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古絲綢文化,威海老字號裕紅祥與絲綢的故事

2020-12-21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震

中國柞蠶源山東,山東柞蠶在威海,威海是膠東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在環翠區東山路北、鯨園街道辦事處旁,有一家「絲綢文化館」。館前有一副對聯,上聯:張騫開闢絲綢路;下聯:道貫古今裕紅祥,這裡就是「裕紅祥」絲綢文化館。

在環翠區東山路北、鯨園街道辦事處旁,有一家「絲綢文化館」。館前有一副對聯,上聯:張騫開闢絲綢路;下聯:道貫古今裕紅祥,這裡就是「裕紅祥」絲綢文化館。

裕紅祥絲綢文化館館長、山東省民間手工藝製作大師、裕紅祥第四代絲綢技藝傳承人畢旭東,《古今注》曾有記載:漢元帝永光四年,東萊郡東牟山,有野蠶成繭……收得萬餘石,民以為絮。這裡的「東牟」,指的便是現在的威海地區。

自古以來,威海就是山東主要柞山蠶生產基地,以威海地名命名的山蠶種傳播全國各地。周代,齊國已『千畝桑麻』,為當時的齊國帶來『冠帶衣履天下』的美譽;秦漢至唐宋,山東已成為全國蠶絲的主要產地;安史之亂,大批蠶民、織匠遷徙江南。」

2013年,畢旭東自籌資金建立威海市裕紅祥絲綢文化館併兼任館長。該文化館是目前山東地區最大的絲綢文化館,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單位。

在文化館的牆壁上,一幅幅色彩鮮亮、精細別致的絹絲畫讓參觀者讚不絕口,這是畢旭東用熱轉移技術將西方經典油畫轉印到絲織品上所得。這種絲巾是飾品與藝術品的完美結合,實用性與觀賞性兼備。

2015年8月,畢旭東利用熱轉移技術將環翠樓、劉公島、幸福門、仙姑頂等特色地標繪製在裕紅祥絲巾上,籌劃創意出威海新八景絲巾,多次參加國內外藝術展覽,受到觀展者一致讚譽。

目前文化館免費向社會開放,努力打造成青少年了解威海山蠶文化的大講堂和社會實踐的科普基地。在這裡,學生們不僅能充分了解古代北方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繁榮的興盛歷程,目睹從養蠶到纊絲再到織綢的全過程,還可以親自動手操作一下古老的繅絲機,體驗一下草木染的樂趣,寓絲綢文化於教育之中。

俯瞰地球長城長,風雲古國漢武皇;

