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古人是拿什麼做飯的

2020-12-26 筆墨寫歷史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拿什麼做飯的?

鐵鍋燉肉

在鐵器發展的時代,鐵鍋的發明可以說是改變了中國烹飪的歷史進程,也正是因為鐵質鍋具的穿線,煎炸烹炒,五花八門的菜系,北京的爆肚、西湖的醋魚、四川的魚香肉絲、東北的鐵鍋亂燉,還有大多數男性同胞們超級喜歡的爆炒腰花。

鐵鍋香辣魚

不得不再說一句,鐵鍋這個東西真的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幸福的 我們今天可以享受鐵鍋給我們帶來的美味,但在千年前,沒有鐵鍋的時候,他們又是用什麼做飯燒菜呢?難道天天吃燒烤嗎?當時我想到這個事情的時候,我也非常的疑惑,所以我就去翻閱了資料查了個詳細,不看不知道,原來我們古代人用的炊具是這麼的精緻。接下來我我先給大家說說鐵鍋,然後再說釜、甑、鑊、鼎等。

鐵的出現在歷史上出現最晚是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當時的鐵礦生產量很低,因此鐵這種東西非常的珍貴,直到漢代鐵都是有國家進行直接管理的,所以說鐵鍋不可能大面積的推廣,但是根據考古發現,在出土過漢代鐵質的炊具,只不過形狀是跟釜類似,與現在的鐵鍋差得遠呢。不過這些奢侈的東西大多都是屬於王公貴族才能使用的。鐵質的炊具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相當成熟了,在武則天的時候,武則天個人就非常喜歡吃御膳房用大鐵鍋做出的美味菜餚。到了宋朝的時候,鐵鍋才開始普及,普通老百姓也能用得起,兩宋時期美食文化非常發達,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鐵鍋的普及

南海一號上的貨物

在1987年的時候,發現了宋朝沉船「南海一號」的貨物中,就開始發現了大量的鐵質鍋具,可想而知鐵鍋和瓷器都是當時宋朝對外出口的主要商品。

那麼唐代的時候武則天就開始吃用鐵鍋炒出來的菜了,那麼老百姓都是吃什麼東西呢?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唐朝,鐵製品相比較之前已經很成熟了,富裕的人家一般多多少少都會有鐵質炊具的存在,比如鐵釜,鐵埕等。米飯和烙餅就是那時候的主食,翻炒等烹飪手法在當時條件是不允許的,所以大多都是以調料肉類蔬菜煮成湯來作為輔食。

漢代的日子就不是特別好過了,陶土製作的釜,陶製的甗還有陶製的鼎。偶爾會有青銅的餐具或炊具,但是那個時候是少數的,有可能一個村子只有村長家裡有。除了用來煮食以外,並沒有其他的烹飪手段。最有名的就是項羽的事情,在烏江前破釜沉舟,這裡破的釜就是陶釜,一摔就碎的那種。還有甑和鬲,煮火鍋的必備佳品,因為受熱比較均勻。但是古人可不一定有那麼多時間去吃火鍋。

再往前的話就是戰國、周、商等朝代的炊具,除了形狀有些變化外,基本上普通老百姓家裡都是用陶製作出來的陶器,青銅的都是屬於稀有物品,再再往前就是石器時代了,河姆渡連金屬製品 都算上是稀有的,更別說用來造其它日常生活用品了。

