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城市,無比繁華
漸漸遺忘曾經生活模樣
一起來走走蘇州的弄堂街巷吧。
七裡山塘
走過無數次山塘街,那你跨過橋去河對面嗎?那裡是年代悠久的弄堂,每一處都是蘇州留下的烙印和痕跡。
七裡山塘,行至半塘三裡半,這句話老蘇州都是知道的。新改造後的山塘街,那些新修的店鋪街巷,卻無法吸引你。
星橋到虎丘的山塘街,沒有被商業改造,老屋,土狗,啃著大餅油條的小學生,喝著茶聽評彈的老人。趴在藤椅腳邊的懶貓,橫跨窄巷子的晾衣竹竿。這才是蘇州老居民的生活,悠閒。
倉街
倉街和平江路平行,是前往耦園的必經之路。不過耦園不算出名,連帶著倉街也沒有平江路路的浮華商業。這條老街上的生活,也就是些普通到不行,卻許久未見的日常。
這就是蘇州呀,原汁原味的慢生活,在系起的繩子上曬被,在河水裡洗刷,搬個板凳曬太陽,蘇州話聊家常
倉街僅僅是蘇州城一條俯拾皆是的枕河小巷,卻濃縮了一座城市裡歷史的折射,這種歷史的味道讓人留戀。
葑門橫街
是蘇州最有市井氣的老街,蘇州越來越繁華,曾經最熟悉的市井生活也被繁華取代,找不到了。和園區一路之隔的橫街裡,倒還留著些老蘇州的市井味道。
記憶裡的老房子外接的電線,牆壁斑駁,窗臺上擺著菜,幾十年了,這裡的時間好像不曾流逝過。
生活所需,都以可以在這裡達成。買菜零嘴,縫補衣物,置辦家用,下棋打牌,修鞋修傘,走街串巷。
鈕家巷
走進巷子的心情是複雜的。一方面尋幽訪古是歡喜,一方面四處殘痕是憂心。歷史裡的人,建築,故事,似乎在這繁華間,總是被人淡忘。縱使還有一些痕跡可尋,但終究也敵不過城市變遷。
鈕家巷接著臨頓路和平江路,一面車水馬龍,一面人流如織,兩端的繁華之間,而它就像一位老人安靜不作聲。因為曾有狀元在此住過,也就多了一些值得回味的故事。
傍晚,鈕家巷已籠罩在一片蒼茫的暮色中,窗裡傳出一旁收音機裡的丁丁冬冬的評彈。也有三三兩兩圍著小桌子喝茶聊天,或者打牌、下棋。好一幅瀰漫著市井氣息的納涼圖。
丁香巷
說起丁香巷,就不由得想到「撐著油紙傘,丁香一樣的姑娘」,雖然戴先生寫的並不是這條小巷,卻不經意間將這裡又詩意了一翻。門前的花架,巷子裡奔跑的孩童,還有鳥叫聲……
巷子裡有蘇州歷史上有名的「五毒宰相」丁謂的老師居所。而後來的丁謂臭名遠播,故有人將丁謂老師的居住地原為流真坊的老巷改名為丁香巷,大概是想用巷子裡古丁香樹的濃香來洗去丁謂名字的惡臭吧。
天色漸暗,路燈微亮,巷內瀰漫著飯菜的香味,木格窗內傳出評彈的聲音,這就是這條巷子的市井生活。
桃花塢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桃花塢」街東起報恩寺,西至閶門橫街,明代時因為一人一物而名聲大噪,這人就是唐伯虎,這物即是桃花塢木刻年畫。
如今走在桃花塢,大明時期「花開爛漫滿村塢」春日之景不見,四大才子風花雪月它揉不進去。只剩下寫滿了市井二字的石板路,以及弄堂深巷中,家常裡短的吳方言才是它的歸屬。
懸橋巷總有一條江南老街讓你念念不忘,那裡有市井的味道與悠閒的居民,處處都呈現著當地人愜意自在的生活模式。
懸橋巷東至平江路,西出臨頓路,與舊學前(街口有懸橋)相直。據《吳縣誌》載,「迎春巷,一名員橋巷,今懸橋巷」。相傳明魏忠賢在巷內造真館,為安全計,建造懸橋,故名。
懸橋巷裡的高門大戶太多了,走進去,你就能感受到那種庭院深深深幾許的韻味。不知道有多少人走過這條破舊的老宅前路過,
十全街
提到十全街在現在的印象中就是「外貿衣服、劣質工藝品、曖昧酒吧」 但他仍然也是一條有歷史蘊含和文化背景的老街。
它東起葑門安利橋,西至人民路三元坊口,整條街一共有14座古色古香的小橋。排名第一的當然就是帶城橋。
「網師園」就在十全街上,園主多為文人雅士全園布局緊湊,以精緻的造園布局,深蘊的文化內涵。是蘇州中小古典園林的代表,園雖小非常的精緻建議去逛一逛。
黎裡
也許你知道黎裡的弄堂多,但你不一定知道至今還保留著115條,其中明弄堂25條,暗弄堂90條。時光再往前推一推,晚清與民國年間更是多達一百二三十條。
多觀察觀察,你會發現黎裡各式弄堂大都以姓氏為弄堂的命名,黎裡大戶人家都有自己弄堂,周家有周賜福弄,陳家有陳家灣堂弄,李家有李廳弄,陸家有陸家弄……
一座座幽深弄堂,一段段斑駁牆沿,更像是被雋刻在黎裡時光裡的故事。歷經風雨,歷經滄桑,卻永不褪色。漫步其中,依舊能尋到那份既輕淺又深沉的回憶,有過去,有現在。
專諸巷
春秋時期,伍子胥造闔閭大城(即蘇州城),當時的街巷及命名,因無資料,不能妄說。但存有以春秋時期名人命名的街巷,專諸巷就是其中之一。
因專諸墓葬此而得名。專諸是中國古代「四大刺客」之一,伍子胥逃奔到吳國以後,與他結為好友,並幫助公子光(吳王闔閭)剌殺王僚而奪得王位。「專諸剌王僚」的故事,蘇州人幾乎無人不曉,專諸巷也小有聲名。
清末以來,專諸巷就是眼鏡店集中地,最盛時眼鏡店達二十多家,蘇州人配眼鏡都要到專諸巷去。關於這條巷子還有「專諸巷配眼鏡——各人眼光不同」的說法。
蘇州,
不只有人潮湧動的觀前街
和高聳入雲的東方之門,
這些從歷史深處走來的老弄堂,
才更有老蘇州的情調與韻味。
長按下方圖片,報名參加最蘇州·七日戀人計劃
快點擊「閱讀原文」報名最蘇州實體店免費推廣計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