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太宰治,是因為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第一次讀太宰治的自傳體絕筆《人間失格》是2012年。不記得是哪個版本,只記得樣子有些老舊。因為覺得文字有些壓抑,所以斷斷續續看了大半年才把勉強把它讀完。
最近去書店看到今年出了新版本,封面排版都很顯品格及厚重精緻,是由著名日本文學翻譯家竺家榮讓所譯,於是隨手便買了下來。再次去讀《人間失格》,或許是因為七年的社會閱歷,讓我有了許多不同的感覺,讀到某些細節的時候竟然還有了代入感,不由感慨萬千。
讀過《人間失格》的人都覺得,太宰治這個人真的很喪,好像來到這世間就是為了去赴一場終 極的死亡。他一生中自殺了五次,失敗四次,最後一次是在《人間失格》成書那年投河自盡,也終於成功地結束了他39年糾結痛苦的人生。這部毀滅式的絕筆之作,透露出極 致的壓抑與頹廢。主人公葉藏的自卑、無奈、痛苦、彷徨、軟弱與認命在書中表現得淋 漓盡致,大概也是太宰治自己內心真實的寫照。
我們每個人生於人間,或多或少都曾扮演過或許也正在扮演著大庭葉藏。喪氣滿滿的「生而為人對不起」太出名了,總會讓人輕易有代入感,畢竟每個人都會有「老子什麼也不想幹了,愛怎麼樣就怎麼樣吧!活著真累」的時候。其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是在混沌之中遊走著,從無意義中探詢絕 對的有意義的過程。
這部作品雖然很喪,但是透過那無盡的迷惘,我們會從中看到一些希望的光。
《人間失格》熬的也是雞湯,但它並不濃烈,也不明示,或許太宰治只是想給困惑的人某些心理暗示,迷茫的時候,要自己給自己力量,雖然不太肯定我的方向,但只要朝著有光的地方走,就能走得更遠一點。
記得早前在知乎上看到有人說,「讀完《人間失格》,覺得自己被救贖了,原來這世間並不是我一個人有這種感覺,覺得之前難以言表的痛苦,好像都被太宰治述說出來,有種自虐般的快感,也像是找到能慰藉心靈的同類。」
優秀的文學作品並不是想展示給你統一式、教條式的感悟和人生經驗,更不是總結道理充當你人生道路的指明燈,而是僅以記載的方式傳遞故事與作者眼中的人生。
很多人說,葉藏是在虛度自己的一生,但我覺得他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愛著生活的人,只是我們沒有真正讀懂他而已。所以我覺得要真正讀懂一個人,僅靠單部片面的作品遠遠不夠。
如果真正想讀懂太宰治,想讀懂太宰治為什麼會發出「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我已失去做人的資格」這樣的感慨,建議讀最近由西西弗推石文化和上海譯文出版社聯袂打磨出品的 2019 全新版本《人間失格》。這本書裡面收錄了8部太宰治中後期極 具代表的短篇小說,基本囊括了太宰治中後期創作高峰的所有優質篇目。其中抱括3個中篇,《人間失格》、《斜陽》、《潘多拉之匣》,4個短篇《櫻桃》、《維庸之妻》、《快跑,梅洛斯!》、《女生徒》,及太宰治絕筆斷章《GOOD BYE》。
在如今雞湯橫行的年代,有人說,自帶負能量或許才是當今年輕人與世界打交道的正確方式,「喪文化」的流行,讓越來越多的人發覺它才是生活常態,這到底是自我放任還是溫柔對抗?
同樣,在這本書中,或許你會找到一些答案。
責任編輯:劉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