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壩區裡,特色農產生機勃發

2020-12-14 貴州網

黔西南州:壩區裡,特色農產生機勃發

發布時間:2020-05-18 10:55:36      來源:黔西南日報

  五月的金州大地,如火如荼的產業結構調整正在田間地頭推進。截至4月底,全州已春播總面積208.23萬畝,較上年同期增長21.49萬畝;全州106個壩區種植(在田)面積16.52萬畝,佔壩區耕地面積的97.23%;全州壩區設施大棚面積達766.26萬平方米……

  一組組數據,為我州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衝刺90天,奪取脫貧攻堅全勝作出了較好的詮釋。

  烈日高懸,魚躍池面。

  4月29日正午,望謨縣桑郎生態漁業循環農業示範基地的流水養魚池,管理員趙金剛赤著上身,正在忙碌,大滴大滴的汗水從他黝黑的臉上滑落,令人炎熱之感更濃。

  「這裡已經開始試養了叉尾、鱸魚、草魚等魚苗,要通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性養殖,觀察這些魚種對這裡的水質、氣溫等方面的適應情況,若沒問題將會大量購進魚苗養殖。」趙金剛快言快語。來到這個養魚基地上班已一個多月的趙金剛,主要負責日常抽水換水、監測水質、安全檢查、魚苗的生長適應性觀察等方面的管理,40多歲的他盡心盡力做事,對這個利用桑郎河優質水源養魚的基地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記者看到,這裡已建成了100多個魚池,每個約100平方米左右,部分魚池已投放魚苗試養。魚池周邊,10多名務工人員正在修建新池、平整路面、鋪設排水管、建汙水淨化池等,對作為本地村民的他們來說,有了產業,就有了事做,就能增收,日子就會過得更好。

  據了解,該基地由望謨縣引進貴州合一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實施,總投資5234.77萬元,建設規模520畝。項目全面啟動後,依託鄉村振興,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可實現年利潤1500餘萬元,解決80人就業,帶動地方產業發展,為鞏固脫貧攻堅奠定基礎。目前,該基地一期流水養殖設施即將建設完成,已陸續投放魚苗養殖。一期48.5畝養殖面積全部投產後,預計年產生態魚240萬斤,產值可達2600萬元,同時,將為當地群眾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放眼望去,狹長的桑郎大壩裡,還種植有辣椒、茄子、小瓜、豆角、西紅柿、水果玉米、百香果等經濟作物,三三兩兩的村民正在各自的田間地頭忙碌著。一名正在採摘辣椒的村民說,一斤鮮辣椒批發價可以賣2塊多,一畝地可產4000多斤,他家5畝田一季下來收入超過4萬元。6月辣椒賣完後,又可種植水稻,水稻收割後,10月左右再種蔬菜,算下來,一年可以種植「菜稻菜」三次作物,輪換種植,收入更多了。

  在桑郎鎮八合村芒果示範種植基地,山坡上一株株芒果樹已經掛滿了拇指般大小的果實,在陽光照射下顯露出勃勃生機。該芒果種植基地,採取「村委會+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模式,已種植了300畝,項目覆蓋農戶100戶500人,其中,貧困戶50餘戶200多人,他們可以獲得幫扶資金入股合作社分紅、土地流轉、務工三重收入。在桑郎鎮,農戶由原來的被動種植芒果變成了現在的主動購買芒果苗來種,該鎮今年計劃新增種植芒果2000畝,得到群眾的支持,截至5月6日,已種1540畝,餘下的在5月底前將全部完成。

  桑郎鎮欣欣向榮的農業產業局面,僅是望謨縣乃至全州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和500畝以上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該縣在「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中,結合山地特色、氣候特徵和資源稟賦等,圍繞「遠種果,近養殖」工作思路,落實「產業選擇」,規劃了「三帶七壩」產業布局,即北部以紫茶、中藥材為主的產業帶,中部以板慄、經果林為主的產業帶,南部以熱作精品水果為主的產業帶;伏開、樂寬、樂旺、坎邊、麻山、石屯和桑郎7個500畝以上壩區,選擇了「三果兩茶」(芒果、澳洲堅果、板慄,紫茶、油茶)和「五養」(養豬、養牛、養雞、養魚、養蜂)作為重點產業,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實現「短、中、長」梯次收益和「低、中、高」立體效益,形成特色產業發展格局。

