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張王李趙劉的朋友注意了,請領取你的姓氏圖騰和故事

2020-12-16 一堂國學

姓氏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有效組成部分。

女生為姓,氏為分支,姓別婚姻,氏別貴賤。

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用來區別子孫之所由出生。

比如《國語》載:

昔少典,取於有蟜氏,生黃帝,黃帝以姬水成,故黃帝為姬。

所以,黃帝姓「姬」。

又如,《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

這裡說黃帝「姓公孫」,其實應該是「姬姓公孫氏」。

因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但到了漢武帝時期,姓氏就開始混著用了。

顧炎武在《日知錄》裡也說:

姓、氏之稱,自太史公始混而為一,本紀於 秦始皇則曰「姓 趙氏」,於 漢高祖則曰「姓 劉氏」。

張王李趙遍地劉……下面我們看一下王大有先生設計的這套百家姓《姓氏圖騰》,有助於我們理解100個大姓氏的文化源流。

01 張氏

張姓為全球華人十大姓氏之一,現有人數居百家姓氏第三位。

根據官方2018年統計數據,中國大陸張姓人口,有8960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6.83%,全世界張姓人口總共將近一個億!

「姬姓張氏,黃帝後裔」。

張氏為黃帝姬姓的分支,傳說黃帝的長子青陽氏(一說少昊金天氏)第五子叫「揮」,他觀察天象(弧星)發明了弓,被封為「弓長」或「弓正」,為張氏始祖。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張氏出自姬姓,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

明代的張浚認為揮是黃帝的兒子,其《張姓統宗譜》記載:

吾張氏得姓者,自軒轅黃帝第三妃彤魚氏之子揮,觀弧制矢,賜姓張氏,官封弓正,主祖弧星。

還有一說,張氏為炎帝共工氏的後人,「弓」實際上代表蓋天圖(渾天圖),即「天穹」的「穹」,代表王權的「鉞」是模仿其形狀而來。

王大有先生設計的張氏圖騰,是一個東夷人手持「弓」(蓋天圖)的形象。

他手中所握的「弓」表示日升湯谷經中高天落入禺谷的形象符號,「弦」為地平線,代表日夜陰陽的分界線。兩個蓋天圖合起來就是渾天圖,說明張氏祖先為天官,所以民間傳說有很多張姓神仙,比如玉皇大帝姓張,灶王爺也姓張。

張還為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這為張氏名人增添了很多神秘色彩,比如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醫聖張仲景,道教的張天師、張三丰,直到今天龍虎山張姓還是中華道教的正統傳承,總之張姓是一個「觀天象,通神明」的神秘姓氏。

02王氏

王姓,根據2018年官方統計,王姓、李姓戶籍人口數量均超過1億人。

王,在《易經》乾卦的基礎上,加一豎,在古代王被認為是連通天地人三者的媒介,是溝通天地的貴族。

孔子說:

「一貫三為王。」

董仲舒說:

「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

姬姓王氏,「華商始祖」商王亥、東周時期的王子喬,被認為王氏始祖。

王大有先生設計的這個王姓圖騰有點複雜,他認為王是遠古三苗之一的柯約耶勞的族稱。王姓圖騰由天齊建木和蓋天圖組成,王姓氏族與張氏類似,是觀察天文曆法文明的氏族之一。

03李氏

唐朝李延壽的《北史·序傳》和北宋歐陽修、宋祁的《新唐書》認為:李姓源於嬴姓,是五帝之一顓頊高陽氏的後裔,是皋陶的後代。

顓頊(約公元前2342年-約公元前2245年),號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青陽氏的侄子,所以李氏也源自姬姓。

個人覺得,王大有先生設計的這個李姓圖騰也複雜了,王大有認為李姓是九黎民族之一,黎就是狸貓,也表示虎,,李姓圖騰由虎、木、子三部分組成。李姓圖騰象徵白虎少昊金天氏的後代。

《史記·五帝本紀》說皋陶曾擔任「大理」官職,相當於司法部長,又傳說皋陶的後人商朝的理徵,因為執法如山,惹惱了商紂王,招來殺身之禍,而他的妻子和兒子利貞被迫逃亡,饑渴難耐,吃李子充飢,最終得救,所以利貞就成為「李」氏始祖。

04趙氏

趙氏為《百家姓》之首,原因是《百家姓》成書於宋代,書中把宋朝的國姓趙列為首姓。

2017年趙姓人口數量為2750萬人,佔全國漢族人口總數的2.29%。

趙氏也為古老姓氏之一,是東夷少昊集團的一支伯趙氏的族稱。

漢族趙姓出自嬴姓,舜帝賜姓給他的女婿伯益(顓頊帝孫)為「嬴」,所以《史記·秦始皇本紀》說秦始皇嬴政「正月生於邯鄲。名為政,姓趙氏。」

趙姓的具體始祖是周穆王時期的造父。

《史記》記載,周穆王讓造父駕車,去約會西王母,玩的很嗨,樂不思蜀,結果徐偃王造反,造父駕車載著周穆王一日千裡,剿滅了徐偃王,周穆王論功行賞,把趙城獎勵給了造父,趙氏由此而來。