張騫開闢絲綢路,道貫古今裕紅祥。

相關焦點

  • 山東老字號|裕紅祥——傳承威海古絲綢文化
    至清末,以「裕慶東」「日升(紅)祥」「德源祥」為代表的老字號綢緞莊逐步發展壯大,它們便是獲評「山東老字號」和「威海老字號」的「裕紅祥」的前身。曲候氏的纊絲技藝是裕紅祥的主要傳承之一(攝於上世紀30年代)多年來,「裕紅祥」秉承推陳出新、精益求精的理念,在絲綢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弘揚道路上,一路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在傳承歷史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創新技術,將原本作為服飾使用的絲綢開發創新出文旅產品和文創產品,將威海的絲綢文化帶向世界。
  • 威海兩品牌金猴與裕紅祥入選"山東老字號"
    威海網訊(實習記者 畢媛媛)9月11日,記者從市商務局了解到,山東省商務廳認定的第四批「山東老字號」品牌名單出爐,其中,我市的金猴(金猴集團有限公司
  • 「37.5°表白聖地·情暖威海」文化和旅遊推進會走進淄博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9日訊 12月18日,「37.5°表白聖地·情暖威海」文化和旅遊推介會在淄博飯店舉行,淄博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副書記張振香、威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董禮松等出席推介會。淄博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副書記張振香對威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董禮松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表示,威海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勝地和少有的養息福地,淄博與威海互為重要的客源地,兩地長期以來有著密切的合作與交流,希望通過此次推介會,雙方能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互相學習借鑑。
  • 威海6條表白旅遊線路公布,來這裡來場浪漫告白吧!
    推薦打卡地:半月灣、孫家疃油畫小鎮、環海路四眼樓、威海衛學校舊址、裕紅祥絲綢文化館等老建築、幸福門、威高商場、韓樂坊、那香海國際旅遊度假區、 第一天:從半月灣孫家疃油畫小鎮,沿海邊向西走一走環海路,尋找散落在這條路上的四眼樓、威海衛學校舊址、裕紅祥絲綢文化館等充滿藝術氣息的老建築;
  • 這個冬天,五大表白主題線路邀你來威海
    如果讓你選擇一座城市,去對心愛的人表白,那麼,選擇高顏值、厚稟賦和深內涵又如天鵝般聖潔的濱海旅遊度假目的地城市--威海,絕對沒錯。這個冬天,威海與您相約,藍天碧海下,大膽示愛!  12月18日,「37.5°表白聖地·情暖威海」文化和旅遊推介會在淄博飯店舉行,淄博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副書記張振香、威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董禮松等領導出席推介會。
  • 只為織就更美生活——記萬事利絲綢文化傳承發展之路
    而萬事利絲綢將絲綢與良渚圖騰相融合,用創造與匠心,向世界呈現著中國古老文明的魅力。在李建華看來,萬事利絲綢的創立、發展,皆源於「對絲綢的一份愛,對絲綢傳承的一份責任,對絲綢在如今這個時代應該保留與傳承下去的一份執念」。 傳承中創新——引領數位化技術變革
  • 創意絲綢禮品將亮相絲綢蘇州2017展會
    ,蘇州絲綢行業協會和蘇州工藝絲綢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六屆中國蘇州創博會文化消費展區的「絲綢蘇州2017」展館。展示以符合蘇州都市絲綢特點的終高端產品為主,側重絲綢服裝服飾、特種面料、高級定製,體現蘇工蘇作特色的絲綢工藝品和原創設計產品等。其中蘇州參展商87家佔70%,江蘇、浙江、四川、上海20家佔16%,國際展商18家佔14%,其中有我們熟悉的品牌蘇州繡娘絲綢有限公司、江蘇華佳絲綢股份有限公司、蘇州上久楷絲綢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參展的品牌達到50%,有上海御鳳藝術、荷言旗袍、古吳女紅等。
  • 「37.5°表白聖地 情暖威海」邀你來打卡,愛要大膽說出來!
    、裕紅祥絲綢文化館等充滿藝術氣息的老建築;打卡威海幸福門,向所愛之人表白,給幸福一點儀式感;到威高購物中心尋找都市時尚與美食;晚上到韓樂坊逛一逛正宗韓國購物店、韓國風情餐廳,感受「撒浪嘿呦」的異域風情。
  • 御錦紡絲綢,傳統織造工藝的傳承者
