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了 珠江窄了 清朝百年老地圖印證羊城滄桑

2020-12-06 搜狐網

  中新網廣州8月23日消息:前日,廣州市檔案館在對中山紀念堂建築圖紙開展修復搶救時,發現一幅清光緒年間的廣州地圖。該圖全稱為《廣東省城內外全圖(附河南)》,由德國建築師舒樂(Schnook)繪製,這是現存最早用中英文對照的廣州地圖。

  據南方日報報導,該地圖測繪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同年由德國發行。

  這幅印刷精美、中西合璧的廣州地圖,原件尺寸為1·44米×1·22米,廣東省中山圖書館曾收藏一幅,為該館所藏圖中的珍品,也有破損修補之處。

  1989年,《廣東省城內外全圖》曾在中山圖書館舉辦的《共和國足跡》展中首次亮相,並引起轟動。

  有消息透露,德國的出版社至今仍保存有該圖的印版。

  將此圖與現在廣州地圖對照,可以發現,百年前的「廣州城」比現在廣州市的越秀區還小。當時廣州市區和郊區的街道由花崗巖砌成,大部分街道的寬度不超過12英尺(3·66米)。

  但也可以明顯發現,1907年時的珠江航道要比現在的珠江寬得多,那時的海珠石居珠江航道之中,現在則已經貼近沿江路。

相關焦點

  • 城大了 珠江窄了 百年老地圖印證羊城滄桑
    中新網廣州8月23日消息:前日,廣州市檔案館在對中山紀念堂建築圖紙開展修復搶救時,發現一幅清光緒年間的廣州地圖。該圖全稱為《廣東省城內外全圖(附河南)》,由德國建築師舒樂(Schnook)繪製,這是現存最早用中英文對照的廣州地圖。  據南方日報報導,該地圖測繪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同年由德國發行。
  • 珠江百年縮窄200米 數十年後大江或變湧
    「珠江江面在縮窄,如今最窄處僅170米,已經快接近珠江河湧黃埔湧115米的寬度。廣州市區已經不能再窄了,再過數十年,人都可以跳過去了,」雖年事已高,李平日對數據相當敏銳,言語幽默,卻犀利扎人。  用古地圖比對研究珠江  近年來,珠江總趨勢是變窄變淺。
  • 看老地圖,感受廣州城市空間的歷史拓展
    與早期的地圖不同的是,這張圖除了用暖色調表示中國式寺廟、衙署、學宮和炮臺,還用冷色標出被認為是屬於西方的事物,如沙面的洋樓、聖心大教堂、火輪船等,反映出晚清的時代變化。圖中,珠江上艦船往來,疍艇密布,還有十條龍船!現代與傳統互相交錯,講述著航運時代廣州城商貿繁華的場景。
  • 男子收藏上百張鄭州地圖,記錄鄭州滄桑巨變:百年「長」百倍!
    幾十年來,他收藏的鄭州地圖有上百張,能將鄭州百年間的歷程串聯起來。從民國初期的鄭縣地圖到如今國家中心城市的最新版鄭州地圖,見證了鄭州的滄桑巨變,看著這些地圖就像在讀一段鄭州的成長史。他認為,收藏的這些老鄭州地圖,對於研究近現代鄭州歷史,應該有一定的文獻價值。僅從地圖的品相上,我們就可以看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從手工簡略繪製到印刷廠排版印刷,從黑白圖案轉換成套紅印刷或彩色版面,從普通白紙粗糙印刷到雷射照排銅版紙印刷……鄭州的點滴變化,地圖都是最好的見證者。
  • 行走成都寬窄巷,清朝的老味道一直飄到今.「原創」
    我與隊友在「寬巷子」入口一路走來,巷子兩邊大大小小的院落,三面環牆,臨街只留一道門臉兒,雕花的窗戶,氣派的門樓,講究的門飾,雖有的院門已經很不合時宜,卻依然在訴說著老巷子裡的滄桑歷史。現在一些門樓因為地基變化,梁柱歪斜,有的門樓牆磚已經風化凹進去很多,被幾個鐵箍加固著,還是努力保持原貌。沿街實實在在一派古風。
