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君
「五一」5天假,卻連著要上4天班,算是個名副其實的勞動節了。原打算假期回趟老家,這下也報廢了。不過,想出去走走看看透口氣的念頭,仍是蠢蠢欲動,於是,趁著假期前兩天的輪休,去青島浪一圈,畢竟青島離濟南近,動車又方便。更重要的是,想念大海的味道,想念海邊那翔集的海鷗。去年在青島過的春節,棧橋邊的海鷗遮天蔽日,和鷗鳥嬉戲的回憶太過美好。
買了車票,說走就走。有時候,很喜歡在路上的感覺。戴著耳機聽著喜歡的歌,看著窗外一幀幀飛馳而過的畫面,可以完全放空自己,整個人都變得通透起來。 喜歡在路上的感覺,因為每一秒鐘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風景。渴望著那種時間和空間上的轉換,期待著這種轉換能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豐富起來。
春夏之交正是出遊好時節,車窗外閃過的是一樹樹粉嫩嫩的梧桐花、一席席黃燦燦的油菜花、一壟壟油綠綠的麥田、一汪汪清亮亮的湖泊、一個個在田地裡忙碌碌的身影……到處洋溢著蓬勃的生機,一幅幅治癒系畫面讓人目不暇接。
一條條鏽跡斑斑的鐵軌伸向未知的遠方,迎送著一車車投奔希望或黯然遠離的旅人,見證著一個個悲歡離合的故事,而它們,卻隨著列車孤獨地奔跑,無人可想無人可念。
2個半小時,到了青島。外地都是高溫預警,沒想到青島竟然涼氣襲人,可能還沒到假期,車站裡、大街上,人不多,有點清冷。旅店很便宜,120多元,就能在棧橋附近住上一個乾淨舒適的標間。
迫不及待地去海邊。已是傍晚時分,又漲起了潮,海邊風很大,海水洶湧著,一浪接一浪拍打著岸邊礁石,摔起漫天的碎玉瓊珠,斑斕的燈光在海面上流連閃爍,吟唱著浪漫的小夜曲。對大海,向來有著一種深深的偏愛和眷戀,光是聞聞那鹹鮮的空氣、看看那無際無涯的海面、聽聽大海那渾厚的呼吸,一切的煩惱便都雨打風吹去。
海邊挺冷,遊人不多,兩個小販擺攤賣珍珠手鍊、項鍊,還有奇形怪狀的貝殼。其中一個小販,聽說我們來自濟南,熱情地套近乎,說每年都到千佛山山會上擺攤,有時一天能賣2萬多元。
對那些小玩意愛不釋手。為了證明是真珍珠、真榴石,小販用刀子削、在水泥地上磨,甚至賭咒發誓,為了做成一單生意,也是拼了。明知道有水分,明知道這種東西在濱海城市爛大街,還是選了一串巴洛克珍珠手鍊、幾個斑斕的貝殼,我喜歡那些為了生計熱情鮮活的人,更喜歡那瞬時對一個物件產生的心動感覺,合眼緣很重要。
巴洛克珍珠,倒是頭一次聽說,其實就是一種所謂「歪瓜裂棗」的異形珍珠。每顆珍珠都是母貝為自我保護,歷經苦楚分泌礦物質,將異物層層包裹而形成的美麗,當誕生的珍珠不是那麼渾圓璀璨時,只能以悲傷呈現著它悽涼的美。
沒想到,一顆小小的珠子,也像人一樣,從出生便有著各種的身不由己,這一點深深打動了我。雖然不是那麼珠圓玉潤,但每一顆巴洛克珍珠都獨一無二,正如,全世界只有一個「你」,雖然渺小如塵埃,卻無法複製無法仿效,就憑這一點,收了,愛了。
此次青島之旅,最大的念想,其實還是和海鷗的那個約。去年春節來青島,對遮天蔽日的海鷗嘆為觀止。上午退潮時,大片大片的巖礁裸露,一隻只鷗鳥盤旋著、歡叫著,時而俯衝啄食著,時而一個忽哨飛上半空,閃電般飛向遠方,像一個個飄蕩在大海上的音符,奏響著「大海啊,故鄉」的旋律。
有了這些活潑的鷗鳥,大海也變得無比靈動,雖是寒冬仍是生機盎然。就像愛大海一樣,愛極了這些海鷗。正像那首歌裡唱:
問一聲那海鷗
你飛來飛去有何求
問一聲那彩雲
你飄來飄去多煩憂
看潮來又潮往
那波濤滾滾永無休
讓彩雲伴海鷗
一起翩翩飛飛
飛向天盡頭
……
還記得二三年級時,去漁村舅舅家,第一次看到海鷗,回家寫下了第一篇日記,自此,寫日記成了多年的習慣,海鷗可算是半個啟蒙老師吧。
第二天一早,便趕去棧橋看海鷗,很遺憾,卻撲了個空。總以為海鷗與大海相伴相生,有海就有鷗,沒想到,海鷗竟然是候鳥,真是孤陋寡聞了。海邊執勤的保安說,一到冬天,海鷗便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到青島過冬,到了來年四月底,便又飛走了。
島城的海鷗種群已達到15個,數量最多的是紅嘴鷗。每年冬天有十多萬隻紅嘴鷗從西伯利亞飛到青島越冬。大量銀鷗也紛紛從蒙古國和內蒙古來過冬。
保安說,多年前,青島只有幾千隻海鷗,後來,市民發起了挽留海鷗行動,用愛心和善意呵護著這些可愛的小精靈,來過冬的海鷗越來越多,能達到十幾萬隻了,所以,誰說鳥兒不通人性呢?人類對它好與壞,門兒清。
海鷗也是公益大使,它們愛揀食殘羹剩飯,被稱為「海港清潔工」,它們還是海上航行安全的「預報員」,如群飛鳴噪是在發出提防撞礁的信號,據說,其骨骼是空心管狀的 ,沒有骨髓而充滿空氣,所以能預見暴風雨……
站在海邊極目而眺,大海仍是一藍如碧,浪舒浪卷,天空中卻不再有海鷗翔集的靈動與熱鬧,大海也因此多少顯得有此落寞。唉,看來,這次來的不是時候,海鷗,爽約了。不知道,啟程去西伯利亞的它們,是否已安然到達目的地?它們每年都如此不懼風雨長途跋涉,是不是也喜歡在路上的感覺呢?
或許,正如那句話所說,「哪怕走得再遠,還是要回到原點。但唯有遠行的心情,是不可言說。」
也只能,明年冬天再見了。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