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珠江邊的纜樁 是否聽過「蘇哈爾號」的船歌

2020-12-20 廣東頻道

原標題:這珠江邊的纜樁 是否聽過「蘇哈爾號」的船歌

  德政中路出土的珠江碼頭拴商船的木樁 唐代

  廣州出土的開元通寶

  蘇哈爾號船模

  西村窯瓷器殘片 北宋

  博物館尋珍錄

  關於什麼是「國寶」,對不同的人來說,意義各不相同。有時候我們在裡,面對被精心保存在恆溫恆溼展櫃裡的破磚、碎瓦、爛木頭直發懵:它們怎麼就能進了博物館呢?

  廣州博物館五層樓展廳裡,就有這麼一件文物——它就是幾根大木樁子,從外觀上看,坑坑窪窪,顯然飽經風霜。這就是德政中路唐代碼頭遺址出土的木樁,在古代的時候,為海內外商船泊岸系纜繩之用。放在1000多年前,除了歇腳的鷗鷺,多半不會有人特別注意它。但它記錄了珠江廣州段岸線的許多變遷信息,對我們來說,可就很寶貴了。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卜松竹

  唐代廣州江邊碼頭林立 商船雲集

  今天的德政中路距離珠江岸線大約有七八百米,既然是拴船的樁子,必然安排在江邊,也就是說,在它被牢固地打入地裡的時候,珠江的北岸岸線是在德政中路這一帶的。

  1994年考古發掘時發現的碼頭遺址呈南北走向,基礎為磚木結構。考古還發現了唐代的「開元通寶」和各式陶瓷殘片,說明唐代廣州是全國外銷瓷器集中的出口港之一。就在展廳裡這幾根大木樁子旁邊,我們可以看到著名的古船「蘇哈爾號」的模型。這艘三桅木帆船,是在公元8世紀中葉,由阿曼著名航海家歐貝德指揮,依靠風力在海上航行了兩年之後,抵達廣州的。它拓展了阿拉伯帝國和唐朝的海上貿易航道,為中國帶來亞麻、毛毯、金屬製品和阿曼特產乳香。中國的絲綢、陶瓷等也銷往阿拉伯地區。廣州文明路麗都酒店也出土了唐代碼頭遺址,說明了唐代廣州城珠江岸邊碼頭林立,海內外商船雲集於此。

  今天,長達1.4萬多公裡的、當時世界最長航線——唐代「廣州通海夷道」已經很著名,不再只是學者圈裡才知曉的概念。但在這漫長而複雜的航路網絡上所運行的人和船、貨物和金錢、時光與故事,仍有許多空白的篇章,需要無數類似德政中路纜樁這樣微小而確實的發現去填充與證明。唯有如此,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對今人來說,才是一條生機勃勃的路徑,才是承載著夢想與光榮的航路。

  無論如何,廣州是一座水城,也是一座海濱城市。水是城市生態、文化、歷史、藝術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區域,珠江河道是為構成古城景觀的基礎要素「一灣春水綠,兩岸荔枝紅」的美景之所以長期被人所銘記,正是因為它是水城景觀的標誌性體現。隨著城市變遷,河道及溼地面積不斷變化,廣州境內珠江水系的很多河湧由明渠變為暗河,近來又由暗河「揭蓋」再度成為明渠。剛剛提上日程的碧道建設,給廣州未來的城市發展提供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城市的發展史 就是依水而興的歷史

  廣州城市之興,基於山海形勢。這也是古代所有城市發展的最根本基礎。時至今日,高度發展的科技仍然沒有抹平大地與天空造成的自然隔閡,更不要說在技術力量落後的古代了。珠江給廣州帶來了便利的航運、通海的視野、豐沛的淡水、富饒的物產,也造成了水網縱橫的城鄉格局,很大程度上框定了廣州城市的邊界。

  我們先簡要看一下廣州古城格局的變遷:

  相傳東周吳國修建了南武城,但城址等現在仍是一團迷霧,沒有確切的發現。秦統一六國,南海郡尉任囂在據稱是古南武城的東面築「任囂城」。之後趙佗建立南越國,進一步將這一城垣範圍拓建成為一座東至芳草街附近、西到華寧裡、南到西湖路、北到越華路一帶的都城。後人稱之為「番禺城」,也稱「越城」。西漢元鼎五年(前112)漢朝滅南越國,番禺城毀於兵火。建安二十二年(217),步騭遷交州治至番禺,在番禺城舊址之上復建步騭城。唐代廣州城呈「州城三重」的格局,由西部城外蕃坊、中部子城(即舊步騭城)以及東部古番禺城組成一個大城。宋代廣州城大發展,經歷了三次較大的建設,子城、東城、西城、南城(雁翅城)逐一重修或新建,城垣範圍大擴展。明代先將宋子城、東城、西城合為一城,又向北將城牆拓展至越秀山下,並疏通、布置城內外水道,形成「六脈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格局。1586年,為保護貿易商戶,在宋南城的基礎上建立南部新城。廣州在古代時期的城垣範圍,最終基本確定下來。清代因貿易發展之需,城外西關、東關以及南關各有拓展與更新,雞翼城也築起來,保護持續向南拓展的商貿區。

