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平:一個濃鬱的鄉愁情結在古厝裡凝聚

2020-12-15 人民視窗

在福建省漳平市溪南鎮有個南柄村,南柄村裡有座古建築觀音厝,觀音厝裡有個鄉愁記憶館,還有鄉愁文化牆,儼然是一個新開放的鄉村版博物館。

氣勢宏偉的古建築觀音厝

這座清代歷史建築觀音厝,位於山腰山坳處,四周群山環繞,房前屋後古樹參天,整體規模氣勢宏偉。由於地形地勢酷像觀音菩薩,由此名為觀音厝,是漳平遠近聞名的一座清代鄉村古建築,至今已有180多年歷史。自2017年開始修繕保護,歷經四年的努力,現已面貌一新,十分壯觀,古厝換新顏。

修繕後的觀音厝煥然一新

更讓人驚喜、驚訝、驚嘆的是,在古建築觀音厝裡,由鄉賢章汝先教授與鄉親們一起創建了一個鄉愁記憶館。這個鄉愁記憶館由鄉賢章教授個人出資,鄉親鄭偉明負責收集購買,歷經三年多,到目前為止共收集購買有六百多件,其中部分是鄉親自發捐獻的,現全部收藏陳列在觀音厝八間展室裡。

鄉愁記憶館裡主要展出生產用具:犁、耙、打穀機、打穀桶、甩谷板、鍘刀、牛枷、蓑衣、手動抽油機等;生活用品木器、竹器、家電、木雕、陶器、瓷器、鐵具、舊自行車、縫紉機、舊照相機、電視機、電唱機、舊音響、梳妝盒、胭脂盒、果印等共有六百多件。這些老物件靜靜地放置在這裡,仿佛在訴說著本地生產和生活的過往歷史與故事……。

已被歷史淘汰的生產用具犁等

走進鄉愁記憶館,能讓你找到時光的線索,能讓你想起過去的歲月,能讓你見證時代的變遷。鄉愁記憶館收藏展出的大都是具有上世紀鮮明特徵的農耕器具與生活用品。這裡的一犁一機,一石一磨,一桌一椅,一瓶一罐……都濃縮了本地鄉親生產和生活的印跡,都承載著鄉親們的汗水、情感與智慧,喚起參觀者的鄉愁記憶。一件件歷經歲月洗禮的農具、家具、日用品,收藏在鄉愁記憶館裡,記錄著鄉村春華秋實的故事,喚醒鄉愁記憶。

望著一件件老物件,曾經的鄉村生產生活境相,如同一抹抹鄉愁,讓人思緒如潮,無限感慨!通過這些「看得到,摸得著,聽得見,留得住」 的民俗文物,為後人集中展示了當地鄉村歷史文化特色和生產生活方式的歷史階段,讓老一輩過來人想起過去的日子,能讓現在的年輕人見證家鄉生產與生活方式的時代變遷-----這個鄉愁記憶館的創建與擴展,是為前人存史,為後人留史。

舊時生活用品

來到古建築觀音厝裡,不僅有鄉愁記憶館,還有濃濃的鄉愁文化氣息,向你撲面而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愁文化主題牆,左右兩邊副牆也張貼著九幅體現鄉愁文化的標語。走進第二個門內,即可見到牆上寫有保護古建築的標語。進入館內即可見到「鄉愁記憶館簡介」(前言)和「收藏文物,記住鄉愁,守望家園」(結束語),還可看到收藏保護鄉村民俗文物的標語------這裡撲面而來的鄉愁文化氣息會讓你感動、驚嘆。

老式電視臺

清新的鄉愁文化在這裡呈現,濃鬱的鄉愁情結在這裡凝聚。古建築觀音厝,鄉愁記憶館,鄉愁文化牆,這個三合一特色的景點,將成為漳平市一個獨具特色的鄉村歷史文化品牌,一張記憶鄉愁、思念鄉情、留住鄉史、守望家園的名片!這裡的古厝、古道、古樹、古韻和鄉愁文化會讓你流連忘返!

