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片神秘的海域,無數的歷史掩埋在深不可測的海底。發現難,打撈更難,無數的珍寶只能深埋於海底數百年,深斂它的光彩。
隨著這些年中國經濟的騰飛,那些深藏於海底的無價之寶也被人們漸漸的打撈,送進了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而這些被打撈的文物中,其中價值最高的要屬「南海一號」。
它創造出了兩個第一,一是打撈花費空前絕後,足足達到了3億人民幣,二是從發現到發掘的時間最長,整整長達20年。
被逼出來的「南海一號」人們所不知道的是,「南海一號」的發現,其實也是被外國文物海盜逼出來的。
近代中國積貧積弱,很多文物也流失海外,最著名的有那圓明園獸首,這些只是從陸地上流失的,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因為廣大海域很長時間內無力維持,所以英國人邁克·哈徹盜挖中國南海裡沉船上的瓷器多達百萬。
為了「物以稀為貴」,他毀掉60多萬件瓷器,只留下23.9萬件,拿到荷蘭拍賣。為了贖回自己的國寶,當時財政尚不寬裕的中國派專家拿著擠出來的3萬美元,竟然買不了一件本應該屬於自己的瓷器。這成了中國考古界的恥辱和傷痛,偌大南海裡,我們竟然連自己的國寶都守護不了。
沒想到這一傷痛,卻在日後,因禍得福了。
英國救撈公司一直想想尋找東印度公司的沉船「萊茵堡號」,於是在1987年聯合廣州打撈隊在中國南海聯合勘探,結果倒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人們沒有發現「萊茵堡號」,卻從一條鎏金腰帶裡發現了一艘更古老的南宋沉船。
專家們興奮歸興奮,礙於當時中國的落後,我們尚且沒有能力去打撈和保護,「南海一號」從發現到打撈,整整在海底等了20年。
我們沒有辦法打撈,但是也不能讓那些文物海盜將我們的國寶偷盜出去,只能派軍隊警戒,對外聲稱「海底有當年外國侵略者扔下的炸彈」,一直守護了國寶整整20年。
雖然我們窮,但是眼光確很是長遠,在保護歷史文物上很有氣魄。如果按國際慣例,要先在海底把沉船分解,然後打撈上岸,再進行組裝。但是對於800年前的南宋沉船來說,分割以後,無疑是會大大破壞船的文物價值。
於是,考古隊提出了一個異於常規的辦法:整體打撈。整體打撈無疑是大大保護了文物的價值,但是這也增加好幾倍的難度和資金,對於當時的資金缺乏的中國打撈隊來說,這個辦法無異於是痴人說夢……
困難重重的打撈正是因為整體打撈說起來容易,但是實施難度和資金卻是一個大問題,因此一直準備了幾十年,我們才有條件打撈。
打撈過程更是複雜無比,為了整體打撈,先要製作一個面積比一個籃球場還大的巨型鐵箱,如此巨大的鐵箱自然是可以想到的重,然而如何把沉箱運到打撈區域,這也是一個問題。我們的方案是用一個巨大的起重船,把鐵箱拖放到打撈區域,因此不負萬難的使用了造價7個億「華天龍」起重船,這也是當時中國價值最高的船。
科研人員沒有想到的是,530噸的沉箱本來按照原計劃進入海底以後,可以自己切入海泥,完全把沉船包在沉箱裡,但是事與願違的是,周圍的海泥在海水和時間的沉澱下,更是緊密結實,那麼重的沉箱也下不去。
打撈隊沒有辦法,只能用土法子,在沉箱上加水泥重塊,一直從900噸加到了4000噸,此時沉箱才堪堪接近海底,但是卻還差2米。因為再加就很容易把沉箱壓壞,所以人們只能老實的挖沉箱周圍的泥土,來完成最後兩米的挑戰。
海底能見度很低,並且一旦箱體受力不均,整個「南海一號」都會被壓壞,隊員們完全憑著自己的觸覺,小心翼翼,冒著巨大的風險,在不斷的調整中,終於把最後兩米完成了。
而更難的在於,如何插入36根鋼梁在沉箱中,把沉船拖起來。在插入第一根時,裡面又厚又硬的海泥一下就把鋼梁抬高了,根本插不進另一側的洞中。
看著粗大的鋼梁在擠壓下直接變彎了,現場瀰漫著絕望的氣息。但是我們智慧的工程人員智慧地把洞口改小,又把鋼梁頭改尖,再加上水泵,用高壓噴水衝開淤泥。花了整整13天時間,總算插入對面孔洞中。如今,穿梁這一技術已經成為廣州打撈局的國家機密了。
經過9個月的打撈準備,在2007年12月22日上午10時,央視現場直播「南海一號」出水儀式。1個多小時之後,沉睡800年的「南海一號」重見天日,出水那一刻,現場人無不熱淚盈眶,在那一瞬間,所有人都覺得自己這幾個月的辛苦值了。
出水之後的問題,也同樣困擾著工作人員。
