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雞培育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今後成年雞生產性能的高低,野雞養殖技術因此育雛階段是養雞生產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山雞育雛期的飼養管理技術吧!
生產發育特點
1、體溫調節能力差,抗寒能力弱,掌握和控制好育雛溫度是育雛成功的關鍵。
2、胃腸道容積小,消化能力差,要飼餵纖維含量低、易消化的飼料
3、羽毛生長發育快,飼料中應供應給充足的蛋白,同時保障空氣清新
4、抗病力弱。育雛要過「三關」即溫度關、白痢關、球蟲關。做好衛生消毒和隔離工作,嚴格控制病原傳播
5、初期易脫水,雛雞含水率在75%以上,在乾燥的環境中放時間過長,很容易在呼吸中失去很多水分,造成脫水
育雛前的準備工作
1、房舍、設備的要求和設置。育雛室要保溫性能號,乾燥,光照適度,通風換氣方便。
2、雞舍的消毒,在進雛一周前開始準備消毒。常用2%火鹼水衝洗,山雞養殖技術,福馬林和剛猛酸價燻蒸馨24小時(每立方米28毫升福馬林、高錳酸鉀14克)。
3、用具選擇:一般選用塑料料槽和水槽。
雛雞選擇要點與運輸
1、從種雞質量好、衛生防疫管理嚴格、出雛率高的孵化廠購入雛雞。
2、從外觀上,選擇絨毛髮亮、整齊、大小一致、符合品種要求的雛雞,檢查是否有臍炎疾病。
3、初生雛最好在48小時內到達目的地。運輸時要注意防寒、防曬、防淋、放過分顛簸震動。
育雛期的飼養
1、雛雞的營養需要:雛雞飼養標準高於成雞,特別是蛋白質及生長直接相關的賴氨酸、蛋氨酸和甘氨酸等應給予滿足,維生素及礦物微量元素要保證質量。
2、飲水:雛雞在進入育雛室以後首先要給水。最好用16-20度微溫水飲水。水中添加電解多維。2日後添加痢康靈,連用3-5天防止白痢、大腸桿菌等疾病
3、開食:時間為出殼24-36小時,飲水2-3小時後可開食。育雛期不限料,在整個光照中讓其自由採食,少給勤添,以刺激食慾。
育雛期管理
1、飼養密度:調整冬天、早春飼養密度可高一些,夏秋季飼養密度可適當低一些,
2、通風換氣:維持舍內空氣新鮮,改善舍內的空氣靠通風解決。
3、溼度控制:最初一周,相對溼度70%左右。第三周齡後,舍內相對溼度50%-60%。
4、光照管理:前兩天採用23-24小時光照,從第三天起至兩周每天採用15小時光照,以後採取漸減光照。
5、體重控制:體重控制食培育良好雞群的重要一環。35天時雞體重達到250-300克較好。
育雛期疾病防止重點
1、1-10日齡:主要控制沙門氏桿菌和大腸桿菌等細菌疾病,首先加強飼養管理,
2、11-42日齡:主要控制球蟲、支原體、大腸桿菌、法氏囊等。球蟲病:要及時清理糞便,切斷傳染源,同時定期使用球安泰或球必妥,連用3-5天。慢呼:在免疫、轉群、氣候突變等應激情況下,注意用複方阿奇黴素或慢呼立克3-5天,
法氏囊:在操作免疫程序的同時在易感期使用速效囊炎淨或複方黃芪多糖飲水,連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