  從廣州城市擴展的大格局中我們可以發現,向南的拓展不斷在進行,而目的也大致相似——更好地保護和服務商貿區。我們知道,古今中外,商業首賴於交通;而交通,在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古代,莫利於水運。商貿區的不斷南移,側面證明了廣州段珠江岸線的不斷向南推進。

  古代的廣州人很懂得理解和利用珠江

  今天的廣州,城區面積近1000平方公裡,可是2200多年前,廣州建城之始,城區僅僅是今天的越華路、吉祥路東側、惠福東路、舊倉巷所包圍的區域,總面積不足0.4平方公裡。2200年間,廣州城區擴展了2500倍。

  第四紀地質研究成果顯示,大約6000年前廣州中山四路、中山五路一帶有海潮入侵,海浪直拍白雲山和越秀山麓。這時珠江北岸在今中山四路、中山五路一帶,那裡有廣州最古老的海相沉積物——在今新大新公司地下8米曾取得含海相貝殼和鹹水種化石硅藻的淤泥,經碳14年代測定距今6340±130年。此後珠江北岸不斷南移,珠江口溺谷灣也隨之變窄。近年,廣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平日曾在忠佑大街南越國宮署遺址取樣分析,共檢出化石硅藻10種3369個,全部為典型淡水硅藻類。這說明中山四路、中山五路一帶在秦漢年間已經屬於淡水陸地環境,與6000年前的鹹水環境大為不同了。

  戰國時期,珠江北岸大抵在大南路一帶,距中山路尚有約550米。而秦漢時珠江北岸不但超過中山四路、五路,而且抵達今大德路一線,越過了中山路600米。直到宋代,溺谷灣的水面還很寬,由獅子洋湧來的海浪可直拍越秀山腳,現中山四路到惠福路一線屬於這個大海灣的北界。溺谷灣中原有不少島嶼露出於灣面上。它們作為泥沙沉積的核心加速了泥沙沉積和陸地生長,為城市擴展提供了充實用地。經唐宋的演變,明代珠江北岸到一德路、泰康路,清代到十三行、人濟西、珠光路、鎮龍上街、新河浦一線。漢代珠江寬約2000米,漢代以來平均每年以0.83米的速度淤窄。現海珠橋江面寬僅180米,不及漢代1/10。廣州城區大片土地都是秦漢以來淤積而成的。

  中山大學教授、著名地理學者司徒尚紀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解釋,由於地球自轉偏向力(科氏力)的作用,在北半球河流往往南岸形成凹岸、北岸形成凸岸。前者被侵蝕、挖深,導致坍塌;後者泥沙堆積成灘,年長日久露出大片陸地。廣州珠江北岸2000多年來不斷南移,正好印證了古人築城的長遠眼光,以及對不可抗的自然力的適應性。

  當然,宋代以後珠江廣州段的不斷收窄,也和人口劇增、河道淤積加劇有直接關係,和人們對「水」的認識與理解有關。城市的拓展,也是人與水、水與人和諧共生的發展史。

(責編:牛攀、胡葦杭)

