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有記者在青海省沙柳河拍到一組棕頭鷗戲水的畫面,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鷗鳥翔集沙柳河
鳥類生存嚴重受到遊客垃圾威脅
棕頭鷗是一種夏候鳥,春季於4-5月遷徙到繁殖地,秋季於9-10月離開繁殖地,它們於5月中旬產卵,現在正是等待幼鳥生齊飛羽的季節。
棕頭鷗由於物種種群分布廣泛,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加上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棕頭鷗
正因著生存地域廣闊,候鳥多不會有生存環境受到威脅的時候,種群數量也一直相對穩定。但另一種白色的鳥卻沒有如此幸運了。
「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主要棲息在稻田、溪流、池塘、江河及水庫附近的山坡或喬木林裡的白鷺,自古以來就是很多詩人筆下描述與讚美的對象。白鷺喜歡群居,部分遷徙、部分屬留鳥。
美麗的白鷺
如今,白鷺的種群數量在急劇銳減,有些地區已經難得一見、瀕臨滅絕,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2018年4月一則新聞報導了印尼峇里島垃圾堆積如山的情況。數據顯示,前往峇里島的350萬名遊客平均每天可丟棄超過2萬立方米的垃圾,這些堆積如山、難以處理的垃圾對當地的水源以及整個生態系統帶來了嚴重威脅。
難以處理、堆積如山的垃圾
生存在此的白鷺就是受到遊客垃圾危害的種群之一。原有的居住環境遭到侵佔,無法正常生活、無處覓食,只能在成山的垃圾堆中尋找食物。誤食吞下塑料之後,消化系統受到破壞,等待它們的只有死亡。
只能在垃圾堆裡尋找生機的白鷺
綠袋寶取袋機助力樹立環保意識
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被譽為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朝陽產業」。許多地區正在加大力度開發各種物質遺產、自然資源、特色文化等,以發展當地的旅遊業,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高人們生活質量。
但是,不能只顧發展經濟而忽視旅遊業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帶來的破壞。許多景區內雖然裝有垃圾桶,但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原因,景區內的垃圾依然隨處可見。要解決景區垃圾汙染的根本方法,只有幫助遊客培養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於是,為了積極響應國家下達的「禁塑令」相關政策,同時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理念,綠兜研製出一款綠袋寶自助取袋機(或稱環保袋售袋機),其操作原理與自助售貨機相似。將其投入景區,像自助售貨機一樣沿路設點擺放,當遊客需要時通過手機掃碼自助獲取可降解環保袋,就可以避免找不到垃圾桶只能隨意丟垃圾的尷尬情況。
綠袋寶自助取袋機(自助售袋機)
這款綠袋寶自助取袋機除了可以投入景區使用,在商場、超市、醫院、學校等公共場所均可以投入使用。因其智能操作,可以為顧客提供方便服務;因其提供可降解環保袋,可以幫助市場杜絕使用一次性塑膠袋,助力人們培養綠色環保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