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地圖中的1928年廣州城:珠江邊密集的船屋,雨過天晴的沙面島

2020-12-09 小郭曰

本圖集內容全部選自1924年-1944年間所出版《亞東映畫輯》中關於上世紀20年代民國廣州的照片,是當時所留下非常珍貴的資料。此外,本圖集對所有原版照片都進行了重新上色,並且配合民國時期所出版的廣州地區進行說明。圖為民國年間的廣州市全圖,目前由日本京都大學館藏。

圖為記者在1928年所拍攝到的廣州西堤的街市晨景。遠處若隱若現的高樓即為大新大廈,在朝陽的照耀下,美輪美奐。

圖為地圖中的大新大廈位置,圖中所標記為「大新公司」。此大樓由著名僑商大新公司創始人蔡昌於1922年建成,成為當時的中國最高樓。在當時,大型大廈也是華南地區最知名的百貨商場。1938年10月20日廣州淪陷,大新大廈不幸被日軍機轟炸導致失火,所有的貨物在四天三夜裡被燒光,從此這裡元氣大傷。時過境遷,如今是這座大廈已經更名為南方大廈。

圖為1928年記者所拍攝到的海珠新堤(如今為長堤大馬路)的畫面。照片中海珠新堤的江邊高樓林立,街道也算比較寬闊。在街上可以看到有許多的黃包車來來往往。另一側,江邊水面上停留著大量蛋族人家的船塢。

圖為民國地圖中的海珠新堤。就在上圖照片拍攝的兩年後,長堤進行了擴建,沿岸的海珠公園也被拆除。

來到當時沙面島上的租界區。圖為記者在1928年拍攝到的英法租界。畫面右側所出現的建築即為當時的粵海關大樓。而遠處的珠江上,大大小小的船舶穿梭不息,左下角則停留著一艘大輪船。

圖為民國地圖中沙面島以及珠江的位置。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開放海禁後,次年就在廣州設立了粵海關。1913年時原來的海關總署被拆除,1914年由英國設計師戴衛德·迪克所設計的新海關大樓開工,1916年上圖的粵海關大樓完工之後,一直保存到了現在。

圖為作者從沙面島的內測河道位置所拍攝到租界畫面。圖中的廣州剛剛經歷了一場大雨。雨後的沙面島光影異常迷人。江中船屋相互連接,畫面下方的一位婦女則向前划著船。

圖為民國地圖中河道的位置。可以看出圖中的沙面島在當時全部為租界範圍。

圖為1928年廣州珠江上的一處橋洞。一戶疍家人船塢停泊在橋洞下的水面上。畫面中央一個小孩正坐在舟中向前望去,右側的一名老人正在船上休息。

此為上圖中橋洞所在珠江上的大體位置。這些以舟船為屋,在江海之上居住的疍家人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地區。如果在江邊,疍家人們會把各家各戶的船屋連成多排,在江面上形成水上的街市。根據史書記載,這種古老的居住方式在1500多年前的隋唐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當時這些人還被叫做「蛋人」。到了1000年前的宋朝以後,名稱改為「疍家人」。歡迎關注「小郭曰」百家號,更多有趣的歷史圖集可在個人主頁中查看。