相關焦點

  • 世界第一跨徑鋼箱梁懸索橋主纜索股跨越珠江
    央廣網廣州9月26日消息(記者郭翔宇)今天上午,世界第一跨徑鋼箱梁懸索橋——虎門二橋坭洲水道橋主纜索股成功跨越珠江,同時這也是中國製造的1960兆帕鋼絲首次大規模應用於橋梁建設。3小時跨越珠江上午9時許,坭洲水道橋主纜基準索股從東莞市沙田岸放索架出發,通過「針頭」拽拉器,在卷揚機的牽引下,先後跨越47.8米高東錨碇、260米高東主塔、1688米中跨、260米高西主塔,歷時3小時後成功跨越珠江,與廣州市番禺海鷗島岸西錨碇順利對接。
  • 靠離泊帶纜操作的基本知識,如何有效預防纜繩傷人事故
    應檢查纜繩是否斷股、磨損、降解、粉化,如發現有嚴重缺陷,應立即更換。 2.機械設備及照明的檢查與試驗 檢查纜機、剎車、離合器是否正常工作,纜機鼓輪上是否有鐵鏽或油汙,導輪是否牢固,其轉動是否靈活,帶纜作業區的照明是否正常。
  • 蕩漾飄搖在歲月中的「船歌」
    >,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孟德爾頌的《無詞歌·船歌》、蕭邦f小調《船歌》以及這一體裁中最著名的奧芬巴赫歌劇《霍夫曼的故事》「間奏曲」的鋼琴改編曲《船歌》。孟德爾頌的《船歌》、奧芬巴赫的《船歌》、音響絢麗裝飾華美的蕭邦《船歌》都採用這種拍子。李斯特也有一首《船歌》,技術複雜,驚濤拍岸,據說福萊有十三首《船歌》,惜未得見。唯獨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是四四拍子,中國人最易接受,這也是它在中國廣為傳播的原因之一。如同所有作曲家都在《船歌》中採用一個固定節奏型一樣,《六月船歌》也用一個不斷重複的節奏型鋪墊,蕩舟意象栩栩如生。
  • 黎裡纜船石
    當我在大西洋畔海灣看到鮮豔的各色遊艇,在羨慕他們公民富裕的同時,卻注意到那裡的纜船樁十分簡單,鋼結構,實用卻冰冷。後來我在丹麥、挪威、土耳其、立陶宛、紐西蘭等國的海岸和英國、瑞士等國的湖區,所見纜船樁也多大同小異。  每每見到,就會想起十來年前,在黎裡看到的纜船石。我想哪天有機會再去看看。丁酉冬日,應朋友邀,我終於又有一次踏訪黎裡,欣賞那裡纜船石的機會。
  • 海河老碼頭的船纜鐵樁
    船纜鐵樁——海河碼頭的守望者    有海的氣勢,還有河的秀美。為盡顯蜿蜒流經天津市區的海河風韻,1982年,天津在總長19公裡的海河兩岸,建成了帶狀公園。依次闢為青年園、草花園、春花園、夏花園、薔薇園和秋景園。每個園內都是花草繁盛,綠樹掩映。人們漫步其間,宛如瀏覽一幅長卷,移步易景,美不勝收。     如今,已難覓當年碼頭遺蹟了。
  • 《烏蘇里船歌》裡唱的這個東北古老少數民族,可是漁獵界的大拿
    啊朗赫赫呢哪 赫雷赫赫呢哪啊朗赫呢哪雷 赫雷 給根你是否曾被這首唱響神州大地的《烏蘇里船歌》魔咒過?說起《烏蘇里船歌》有一個民族不能不提,那就是生活在「三江平原」上的赫哲族。一起來領略這個依江而居的民族體驗他們一直守望至今的特有文化。
  • 《烏蘇里船歌》案終審判決 郭頌敗訴船歌屬於人民
    》案終審判決 郭頌敗訴船歌屬於人民 2003年12月20日 19:51
  • 珠江邊這列車,想坐
    國慶遊廣州,怎少得了到珠江邊乘坐有軌電車。珠江經濟臺國慶特別節目《廣東人自駕遊廣東》通將過連線廣東旅控集團旗下的不同企業(省中旅、白天鵝賓館等)及省內各地餐飲店,為聽眾推送出行交通、酒店住宿、餐飲服務、景點信息等假日資訊大餐,助力廣東旅遊、餐飲業復工達產。
  • 龔高翔:用生命奏響《資水船歌》
    袁偉傑龔高翔從二十幾歲開始創作二胡曲,現有《擔黃土》《資水船歌》等60來首。十裡八鄉的鄉親都親切地稱他為「農民作曲家」。《資水船歌》是龔高翔融一生的藝術體驗創作的二胡曲,在創作出初稿之後的20年內反覆修改,最近推出定稿作品,引起業內一片叫好。
  • 百年風情:甪直纜船石,雕刻水鄉記憶!!!
    千姿百態纜船石,繪就精美歷史長卷 掬一捧清水,在古鎮的歷史中探尋,在泊舟系纜時,你是否留意到了那韻味無窮的纜船石? 甪直古鎮內,縱橫環繞的河道頗多,青石河岸處皆有纜船石,供船隻停靠時系纜繩所用。隨著歷史變遷,歲月更迭,古鎮如今現存纜船石約165個,千姿百態、神態各異,是甪直的藝術瑰寶之一。
  • 今來珠江邊看看發生了什麼變化
