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寧:以500畝壩區為主戰場 立足優勢推動壩區高質量發展

2020-12-11 天眼新聞

1月11日,安順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鎮寧自治縣在會上作交流發言,展示該區在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的亮點舉措。

近年來,鎮寧自治縣緊扣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踐行「五步工作法」,抓好全縣25個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11個可創建壩區(其中2個樣板壩區、9個達標壩區)為重點,集中資源補齊壩區短板,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出成效。培育出鎮寧小黃姜、鎮寧蜂糖李、鎮寧櫻桃等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地理標誌農產品,提升壩區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有效鞏固了產業扶貧成果,為鄉村產業振興奠定了基礎。2019年,壩區經濟作物種植面積4.06萬畝,平均畝產值達10795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756元,推動全縣一產總產值預計實現40.73億元,增加值25.78億元,增速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以上。

通過推行「縣級統籌、部門主導、鄉鎮主推、村級主抓」的壩區工作格局,加強黨委、政府對壩區工作統籌領導,建立「一壩一長、一壩一案」機制,鄉級黨政班子落實壩區公路沿線「段長制」,部門組建專班,鄉級成立機構,上下聯動,各司其責,全縣形成合力抓好壩區產業結構調整,及時研判解決壩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2019年,整合各種要素資源,強化資金保障,統籌各級資金2.71億元,重點向壩區傾斜,因地制宜推進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間道路等建設,著力完善壩區附屬設施和產業發展。  充分發揮「萬名專家服務「三農」團隊、農口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田秀才」「土專家」等技術力量,指導培訓鄉鎮(街道)推進壩區產業種養殖技術工作,著力解決制約壩區產業結構調整技術難題,實現壩區內良種良法覆蓋率100%、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75%。三是強化政策保險。制定農業保險方案,建立風險分擔機制,重點對壩區的優質稻、蔬菜、辣椒、生薑等經濟作物進行保險,充分發揮保險助推壩區產業結構調整作用。

同時,立足壩區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逐壩區制定招商優惠政策,在11個壩區謀劃農業重點項目15個。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適度發展經營模式,不斷豐富組織方式。壩區現有新型經營主體23家、合作社117家,新型經營主體覆蓋率85%,帶動農民6.69萬人,其中建檔立卡人口1.29萬人,土地流轉(入股)率達70%。二是強化訂單生產。依託對口幫扶城市及黔棠姜、紅星山海、恆豐源等農業龍頭企業資源,大力發展小黃姜、高辣度辣椒等訂單生產模式,積極落實壩區農產品「九進」(進學校、進機關、進軍營、進醫院、進企業、進社區、進超市、進酒店、進監獄),暢通壩區農產品銷售渠道。   堅持以農村「三變」改革為抓手,將基層黨支部打造成為農業一線戰鬥堡壘,培育一批懂管理、懂技術、會營銷、帶農戶的基層力量,帶領農戶參與壩區產業結構調整。同時,大力實施產業扶貧項目,健全項目利益聯結機制,優化農民在壩區產業鏈、利益鏈、價值鏈上的環節和份額。引導企業、合作社與貧困群眾構建利益共同體,形成了扁擔壩區「1234」、江龍壩區「7111」等一批良性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胡彪楊小友吳兵楊曦

