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辦的「高興」事
——記雙峰縣經開區駐橋亭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曹高興
雙峰縣石牛鄉橋亭村村民,只要一提到幫扶工作隊隊長曹高興,就會豎起大拇指:「他是全村脫貧攻堅的『功臣』,更是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究竟是什麼魔力,讓群眾如此讚賞有加?讓我們走進橋亭村,擁抱田園山水,領略他的幫扶風採吧。
「高興」來了,我們高興
現年43歲的曹高興,梓門橋鎮人,1998年參加工作,2001年入黨,2017年底從青樹坪鎮調往縣經濟開發區,2018年起任縣經開區駐橋亭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兼村一支部書記。「記得2018年3月5日吧,那天比較寒冷,高隊長到村部行李一放,就入戶走訪去了。這一去,就是30多天,全村423戶走了個遍。90家貧困戶的苦與難,寫滿了隨身帶來的幫扶筆記。隨後村民大會一開,幫扶計劃,幫扶措施,幫扶產業都相繼出籠了。」村支部書記羅晚年說:「3年多來,高隊長把家安在村部,扎紮實實幫扶,勤勤懇懇扶貧,『扶』出了貧困群眾的幸福生活,『扶』出了窮村山溝的美麗鄉村。」
「『高興』來了,我們高興。」這是村民的口頭禪,也是村民對曹高興的認可。84歲的羅介福,把幫扶3年多來的成果濃縮成一首首通俗易懂的快板詞,表達了對經開區駐村幫扶工作隊的感激之情。「幫扶工作搞得好,村裡面貌日日新;泥巴路變成水泥路,土磚屋換成小洋房;產業興來『紅利』分,貧困群眾好開心;水利建設『建』起來糧倉,行業助農『助』出致富路;『高興′來了好『高興』,黨的恩情似海深……」
「高興」來了 事好辦了
「『高興』來了,事好辦了。」51歲的黃小林一直念叨著高隊長的好處:「我是貴州人,10年前與羅繼倫組建再婚家庭,他與婆婆都是藥罐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2017年搞種養殖,種了8畝田,2畝西瓜。技術沒過關,結出的西瓜又小又苦,無人問冿,白白損失了5萬多元。2018年『賊』心不死,種了10畝水稻,3畝西瓜,偏碰上5月份下大雨,水稻西瓜被洪水淹沒,投入的10多萬元打了水漂。偏不信邪的她,今年擴展到12畝水稻,12畝油菜,5畝西瓜,放了2口塘,餵了500羽雞和3頭豬。」嘮到這裡,話鋒一轉:搭幫高隊長,先後送我進省裡、去市裡,走縣裡,參加各類種養技術培訓班,還請來縣畜牧局的老師隨堂指導,破解了技術難題,今年西瓜油菜大豐收,各項收入突破20多萬元,全家順利脫貧了。還被評為全市的脫貧致富典型呢。」
「是呀,高隊長是個好人。」80多歲的婆婆數說著高隊長的「高興」事,「苦了我的好媳婦,10多年勤勞發狠,苦苦支撐這個家,房子又破又爛,也不嫌棄。2017年被村裡評上易地扶貧搬遷戶。2018年高隊長來了,把易地搬遷當作自已的事來辦,從打地基到上梁,再到竣工入住,至少3個多月『光顧』工地,不是看一看,就是問一問,缺不缺材料,質量要保障,耐煩又細心。在高隊長的關心下,新家於2018年12月順利建成了,全家高高興興搬上新居過新年。
「高興」來了 都脫貧了
在羅建福家,54歲的他和殘疾妻子忙著銷售菜籽油,滿手都是油漬漬的,羅建福笑著說:「2014年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高隊長貸來4萬元貼息貸款,從河南鞏縣買回一臺全自動榨油機,當年投產,當年受益。今年5月到7月,共榨菜籽2萬多斤,3萬多元收入,還種了12畝水稻,15畝油菜,餵了3O多條豬。」殘疾妻子王婉貞流露出自豪的神氣:「縣委副書記付凱軍是幫扶責任人,今年9月,送來50包尿素和30包複合肥,逢年過節送油、送米、送『紅包』。今年中秋節村部舉辦消費扶貧活動上,經高隊長牽線,1000多斤菜籽油,按每公斤26元的價格,被李建煒老闆包銷了,數著一張張鈔票,夫妻倆心裡那個樂呵……」
「黃吉容餵的雞,吃的是五穀雜糧,啄的是蟲草螞蟻,綠色環保,肉鮮味美。」常年從黃吉容家訂貨的酒店李老闆說。黃吉容是村裡的貧困戶,還是遠近聞名的「雞司令」。說起餵雞,這位37歲的女強人,蕩起歡樂的笑容:「2018年高隊長駐村幫扶,定下一條規矩,凡屬貧困戶,每年餵100羽成品雞的,由縣經開區獎勵每羽20元,資金雖少,但體現了幫扶隊員的心。從那年開始,每年就餵養了800多羽的雞,年年出售500多羽,還有雞蛋,稻穀,菜油等農產品,獲利8萬多元,2018年全家也順利脫貧了。″
「2018年全村整體脫貧摘帽,脫貧攻堅打了場漂亮仗,曹高興同志功不可沒。」縣經開區黨委書記趙瑞華對曹高興非常滿意:「高興紮根山村,沉下基層,實實在在為民辦好事、做實事,贏得了上級領導的好評和群眾的稱頌,不愧是脫貧致富的帶頭人和黨培養的好幹部。」(通訊員 王玖華 王連兵 朱湘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