這麼重的箱子,如何在陸地上拖拽,這無疑是個問題。為了拖拽沉箱,工程人員借用了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的方法,聰明的把圓柱形的氣墊放在箱子底下,把沉箱直接拖進了它前世今生的歸宿——「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
「南海一號」,發現起於危難,保護難,打撈難,清理也難,直到今年才清理髮掘整理好。為了避免對文物本身的破壞,考古隊員只能用雙手,清理並整理好18萬餘件文物,其中大部分都是南宋瓷器,還有數不勝數的異域風情的金銀器、銅器、漆器、玉器等,頗為冷幽默的是,還發現幾罐完好的鹹鴨蛋,以及最珍貴的調味品——花椒粒,估計船員們的夥食也是頗有保障。
在國際市場類似「南海一號」出土的一個瓷碗,價格就已經達到了吃驚的數十萬美元,如果按照此價格算,「南海一號」的僅僅憑瓷器就價值3000億美金,相當於2萬億人民幣。
很多外國人會想:打撈花了那麼多錢,這次終於可以回本了。
但是他們想錯了,這18萬件文物,都是中華民族的無價之寶,不會對外出售,再承受一次國寶流失之痛。「南海一號」之所以是世界上價值最高的沉船寶藏,不僅在與它本身的文物價值,更是代表著,外國的文物海盜在我們的海域上巧取豪奪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它是我們海權的象徵,我們的目標也是星辰與大海。
這種價值,又哪裡是能用錢來衡量的?
並且南海一號最有價值的也不是那些讓我們眼花繚亂的文物,「南海一號」在海底經歷800年,沒有腐爛,本來就是一個奇蹟。其實這艘年代最久、體積最大、保存最好的古船本身就是一件最有價值的文物。它本身也就是無價的,因為傳奇無可複製。
再提及打撈本身的價值,這次打撈除了開了整體打撈沉船的先例,並且在多項技術上也有了巨大的創新。這本身就是對中國古代文物最有力的保護,它向我們證明了我們中國有實力,也有能力獨自保護我們的文物,而避免了「文物海盜」們的再次垂涎。
我們所不知道的南宋「南海一號」是一艘南宋的古沉船。提起南宋,我們會想起什麼?
是苟且偏安的皇帝,還是屢敗屢戰的軍隊?
其實這些都是,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南宋也是一個富裕,開明的朝代。在這個時代,商人們的地位不必像後世那樣遮遮掩掩,見不得臺面;在這個時代,中國的艦隊,在印度洋上穿梭,在這個時代,商品化的時代讓傳統的農業稅不再是帝國的支柱。
從「南海一號」本身來看,中國可以毫不誇口地說,在當時,這些技術絕對大大領先世界。一直到鄭和下西洋之後的許多年,中國的遠洋技術一直大大勝過西方。水密隔倉的技術的應用,更是首創之舉,即使是觸礁慘案,也讓船有一定的自保之力。要知道,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候,他的船也只是一葉扁舟而已。
什麼是海上絲綢之路?用和平貿易取代戰爭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天賦秉性。
從「南海一號」上的大量阿拉伯風格的玻璃器皿和金銀推斷,「南海一號」無疑是和今天的中東貿易關係十分密切。再看我們本土的瓷器,無疑是可以鑑別出這是福建生產的,因此這艘船極有可能是從泉州出發,遠赴重洋。西方人拿著《聖經》幾百年之後到那些地方去徵伐,我們早就在幾百年前就用貿易代替了掠奪,在那裡樹立起了一座和平的豐碑。
船上還發掘出了120噸的鐵條和鐵製品,而當時南宋是禁止鐵製品貿易的,毫無疑問,這一定是當時民間對外進行鐵製品的冶煉、加工和走私,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當時我們先進的鋼鐵冶煉技術,就像現在我們追捧外國貨一樣,我們當時的貨物,無疑也是銷路火爆。
南宋商人還細心的在很多瓷器上標有各種墨書,為了當地的風格對我們的產品進行微調,以便適應當地的文化氛圍和歷史傳統。
外國人說我們沒有走出去的傳統,我們一開始也信以為真了,認為好像海洋一直與我們無緣一樣,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南海一號」正是先民們以海為生,繁榮歷史的見證,也是我們「一帶一路」的歷史傳統所在,這艘沉船印證了我們這個民族對整個世界文明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