮,其因素很多,但不能忽視日治時代以來一般民眾教育水平的提升;當時臺灣四大道場僧侶人材的培育,尤其是法雲寺派的尼眾子孫,加上臺灣社會能提供如此的環境;當然尼僧的自我努力,弘法護教的熱忱,具有洞察社會演變的智慧眼,更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尼僧在臺灣所締造出的成果,值得介紹的當然還有,篇幅所限,只有留待來日再做探討。

臺灣佛教在傳自閩南的傳統佛教與日本現代化的佛教界中激蕩,其結果臺灣佛教界也逐漸現代化,特別是尼僧的出現,以及其人數的倍增,教育水平的提升,形成尼僧獨立自主的局面,這是臺灣佛教的特色之一。

(作者釋慧嚴。本文摘編自釋慧嚴的論文《從臺閩日佛教的互動看尼僧在臺灣的發展》,原文發表在《中華佛學學報》第12期)

相關焦點

  • 【佛光新聞】世界佛教傑出比丘尼貢獻表揚獎 信仰之光遍全球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人間社記者 李生鳳 高雄報導】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慶祝創會20周年,特舉辦「第一屆世界佛教傑出比丘尼貢獻表揚獎」,11月19日在高雄中正運動場頒獎,除臺灣外,共有大陸、韓、美、英、柬埔寨、奧地利等12個國家的傑出比丘尼蒞臺受獎,多位教界長老大德出席擔任頒獎人,佛光山則有住持心保和尚、功德主總會會長滿益法師出席,心保和尚並於會中致詞。
  • 基礎悅讀 | 比丘尼教團
    比丘尼教團的成立,為佛陀「四姓入佛,同一釋姓」的平等精神做了最具體的腳註。因此,不只是在佛教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對於整個世界的宗教史、人類的文明史,也都具有非凡的價值。在教團中優秀的比丘尼,或者伸廣長舌,宣說妙諦,或者悲心濟拔沈溺,或者建寺安僧,使弘法利生的佛教事業增添無比的光彩。
  • 周安安:佛教何以在現代臺灣如此重要?
    編者按:據2004年統計,臺灣的佛教徒超過800萬人,約佔臺灣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考慮到華人社會的佛教性格,其中儒釋道混雜的民間信仰信眾必然佔相當比例,但佛教是臺灣第一大宗教,卻是顯而易見的事。本文作者周安安認為人間佛教在臺灣社會中的實踐價值,並不能簡單地用傳統性和公民性作出判斷。
  • 大陸佛教代表團一行到臺灣進行友好交流(圖)
    臺灣中國佛教會副理事長心茂法師、秘書長修懿法師等親往機場迎接代表團一行臺灣中國佛教會在機場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佛教在線臺灣訊 應臺灣中國佛教會的邀請,2013年9月9日至14日,中國佛教協會和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組成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明生法師為團長,以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蔣堅永先生為顧問的大陸佛教代表團一行
  • 泰國女性,如何出家為比丘尼?
    佛教是泰國的法定官方宗教,佛教徒佔泰國總人口近95%。在東南亞泰國的大街小巷,想看到正接受信眾布施的比丘(男性僧人)並不難。不論是密宗、大乘還是上座部佛教,在出家弟子當中除了比丘外,還有女性身份的比丘尼。在泰國,大多數出生於佛教家庭的男子,一般會在20歲後或結婚前短期出家,表示已成年並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 佛光山比丘尼前進聯合國 為婦女發聲
    佛光山比丘尼前進聯合國,為婦女發聲(圖片來源:臺灣佛光山)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第六十二屆會議(CSW62)於美國時間3月12日在聯合國總部掀開序幕,佛光山五位比丘尼登上聯合國國際舞臺這次在覺培法師率領下,來自全球不同洲屬的國際佛光會副秘書長,包括加拿大總住持永固法師、歐洲總住持滿謙法師、東南亞總住持覺誠法師,以及來自南非的覺開法師同時亮相,這不僅讓漢傳佛教的比丘尼成為國際與會者矚目的焦點,也讓世界看到國際佛光會如何通過教育、藝術和文化轉變非洲貧窮女性的命運。
  • 女性學佛應學《大愛道比丘尼經》
    大愛道比丘尼,音譯「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是釋迦牟尼佛的母親摩耶夫人最小的妹妹。佛門中有很多偉大的女性修行者,如勝鬘夫人說一乘法、摩登伽女出家證果、大德鹿母布施第一,其中大愛道比丘尼為出家女眾之首,是佛教有女眾出家的起源。悉達多太子出生後的第七天,摩耶夫人即去世,妹妹摩訶波闍波提負起撫育太子的責任。
  • 揭秘:緬甸比丘尼,粉色僧袍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走在緬甸大街小巷,你會發現滿眼都是和尚、比丘尼。有意思的是,僧侶著裝色彩是紫紅色,比丘尼的著裝是粉紅色,小沙彌則是純白色,在熱帶的金色佛寺背景下分外耀眼,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緬甸是個佛教國家,佛教傳入緬甸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幾乎是全民信佛。和尚在緬甸擁有相當高的地位。
  • 當代臺灣佛教的榮景與隱憂(下)