  • 淮河大鐵橋的百年滄桑
    原標題:淮河大鐵橋的百年滄桑蚌埠,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一說起蚌埠的歷史就不能不提津浦鐵路淮河大鐵橋,自從1911年建成通車,鐵路帶來的不僅僅是淮河南岸一處渡口的繁榮,更催生了蚌埠市的誕生和興起。可以說,這座橋見證了蚌埠百年滄桑的發展變遷。
  • 老地圖記錄瀋陽變遷 百年前最高建築三層樓(圖)
    第2頁:瀋陽城區老地圖  老地圖記錄沈城變遷史 百年前最高建築是鳳凰樓  翻動一張張瀋陽城區的老地圖,猶如用心靈觸摸一片片曾記錄下這片熱土變遷的城市日記。  7月22日,著名近代文獻史料收藏家詹洪閣先生,將收藏的近百張沈城地圖呈現在記者面前。百年來,這片土地經歷了怎樣的城市變遷?不同年代的瀋陽城面貌都是啥樣的?讓記者帶著您,從這張張地圖中找尋沈城百年發展的足跡——  100年前 瀋陽最高建築三層樓  近百年前的瀋陽城是個什麼樣?
  • 羊城一甲子,邀您再賦新詞《廣州好》
    廣州人的母親河珠江,一江兩岸煥然一新,是這座城市最靚麗的風景之一,也是廣州70年發展的縮影。 「廣州好,城古越千年。飽閱滄桑消劫燼,緬懷締造接前賢,山立五羊仙。」 「廣州好,科學早昌明。輩出英才多卓葷,青年意氣莽縱橫,百氏正爭鳴。
  • 「雲」遊珠江「廣東有誠意,暖心遊羊城」播嗨翻廣州!吸睛130萬
    4月25日晚9點,「廣東有誠意,暖心遊羊城」大型直播活動完美收官。本次活動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旅控集團主辦,騰訊·大粵網、廣東廣播電視臺珠江經濟臺承辦,廣東省航運集團、廣州塔、廣州交響樂團等單位參與支持。
  • 廣州第一條跨越珠江的橋梁,曾在最早的中軸線上,入選過羊城八景
    海珠橋是連接廣州越秀區和海珠區的交通要道,曾入選「羊城八景」,它既是交通大橋,也是較有代表性的城市景點,承載著數代廣州人的記憶。現在就連一些外地遊客也知道廣州的城市中軸線從珠江新城穿過,但在相對遙遠的過去,越秀公園、中山紀念堂一帶才是城市的中心,海珠橋正好就在這條最早的中軸線中。
  • 廣州為什麼叫羊城,既靈異又甜美的城市
    有一天,南海的天空出現五朵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紅橙黃綠紫五色彩衣,分別騎著五隻仙羊,仙羊口銜一棵一莖六穗的稻子,徐徐降落在這座城市。仙人把稻穗贈予百姓,把五隻羊留下,祝願這裡永無饑荒,然後騰空而去。從此,廣州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也開始有了「羊城、」「五羊城」、「穗城」之稱。廣州的百姓還在惠福西路修建了五仙觀,紀念五位造福的仙人。
  • 毋忘我,濃濃鄉愁的老廣州(叄)!
    登樓憑欄遠望 滄海變桑田昔日遠眺的珠江已被廣廈遮擋聞著西關橫街窄巷裡獨有的味道晃眼間數十年隨趟櫳變成鐵門而飄過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聖心大教堂見證著百年歷史大新路百年騎樓無論晴天落雨守護著一代代廣州人日出日落沙面百年幾多故事 幾多滄桑
  • 來省博,看古人怎麼開發「羊城八景」文創產品
    文旅產業是個需要吆喝的產業,城市營銷是個需要推廣的工程。而古代呢,也有各種版本和層面的城市IP推廣。廣東省博物館「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絲綢外銷」裡,展出了一批白雲山、珠江水……主題的絲織品,就是兩個世紀以前開發的「羊城八景IP」的「文創產品」。「羊城八景」是廣州城市的「千年大IP」。