    世界各地的商家紛紛慕名而來,以擁有中國絲綢為榮。寫下了一段「天朝絲綢徵服四夷」的動人篇章。然而,進入現代社會以後,在急功近利思想的誤導下,我國的傳統織造工藝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市面上絲綢產品的質量跟以往有天壤之別。讓人惋惜,讓人感嘆,所幸的是,隨著中國夢的興起,一些國產企業發起了弘揚傳統技藝、振興國貨品質的倡議。一些蘊含傳統工藝精髓的產品應運而生。而御錦紡絲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參觀+學習+體驗」 社區居民感受絲綢文化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李慧 通訊員 唐曉旋)近日,羅湖黃貝街道文華社區開展了民生微實事項目「科普之翼伴你翱翔」之全民科普交流實踐活動,組織社區50餘名長者走進深圳市中絲園文化產地,開啟一場絲綢文化之旅據了解,中國絲綢文化產業創意園是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中絲園以傳承和弘揚絲綢文化為宗旨,集創意設計、科研創新、素質教育、互動體驗等功能為一體,連續多年都是深圳文博會分會場之一。
  • 絲綢之路的開闢,結合了中西文化,使絲綢的發展更迅速
    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篇精彩的歷史故事,是有關於古代絲綢之路開闢及其發展。文化,它不單單是一種社會的現象,也是一種歷史的現象。是我們這個社會歷史上累積的物品,歷史和文化不能分家,因為他們是共存的,互相的滋潤,滋養。我們國家是那些蠶絲絲綢織物的發源地。
  • 人民日報文創聯名萬事利絲綢 打造絲綢概念新文創
    2020年8月25日,由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人民日報文創與萬事利絲綢戰略籤約暨聯名文創發布儀式舉行。此次戰略籤約,是人民日報文創布局文創產業、打造優質IP的又一重要舉措。作為國內絲綢領軍企業,萬事利深耕文化創意領域,打造多款絲綢文創產品。
  • 讓天鵝、藍天、大海與白雪為你見證 五大表白主題線路邀你來威海
    高顏值、厚稟賦和深內涵,又如天鵝般聖潔的濱海旅遊度假目的地城市——威海,是個不錯的選擇。今天上午,威海市文化和旅遊局與威海市眾多景區負責人在淄博飯店開展了一場「表白聖地情暖威海」的盛大推介,一條條充滿特色的表白推介線路吸引了眾多的淄博旅行商。
  • 2020年9月絲綢行業要聞
    會上,各位專家、企業家積極建言獻策,圍繞繭絲綢行業發展方向,以及存在的行業痛點、難點問題進行了分析研討,並對當前行業關注的繭絲綢產業發展中的消費模式創新、技術裝備升級、人才培養、資源綜合利用和絲綢文化傳承挖掘等方面進行了重點研討。繭絲綢「十四五」發展規劃,是指導行業未來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編制高標準、高質量的「十四五」行業規劃,對於推動中國繭絲綢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絲綢只知蘇杭?那你一定要來絲綢小鎮看一看
    絲綢小鎮作為浙江省首批37個特色小鎮之一,主動導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浙江理工大學絲綢時尚研究院、易創工場孵化器、浙江省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浙江時尚產業聯盟以及全國各大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等資源,為小鎮打造「絲綢、文化、時尚、生態」為一體的複合型小鎮形象提供強大的資源支撐
  • 卡娜絲絲綢受邀參加2019中國絲綢國際學術研討會
    在卡娜絲絲綢形象店,展出了許多極具江南韻味的絲綢製品,絲巾、箱包、睡衣、旗袍、床上用品,應有盡有。卡娜絲從開發設計到生產,始終保持卓越的品質,追求絲綢製品的穿著舒適和典雅,更能把握當下消費者的需求。卡娜絲將真絲的優雅高貴表現的淋漓盡致,以現代的眼光打破傳統的觀念,開創了一條屬於杭州本土文化特色的「新絲綢之路」。
  • 深渡絲綢文化園成旅遊觀光和研學新熱點
    深渡絲綢文化園成旅遊觀光和研學新熱點     入車間體驗絲綢文化、進展示館了解絲綢家紡。國慶假日期間,位於深渡鎮的新安江山水畫廊徽州絲綢文化園成了眾多遊客和研學團隊的熱門景點。     國慶長假首日,絲綢文化園迎來了首批近百人的研學小客人。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參觀徽州絲綢文化館及體驗古法織布、畫繭畫、手工製作香包,在國慶假日中度過了快樂而又充實的一天。
  • 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邀你聆聽「絲」之語
    繼承傳統、走向未來,把中國絲綢博物館打造成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的傳承基地,讓古老的絲綢煥發新的生命力,是趙豐的一大夢想。年前,他帶著館裡的漢機織漢錦團隊登上了央視《國家寶藏》的舞臺,在一臺根據成都老官山漢墓織機復原成功的漢代織機上,展示了國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的織錦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