往昔的鄉村生活用品

在古厝裡的鄉愁文化牆

相關焦點

  • 福建福州:讓古厝「活」起來
    福建福州市一座中西文化相融合的近現代傳統建築——永德會館。(新華社發)  福建福州鰲峰坊特色歷史文化街區。葉義斌攝(中經視覺)  近年來,福建福州市凝聚各方智慧與力量,不斷落實保護責任、加快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提高古厝保護能力和水平……一系列新舉措新辦法使得古厝不斷煥發新活力。  隨著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即將到來,福州立足古厝特色,開展新一輪古厝保護提升與新一輪城市品質提升行動。
  • 保護閩南古厝 留住美麗鄉愁
    原文連結:《保護閩南古厝留住美麗鄉愁
  • 紅磚古厝凝鄉愁:僑鄉晉江的「建築博物館」五店市
    紅磚古厝凝鄉愁:僑鄉晉江的「建築博物館」五店市 2020年09月01日 16:05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 福建漳平臺灣茶農帶來的「高山烏龍茶」
    福建漳平臺灣茶農帶來的「高山烏龍茶」 2007年11月10日 12:52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閩北大地:古厝帶著鄉愁記憶醒來
    閩北大地,一座座沉睡多年的古厝,正告別被遺忘、廢棄、拆除的命運,帶著鄉愁記憶甦醒而來。在鄉村振興的新時代裡,古厝被整修一新,喜迎子孫的歸來。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古厝,既是鄉村的形之所在,更是其魂之所系。因為,古厝在,老人在,家就在,根脈就在。
  • 福建莆田:「鄉愁河長」的東莊情結
    莆田東莊的「鄉愁河長」詹金爐發動在外企業家籌建「大愛橋」,替換原來窄窄的三塊石條。他腳下這片土地一度成為垃圾場,如今再煥新顏。 林春茵 攝中新網莆田7月31日電 (林春茵 陳世玉)紅樹林灘涂上,白鷺三五成群覓食,海堤內排洪溝碧波蕩漾,河岸邊的媽祖文化生態園裡,一尊臺灣信眾捐贈的媽祖雕像成為遊客打卡盛景。
  • 福建漳平特色小吃「油炸粿」,當地賣兩毛錢一個,外酥裡軟特別香
    今天小優就來跟大家分享福建漳平一種超實惠的特色小吃,當地只賣兩毛錢一個,看這價格仿佛回到了十幾年前,真是太便宜了,而且當地人都是從小吃到大的,這就是油炸粿了。其實這種油炸粿是純天然的傳統小吃,用的都是純天然食材,只有大米、黃豆、香蔥和鹽,僅此而已。
  • 我是福建人,更是閩南人,我叫「古厝」!
    淅淅瀝瀝的雨隱入新砌的瓦裡。從瓦當滴落的水聲裡,有古意在心裡輕緩流淌,如唐代的詩,亦如宋代清淺的詞。漳州古城(圖片來源於網絡)從地理劃分閩南即指福建南部,系福建廈門市,漳州市,「厝」作為閩南人凝聚精神力量的象徵,長久屹立,越顯重要。
  • 福建烏龍名品——漳平水仙和鐵觀音區別在哪裡
    一、品種區別漳平水仙的茶葉品種是大葉種,而鐵觀音則是晚芽種,茶種上的區別註定這兩種茶必然會各有千秋
  • 閩北大地:古厝帶著鄉愁記憶醒來
    領略古厝土厝風採,感受鄉村文藝氣息,眾多遊客在此流連忘返。看著重現的熱鬧景象,73歲的王商國喜悅之情油然而生。退休後,他原本一直生活在南平市區,前年又遷回延平區巨口鄉九龍村老家常住了下來。「鄉村變得美了,人氣旺了,我家老宅也整修一新。回來住得下,留得住了。」他說。閩北大地,一座座沉睡多年的古厝,正告別被遺忘、廢棄、拆除的命運,帶著鄉愁記憶甦醒而來。
  • 古厝茶飄香——走進永春茶葉博物館
    永春茶葉博物館,就是埔頭村與福建多暇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一起打造的文化名片,如今已成為五裡街鎮「地標性」的文化旅遊新景點。昔日破舊古厝,今朝變身茶博館。「這座古厝原本廢棄,多處殘垣斷壁,僅有幾間稍微完整的房間還被用來養雞養鴨,厝裡髒得根本沒有站腳的地方。」五裡街鎮副鎮長謝永寧說,是美麗鄉村建設和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讓這座古厝重煥生機。2017年起,埔頭村通過整合各級項目資金,投入近80萬元,採用「以修代租」的方式,對5座古厝進行主體建築修復。
  • 福建泉州十八景之一,被譽為閩南建築大觀園,紅磚古厝的傑出代表
    閩南建築的傑出代表,除了土樓,另一個就數那些獨具特色的紅磚古厝了。紅磚古厝又叫「皇宮起」,是福建四大民居形式之一,自五代以來,閩地的先民們將獨具閩南特色的建造技藝發揚光大,留下了眾多古厝遺蹟。泉州作為古厝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至今保留著眾多聞名全國的古厝群,而位於泉州南安的蔡氏古民居,更是其中傑出的代表。