  在樂旺鎮樂寬壩區魔芋種植基地,黑色遮陽網搭建的簡易大棚下,20多名務工人員正在鬆土種魔芋。家住樂寬村的王小向邊忙著手中的活邊樂呵呵地告訴記者:「我們夫妻倆都在這裡做事,每天8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平均每天每人有100元的務工收入,一個月下來能拿到6000來塊錢,再加上流轉了3畝土地,每年有2000多元流轉費,生活條件比原來好得多了。」

  魔芋作為望謨縣大力發展的「短平快」產業之一,由混合制企業(國有控股)望謨天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村組織)+農戶+基地」模式實施,現已在樂旺鎮的樂寬壩區、樂旺壩區分別實施了687.9畝、871.8畝,並帶動了5個合作社和2個村組織1159戶農戶參與,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09戶。

  在邊饒鎮坎邊壩區,由望謨縣浙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施的百香果種植項目,已種植了530畝百香果的,40多名務工村民們正在鬆土、施肥、搭架子、鋪水管、灌溉、蓋膜等,陽光下的這片680餘畝的大壩,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該項目採取「公司+農戶」的模式,不但讓當地農戶用土地入股公司參與每年分紅,還較好地解決了當地貧困家庭勞動力就近就業的難題,促進了貧困戶增收,助推了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時,規模化的種植對當地產業結構調整產生了積極的示範帶動作用。

  50多歲的楊媽朝陽是當地村民,她正與同村的4名婦女在坎邊壩區百香果種植基地裡除雜草。每天早上8點來上班,中午休息2個小時,下午2點幹到6點,每天工作8小時,一天有100塊錢的務工收入。「今天結束工作剛好上班一個月了,明天就能拿到工錢了,算下來剛好有3000塊錢,但能在本地找到工作掙錢養家,苦點累點心裡也很高興,我家還流轉了8畝多土地,一年下來也有六七千塊錢流轉費,感激黨的好政策,讓我們農村人日子越過越好了。」楊媽朝陽語氣激動地說。

  同村的韋乜藥說到自己貧困戶的身份,還有些難為情,因家裡人口多,沒有其他經濟來源,一直沒有摘掉貧困戶的帽子。「看到許多鄰居都到壩區來務工,待遇也不錯,我在了解情況後也爭取到了這份工作,兒媳也在這裡上班,我相信我們家很快就能摘掉貧困戶的帽子了。」韋乜藥語氣中充滿喜悅與自信。

  藍天下,微風中,自動噴淋裝置澆灌著坎邊壩區裡一株株植下不久的百香果幼苗,望謨縣浙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啟芬正在田間查看芒果苗長勢。他告訴記者,這裡的土質與氣候都十分適宜百香果的生長,去年12月開始陸續種植,今年6月可掛果,平均畝產可達2000公斤,按照當前市場平均價8元每公斤計算,每畝產值可達16萬元,將對當地今後的產業結構調整產生極大的示範帶動作用。同時,百香果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前期的栽種、後期的日常管理和採摘等工序中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壩區平均每天有三四十人務工掙錢,較好地帶動了當地貧困群眾就近就業,實現了企業發展、群眾增收、土地增值的多贏局面。

  春耕春播時間,在我州的各大壩區,群眾們正頭頂烈日,揮汗如雨,用勤勞的雙手、昂揚的鬥志,在田間地頭忙碌著,他們相信,有了政府出臺的好政策、有了企業幹部的傾情幫扶,加上自身的辛勤耕耘,一定會摘掉貧困的帽子,過上富足的小康生活。

  在我州的農村產業革命進程中,正圍繞茶、精品水果、中藥材、生態養殖、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加強謀劃調度,加大推進力度,為打贏脫貧攻堅殲滅戰夯實著基礎。

  「全縣板慄種植面積已有26.2萬畝,今年將新增種植面積1萬畝;在鞏固現有5.6萬畝芒果、1.3萬畝通草、1.4萬畝紫茶、1000畝百香果等特色優勢產業基礎上,今年將完成新增芒果種植5.05萬畝、紫茶1萬畝、通草5000畝、百香果5000畝的任務,通過嚴格執行『五級包保』制度,層層壓實責任,實現衝刺90天的目標,我們均與縣政府籤訂了狀,完不成任務將引咎辭職。」說起望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望謨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鄧仕富語氣顯得沉重而又充滿信心。目前,該縣布局的板慄、芒果、百香果、八步紫茶、辣椒、蕉類、蔬菜、通草、生態畜牧九大產業,已初顯成效,為助推「摘帽」奠定了基礎。