編輯 金秋時 

編審 胡麗華

相關焦點

  • 黃平縣500畝壩區結構調整推動農業增效
    今年以來,黃平縣切實加大壩區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力爭將縣域內7個500畝以上壩區打造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樣板田」「示範田」「效益田」,全面提升該縣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實現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的突破。
  • 貴州道真:500畝壩區產業發展風生水起
    近年來,道真縣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圍繞「菜縣菇鄉」「黔北藥庫」發展定位,因地制宜選擇主導產業,全縣共規劃建設隆興鎮花園大壩(1415畝)、三橋鎮塘村大壩(1378畝)、洛龍鎮五一大壩(1415畝)、洛龍鎮洛龍大壩(869畝)4個500畝以上壩區,主導產業為蔬菜(辣椒)、食用菌、花椒等,項目涉及三個鄉鎮,覆蓋七個行政村,涉及農戶1272戶4677人,帶動人均增收5000
  • 今年貴州500畝以上壩區這樣幹
    今年貴州500畝以上壩區這樣幹 2020-01-06 19: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募役鎮黨委書記、桐上壩區鎮級壩長郭星:圍著壩區轉 帶著農民幹
    曾經以蔬菜種植為主導產業的桐上壩區,如今搖身一變,成了以瓜蔞種植為主的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以前,農戶們都是憑著經驗和喜好種植蔬菜,掌握不了市場動態,即便種得多、種得好,可成堆的蔬菜賣不走,不就成了無用功嗎?要想帶動壩區發展、農戶增收,科學調整產業結構勢在必行。
  • 貴州獨山:信貸助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發展
    陸大伯是基長社區打桌組的村民,一直以來,兒子兒媳外出務工,兩老口平時除了打零工,就靠幾畝地種植傳統農作物謀生,日子過得緊巴巴。自從社區發展蔬菜基地,他就把家裡的土地都流轉了出去,順便在基地務工,日子過得很是舒心。
  • ——貴州氣象大數據助推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
    截至2019年底,該市49個500畝以上壩區共生產蔬菜、水果、食用菌等農副產品8.2萬噸,實現總產值4.7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376元。  在這項振興農村產業革命、扶貧扶智的產業背後,凝聚著各方力量。其中,也一直有貴州氣象人的智慧與堅守,更有氣象大數據的助力與支撐。
  • 國家開發銀行貴州省分行支持貴州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升級
    為助推貴州省農業產業結構升級,推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開發銀行貴州省分行以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項目為抓手,著力打造「產得出,賣得去」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通過市場化方式盤活農村各種生產要素、建立完善「政企社」聯動機制。
  • 碧江壩黃鎮:壩區產業遍地開花
    碧江區壩黃鎮充分利用集中連片壩區的土地資源、地理區位、生態條件優勢發展壩區經濟,集中種植葡萄、西瓜、蔬菜、草莓等十多個品種,著力打造壩區經濟示範區。在壩黃鎮的長坪葡萄產業園基地,像這樣500畝以上的大壩,在壩黃鎮一共有3個,涉及到5個行政村,總面積2591畝,主要以果蔬為主導產業。那麼他們在壩區經濟建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提檔升級過程中,是如何來破解誰來種的問題,就讓我們跟隨記者一起走進壩區去看一看。
  • 貴州:針對性做好500畝以上壩區氣象服務
    中國氣象報記者楊春竹報導 日前,貴州省氣象局發布《關於做好500畝以上壩區氣象服務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市(州)氣象局將500畝以上壩區氣象服務與「一縣一品」氣象服務方案相結合,以縣為單位收集當地壩區「直通式」服務對象信息,確保重點服務對象氣象信息服務全覆蓋,針對性開展壩區氣象服務。
  • 貴州大方:守好500畝以上壩區產業革命突破口
    大方縣委宣傳部供圖 大方縣緊緊圍繞省委、市委關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部署要求,聚焦產業「八要素」,以500畝以上壩區為農村產業革命的主平臺、主陣地、主抓手,聚焦優勢產業,落實「一壩一策」,進一步推動產業實現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促進產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 三都:氣象與農業部門共同提升500畝壩區服務能力