  • 來省博 看古人怎麼開發「羊城八景」文創產品
    文旅產業是個需要吆喝的產業,城市營銷是個需要推廣的工程。而古代呢,也有各種版本和層面的城市IP推廣。廣東省博物館「三城記——明清時期的粵港澳灣區與絲綢外銷」裡,展出了一批白雲山、珠江水……主題的絲織品,就是兩個世紀以前開發的「羊城八景IP」的「文創產品」。
  • 18幅老地圖解讀長沙城的前世今生
    也許在近日由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書——《一個城市的記憶——老地圖中的長沙》(以下簡稱《老地圖中的長沙》)裡,你都能找到答案。   《老地圖中的長沙》由沈小丁先生編著,沈小丁是湖南圖書館研究館員,多年來致力於研究長沙歷史和城市的變遷。
  • 石板路、窄街巷、滿洲窗、百年老屋……老廣州的舊記憶又再次煥發...
    近年在廣州,關於保護城市歷史、重視城市記憶的部分,逐漸成為了各界設計師不約而同、不謀而合的共同意願,尤其是針對歷史保護的老城區域。日前,第三屆廣州城市藝術周就開啟了「獻給城市的禮物」的主題系列活動,包括城市記憶、社區營造和非遺創新三個板塊構成。
  • 全國首份抗生素汙染地圖:珠江流域抗生素排放強度最大
    單位:千克/平方公裡·年  中國首個抗生素汙染地圖,顏色越深,抗生素排放強度越大。  該汙染地圖首次詳細披露了各地抗生素使用和排放量:中國2013年使用的16.2萬噸抗生素中,獸用52%,人用48%。一年超過5萬噸抗生素排放進入水土環境中。珠江流域、京津冀海河流域是全國抗生素排放強度最大區域,水中抗生素濃度很高。長三角地區因水流量大,汙染排名第三。廣東、江蘇、浙江等省抗生素汙染嚴重。
  • 廣州城市形象表述詞——「千年羊城、南國明珠」內涵
    綜合公眾投票和專家評審,「千年羊城、南國明珠」被選定為廣州城市形象表述詞。這八個字通俗易懂,內涵豐富。    「千年羊城」,反映了廣州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千年羊城」專指廣州,源自於廣州古老而動人的五羊仙人降臨獻稻穗的神話故事,廣州的簡稱「穗」和別名「五羊城」、「穗城」也因此而來。
  • 直擊清朝6位皇帝朝服像:乾隆帥氣,玄燁滄桑,雍正卻是老謀深算
    愛新覺羅·弘曆,乾隆帝,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一身朝服的乾隆帝看上去格外的英俊和帥氣,也印證了這句話「人逢喜事精神爽」。愛新覺羅·胤禛,雍正帝,清朝第五位皇帝,康熙帝的第四個兒子,雍正帝是苦心經營才爭奪到了皇位,身穿朝服的雍正帝看著就是一副老謀深算的樣。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順治帝的第三個兒子,他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身穿朝服的康熙帝看上去格外的滄桑。
  • 「廣州珠江夜遊」攬羊城八景之一!遠觀海心沙打卡地標建築小蠻腰
    廣州羊城的魅力在魅力四射的小蠻腰在秀麗婉約的珠江~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流光溢彩的燈光映襯著這個城市廣州塔、珠江秋月等羊城美景還有南方大廈、愛群大廈、沙面洋房建築等天字碼頭在歷史上地處「官道」北京路南端,是珠江兩岸最有故事的碼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