    幾個月沒來珠江邊散步了,這裡可以看到前方的小蠻腰,左邊在拓寬的洛溪大橋,聽說年底就可以通車了,右邊的新光大橋,晚上珠江兩岸的高樓大廈在燈光的襯託下會更加漂亮。晚飯後很多人會來到珠江邊散步,唱歌、跳舞可熱鬧了。
  • 「56歲」的《烏蘇里船歌》,仍在傳唱
    「主要是提前兩三天到,採訪當地的好人好事,然後按照故事情節、是否適合舞臺表現等要求進行篩選。把篩選出來的好人好事寫出來,等劇團大隊人馬到了以後,第一場演出就演當地的好人好事。」胡小石說。這種採訪、創作的工作雖然很苦,但對胡小石的鍛鍊很大,「心熱不怕夜風吹,摘來繁星網上綴」。
  • 船歌廣頌
    原標題:船歌廣頌法制晚報訊(記者 壽鵬寰)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和民歌演唱家郭頌昨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5歲。郭頌是東北民歌的代表人物,他演唱了《新貨郎》、《烏蘇里船歌》、《我愛這些年輕人》、《甜透了咱心窩》等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與病魔抗爭了五年之久,郭頌的兒子郭小良表示,父親這五年遭了不少罪,但離開得很安詳,唯一的遺憾是這五年沒能登臺演出,也不能開口唱歌。郭頌追悼會將於明日上午10點在305醫院舉行。
  • 珠江邊,吹海風,吃海鮮,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廣州南,前往番禺員崗的地鐵上晚上九點多,終於到達番禺員崗,新基村旁邊的珠江邊約上朋友,坐在珠江邊,點上海鮮粥,一邊吹著珠江風,一邊品著美味,簡直爽爆了珠江對面就是廣州大學城了,夜色中隱約可見
  • 奧芬巴赫《船歌》:感受這美妙的威尼斯夜景!
    《霍夫曼船歌》(Barcarolle)是德裔法國作曲家雅克·奧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中第二幕的一段著名女聲二重唱,歌曲以6/8拍蕩漾的節奏描繪了威尼斯河上迷人的夜景。
  • 《舌尖》裡的船歌魚水餃,怎一個「鮮」字了得!
    據介紹,船歌魚水餃曾蟬聯天貓雙11水餃類目三連冠,2018年天貓旗艦店的收入目標是2500萬元。而新年的開門紅則為這一目標的實現開了好頭。為了與舌尖3合作,2月25日,船歌魚水餃的電商負責人郭磊提前與天貓小二爭取到了第二天的聚划算資源。
  • 馬英九力挺貓纜 前後兩任臺北市長今天共同搭乘
    東南網6月23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貓纜復駛將屆滿3個月,臺北市長郝龍斌今天要與馬英九共同搭乘。馬英九辦公室為避免打擾遊客,沒有指示北市府特別安排,馬英九想搭可360度觀景的水晶車廂,屆時得碰運氣。  郝龍斌月前在貓纜復駛後前往搭乘,並表示將在適當時機邀請馬英九來體驗復駛後的貓纜。
  • 秦皇纜船石=大佛頭?
    ——楊蟠《秦王纜船石》 杭州寶石山南麓、斷橋殘雪北側,有一塊巨大的連山奇石。它看起來像一個大大的佛頭,杭州人對它非常熟悉,稱呼它為「大佛頭」。
  • 全球有纜海底觀測網概述 | 全球有纜海底觀測網分布圖
    傳統海洋調查受到觀測時空尺度和傳感器的制約, 不能很好地解決海洋中發生的現象和過程的細節(Dickey  et  al,  2005),  有纜海底觀測手段的出現將有助於這一關鍵問題的解決。本文試圖從日本、加拿大、美國、歐洲國家最近幾年的有纜海底觀測網介紹和分析出發,  尋找建立適合我國建設長期有纜觀測網的經驗和方法,  從全球角度分析和探討我國建立觀測網的迫切性和建立觀測網的科學目標和意義。 1.1    日本有纜海底觀測網
  • 珠江邊的海鮮燒烤檔,天黑就變泰國夜市……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尋吃,ID:gzlovelif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聽說珠江邊有一家泰式海鮮酒場不僅坐擁180°無敵江景還神似泰國考山路夜市街頭聽得我心痒痒地就去了 01 珠江邊的「泰國夜市」這家叫泰咀刁的海鮮酒場,臨近珠江,坐擁180°江景,眾多霓虹裝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