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非首發。
一、景泰的后妃們
汪皇后(1427年―1506年),結髮妻,景泰三年(1452年)因反對廢黜朱見深太子之位並改立朱見濟為太子之事而觸怒景泰帝,被廢。英宗復位後被重新認可為朱祁鈺的正室,復稱郕王妃,得到孫太后、錢皇后和朱見深的照顧,明武宗時追封為「貞惠安和景皇后」。
杭皇后景泰帝側室,生子見濟。即位後封為貴妃,後冊為皇后,景泰七年(1456年)崩,諡「肅孝皇后」。英宗時廢皇后諡號,毀其陵墓。
唐貴妃唐雲燕(1438~1457),藕塘(今江西南豐縣紫霄鎮藕塘村;村有九十九口池塘相連,如節節白藕,故得名「藕塘」)鼻祖鯉公之孫唐興所生,貌美善歌舞。唐雲燕母親甘氏,南豐白舍鎮甘坊村人,長相美貌,心靈手巧、能歌善舞,為培養富有文化內涵的女兒唐雲燕奠定了深厚的教育基礎。唐雲燕選進宮時,只有其母甘氏族人相送,唐氏族人未前往隨送。據說是因為不知禍福,害怕其間存在的風險而避之。唐妃在景泰五年入宮景泰七年(1456年)封"皇貴妃",是有史可查的第一位皇貴妃,寵冠後宮。景泰死,被逼殉葬。
按:上邊信息來自藕塘唐氏族譜。這個厲害關係連下邊的人都清楚,看來景泰的皇權鬥爭是相當激烈了。還可以判斷出景泰的其他妃子,也應該在景泰五年選秀進宮。
李惜兒復闢後,英宗誣衊其為歌伎,並命娘家人帶回。這個李惜兒在正月就放了。
李賢妃諡「恭靖賢妃」(出自妃號諡法),然而生平不祥;還有位
孫姓妃子,名號未見於史料,推測為端莊賢妃(英廟三塊碑)。
分析:恭靖的名頭有幾人:仁宗高熾名下有個恭靜充妃,恭敬賢妃李氏。景泰的這個恭靖賢妃,很容易把人繞糊塗,你會懷疑寫《妃號諡法》的傢伙,是不是記混淆了。那麼這個恭靖賢妃,最後的下場在哪裡。搜了下,她又在這裡出現了<宛署雜記> 第18章 力役 ...英廟恭靖賢妃四名,端莊賢妃四名,榮思賢妃二名...
英廟三塊碑我們梳理一下。英宗攻擊老弟時,說他薄情(對老婆不好);那麼金山(西為金,北京跤外西邊的山,皇家的亂葬崗。景泰及諸多帝妃葬此)上斷然沒埋英宗的妃子。這個榮思賢妃是吳太后,景泰的養母(後續發文,說此點),英宗沒讓她去宣德面前與老娘爭寵;按規範應該記錄成「宣廟榮思賢妃」,但是吳女士與宣德雖有夫妻之名,並無夫妻之實,還真不好冠名(墳前的力役數量,少於另兩妃;與吳氏有交集的一個項女士,被弘治封了榮善夫人;榮善、榮思,都是榮字屬,是誥命夫人的待遇);景泰的妃子墓葬也不好冠名,因為到弘光朝景泰才有廟號代宗;所以景泰妃子和母妃都冠了「英廟」;這麼記載也是官署有意為之吧。<宛署雜記>英廟三塊碑,一個景泰母妃、一個景泰妃子,剩下的那個也應該是景泰妃子。如果是殉葬,她們就沒有自己獨立的饗殿,看起來這兩個是未殉妃。後死於景泰。
追查到這裡好像進展不得。因為李惜兒的名聲不好,原本不想和她攀親戚;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終於發現了其中的端倪。
二、與李惜兒相關的史料
《明景泰實錄》景泰六年四月戊寅(初三):「增御花房。」
《明景泰實錄》景泰七年七月乙酉(十八):「命伶人李安為錦衣衛百戶。安姊惜兒自教坊司入侍得幸,故有是命。」
《明景泰實錄》景泰七年十一月己卯(十三),升錦衣衛百戶李安孫震俱為副千戶仍舊帶俸。
《明英宗實錄》天順元年正月丁亥(二十二):
○命斬于謙、王文、王誠、舒良、張永、王勤於市,籍其家。謫陳循、江淵、俞士悅、項文曜充鐵嶺衛軍,罷蕭鎡、商輅、王偉、古鏞、丁澄為民。......