  • 留住鄉愁留住根——仙遊石蒼鄉官家村探秘
    福建上官氏委員會一行與莆田當地宗親合影(前排左起:官金山、官光平、官國根、上官新福;後排左起:官景秋、官文憑、上官志峰、上官長垣、官黎杭)6月16日,結束了陪同臺灣宗親活動的福建上官氏委員會一行三人回省城福州的路上決定拐到仙遊縣上官氏宗親聚居的村落去走走看看。
  • ——福建永泰縣法院推進古厝司法保護紀實
    近年來,福建省永泰縣人民法院堅持在創新古厝司法保護上強化新擔當、探索新路徑,延續城市文脈、守護鄉愁記憶,為打造具有文化特徵、地域特色的古建築貢獻司法力量。  多元解紛 讓保護更精準  青石寨是位於永泰縣同安鎮三捷村的一處清代大寨。作為閩中土寨代表,2019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福建漳平:為臺胞創新創業保駕護航的「大陸阿里山」
    福建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自然風光 央廣記者萬存靈攝央廣網龍巖5月9日消息(記者萬存靈)5月的福建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茶園連綿,鬱鬱蔥蔥,茶香襲人
  • 把傳承發展「古厝文化」作為新時代文化建設的一個著力點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裡說,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使全社會向上向善。就這個命題精神的具體落實,有多種思路、多條路徑、多項抓手,而「古厝文化」的傳承發展就應該是其中之一。去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lt;福州古厝gt;序》(重刊)指出,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文物,保護好名城,同樣也是領導者的重要責任。近一年來,福建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守護古厝」,讓「古厝文化」煥發出別樣的魅力,嵌入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 福建這些古厝,亮相央視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攜手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推出大型直播特別節目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福建篇清新福建 絲路揚帆55分鐘的特別節目全方位展示了讓你熟悉又意外的福建福建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 玉井坊——隱藏在福建深山中的「國保」古厝
    厝,在福建很多地方的方言中,代表著房屋、家的意思。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經濟收入的提高,很多人已經從偏遠鄉村遷居到城市中,又或者在老家重新蓋起高樓。在福建多數方言中,「舊厝」意指舊房子,「新厝」就是新居的意思,而「古厝」自然是經歷風風雨雨,起碼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古老房子。福建三明市尤溪縣下轄的厚豐村中,便有著這麼一座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巨大「古厝」,這座古厝歷經十多年建造,時間橫跨乾隆與嘉慶兩個皇帝年號。
  • 風味人間中的泉州,食物裡的鄉愁味道
    在福建、廣東,沙嗲醬落葉生根,擁有了新的名字--沙茶。」「六十年前,劉瑞興從印尼回到福建泉州,那一年他只有十五歲。如今,經營沙茶小吃是劉瑞興的主要工作。」用花生醬和多種香料炒制,增添鮮香,衝入濃鬱的高湯,閩南的沙茶,香醇直擊口腔,猶如潮水般奔湧翻騰。
  • 福建漳平永福鎮滿山的櫻花開了
    福建漳平永福鎮滿山的櫻花開了 2019-02-28 16:09:24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