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鐵鍋」,古人做飯的炊具有很多,石器、陶器、青銅器、鐵器,應有盡有。
下面就分時代闡述:
一、石器時代
可以說,自從數十萬年前人類發明了取火的方式後,「鍋」就隨之誕生了。
最初的「鍋」,其實就是樹葉、石板等自然界中一切可直接獲取的物體;在某次偶然事件中,人類發現泥土燒硬結塊後不僅防水防滲漏,還有不錯的導熱性,於是,陶土製作的「鍋」就出現了,這種古老的炊具從誕生之初一直伴隨人類走到今天。
陶「鍋」,從整體上和現在的瓦罐差不多,但其底部卻造型各異:有尖底的,圜底的,也有三足或四足,或者圈足的,三足的在之後漸漸發展成「鼎」的樣子,並成為了遠古時期祭祀鬼神的主要器物。
二、青銅時代
我國的青銅時期,可對應於夏商周三代。這時社會出現非常明顯的分層,底層老百姓繼續使用陶土製作的炊具,士級以上的貴族,尤其是卿大夫、諸侯及天子,則可享用青銅製作的各種炊具,比如鼎、鬲、甑、釜、甗、鬹、斝等等,應有盡有,烹飪的手法也開始多了起來,比如鼎用於煮肉,甗有點類似現在的蒸鍋,可以用來蒸食。
三、秦漢到隋唐
秦漢以後,冶鐵技術不斷發展,鐵製炊具始現,比如1956年河南出土的陶甑鐵釜就是漢代的典型炊具,不過,與青銅時代一樣,雖然冶鐵和鍛造技術有所進步,但始終無法與近現代相比,所以在唐宋以前,炊具上一直保持陶器、鐵器和銅器並用的現象,其造型也大多延續了先秦時期的樣子,多以「釜」的形式為主。
釜,其實就是現代鍋的原型,多為圜底、圓腹、斂口、短頸,新石器時代就有了,一開始是懸掛起來,下面支柴燒,後來與灶搭配使用,一般有陶釜、鐵釜和青銅釜幾種類型。
四、宋元明清
這就是問題中提到的「鐵鍋」時代了,宋朝時,社會生產力與經濟水平顯著提高,炊具也有了巨大的進步,不僅鐵製炊具開始普及,各種接近現代的炊具造型也出現了,比如銅火鍋,鐵鍋,還有多格的蒸籠等等。
總之,從人類開始生火做飯的石器時代開始,炊具就伴隨著我們一直走到現代,狹義範圍的「鐵鍋」雖然宋朝才出現,但在之前,古人的選擇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