○鐘鼓司內官陳義、教坊司左司樂晉榮伏誅。初景泰中,榮諂事義,義承旨選妓女李惜兒等先後進入宮中。至於是,教坊司言其事。上曰:『奸邪小人,逢迎以圖富貴乃如此!司禮監其即釋妓女給其親。榮、義等下錦衣衛拷訊之。』具伏逆伏誅。
《明英宗實錄》天順元年二月乙未(初一):「皇太后制諭宗室、親王及中外文武群臣:『……毀奉天傍殿建宮以居妖妓』」。
按:唐妃是江南人,其父唐興在朱祁鈺是王爺時,跟前護衛。景泰在宮鬥中岌岌可危,自己人也是需要拉攏,因此寵著唐妃為她修了御花房。這個位置在奉先殿旁;如果有拆屋,不可能無記錄。
三、雙面一體李惜兒
李惜兒身上的戲份太多,這很有問題。皇帝的女人,歸宿無非是冷宮、尼姑庵和道姑觀,死後仍然是入葬帝陵或者皇家的亂葬崗;絕對沒有休書一封、掃地出門的道理。妃子殉葬,本是為了保全皇家的體面;否則就像戰國時嫪毐訓話始皇帝「過來喊爸爸」,那不成了大笑話。
實錄裡的漏洞一,遣返未用驛站系統;而是釋給其親。說明這件事要保密,還是讓她娘家人來。
漏洞二,英宗從正月十七日復位。正月廿二驅李氏,殺陳義、晉榮。殺人的理由是:逢迎以圖富貴。好像這個罪,不至死!收了他們烏紗帽、趕出官場就是。但是這二人從審判、定罪到處死才用了一天時間,連個死刑複合都沒有!?這叫死無對證,或者叫借你人頭一用;目的是給那幾位捏造歌伎身份。殺掉那兩個背鍋俠的原因還有:哥在南宮喝秋風,你在這裡歌舞昇平,把樂部領導和歌部領導全砍了。
爭議:實錄裡說她是倡,哥哥是伶,反正皇家修的史,想怎麼改就怎麼改。二月初一的皇太后發聲(可能太后不知情,被發聲),還是在為驅逐李惜兒背書造勢。但是實錄中,其他地方並無拆屋紀錄。景泰六年的增御花房也不是為李氏;景泰的真愛是唐妃,要不怎麼能成為第一皇貴妃。
好色:有人說景泰好色,他登基第五年,在唯一的兒子去世下,才想起廣撒種,才進行了這波次選秀。這怎麼叫好色?真要好色的話,應該是一登基,立刻選秀,退瓦拉的事咱們日後再想。
矛盾:一個弱勢王爺,榮登九五,景泰的權力其實沒有那麼大。老太后和朝堂臣子有時候會表現出阻力作用;那麼景泰要行使皇權,離不開祖宗之言和祖宗之法;既景泰本人也必須守祖宗之法。太祖的婚姻法:太祖擔心外戚強大欺壓皇權,規定皇室子女聽婚於軍民之家。
李惜兒的出身:從唐興家人態度看,景泰當時處境很尷尬;有政治資本的,都不願和他做親戚;那能和他做親戚的只剩下落魄的軍民之家。景泰再怎麼掉份,普通的民人也沒那個投資機會;那麼李家絕對是落魄的軍戶。
雙面一體恭靖賢妃
李惜兒當時屬於未封妃,按慣例生子後才給妃號。但是她在英宗一系列的作弊下已經出宮了。皇帝的女人最終還是要埋在皇家。那個恭靖李賢妃未在殉葬名錄上,李賢妃僅出現在《明諡紀彙編》裡「恭靖」諡號下記載為:「景皇帝賢妃李氏【景泰】」。一個女人只有前半生——李惜兒;另一個女人只有結局墳頭——恭靖李賢妃;那麼這兩個人應該是同一個人,這個可能性是99.99%。
四、葆真的出生
設置幾個時間點,李安受封在1456年8月18日(七月十八,A點),景泰被囚在1457年2月11日(正月十七,B點),李惜兒出宮在1457年2月16日(正月廿二C點),景泰死在1457年3月14日(二月十九,D點)。
李安初封百戶到景泰死是AD=218天(8.18,3.13)。參看前邊的喜脈推算規則,這妥妥的一個喜脈。說明李惜兒產子後,景泰隨既遭到殺害。
218天的喜脈期,說明景泰盼子心切。李氏出宮到景泰死剛好一個月,這一個月是她的預產期。正月廿二是于謙問斬的日子,在這個能證明英宗得位正確的重大時間點;居然安排了放逐李氏這樣的小節目;還有兩個小人物(鐘鼓司的陳義和教坊司的晉榮)被誅殺。這個安排是在用焦點事件吸引眼球,好掩蓋那兩個小事情;可見那小事情就很有問題。逐李惜兒出宮的小事情,並未發生;李惜兒隨即就被軟禁了(李氏真的是要快生了,時間不等人);而那鐘鼓司、和教坊司的兩個哥們,是被借去人頭的被鍋俠,死的很冤屈。
五、見葆真是兩個人麼?