  記者從州農業農村局了解到,我州現有的106個壩區耕地面積16.99萬畝,並採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大產業結構調整,走高效高產新路,截至4月底,壩區實現種植(在田)面積16.52萬畝,佔壩區耕地面積的97.23%。其中經濟作物13.04萬畝,佔種植面積的78.9%;入駐壩區企業155家,合作社252家,已流轉(入股)土地面積13.07萬畝,流轉(入股)率達76.93%;全州壩區設施大棚面積已達766.26萬平方米。

  據州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總農藝師朱曉康介紹,截至今年4月,我州八大農業產業種植面積均大幅提升,其中茶產業種植面積51.42萬畝,投產茶園面積32.34萬畝,產量5253.71噸,產值14.98億元;精品水果產業種植面積97.81萬畝,產量5.3萬噸,產值5.57億元;中藥材產業種植面積121.54萬畝,產量4954.62噸,產值5759.94萬元;蔬菜產業種植面積72.14萬畝,產量84.64萬噸,產值23.02億元;食用菌產業種植面積2.92億棒,產量6.73萬噸,產值6.48億元……特色農業產業的蓬勃發展為脫貧攻堅注入了新動力。

  這些成績的取得均與我州提前統籌謀劃,緊緊圍繞產業革命「八要素」,緊扣2020年6月底全州達到脫貧摘帽標準的時間節點攻堅的結果。目前,全州上下正在全力攻堅目標任務、全力攻堅壩區建設、全力攻堅利益聯結、全力攻堅問題整改,加大資源要素保障,認真抓早抓細抓落實,通過邊督查邊整改,倒逼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和工作落實,確保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相關熱詞搜索:望謨縣 芒果 面積 貴州網

