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逢開窗,便會望見會飛大象,但你罵為何我這樣失常。」曾幾何時,《三人行》是與小飛象掛鈎的童年回憶,會飛大象正象徵著為俗世嘲諷的夢想,是筆者獨愛的迪斯尼傳統卡通角色。小飛象一副可憐兮兮的怪相,跟鬼才添布頓筆下的怪誕孤僻角色,同是邊緣族群,註定的一拍即合。儘管在迪斯尼家庭電影的框架下,導演最拿手的暗黑悲情風格,難免被淡化,但獨特的視覺美學,仍讓故事四平八穩的《小飛象》,完美呈現飛象兒共我,常在天上漫遊的一幕,目不暇給。
兩年前的真人版《美女與野獸》大賣,真人化的迪斯尼動畫陸續有來,今年,在《阿拉丁》和《獅子王》公映之前,先有改編自1941年動畫版的《小飛象》打頭陣,前段劇情大致以原版動畫作主軸,初生的小飛象,外形怪異兼論論儘儘,因而遭嘲笑和嫌棄,被迫與母親骨肉分離,及後靠著一對被視為笨重醜陋的大耳朵,振翅高飛。
真人版的最大改動是所有動物角色都不會說話,換成了笨蛋與真人角色的互動,其中一對喪母的小弟弟,對剛從戰場回來、失去左臂的父親,頗感陌生,跟沒有象母照顧的小飛象同病相憐,自然地彼此親近,並意外地借一根羽毛啟發它的飛行潛能,讓笨蛋成為馬戲班的臺柱。
缺陷中成長
視頻後段屬全新創作,加入唯利是圖的樂園創辦人,觸發一場千裡尋親的戲肉,驅使慣於依靠羽毛啟動飛行表演的小飛,放膽拍動耳朵自主地翱翔於天,而沒有羽毛仍能拍翼高飛的設定,頗具心思,令小飛象不只是受操控的馬戲班資產,延伸切合時宜的愛護動物觀念,帶出動物不是用來表演的信息。而小姊弟與父親就是被俗世定義為有缺陷的單親家庭,父親是典型重視賺錢養家,忽略跟子女溝通的傳統男人,只望子女能學得一技之長表演謀生,但看著子女落力地助小飛象尋親,漸學習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欣賞他們的獨特才能,並以行動贏取他們的信任,而這種互信亦成了小姊弟走出亡母陰霾的關鍵,雖然礙於戲份有限,三口子互動的刻畫稍欠深刻,演父親的歌連費路沒甚發揮,但不失是為人父母的提醒。
指桑罵槐?
視頻滿載迪斯尼的光明希望,添布頓的黑色詭異風格,難免要作出適量調節,誕生在Dumbo的眼神表情動作細緻配合,栩栩如生,具體表達當刻情緒,與小主角們互動亦交足戲,甚具靈性,而它初登場以及首次高飛的畫面,仍是扣人心弦,盡顯導演的大師級風範。而最驚喜是由麥可基頓扮演創辦「夢想樂園」的野心企業家,口裡說著共建主題樂園實現夢想,將小飛象、奇人異士及奇珍異獸都羅致旗下作壟斷式收購,公平交易共享成果只是冠冕堂皇的藉口,實質只視動物和員工為生財工具。如此設定,難免讓人對號入座,聯想起創建夢幻樂園的迪斯尼,這招嘲諷,倒是教人一爽。
讀文化研究,做了半個記者,愛漫遊光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