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推進,城市裡越來越多摩天大樓,今天廣州摩天大樓最密集的區域一定是天河CBD,其中超過300米高的摩天大樓有9座,而每一座摩天大樓除代表著廣州經濟發展的高度,還是城市裡的一道風景線,是遊客到廣州城市旅行必到打卡點。
若時光倒流,上世紀廣州曾有過摩天大樓嗎?又是怎麼樣的?那麼,到廣州沿江路和長堤大馬路一帶走走就能找到答案。
在清末時,珠江已淤成河岸淺灘,於是就開始在此築堤修路,馬路建成後,大批商業建築也在這裡建起,慢慢這裡成為廣州當時最繁華、最時尚的街區,一座座大廈拔地而起,是當年「摩天大樓」最集中的區域,有當時中國的最高建築、廣州最早的電廠、廣州最高的鐘樓……
夏天的一個清晨,因為經過一場暴雨,天氣也變得涼爽起來。珊珊三丫頭來到了沿江路和長堤大馬路閒逛,沿著這條被稱為廣州「外灘「的地方前行,感受這條曾在19世紀末20年代後廣州最繁華的街道,在之前,珊珊三丫頭已帶大家尋訪過這附近的曾經 「廣州第一高樓」的愛群大廈(感興趣的朋友請翻閱前面的文章《廣州這大廈15層64米高,有30年是「廣州第一高樓」,許多遊客不知》),今天,我們繼續尋訪廣州20世紀廣州最高的鐘樓:永安堂大樓,這幢大樓同時也是當時僅次於愛群大廈的「廣州第二高樓」。
永安堂大樓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沿江西路149號,可以自駕到達,直接導航「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坐地鐵2號線到海珠廣場站C2出口;公交車到海珠廣場站、愛群大廈站,下地鐵或公交後,沿著珠江邊向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的方向走,便可以找到。珊珊三丫頭因為對這一帶道路非常熟悉,所以很容易就找到了。當走到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門前,看到一個手拿鐵錘的工人雕像時,就已是到了永安堂大樓前了。
珊珊三丫頭來到永安堂大樓時,現場見到有一些工人正在對大樓前道路進行維修。大樓正面寫著「廣州市越秀區少年兒童圖書館」,也說明此大廈此時的用途。
珊珊三丫頭環著大樓走了一圈。永安堂大樓的整個建築呈現是正方形,為了適應南方雨水天氣,首層是採用騎樓式設計,主樓外體採用了逐級內縮的品字形結構,主樓高六層,塔樓鍾房四層,總共十層,在頂層外牆看到一個大鐘,大樓頂上桅旗杆尖高達四十米,大樓的正面向東,給人的感覺是高大,氣宇軒昂的感覺。
在永安堂大樓前和騎樓下,分別有掛著牌子介紹「永安堂」來歷:永安堂最初是屬於著名華僑企業家、報業家、慈善家,聞名省港澳的「虎標萬金油」老闆胡文虎的物業。胡文虎於1908年在南洋繼承父親的永安堂中藥鋪,他將父親創製的「玉樹神散」改良成為既可外塗又能內服且攜帶方便的「虎標萬金油」,成為暢銷東南亞與中國的「家居旅行必備良藥」, 胡文虎成為世界聞名的「萬金油大王」。20世紀30年代初,他回廣州設立分廠,在珠江邊建起永安堂大樓,成為了生產與經銷萬金油的主要場所,所以這幢大樓又被俗稱為「虎標萬金油」。
永安堂大樓所在的位置就是古代「羊城八景」之一的「珠江夜月」的景點內,即海珠島(古稱海珠石)上,永安堂在原海珠島的東端,如今這幢建築的保存,也成為了現在人們識別海珠島位置的標誌之一。
1928年,珠江的海珠島上建起了海珠公園,到了1931年,因經濟發展需要,炸石填土,將海珠石與長堤馬路連成了一個整體,沿珠江北岸開闢了一條新路,叫做海珠新堤馬路,新堤馬路就從海珠公園中穿過,後來這條路就改成了沿江路。原來海珠公園內的程璧光銅像被遷往永安堂(現越秀區少年兒童圖書館)東門前安放,也就是今天我們見到工人雕像的位置。
後來,胡文虎一度被誤指為「漢奸」,所以永安堂大樓被列為「敵產」充公,成為廣東省總工會所在地,鐘樓上的「虎標永安堂」五字被毀。關於胡文虎是否真是漢奸,廈門電視臺曾以《兩岸秘密檔案:萬金油大王胡文虎》進行過解讀。到90年代,政府把這幢大樓歸還胡文虎後人,在1994年,胡文虎的女兒胡仙把永安堂大樓捐贈給廣州市政府,並改成了廣州越秀秀區少年兒童圖書館。胡文虎一生曾為中國慈善和教育做過貢獻,廣州永安堂如今用作兒童圖書館,可以說是非常有意義的。
最後,珊珊三丫頭站在永安堂大樓前工人雕像觀看整幢大廈,這座屹立在珠江邊的昔日廣州最高鐘樓和第二高樓,雖然高與現在的摩天大樓的「高」相比,唯經過歲月的洗禮,這樓大樓依然存在,見證著廣州的日新月異,見證著廣州的變化發展和成長。
那麼,你有來過廣州嗎?你參觀過多少廣州的摩天大樓?你知道這幢永安堂大樓嗎?看到這座佇立在珠江邊的曾經廣州最高鐘樓和「第二高樓」,你會有什麼樣的感想?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