相關焦點

  • 在生機勃發的仲夏去東北自駕
    000在生機勃發的仲夏去東北自駕                         ——東北四省(區)自駕遊東北的四省區(東三省和內蒙東部)的氣候都是一年四季分明的。卻少有人注意到,在平均無霜期小於半年的東北四省區,剛剛從沉睡中醒來的大地是怎樣的生機勃發。2014年仲夏,恰好老範需要在東北參加兩次活動。在活動的前後,就安排了一次長途自駕。基本遊遍了東北四省區適合在初夏遊覽的地方。包括兩三天參加活動的時間,一共歷時33天,行程11,133公裡。
  • 黔西南州:「調」出發展新活力
    7月的黔西南美景如畫,從田野到車間,從示範園區到良田壩區,幹部群眾幹勁十足,用勤勞的雙手脫貧致富奔小康。  穿行在普安縣茶源街道3萬餘畝茶園中,滿眼青翠,處處茶香。茶山上採茶工人戴著遮陽帽十指翻飛,馬路上滿載優質大宗茶的貨車緩緩駛離。普安縣瞄準夏秋茶市場,聯合當地茶企,在加工製作大宗綠茶的基礎上,推出大宗紅茶、大宗黑茶等多款產品,吸引了不少外地茶商趕來「尋寶」。
  • 黔西南州7名幹部被立案審查
    日前,黔西南州望謨縣5名村組幹部、義龍新區2名村組幹部因涉嫌違紀違法被紀檢監察機關立案審查。1.望謨縣王母街道辦敢賴村高車組組長邱某珍案2016年3月,邱某珍作為敢賴村高車組組長,望謨縣政府在徵用高車組裡線坡(哄墓坡)土地過程中,帶領徵地辦工作人員在同一塊土地重複並多虛報徵地面積10.2畝,幫助相關人員套取國家徵地款211568.4元,雖徵地款現已全部追回,但邱某珍的行為已涉嫌違紀違法
  • 黔西南州消防宣傳環州行走進興仁縣第一站—鯉魚壩
    12月29日,黔西南州消防宣傳環州行消防宣傳活動走進興仁縣鯉魚壩苗族風情村。 鯉魚村位於興仁縣屯腳鎮北部,是興仁縣旅遊景點之一。消防宣傳車一到鯉魚壩就已吸引了大批群眾駐足,消防宣傳人員便開始播放火災警示宣傳片、掛展板、擺放宣傳資料等……宣傳中一位大媽上前問道:「你們這裡擺攤是賣什麼?」
  • 黔西南州:防疫遊玩兩不誤 風光旖旎迎客來
    萬峰林各色花兒爭先吐豔,一片勃勃生機;萬重山上清風徐來,紙鳶翩翩舞春風;放馬坪綠草茵茵,體驗駿馬奔騰的遊客大呼過癮……入眼皆綠的興義萬峰林景區美景「萬峰林令人震撼,這些山頭排山倒海撲面而來,感覺很有氣勢,不虛此行!」5月2日,獨特的山地美景讓第一次到興義萬峰林景區旅遊的遵義遊客劉婷流連忘返。
  • 國慶新民俗生機勃發 「愛國活動周」漸入佳境
    1日,「雙節同慶,家國同心」的時刻,人們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歌頌新時代美好生活,國慶新民俗生機勃發,「愛國活動周」漸入佳境。2020-10-2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上海市靜安區200多位進博會志願者、黨員、居民和青少年代表齊聚首部黨章誕生地的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升旗儀式」。市民劉女士帶著5歲的雙胞胎女兒來了。
  • 【貴州基層治理的市州實踐巡禮·黔西南州篇】
    編者按: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在貴州而言,治理貧困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和當務之急。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有效轉化為治理效能,當前就是要確保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解決貴州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以高質量發展創造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近日,本網記者深入到黔西南州各縣市蹲點採訪,全面了解黔西南州實施「新市民計劃」治理實踐,決戰決勝大規模易地脫貧搬遷的新創舉。
  • 碧江壩黃鎮:壩區產業遍地開花
    碧江區壩黃鎮充分利用集中連片壩區的土地資源、地理區位、生態條件優勢發展壩區經濟,集中種植葡萄、西瓜、蔬菜、草莓等十多個品種,著力打造壩區經濟示範區。在壩黃鎮的長坪葡萄產業園基地,像這樣500畝以上的大壩,在壩黃鎮一共有3個,涉及到5個行政村,總面積2591畝,主要以果蔬為主導產業。那麼他們在壩區經濟建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提檔升級過程中,是如何來破解誰來種的問題,就讓我們跟隨記者一起走進壩區去看一看。
  • 一任接著一任幹 地壩長渠潤民心
    盛夏時節,微風拂過,岑鞏縣羊橋土家族鄉地壩村200餘畝雜交水稻掀起層層稻浪,潺潺流水順著彎彎曲曲的溝渠流入田間,鋪陳著綠色畫卷。 對地壩村村民們而言,這條總硬化14公裡,有效緩解了地壩村8個村民小組225戶的生產、灌溉等用水問題的溝渠,不僅僅是解了「渴」,其凝結的幾任村幹接續奮鬥的恆心,更滋潤了他們的心田。
  • 募役鎮黨委書記、桐上壩區鎮級壩長郭星:圍著壩區轉 帶著農民幹
