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集在鄉鎮集上趕集時看到農貿市場上冷冷清清,沒有往日人流簇動的人群。這也許是件好事,證明人們都在忙碌著各自的事業沒有時間趕集。但這卻苦了集貿市場上的商販和自產自銷的菜農,他們的商品或蔬菜沒人購買就造成了滯銷或積壓。現在在大城市的超市裡賣2、3塊錢一斤的白菜和辣蘿蔔在這裡才賣3、4毛錢一斤,質量上乘的「淮河脆」辣蘿蔔只賣1塊錢5斤,賣相不好的更加便宜。一位賣大白菜的大媽為了增加白菜的賣點,用小刀把白菜的根部削的很小,並用抹布把每棵白菜都擦的很乾淨,整齊的擺在那裡等待前來購買的客人。
走到一個賣辣蘿蔔的攤位前,看到一對老夫妻正站在攤位的後面等待前來購買蘿蔔的客人。我看他倆把蘿蔔洗的很乾淨,擺放的也很整齊,並把蘿蔔挑開成好的和次的兩種。見他的蘿蔔很漂亮,既大又光滑,於是,就走到跟前和他們攀談起來。
說笑的過程中我說:」我想把你們賣蘿蔔的事情拍成視頻你們願意嗎?」
老大爺高興的說:「可以啊,你還會玩抖音啊。」我說:「是啊,我看你們倆個很勤勞能幹,想讓更多的人知道,咱們老農民也不是吃閒飯的。」老夫妻開心的笑了。
老大爺說他姓樊,他和老伴今年都70歲了,他們住在沈營村。沈營在胡店鄉西南靠近淮河沙灘在淮河的東岸,他們那裡是丘陵地區少有的平原地帶。全部都是沙土地非常肥沃,地下的水源也很豐富,種什麼莊稼成什麼莊稼,可謂是旱澇保收。
老人說他分田到戶後,一邊種著田地一邊開始殺豬。那時候他只有30歲左右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殺豬也是個吃苦的力氣活,他背集下隊買豬的時候家裡的農活都是老伴一個人幹。冬天再冷也是三四點時候起來殺豬,天亮後就用架子車把豬肉拉到街上去賣。經過幾十年的辛苦打拼,在村子裡蓋起了房子,並給兩個兒子都娶上了媳婦。
十來年前5、60歲的時候,已經幹不動屠戶這個行業了。但是5、60歲的農民是個最尷尬的年齡,說老也不太老,說年輕吧已經超過了半百,養老吧還有點年輕,幹農活呢又有點力不從心。於是,我就種起了田地,我們這裡都是平原水源又好土地也肥,機器又好耕種。種植糧食不值錢,我就以種植蔬菜為主。後來村子裡越來越多的人都出去打工了,田地就沒有人種了。
有幾家親戚的田地不要錢送給我種著,我老兩口現在種植的有15、6畝土地。我留出2、3畝土地種植辣蘿蔔,其餘土地就種植小麥,小麥收割之後種植幾畝花生和水稻。
我們這裡沙窩地種出來的辣蘿蔔非常好吃,生吃的時候又甜又脆,燉肉的時候用舌尖輕輕一拱就麵糊糊的,既香、又甜又面,是有名的「淮河脆」蘿蔔。
蘿蔔收穫了以後就把地犁過來炕埖子,第二年種植白茬花生。白茬花生薅回來了就在七月間種植辣蘿蔔,4、50天的時候蘿蔔就可以剔那些大的賣了,先上市的蘿蔔可以賣1、2塊錢一斤。
我說:「你們兩個都是70歲的老人了,一年能收入2萬多塊錢就不錯了。」誰知老大爺笑著說:「2萬塊錢能幹啥子啊」,他老伴又接著說:「去年蘿蔔價格貴,差不多都是2塊錢一斤賣的,光蘿蔔就賣了2萬多塊。」老大爺又說:「我種植的紅薯下成了粉條,花生賣萬把塊,魚賣10000多塊,我兩口一年最低也要收入5萬多塊錢。」
最後,老大爺說:「老伴在一七年的時候患了心臟病,做的是心臟左瓣膜和右瓣膜手術。在武漢的一家醫院裡死過去9天,兒子花了30多萬硬是把她買活的,老伴的胸膛裡現在還有鋼扒釘沒有取出來。」
聽著這個心臟搭橋手術就讓人毛骨悚然,我問大媽的身體怎麼樣,她說:她身體恢復的很好。
昨天下午我特意的到他家裡去看了一下他的蘿蔔地。他的蘿蔔長得又大又青,他雙日的時候在胡店集上賣,單日背集的時候就到新店集上去賣,現在蘿蔔已經快賣完了。
他說,進入冬月他就準備打魚賣了,他承包的有一個10來畝的大水塘,裡面可以打4000多斤魚,每年可以賣10000多元。加上糧食和蔬菜及花生等農作物一年可以收入5萬多元。我說「農村老人像你們這個身體和收入就算是最幸福的了。」他說:「啥幸福不幸福的啊,只要身體好好的,慢慢的丁幫著幹唄,只要不向兒子要錢花就中,能幹就幹點這也可以給兒子減輕一點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