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城河呈長方形如口字,東西方向長1500米,南北方向長1350米,全長5700米,河面寬190米。河外岸有砂巖矮圍欄圍繞,內岸留開一道30米寬的空地。
柬埔寨吳哥窟(Angkor Wat)即小吳哥城,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也是吳哥古蹟中保存最完好的廟宇。當人們談起柬埔寨,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吳哥窟,這裡仿佛穿過了時光長河,把這個古老王國的歷史凝固成了永恆的風景,足以讓任何人心生敬畏。
吳哥窟(Angkor Wat)又稱吳哥寺、小吳哥,原始名字是VrahVishnulok,意思為「毗溼奴的神殿」,建於12世紀,是吳哥古蹟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廟宇。在所有吳哥的寺廟中,吳哥窟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其方位是面向西方的。西方象徵著死亡,因此許多專家認為吳哥窟最初是作為一座墳墓而存在的,有學者推測,吳哥窟是蘇耶跋摩二世的皇陵。
圍繞吳哥寺的紅土石長方圍牆東西方向長1025米,南北方向闊802米,高4.5米。圍牆正面中段是230米長的柱廊,中間樹立三座塔門。正中的一座塔門是吳哥窟的山門,它和左右兩塔門有二重簷雙排石柱畫廊連通。
吳哥窟位於暹粒(Siem Reap)北郊外,距暹粒市區5.5公裡。人們通常所說的吳哥窟泛指所有吳哥古蹟,但其實吳哥窟僅指吳哥寺,是吳哥古蹟中的一部分。吳哥窟坐東朝西,長堤橫穿護城河,紅土石長方圍牆圍繞,正面中段是230米長的柱廊,中間樹立三座塔門。
吳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高峰,結合了高棉寺廟建築學的兩個基本的布局:祭壇和迴廊。祭壇由三層長方形有迴廊環繞須彌臺組成,一層比一層高,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在祭壇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