石器時代的炊具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鐵鍋的發明可以說是改變了中國廚藝的歷史進程,正因為鐵質鍋具的出現,煎炸烹炒,五花八門的菜,北京的爆肚、西湖的醋魚、四川的魚香肉絲、東北的鐵鍋燉魚,還有大多數男性同胞們喜愛的爆炒腰花。
  •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古人用什麼做飯?
    作為吃貨大國,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裡遊的,還沒有能逃出國人的餐桌。做飯對國人來說並不難,沒有鍋照樣能做飯,這裡就簡單普及下天朝人歷史以來廚具的發展。
  •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自從回到老家之後,做飯的重擔就壓在了我的身上。一家人的飯都是我做的,農村經常用那種大鐵鍋炒菜。和灶臺連在一起的那種大鐵鍋炒菜特別爽,但是刷的時候又特別的艱難。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如何做飯?燒烤燉菜味道也不賴
    近年來穿越題材的小說或影視劇非常火,大家無聊的時候,是否也幻想過穿越回古代體驗一下古人的生活,順便來一段盪氣迴腸的戀情?但穿越只是看上去很美,要是真穿了,就該叫苦連天了。倘若穿到秦、漢、唐的普通人家,沒有手機、沒有王者榮耀、沒有阿迪達斯球鞋,就連炒菜的鐵鍋都沒有。沒錯,現在家家戶戶都備著、每天做飯都必須用到的鐵鍋,是在宋朝時期才大量普及的。
  • 宋朝鐵鍋還沒有普及,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
    這些鐵產量足夠鑄造出相當多的鐵鍋,供老百姓使用,這是鐵鍋能在這時期比較廣泛的普及的原因。遠在宋朝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掌握了冶鐵技術,但那時的冶鐵技術很落後,鐵產量非常少,物以稀為貴,以至於鐵比金、銀、銅的價格還貴。所以,普通老百姓不可能用得起鐵器,僅有少量鐵器在皇族和貴族之間使用。
  • 宋朝之前還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看完後明白了!
    除了「鐵鍋」,古人做飯的炊具有很多,石器、陶器、青銅器、鐵器,應有盡有。 下面就分時代闡述: 一、石器時代 可以說,自從數十萬年前人類發明了取火的方式後,「鍋」就隨之誕生了。
  • 宋朝以前沒有鐵鍋,古人是用什麼做飯的呢?佩服古人的智慧
    對於現代人來講做飯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我們有各種做飯炊具可以使用。炒菜的炒鍋,攤餅的平底鍋,還有很多不怎麼需要我們動手就能簡單操作的電飯鍋、電磁爐、微波爐、烤箱等。不過炒菜多半都是用鐵鍋,但在宋朝以前是沒有鐵鍋的,更沒有其他高科技的炊具那麼古人是怎麼做飯的呢?
  • 宋朝以前沒有鐵鍋,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呢?
    這一切得力於一個簡單的炊具:鐵鍋。鐵鍋這個廚房器具,早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因為存在感極低,人們都習慣了它的存在,反而從來沒人會考慮,如果世上沒有鍋人們該怎麼做飯?是的,我們習以為常的鍋,在宋代以前,是並沒有出現的。
  • 宋朝時期才出現的鐵鍋,在此之前的兩千年,古人是如何做飯的呢?
    現代餐飲廚具發展得非常配套完備,廚具形式多樣化,關於製作廚具的材料也是多種多樣,尤其是現代技術的發展研製出了具有獨特優勢的不鏽鋼廚具,大家習慣了現代先進的廚具,若是讓大家一下子說出古代人用的廚具是什麼,可能大家會啞然失聲,對呀,古代人是用什麼作為餐飲廚具的,什麼樣的材料能夠耐高溫用於古人炒菜煮飯呢
  • 都說埋鍋造飯,可北宋才普及鐵鍋做飯,之前的人用什麼炒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埋鍋造飯」這個詞語。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清朝,描寫的是行軍的時候在地上挖坑置鍋用來做飯。吃完飯就可以即刻啟程趕路。而用在平民百姓身上一般指安家落戶,開始過上了平穩日子。但是,其實大規模的使用鐵鍋做飯是出現在北宋時期,那麼在北宋之前,人們又是如何做飯炒菜的呢?1. 石器時代的鍋其實,在石器時代,火的使用要早於鍋很多年。有火沒鍋可以一樣可以將東西弄熟,但是有鍋沒火,那就只能繼續茹毛飲血了,可見火的使用還是要比鍋的發明的要重要的多。