    點擊播放 GIF 0.2M3月20日,在鎮寧自治縣募役鎮桐上千畝大壩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裡,農戶們正忙著犁土、平梗、立樁、拉網……為4月的瓜蔞種植做準備。曾經以蔬菜種植為主導產業的桐上壩區,如今搖身一變,成了以瓜蔞種植為主的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區。「以前,農戶們都是憑著經驗和喜好種植蔬菜,掌握不了市場動態,即便種得多、種得好,可成堆的蔬菜賣不走,不就成了無用功嗎?要想帶動壩區發展、農戶增收,科學調整產業結構勢在必行。
  • 鎮寧:以500畝壩區為主戰場 立足優勢推動壩區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鎮寧自治縣緊扣農村產業革命「八要素」,踐行「五步工作法」,抓好全縣25個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11個可創建壩區(其中2個樣板壩區、9個達標壩區)為重點,集中資源補齊壩區短板,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出成效。
  • 中國康養之都黔西南州——山地旅遊篇
    黔西南州是「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中最具鮮明特色和擁有眾多旅遊資源的「金貴之州」。黔西南州境內有奇峰、峽谷、飛瀑、雲海、溫泉、溶洞、天坑等豐富多樣的喀斯特地貌,是世界錐狀喀斯特地質地貌的典型代表,四季宜遊,這裡是世界山地旅遊勝地、戶外運動的樂園,全年可以開展戶外運動。
  • 顯現出勃發生機
    12月1日,鄭州迎來入冬以來首場降雪,室外雪花裹著雨水,飄飄灑灑;植物園熱帶植物植物室內溫暖如春,剛剛安家綠城的12種「明星」植物,亦是顯現出勃發生機,與窗外的作物一起迎接冬的到來。不僅如此,生長在此處的紅豆、咖啡等樹種,亦相繼開花結果,迎接它們的收穫季。
  • 「壩長」抓壩區,山區有了「聚寶盆」
    「地無三裡平」的貴州,壩區不多見。為振興農村經濟、打贏脫貧攻堅戰,2018年冬天,全省啟動了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工作機制上,貴州提出各級主要領導擔任壩區「壩長」。泗渡鎮黨委書記王倩就是觀壩壩區的「壩長」,一年多前,她還在遵義市新蒲新區負責招商工作。「以前皮膚白,現在大家都說我就像這茄子。」王倩笑著說。
  • 壩區產業引領,福泉優質蔬菜遠銷粵港澳
    近年來,福泉市在推進振興農村經濟的產業革命中,緊扣「八要素」要求,精準定位產業、引領專業隊伍、拓寬產銷渠道,著力打造特色品牌,讓綠色無公害優質蔬菜走出山區,遠銷廣州、香港等地,促進群眾增收致富。初冬時節,福泉市鳳山鎮金鳳村金鳳壩區仍然一片生機盎然,成片的綠油油的菜心長勢正好,村民們正在地裡忙著採收,技術指導員在一旁耐心指導。金鳳壩區共709畝,土質好,透水性強,為發展生長周期短、銷售市場廣的菜心、豆苗等蔬菜提供了優質條件。
  • 蝦子鎮:春耕好時節,壩區建設忙
    「我家的三畝多土地全部流轉出去了,便於搞壩區建設,今年受疫情的影響,也不打算外出打工了,就近在壩區上務工,加上土地流轉費,算下來和出去差不多。」正在地裡忙著的殷大琴說,他家的五十多畝蒜苗基地已經全部播種完比。產業興,百姓富。
  • 路斌到隆興鎮調研指導壩區產業發展工作
    據道真縣人民政府網消息 當前壩區建設推進得如何?產業結構調整到不到位?還有哪些困難和問題?4月12日,縣委書記路斌深入隆興鎮花園壩區調研指導產業發展工作,強調要堅持以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為引領,突出「農旅融合」發展,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著力將壩區打造成富民增收的樣板田,在鄉村振興的道路探索一條適合道真山地特色的規模化發展新路。
  • 馬鞍山星宇公司加盟格力集團後不斷壯大生機勃發
    成功收購生機勃發    去年5月,格力電工馬鞍山有限公司成功掛牌。星宇公司招商的成功,不但提高了我市的知名度,盤活了存量資產,還催生和壯大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格力電工收購星宇後,目前投資已達2500萬元,形成了年產3000噸特種電磁線的生產能力,僅去年半年就實現銷售收入2418萬元。今年該企業進一步擴大投資,成為我市市屬企業的一個亮點。
  • 22個壩區「接二連三」延伸生態農業產業鏈
    村民巴從鮮這輩子也沒有想到,在地裡刨了幾十年土的他有一天能坐在直播機上,動動手指就可以把蔥苗整齊地栽到地裡。巴從鮮的驚喜源於餘慶縣滿溪壩壩區引進的新品種和新技術,滿溪壩壩區引進山東章丘「家祿牌」和「日本鐵桿井岡一本」大蔥新品種,實施深溝高畦可降解繩直播新技術,直接開溝直播不移栽,全程機械化,工人流水線作業。壩區因此培養出一批和巴從鮮一樣的農村產業工人。
  • 思南:六個聚焦紮實推進壩區產業發展
    出臺500畝以上壩區創建方案,根據全縣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規劃全縣壩區分布和布局。目前,全縣已有500畝以上壩區19個,涉及11個鄉(鎮)76個行政村,規劃面積35784.41畝,種植面積34284.76畝。  二是聚焦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