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對於全世界的天文愛好者而言,都是意義重大的一年。在2006之前,所有與天文有關的書籍,對於太陽系行星的描述都是九大行星。除了我們現在所了解到的八大行星之外,還有一顆冥王星。這是因為冥王星的體積實在是太小了,而且在它的附近發現了更多的星球,從而推動國際天文聯合會重新定義了行星。根據重新定義的行星,冥王星正式從地球九大行星中除名。
但是在這次會議之後,除了接受會議對冥王星決定的人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持不同的意見。其中一部分人認為,冥王星依然是一顆行星。因為冥王星本身就符合原先的行星標準才會被納入行星的範圍,只不過是後面發現了其他的行星才把行星的定義給改了。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雖然冥王星已經不再是行星,但是在太陽系的邊緣位置,仍然存在著一顆在影響太陽系的行星。
除了目前我們認識的八大行星之外,還有一片奧爾特雲位於太陽系內,這片奧爾特雲依然受到太陽的引力。於是有人就提出一個大膽的猜測,認為在早期的太陽系中存在兩顆恆星。也就是說,太陽系其實是一個雙星系統。阿維·羅布與阿米爾·希拉傑都來自美國的哈佛大學,他們認為,如果太陽系早期存在兩顆恆星是正確的,那麼就可以解釋第九大行星以及奧爾特雲存在的原因。
宇宙一直以來都隱藏著各種各樣的奧秘,這才令無數天文學家們聚精會神地研究宇宙。但是就連我們所處的太陽系,我們人類目前了解到的也知之甚少。太陽系早期形成的演變,八大行星形成現在排布序列的原因等,一直都沒有答案。
但事實上,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系統性的,都能隨著宇宙的奧秘一同解開。但是在目前研究太陽系的道路上,有兩個大難題一直阻擋著我們前進。就是我們剛才所提到的:為什麼太陽和奧爾特雲之間存在萬有引力?以及太陽系是否真的存在第九顆行星。
與其他星雲是真實存在不同,奧爾特雲其實是科學家們提出來的概念性星雲。科學家們認為,在距離太陽十萬個天文單位左右的地方,聚集了大量的彗星。這些彗星的活躍程度參差不齊,但是它們連綿不絕地環繞太陽系,就像一個球狀星雲包裹著太陽系。它與科學家們猜想的第九顆行星一樣,都已經被推測出存在的可能,就差最後的證據證明。
為了解釋兩個問題,有科學家提出了太陽系雙星系統的理論。但如果地球真的存在兩顆恆星,那麼另外一顆去哪裡了呢?第一種解釋認為,早期的雙星系統極不穩定,有可能被其他星系吸引走了。還有一些人認為,宇宙早期混亂的環境使其受到了撞擊,從而解體了。目前我們也只能耐心等待最新的消息,解開太陽系最初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