相關焦點

  • 沙面島與甲戌風災
    俯瞰沙面島,綠化程度和一河之隔的廣州形成鮮明的對比,1920年代我們從北邊經「英格蘭橋」進入沙面島。沙面島位於廣州舊城西南珠江邊,原本是一片高出泥灘的巨石,清乾隆年間在這片巨石上修築了西炮臺。外國人在廣州的租界選在沙面島是因為原位於十三行的外國商館及花園在1856年12月14-16日的大火中被燒毀[1],由巴夏禮在1859年建議於沙面島重建。
  • 老樹掩映歷盡滄桑 九十年代的廣州沙面島
    沙面島位於廣州市區西面、珠江白鵝潭畔,是廣州著名的外事遊覽區和歷史文物保護區,有露德天主教聖母堂、蘇聯領事館、滙豐銀行等景點。清道光年間,這裡設有炮臺,第一、二次鴉片戰爭,這裡留下了抗外禦侮的光輝業績,1963年9月7日沙面進行基建時,還挖出了兩門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的廣州城防炮,一門是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在佛山鑄造,重六千斤。這兩門炮至今仍然陳列在沙面面對白鵝潭的岸邊。
  • 坐在1928年的大上海飯館 吃著純正的東北菜~
    現如今,哈爾濱的餐飲業可謂百花齊放、各領風騷,穿越風格餐廳漸成時尚——江湖俠客風、水滸英雄風、民國風、文革風……3月22日美食團品嘗的是一家位於道裡安國街上演著1928年的大上海但卻是品嘗地道東北經典老菜餚的民國餐廳。
  • 看老地圖,感受廣州城市空間的歷史拓展
    選自明《永樂大典》卷一的《廣州府境之圖》,是目前所能看到最早反映廣州城布局之一的地圖,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到明代廣州城北半部為行政中心,大量官衙集中於惠愛街(今中山四、五、六路)以北,沿江一帶為繁盛的商業區。到了清代的地圖中,就可以看到西關從明代的農田逐漸形成十八甫商業區,位於珠江南岸的河南地區在清代也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從這些變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整個城市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
  • 盡情享受沙面島的廣州時間!那麼問題來了,沙面為何成為租界區?
    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美麗多國風情的沙面島,是殖民時代血淚史的結果。從清朝開始的閉關鎖國,廣州就作為當時全國唯一的通商口岸發揮著重要作用,粵海關、十三行的歷史從我們學生時代就一直伴隨到現在;外國人登陸中國的第一步,當然就是從廣州進來。而自虎門銷煙、鴉片戰爭之後,外國殖民者的步伐就愈發緊湊了。
  • 廣州珠江邊藏著一碼頭,是男女拍拖的聖地,晚上來更有魅力
    各式各樣的豪華遊艇在珠江上搖搖晃晃,這裡的遊客不是很多,來廣州旅遊的遊客可能還不太知道有這麼一處好玩的地方。1928年-1933年,在陳濟棠主粵期間,太古倉碼頭區又進行過改造和擴建。當時採用高樁梁板式結構分別建成內一碼頭(即今太古倉7座倉庫)一號、二號、三號橋泊位(即今太古倉三座「丁」字形碼頭)和內二碼頭(即今大阪倉)。
  • 城大了 珠江窄了 百年老地圖印證羊城滄桑
    中新網廣州8月23日消息:前日,廣州市檔案館在對中山紀念堂建築圖紙開展修復搶救時,發現一幅清光緒年間的廣州地圖。該圖全稱為《廣東省城內外全圖(附河南)》,由德國建築師舒樂(Schnook)繪製,這是現存最早用中英文對照的廣州地圖。  據南方日報報導,該地圖測繪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同年由德國發行。
  • 城市大了 珠江窄了 清朝百年老地圖印證羊城滄桑
    中新網廣州8月23日消息:前日,廣州市檔案館在對中山紀念堂建築圖紙開展修復搶救時,發現一幅清光緒年間的廣州地圖。該圖全稱為《廣東省城內外全圖(附河南)》,由德國建築師舒樂(Schnook)繪製,這是現存最早用中英文對照的廣州地圖。  據南方日報報導,該地圖測繪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同年由德國發行。
  • 地圖迷們,「全球地圖中的廣州」古地圖展覽在廣州圖書館舉辦!
    繪圖者用誇張的比例把廣州城畫在地圖的中心位置,詳細記錄了廣州城內外的街道和重要地名,表現出它作為廣東省城在全省水路交通和海防禦寇的重要作用。澳門半島也被用誇張的比例畫在廣州城下方偏左的香山縣南,城市以藍色粗線表示關閘和澳門城牆,繪有葡人的重要炮臺等軍事設施,並繪記了位於澳門望廈村管理澳門事務的香山「縣丞署」,以及駐紮在「前山寨」的廣州府澳門海防軍民同知司署。
  • 廣州也有「外灘」滿滿的民國風,景色不比上海的差
