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語者
天寒光冷,有貓無憂
這個問題有點廣了,我認為魚從哪裡來這個問題有兩個解釋,一個就是問:魚是怎麼進化來的?另一個是在問:為什麼大多數有水的野塘都有魚,魚是從哪裡來的?
下面我們就分別的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的。
(鄧氏魚)
首先,我們來看看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大部分的野塘都有魚?野塘就是野外的水塘,它們或是由於下雨積水形成的,或是塘底有水源形成的,亦或是人們挖掘沙土形成的等等。不管它們是如何形成的,裡面大都有魚。
那麼,為什麼沒人放魚苗,會有魚存在呢?
俗話說「千年魚籽,萬年草籽」,這是民間對於野塘為什麼有魚的解釋。實際上這種解釋是不科學的,因為魚卵在沒有水的情況下是不能存活的。那麼,野塘的魚是哪裡來的呢?有以下兩種可能。
第一,野塘本身就有水有魚,只是由於氣候原因,野塘僅剩下少量的水,這些水中就會有魚生存,魚卵當然也在其中。當遇到雨季時,野塘重新被注滿水,小魚擁有了生長環境。還有一些魚會在乾旱的季節,將魚卵產在底層的淤泥之中,所以即使有少量的水,魚卵也不會全部死亡,到了雨季,它們會再次的存活。
第二,大雨衝積。在雨季,大雨傾盆而下,一些有魚的水塘會漫過水塘,隨著雨水被衝走,一些魚就夾雜在其中,這些雨水會匯集到低洼處,形成野塘,因此野塘就有了魚。
從已發現的化石看,最早的魚類出現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時期,距今約5.4億年前,它們就是無頜魚。無頜魚是早期的脊椎動物,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上下頜,嘴巴是吸盤式的,並且這種魚只有尾鰭沒有胸鰭。
到了距今4.4億年前的泥盆紀,無頜魚經過漫長的進化成為了當時的海洋霸主。但是,在之後的1億年間,無頜魚開始慢慢的退出了歷史舞臺,到了距今約3.5億年前,大多數的無頜魚滅絕。
在無頜魚發展的階段,約4億年前,出現了一種有頜的魚類,它們就是盾皮魚類。這種魚用上下頜取代了吸盤時的嘴巴,並且為了提高捕食能力,它們進化出了尖利的牙齒。並且這類魚有了胸鰭,這使得它們的捕獵能力和遊泳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好景不長,它們僅在地球上生存了五千萬年左右,就滅絕了。也就是說無頜魚和盾皮魚同時經歷了「泥盆紀大滅絕」。至於泥盆紀大滅絕的發生原因與當時氣候的變化有著直接的關係,科學家推斷,泥盆紀的末期全球氣候變冷,是大滅絕的直接原因。這次大滅絕直接導致了當時30%以上的生物先後滅絕。
(無頜魚)
(盾皮魚頭骨)
滅絕之後就是新生。其實,早在泥盆紀後期就出現了可以肺、腮自由切換的魚類,它就是現在依然存在的肺魚,除了肺魚在這場災難中頑強的生存下來之外,兩棲動物也開始登上歷史舞臺。魚類的多樣性在之後的石炭紀開始繁盛,出現了軟骨魚類,而在災難中存活下來的硬骨魚類也開始了分化。
最終,形成了現在魚類的多樣性。
總結許多野塘的魚的由來,要麼是本身就有魚,要麼是其他外力因素帶來的魚。而魚則是由最早的無頜類經過漫長的演化而來的。
魚是從哪裡來的?
魚是從哪裡來的?它們父母生的唄——不管是孿生還是胎生。其實,魚的胎生是假胎生,真相是「卵胎生」。那麼,最早的魚是哪來的呢?是進化來的。
一,魚,英語叫fish,這只是一種泛稱,不是嚴格的科學名詞。在生物學中,魚被叫作「水生冷血脊椎動物」——很搞笑哈。魚,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魚,分為7個綱,有的綱已完全滅絕。
二,地球形成於46億年前。38億年前,地球上產生了最早的生命——原核生物,都是細菌和藻類,藻類也是細菌。這一類生物現在仍然存在,被科學家稱作原核生物界。27億年前,從原核生物裡進化出來了單細胞真核生物,科學家稱之為原生生物界。9億年前,從單細胞真核生物中進化出來了多細胞真核生物,這些生物裡包含了動物界、植物界和真菌界。
三,19世紀的30年代,科學界開始系統地研究動物界的發展線索,包括魚類的進化。到21世紀的現在,可以描繪出一個基本路徑。原生生物中有一個類群——領鞭毛蟲,從中進化出來了最簡單的動物——海棉(屬多孔動物門);從海綿中,衍生出來了雙胚層的腔腸動物(棘胞亞門和櫛水母動物門);從腔腸動物中,衍生出三胚層的兩側對稱動物;三胚層的兩側對稱動物中,又分化出原口動物和後口動物——原口動物,是這種動物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原腸胚階段的胚孔發育成為成體的口,並在原腸胚的囊處重新形成了肛;後口動物,則新形成開放口,胚孔則變成了肛。原口動物和後口動物的分化,是動物的很基本的分化。
四,原口動物,包括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以及一些較小的動物門。後口動物,由棘皮動物門、半索動物門、尾索動物門和脊索動物門(含脊椎動物)組成。這裡面,有一種最早的脊索動物——文昌魚,現在仍然活著,而且形態上和其最古老祖先的形態沒什麼差別。文昌魚是濾食進食的,但是據推測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是捕食進食類。但由於文昌魚有鰓裂和背索,因此被歸為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這是魚類的最早祖先了。
(雲南魚化石模擬圖)
五,最早的真正的脊椎動物的魚,也發現於中國,在雲南,是5.3億年前的化石。然後是無頜魚——八目鰻和七腮鰻,可以追溯到5.2億年前,現在仍有存活的類群。無頜魚沒有真頜,不長牙,脊索終生保存,無軟骨及骨,無真腮弓。最早的有頜魚,產生於4.5億年前的奧陶紀。有頜魚有真頜,有骨鱗,頜有牙。最早的有頜魚屬棘魚綱,均已滅絕。但從中分化出來了盾皮魚綱,也已滅絕。還分化出來了鯊綱,這是在中泥盆紀,侏羅紀出現了現代鯊類。再後來,分化出來了總鰭魚類,它們是以後爬上岸的兩棲動物的祖先。(無頜魚)
六,比較細緻研究魚的,據說最早的是亞里斯多德。19世紀末,誕生了真正作為科學的魚類學,裡面包括分類學、解剖學(形態學)、行為學、生態學、生理學等等分支。20世紀中葉以後,世界上對海洋的興趣大增,與之相關的水下觀察新技術和新設備發展迅速,這是魚類學進步很快,又出現了功能解剖學、毒理學、寄生蟲學等新分支。不過,大部分研究仍然是在研究所的水族館進行的,只是模擬魚類生存的自然環境更接近真實而已。
歡迎光顧【貓語者】淘寶店
毛孩子的放心口糧請點下面
長按識別二維碼,進貓語者淘寶店
或打開淘寶網,搜索店鋪名「貓語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