葆真應該是兩個人,朱見葆+朱見真。桓臺興旺譜上第一世字輩記的是葆真,而沒有說初祖叫見葆真;這又提出個挑戰性問題。
人口變動明英宗實錄裡說兩家18人。《成化實錄》成化三年1467年重陽節南京司禮監太監覃包等奏,建庶人、吳庶人自天順初安置鳳陽;其帶來帳幔鞾履歲久敝盡;又其人口一十八名,歲給布縑綿絮;後死亡者五人因減給;而今所買女奴六人俱無衣布應用;宜量為修補以廣恩待之意。事下工部請,仍命包等勘議給賜從之。
成化三年 「今買女奴六人」,這個時候見庶人十周歲了,再過幾年就要開枝散葉了。這六個丫頭應該是錢後的賞賜,或者是她命人買來;(也可能是景泰的兩宮妃子,未斷俸祿自行採買)但總算是功德一件,這六個丫頭給老見家的開枝散葉很大助力。
錢皇后在成化四年病逝,那麼在成化三年,她應該疾病纏身;所以及早的給大侄子葆真兄弟安排未來的婚事。見氏該當感謝錢後。
明制,王爺是一正妃,二側妃;皇上是三宮六院。那這六個老婆要是給一個大侄子,有點違制——是變相的承認有六院?所以六個老婆對應的是兩個大侄子。那就是說,端莊孫妃也為景泰添了個兒子。
所以結論為:葆真輩是兩個人,為朱見葆和朱見真。
葆真兄弟被秘養了幾個月,根據宗室制度慣例,名字是由皇帝(英宗)來取。英宗做的工作更多,他給葆真兄弟取名、定姓、編字輩譜,還幫他上戶口。英宗廢盡心機的掩蓋見庶人的身份,一條龍服務,點個讚吧!雖然英宗做了不少壞事。
六、孫妃有喜
在李安升千戶時還有個孫震。
《明景泰實錄》:景泰七年十一月己卯(十三,1456.12.10),升錦衣衛百戶李安、孫震俱為副千戶,仍舊帶俸。
參看喜脈法則。孫震雖然前邊有百戶(不知何時封)身份,但是這個身份不算高;如果孫妃出喜脈,不會妨礙景泰提拔孫震。但是一提拔孫震,想到李安的官職也不高;同是個喜脈封賞,索性共同提拔。孫妃的預產日,用218天推算,當在天順元年六月初六附近(1457.6.27)
那個英廟三碑中還有個端莊賢妃記錄更少,猜測她就應該就是這位孫妃了。端莊的封號要比恭靖好聽多了。
孫妃為什麼沒有被英宗汙名化?一個,孫氏是比李氏身孕晚了四個月,奪門時,她身子不顯;所以,她身上沒必要做文章。一個,上頭還有個孫太后,孫妃可能來自她娘家;即使不是孫太后娘家人,汙名孫妃顯得英宗有點指桑罵槐;而且孫後又不是英宗生母,英宗在這個時候,更不敢觸她黴頭。
依據先後次序,李妃生見葆,孫妃生見真,也就是(葆真兄弟)見庶人。他們身份隱秘,不可能使用奶媽,是親娘哺乳。天順釋建庶時(1457年11月12日),見葆已9個月大、見真剛過百日,仍在哺乳期。這兩位命苦的娘娘,躲過了妃子殉葬;因下元節南京地震事件,得到一線生機。帶著英宗定下的輩世譜和景泰遺孤(見庶人)去了鳳陽廣安宮;再進西山陵寢時,才得諡號;恭靖,恭恭敬敬的,這個名號怎麼聽都像丫鬟。遠不如孫妃的端莊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