  • 古代沒有鍋,他們用什麼做飯,一起來看看
    現在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想吃什麼東西都不用下廚,就能送到嘴邊。想要做飯更是簡單,打開某寶,裡面琳琅滿目的廚具擺在你眼前,可是在古代,這些人沒有鍋是怎麼做飯吃的呢?我前幾天去天津博物館的時候,看到裡面的陶器,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的歷史,話不多說,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不再分餐,還有了鐵鍋炒菜,一天吃上三頓飯!宋朝才是吃貨的天堂
    宋朝不但出現了薄底鐵鍋,還弘揚了「炒」這一烹飪手法,並使炒菜這一菜式傳承千年不衰。從宋朝開始,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還發生了極大改善,一日吃兩餐變成三餐,不用再忍飢挨餓。親朋好友聚會也不再分餐,而是換以熱鬧的圍桌共食,共喝一壺酒、共吃一盤菜成為主流。
  • 飯鍋簡史:宋朝之前沒鐵鍋,人們用什麼鍋煮飯?
    有人說飯鍋是人類文明進程的標誌,沒有鍋就沒有今天,當不成萬物的主宰。那麼,如今家家廚房必不可少的各種飯鍋,是怎樣演變而來的?最早的飯鍋又是怎樣的?沒有飯鍋的時代人們怎樣吃東西?或者說,人類從茹毛飲血到吃熟食,飯鍋是怎樣一個神奇的出現和存在?本文從頭道來。
  • 宋朝之前居然沒有棉被?那古人如何過冬的?方法層出不窮
    雖然沒有暖氣,但是空調的誕生,足以陪伴他們走出寒冷的冬季。而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宋朝之前,我國甚至都沒有棉被。那古人又是如何過冬的呢?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據《宋史》記載:「宋元之間始傳種於中國,關陝閩廣首獲其利,蓋此物出外夷,閩廣通海舶,關陝通西域故也。」可見,棉花種子是在宋元之際才由外邦傳入,在此之前,中國老百姓並沒有見過棉花,更別談使用棉被。
  • 鐵鍋沒有出現以前中國人如何吃飯?古人:大鼎是個好東西
    實際上在西方這種連筷子都沒有進化出來的餐飲,還是比較野蠻落後的,但是比用手抓的那類也是衛生一些了。這都是根據各地歷史情況和飲食習慣產生的飲食風俗。西方是海洋文明,耕地少,海貨多,所以在中國看來是不祥之器、野蠻落後的刀叉才會出現在餐桌上;而中國屬於大河文明或者叫農耕文明,物產豐富,品類多樣,所以就產生了「舌尖上的中國」這樣的飲食麵貌。
  • 宋朝以前沒棉被,那麼古人在冬天是如何禦寒的?
    宋朝以前沒棉被,到了冬天,古人禦寒的手段自然也是千奇百怪。就拿宋朝來說,雖然沒有棉花,老百姓也買不起皮襖,但有個姓王的人居然想到用紙做棉襖,而且也能保暖,所以當時也被人稱「王紙襖」。宋曾慥《集仙傳》:王先生隱王屋山 ,常衣紙襖,人呼王紙襖。
  • 只有鐵鍋才能炒菜?鐵鍋沒有普及的宋代之前,老百姓沒吃過炒菜?
    中國古代都是「民以食為天」,一直秉承「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的理念,持續發揚「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的精神,沒有鍋還不吃飯嘞?事實證明,只要人餓了,什麼吃的辦法都能想出來,比如《射鵰英雄傳》中的叫花雞,壓根就不用鍋,只要用樹葉一類的東西把雞包裹起來,然後再糊上黃泥,放到火堆裡,不久就好啦!
  • 一天只能吃兩頓飯,還沒有宵夜,一日三餐要感謝宋朝?
    一日三餐在我們的認知中一直是約定俗成的一件事,但是在古代,古人並沒有我們這麼好的福氣,他們的飲食習慣與我們有很大的差別,有些人經常說希望能穿越回古代,吃原生態的蔬菜,釣魚養豬,自給自足。但如果真能回去,古人的飲食習慣你還真不一定能適應。首先,在宋朝之前,並沒有一日三餐這個說法,大家統一的認知是一天兩頓飯。這和古人的活動時間有很大的關係。
  • 新鍋做飯為何有異味?鐵鍋經常生鏽怎麼辦?
    麗水讀者戴女士:前幾天我在體育中心的展銷會上買了一個不粘鍋,有天晚上拿出來做蠶豆飯,發現做好的蠶豆飯有很重的氣味,晚報記者可以幫忙了解下新鍋的異味怎麼能消除?  麗水讀者李女士:我家裡開火做飯的機會不是很多,每次做都發現鐵鍋裡會有一些鐵鏽,雖然能洗刷的掉,但有什麼辦法讓鐵鍋不生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