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說起書法界的大佬,首推絕對是「書聖」——王羲之。歷經1600多年,王羲之的書法至今仍然保利著大批量的粉絲,書聖的地位更是無人超越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今屬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此傳為王羲之寫給朋友的一封簡短書札。在大雪過後,天氣轉晴,問候朋友是否安好。字體筆法圓勁古雅,顯示出魏晉文人之間的瀟灑、閒適、曠達的生活情態。王羲之的墨跡今已失傳,此帖為唐或宋人摹本。
釋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翻譯為白話文就是「王羲之拜上:剛才下了一陣雪,現在天又轉晴了,想必你那裡一切都好吧!那件事情沒能幫上忙,心裡糾結至今。世上很多事情就是這麼無奈。王羲之拜上,山陰張侯親啟」。
由此可見,右軍先生也絕對是性情中人,東床快婿、入木三分、書成換鵝等軼事典故,也和書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短短的二十八個字,他卻成為了歷代書法家珍愛的珍寶,到了清朝呢,甚至被乾隆皇帝作為三希堂的三希之一(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
乾隆皇帝胸懷古今、博覽群書、勤政親賢。他曾說:「吾今之名此堂,謂之為希賢、希聖、希天之意」。愛賢、重德,順法天地自然的治國之道才是乾隆奉行的「三希」真意。他親筆書寫的「三希堂」匾額,至今還懸掛在牆上,匾額兩側有對聯:「懷抱觀古今;深心託豪素」
清乾隆帝題記「龍跳天門,虎臥鳳閣」及元代劉賡題記等,目前流傳的大部分著名字畫,也都能見到乾隆的題記,更是成了後世鑑定的重要依據
中秋帖 王獻之作(傳)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釋文: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伯遠帖》王珣 作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贏患。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克申,分別如昨,永為嚋古,遠隔嶺橋,不相瞻臨。
因為歷史的原因,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隨大批故宮文物南遷,最終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被盜出宮,歷經劫難,1950年經周總理親自批准,動用巨資將《中秋帖》《伯遠帖》購回,最終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三希堂寶帖》已分藏百年,成為了中華文化團圓的最大遺憾。
最後,希望我們丞暘文化所有的小朋友們,能慢慢領會到書法中的美和中國古代文人所傳達的精神內涵與深深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