    雙方在以往合作共贏的基礎上,以500畝壩區產業為導向,以用戶需求為目標,健全和完善氣象服務500畝壩區的新機制,著力拓展氣象為農保障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雙方按照優勢互補、協作交流、融合發展的原則,建立農業技術人員與氣象專業技術人員聯合服務機制,進一步加強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防禦、調查和評估,聯合製作為農服務產品,及時發布農業氣象災害預警預報、預防措施和農事建議信息,推進500畝壩區特色農業產業精細化服務,切實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益。
  • 壩區建設「引擎」示範強勁 農村產業革命縱深推進——金沙縣500畝...
    五月下旬以來,金沙縣春季在壩區種植的7000餘畝萵筍陸續進入採收期,採收、過稱、裝車、銷售,一片忙碌的場景。而在全縣17個500畝以上壩區中,有機高粱、商品蔬菜、果蔬等主導產業也全面進入大田管理階段,壩區建設也成為引領產業結構調整,助力產業革命縱深推進的「引擎」。
  • 興仁市新龍場:500畝壩區「幸福菜」 帶領貧困戶走向新生活
    金秋十月,正是收穫的時節,在興仁市新龍場鎮500畝以上壩區,該鎮按照產業革命「八要素」精確選擇優質產業,發展蔬菜種植,細算產業帳,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好產銷對接,搞好利益聯結
  • 紫雲:紅院村500畝壩區有序復工復產
    目前,紫雲自治縣壩羊鎮紅院村500畝主要種植蔬菜的壩區陸續復工復產,農民工佩戴口罩分工有序地勞作,基地裡呈現出一派忙碌景象。 紅院村村支書羅松介紹,壩區目前種植了122畝荷蘭豆、630畝蓮花白、80畝佛手瓜、120畝花椒以及435畝茶葉,從2月3日開始復工復產。為了保障基地用工安全,紅院村村支兩委每天都到基地為務工群眾發放口罩,講解防疫知識。
  • 黔西南州:壩區裡,特色農產生機勃發
    桑郎鎮欣欣向榮的農業產業局面,僅是望謨縣乃至全州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和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該縣在「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中,結合山地特色、氣候特徵和資源稟賦等,圍繞「遠種果,近養殖」工作思路,落實「產業選擇」,規劃了「三帶七壩」產業布局,即北部以紫茶、中藥材為主的產業帶,中部以板慄、經果林為主的產業帶,南部以熱作精品水果為主的產業帶;伏開、樂寬、樂旺、坎邊、麻山、
  • 思南:六個聚焦紮實推進壩區產業發展
    思南:六個聚焦紮實推進壩區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2020-03-19 17:35:57      來源:貴州網   一是聚集壩區規劃。
  • 遵義全面落實「壩長制」工作
    啟示一:「六看」找準方向抓手  壩區自然條件優越、基礎設施健全,是最寶貴、最有潛力的土地資源。無論是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還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乃至實現高質量發展,壩區無疑是創造更大價值、實現更高效益的最佳選擇。  「盯壩長、抓壩區、成壩業」。
  • 壩區產業引領,福泉優質蔬菜遠銷粵港澳
    初冬時節,福泉市鳳山鎮金鳳村金鳳壩區仍然一片生機盎然,成片的綠油油的菜心長勢正好,村民們正在地裡忙著採收,技術指導員在一旁耐心指導。金鳳壩區共709畝,土質好,透水性強,為發展生長周期短、銷售市場廣的菜心、豆苗等蔬菜提供了優質條件。
  • 匯川區板橋鎮:壩區「追」春光 「三金」富農家
    「到壩區務工8天了,因為身體不好,就想在家附近找份工作,掙點零花錢,也方便照顧家裡。平均一天收入70元,加上土地流轉費,生活沒問題。」陳光琴笑著說。    除參與壩區務工有「薪金」、流轉土地給壩區有「租金」外,村民入股合作社還能分「股金」,許多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
  • 莫武安到興仁市義龍新區500畝壩區調研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12月19日,莫武安到興仁市、義龍新區調研500畝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情況。莫武安實地查看回龍鎮壩區薏仁米+藠頭示範種植推廣情況,對《關於幫助解決回龍鎮500畝壩區百畝藠頭示範基地建設的建議》提案進行督辦,目前20萬元民生提案經費落實到位,全部用於用於採購藠頭種子和肥料,發放給藠頭基地內農戶進行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