    以下略述筆者依佛法之理念,在臺灣佛教社會中,發起的幾項對內或對外「破邪」或是「顯正」的社會運動。那些,或可稱之為臺灣佛教的「另類經驗」吧!因為它與臺灣主流團體的人力、財力不成正比,算起來並非臺灣佛教的主流勢力,但是它在思想面的後續影響力,卻是不宜輕估的。   筆者出家一段年日後,受到印順導師的提攜,到福嚴佛學院教書。
  • 華嚴論壇:近四百年臺灣佛教多元文化--釋澈定
    從以上的數據來看,臺灣尼僧的成長速度非常快,直到現在成為佛教界比丘尼最多的國家,當時三座尼僧的道場,它們是大崗山的龍湖庵、臺中后里的毗盧禪寺及臺北石壁湖山的圓通禪寺。受過三壇大戒的出家人,才是中國佛教會正式承認的出家比丘或比丘尼。每年一度的三壇大戒法會,將清代以來大陸寶華山的傳戒規範移植到臺灣來,也給臺灣佛教樹立一堅定不移的佛教準繩,也為中國佛教在臺灣確立了主導的標幟。 臺灣解嚴後,中國佛教會的主導力量驟衰,影響力大不如前,以三壇大戒的傳戒法會為例,解嚴前須由該會核准始能舉辦,而且全臺灣在一年之中僅能舉辦一次,但在解嚴後,這一成規已不再有約束力。
  • 寶島臺灣佛教四大道場之花蓮慈濟
    1963年,在臺灣東部的花蓮郊區山上有一座破舊的木板房,裡面住著一位掛單修行的比丘尼,她當時看到一位難產的山區孕婦,因為交不起保證金而被醫院趕出大門,於是她發大願,要建造一座醫院,專門給窮苦的人看病。
  • 臺灣佛教檔案:不得不服的人間奇蹟
    據美國國務院民主、人權和勞工事務局發布的資料顯示,臺灣有多達80%的人口信奉某種形式、摻雜有佛教信仰因素的傳統臺灣民間信仰或臺灣宗教。人間佛教是臺灣佛教的特色人間佛教的普及,是臺灣佛教的特色。例如當臺灣民眾描述「有人去世」時,大多使用「往生」這個佛教術語。
  • 臺灣佛教四大山頭均秉持「人間佛教」理念
    同為華人社會,臺灣宗教之興盛往往令對岸同胞印象深刻,無論繁華都會還是僻靜漁巷,華人民間宗教三大宗教及其支脈,以及五花八門的新興宗教比比皆是,也無怪臺灣本地人經常笑稱臺灣為「世界宗教的超級市場」,但林林總總之間,佛教佔據臺灣第一大宗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正如基督教塑造了美式溫情一樣,在臺灣佛教也幾乎演化成為臺灣社會的一種生活方式,影響著人們的日常觀念和審美,成為了「臺灣味」的一部分。
  • 臺灣一比丘尼開素食餐店 任客人隨緣付錢
    臺灣一比丘尼開素食餐店 任客人隨緣付錢 2014年09月05日 09:53
  • 周安安:臺灣社會轉型中的人間佛教
    無怪本地人常笑稱臺灣為「世界宗教的超級市場」。 然而在這一超市中,本地土產卻也往往銷量不菲。儘管臺灣光復後,官方曾一度為基督教大開綠燈。但經過60餘年的發展,漢傳佛教不僅牢牢在本土站穩腳跟,更繼承太虛以來「人間佛教」的改革思潮,以入世精神和社會參與進行自我改造,使臺灣佛教成為一張輸出海外的文化名片。據2004年統計,臺灣的佛教徒超過800萬人,約佔臺灣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 亞洲佛教青年交流會暨兩岸佛教青年論壇在臺中舉行
    為表演的學生團體頒發感謝狀「2016亞洲佛教青年交流暨第二屆海峽兩岸佛教青年論壇」歡迎晚宴在臺中長榮桂冠酒店登場,來自臺灣、中國大陸、香港、日本、韓國、蒙古、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緬甸、柬埔寨、印度、印尼、孟加拉、斯裡蘭卡、尼泊爾、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澳大利亞等世界各地佛教青年齊聚參與盛會。
  • 她辭去公務員出家,圓寂時得219顆舍利,被稱當代第一比丘尼
    在遁入佛門之前,她是四川省文官考試的狀元,素有"巴蜀第一才女"之稱,後棄官禮佛,翻譯了古今中外的數百本著名佛教經書,為後世佛學文化的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也是能海上師真傳的唯一女弟子,被人尊稱為"當代第一比丘尼"。
  • 當代大陸比丘尼新動向
    在這新舊交替的銜接中,當代大陸漢傳佛教比丘尼其動向、表現如何?是本文需要展開的主要話題。 二、傳統佛教的反思 近代佛教思想變革的過程,也是比丘尼自覺、自信、自立的寫照。比丘尼僧團過去的自輕意識和依附思想,實際上與中國傳統佛教文化背景不可分割。 1.
  • 《正信的佛教》(七) 佛教為什麼要信仰三寶?
    歷任臺灣省中國文化大學教授,美國佛教會副會長及譯經院院長,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為輔仁大學、政治大學、文化大學博士生導師。主辦多種雜誌,在亞、美、歐各洲出版中、日、英文著作上百種。其中《正信的佛教》發行近四百萬冊,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武當寺公眾號將分期連載。         佛教為什麼要信仰三寶?       信仰三寶的確是佛教最特殊的內容。
  • 「當代第一比丘尼"的一代佛學大師」
    她老講經說法數十年,堪稱中國當代比丘尼史上第一位佛學教育大家。》、《百喻經》、《造像度量經》、《四分律行事鈔》、《比丘尼傳》、《別解脫戒》等的編撰工作。隆蓮法師的才學蜚聲中外,還被聘為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四川省詩詞學會顧問、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四川分會理事等。並曾獲日本佛教傳道文化獎。    弘揚戒法,嘔心瀝血。我國比丘尼的二部僧戒於公元434年由斯裡蘭卡尼僧鐵薩羅傳入,至北宋時失傳。蓮老法師深感如法如律傳授戒法的重要性,嘔心瀝血重新恢復二部僧戒的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