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重要的是數據
作者|何姍
編輯|喬啊喬
今年 3 月 21-27 號,全家、德克士、康師傅私房牛肉麵等 8 個頂新旗下的品牌一起啟動了「集享 321,瘋搶百億積分」的活動,用造節、IP 合作、自創舞蹈等形式來推動消費者的積分積累和使用習慣。這個由集享聯盟發布的活動,主要目標是實現會員積分跨品牌流動。
百億積分活動背後,是一個宏大得多的布局
而集享聯盟是什麼?這背後是德克士們正在搭建的會員體系。
從自製積分卡到集享聯盟
在 2010 年之前,德克士的會員體系還相當鬆散隨意,個別店鋪為了提升業績,會自創各類方法,比如說蓋章積點的卡紙甚至是手寫籤名的優惠券,在十多年前這些辦法往往來自店長或加盟商的急中生智,最多擴展到加盟商旗下門店或區域性試水。
從 2010 開始,德克士推出德意卡,單品 8 折、每月18號會員日買一送一、會員生日禮遇、以及(如果你還記得)羅志祥限量版,這些構成了我們的記憶點。在那個「厚厚錢包裡塞得都是到處辦的卡」的時代,會員卡主要分為兩種:充值卡或打折卡,前者通過讓你預付相對較大的面額從而「捆綁」住你,後者很明顯就是「利誘」的路線。這兩種做法一直到現在都較為常見,但它們其實已經是被動又陳舊的手段。
從各自為政的會員制度到全國統一的卡,羅志祥陪伴我們成長
2014 年集享聯盟正式成立,它開始各個品牌的為數位化轉型助力,首先推出的是集享卡。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德意卡的用戶,在 2014-2015 年左右會經歷一陣子德意卡、集享卡雙卡並行的時代,在那之後德克士會員就進入了集享卡領頭的全面的「積分制」時代,消費者通過消費換取積分,而積分則可以抵扣消費額或直接兌換產品。
這種會員體系的目標是更加長期、高頻的消費習慣,以及更加全面的消費場景的打造。在線下,德克士、全家、康師傅們有 5000 多家門店的總體布局;而在線上,集享聯盟還增設了電商平臺「集享商城」,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積分版的京東,消費者可以在上面兌換各類產品。
當時麥當勞們選擇了和第三方合作獲取數據,而集享聯盟則要決定搭建自己的會員系統。這個現在一百多人的公司裡大多數員工都是工程師,全家、德克士、康師傅們相當於是它的「客戶」,他們都被集享聯盟提供的會員系統和數據分析助力。但對於門店來說,他們同時還有大量非會員交易數據,如何將這兩個數據在各自品牌之下統一,還需要品牌自身的系統與集享聯盟能夠順暢疏通。
集享聯盟,手裡有 5000 多家門店會員數據的科技公司
今年 3 月的積分活動,算是集享聯盟第一次站到公眾視野中,它的野心不只在於服務頂新集團旗下的各個品牌業務,而是能夠吸納更多餐飲品牌乃至其他行業的品牌,為其提供會員系統的支持。
尊享卡和它背後的付費會員邏輯
在只需要提供手機號碼即可註冊的集享卡之外,2016 年頂新集團在全家便利店推出升級版的會員「尊享卡」,持卡者需要繳納一年 100 元的會員費用。在 2017 年底,尊享卡從全家普及到德克士、康師傅等頂新旗下的餐飲,目前為止全平臺積累了 300 萬會員,而 2018 年集享聯盟的工作重心就放在尊享卡的拉新上,工作目標是完成會員數翻番達到 600 萬。
和集享卡相比,尊享卡最直接的優惠是在入會的禮包和日常的積分累積上,但在背後,集享聯盟還有更長遠的布局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