    前幾年,隨著一眾的諜戰片的熱潮,興起了一股民國風,一提到民國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便是「十裡洋場的上海外灘」。黃浦江邊那一片異國風情的建築群,如今也成了遊客到上海的必打卡點。實際上在廣州的珠江江畔,也有這樣一片民國建築,有著廣州「外灘」之稱。
  • 再進昔日廣州城,聽那一段段「有所不知」的城門故事!
    要進廣州城,走哪處城門更好?較早前,文化菌帶大家穿越回到百年前的廣州城,一張張珍稀舊照,讓昔日廣州各城門躍現眼底。在現代地圖上標註的古城圖,參考上圖中標識的城門,上圖紅色字體標註了內外城的16城門,未特別標註的為雞翼城的西便門和東便門,分別位於左下角、右下角,見黑體小字標註「便門」。
  • 沙面島至海珠廣場片區產業發展規劃出臺
    為進一步提升珠江北岸地區發展品質,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日前,廣州市出臺《廣州市珠江北岸(沙面島至海珠廣場片區)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下稱《規劃》),確定了珠江北岸地區產業發展重點、主要舉措、空間布局以及載體建設內容。
  • 在古地圖裡 探尋「廣州與世界」
    這不禁令我們好奇,在更早的歷史中,我們所居住、生活、熟知的這座廣州城,在地圖裡,是什麼樣子? 12月16日,「全球地圖中的廣州」展覽在廣州圖書館開幕。80多件古地圖,為我們解開這個問題的答案。本次展覽的一張由葡萄牙製圖師1570年繪製的航海圖中,也標出了廣州城;這張圖也是目前已知史上第一次以「macao」這個書寫形式註記澳門的地圖。早期西方地圖中往往把澳門標註在珠江口的東岸,這是因為當時西方人從澳門進入廣州是通過澳門西側的磨刀門河道。該河道因為淤泥沉積逐漸讓位給今天澳門東側的虎門水道。澳門在古地圖中珠江口的位置,反映出澳門與廣州之間的密切聯繫,以及這兩個城市在中西交往中的地位。
  • 這珠江邊的纜樁 是否聽過「蘇哈爾號」的船歌
    原標題:這珠江邊的纜樁 是否聽過「蘇哈爾號」的船歌 廣州文明路麗都酒店也出土了唐代碼頭遺址,說明了唐代廣州城珠江岸邊碼頭林立,海內外商船雲集於此。   今天,長達1.4萬多公裡的、當時世界最長航線——唐代「廣州通海夷道」已經很著名,不再只是學者圈裡才知曉的概念。但在這漫長而複雜的航路網絡上所運行的人和船、貨物和金錢、時光與故事,仍有許多空白的篇章,需要無數類似德政中路纜樁這樣微小而確實的發現去填充與證明。
  • 民國時期地圖上的阿爾山
    我這裡只是依據個人識見所及清末、民國的一些地圖,結合其他相關文獻記載,從一個側面梳理一下阿爾山地區的人文地理變化,以供地方史志工作者和人文地理研究者參考。清朝時期,今天早已聞名國內外的阿爾山(溫泉),尚鮮為人知。這一地區最基本的地理坐標,是內外蒙古及呼倫貝爾「三省交界」處的大興安嶺中段主峰索嶽爾濟山(今作寶格達山,參見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八冊)。
  • 廣州尋歡地圖-珠江夜遊
    珠江夜遊  景點簡介:  珠江夜遊經營至今已有40多年,現珠江遊已成為集觀光、娛樂、飲食、旅業於一體的廣州市最大特色觀光遊。地理位置圖  珠江全長2129千米,是我國第三大河,其名來自「海珠石」。當千裡珠江流經廣州城下時,江中有一巨大的石島,石島長期被江水衝刷,變得圓滑光潤,形如珍珠,稱「海珠石」。
  • 民國時代的中國漫畫地圖:北平市才改名3年,天津市還是河北省會
    圖為目前收藏在美國國會圖書館中的《象形中華民國人物輿地全圖》(MAP OF CHINA)。由前蘇聯基亞闊(柯)夫於1931年繪製。圖中記錄了當時民國中國的人文歷史。其中有許多城市的名字與今天我們所熟知的並不相同,而每座城市改名的背後又有著不盡相同的故事。圖為北京周邊的地圖。
  • 沙面島將建9個口袋公園 未來或將嚴控外來車輛上島
    《公告》顯示,荔灣區將對沙面歷史文化街區老城江岸實現環境品質綜合提升,重點對沙面島內的車道、步行環境進行優化改造,同時還將對沙面島夜間景觀照明進行提升,沙面島西式建築也有望迎來燈光秀。沙面島整治提升工程計劃本月開工荔灣區此次對沙面島進行整體提升項目,提升範圍南瀕珠江,北至六二三路北側,西至珠江隧道西側,東至人民橋,總體面積39.1公頃。
  • 廣州印象—廣州塔距離珠江南岸125米與珠江新城隔江相望
    其中以花城廣場、廣州塔、白雲山、長隆旅遊度假區、珠江夜遊等景點最為盛名。廣州塔又稱為廣州新電視塔,人們給它起了個很特別的名字:小蠻腰。小蠻腰位於廣州市中心,距離珠江南岸125米,與珠江新城、花城廣場、海心沙島隔江相望。廣州塔塔身主體高454米,天線桅杆高146米,總高度達600米。另外,廣州塔還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