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北京阜城門附近有一家「蜜香居」酒館。這家酒館分上下兩層,樓下賣大眾飯菜,經濟實惠,生意十分興旺;樓上雅座只供達官貴人飲宴,服務十分周到。
一天,康熙皇帝微服私訪來到蜜香居酒館,只見酒館樓下擠滿了顧客。這些顧客不飲酒,不吃飯,單等候購買肉包子。不久,幾個夥計端著幾籠肉包子從廚房走出來,顧客們便不約而同地擠上前去爭相購買。萎眼間幾籠肉包子銷售一空。康熙感到奇怪,便向身邊一位顧客打聽,那顧客告訴他:蜜香居的百味香肉包子,個頭大,肉餡足,味道好,價錢又便宜,所以大家都爭著購買。
為了問個明白,康熙便步上二樓雅座,找到酒店的掌柜詢問。掌柜見康熙氣度不凡,不像個普通人。便如實地告訴他。原來,蜜香居首層經營的肉包子和經濟飯菜,不是為了賺錢,而是想多吸引顧客,使該店名氣日盛,引來更多的達官貴人到二樓雅座。
他說:二樓接待的都是那些講排場、擺闊氣的滿族官員,八旗子弟。他們每天點的酒席,有的只吃一點點,有的點滴不沾,原封不動擺在那裡。他們離席後,夥計們便將剩下的肉菜端回廚房去,經過分類加工,做成肉包子,不但成本低,價錢便宜,而且肉餡新鮮味美,所以人們爭著購買。
康熙了解到滿族官員和八旗子弟如此奢靡,心裡十分不安,因此派人到蜜香居去查訪,把那些天天到蜜香居花天酒地的人,逐個記下了他們的姓名、官職和住址,然後,給他們每人送上一副御書對聯,聯曰: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康熙還考慮到蜜香居經營大眾化飯食美點,很受勞苦大眾歡迎。因此親自寫下「百味齋」三個字,下面還署了名,派人送到蜜香居。掌柜展開一看,見是皇上親筆題字,才知道前兩天來訪的人是當今皇上。他當即派人將字匾被好,懸掛在店堂前面。從此,蜜香居便更名為「百味齋」,名氣更大,生意也更加興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