趙姓圖騰,由高大的巨人和「肖」燕子(偃、贏)的象形組成,「趙」、「肖」、「御」(駕車)又為一字。燕子的形體啟發了車子的造型,玄鳥為少昊金天氏的圖騰之一。

綜上所述,張王李趙四大姓氏皆為黃帝或少昊金天氏後裔

05劉氏

根據官方2018年統計數據,全國劉姓人口6460萬, 佔比全國漢族總人口的5.38%,是第四大姓氏。

劉的繁體字為劉,通鎦、柳,本意是在木頭上做標記,延伸為殺戮。

劉姓,王大有先生認為是燧人氏魁隗氏炎帝神農氏族嫡系的鵂鶹族的族稱。

劉姓圖騰,「留」由「卯」和「田」組成,後來演變為劉。本義是掌管測定春分點的氏族。

「卯」為12地支之一,正東方,對應24節氣的春分,卯,即冒,出頭,植物發芽,延伸為春天、春分;

「田」為佔卜用的建木所立之處,代表春夏秋冬四季,金刀為雕刻標記太陽光影刻度的工具。所以劉氏一族很可能與天官勘測有關。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一》的記載:劉氏出自祁姓,是堯帝後代。

帝堯陶唐氏子孫生子有文在手曰:「劉累」。累,即「螺旋紋」。

關於劉姓祖先劉累,有一個故事,非常有意思。

夏朝時,有個叫劉累的人,曾跟著豢龍氏學過養龍,並為夏帝孔甲馴養了4條龍,賜姓御龍氏,結果死了一條雌龍,劉累怕孔甲治罪,就帶著家眷從河南偃師逃到了魯縣,其子孫以劉累的名字為姓氏,這就是中國最早的劉姓。

留下你的姓氏,幫你找出姓氏圖騰。

相關焦點

  • 百家姓:張王李趙劉的朋友注意了,請領取你的姓氏圖騰和故事
    張王李趙遍地劉……下面我們看一下王大有先生設計的這套百家姓《姓氏圖騰》,有助於我們理解100個大姓氏的文化源流。01 張氏張姓為全球華人十大姓氏之一,現有人數居百家姓氏第三位。王大有先生設計的這個王姓圖騰有點複雜,他認為王是遠古三苗之一的柯約耶勞的族稱。王姓圖騰由天齊建木和蓋天圖組成,王姓氏族與張氏類似,是觀察天文曆法文明的氏族之一。
  • 百家姓:周吳黃楊陳的朋友注意了,請領取你的姓氏圖騰
    【摘要】姓氏是我國古代氏族部落倫理系統的綱領,百家姓多出自上古八大姓氏「姬、姜、姒、嬴、妘、媯、姚、妊」,源於「天、地、人」的自然崇拜、故土情節和名人效應。中文之美,在於音、形、意的完美結合,百家姓每一個姓氏的起源,幾乎都有以封國為姓、以官職為姓、以名人為姓等情況,而追尋姓氏起源,當以中文漢字的本意為基礎,兼顧人口遷徙史和姓氏圖騰,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TOP10姓氏圖騰的文化藝術之美:
  • 百家姓圖騰:你的姓氏圖騰長什麼樣,你知道嗎?
    圖騰,記載神靈的載體。成物皆有靈,故萬物皆有圖騰。源遠流長的中華姓氏,亦各有自己的圖騰。在此整理百家姓的圖騰,以供各位參考。說明:通常百家姓指大約360多個姓氏,此處因篇幅的限制,只展示人數最多的一百個姓氏。先上一張圖,諸位猜猜這是哪個姓氏的圖騰?這個姓氏還是比較好猜的,畢竟百家姓中帶田字的並不多見。
  • 百家姓圖騰:你的姓氏圖騰長什麼樣,你知道嗎?
    圖騰,記載神靈的載體。  萬物皆有靈,故萬物皆有圖騰。  源遠流長的中華姓氏,亦各有自己的圖騰。  在此整理百家姓的圖騰,以供各位參考。  說明:通常百家姓指大約360多個姓氏,此處因篇幅的限制,只展示人數最多的一百個姓氏。  先上一張圖,諸位猜猜這是哪個姓氏的圖騰?
  • 你的姓氏長啥樣?姓氏圖騰,首次公開!(附:百家姓圖騰)
    假如有人問你,貴姓何來?你該如何回答?姓原先是當作一個族(部落)的族號,所有同部族的人共同享有一個姓。圖騰是群體的標誌,旨在區分群體,用來做氏族的徽號或標誌。那麼這些姓氏圖騰都長啥樣呢?以動、植物為主的姓氏圖騰用動物、植物作為姓氏圖騰是最多的。古人把它們當作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
  • 每個中國姓氏,都有專屬的圖騰,看看你的姓氏「保護神」長啥樣?
    除了詩詞文化,我們還有其他不同種類的文化,同樣彰顯著我們歷史的厚重,比如姓氏文化。提到姓氏,這是和每個中國人都息息相關的事,中國姓氏文化也是世界上流傳最為古老的文化之一,不同於現在大家知道的百家姓,其實中國歷史上,姓氏曾多達上萬種。
  • 你的守護神是什麼:姓氏圖騰,氏族希望,關於你的姓氏圖騰
    華夏傳承泱泱五千年,傳統文化刻在每一個華夏兒女骨子裡,氏族圖騰是每個家族的信仰,百家姓姓氏大都有各自的圖騰淵源。今天讓我們繼續找一找,各自姓氏的圖騰都是什麼吧!趙趙姓在百家姓裡排首位。據傳趙是少昊族的一支伯趙氏的族稱。趙氏圖騰由巨人、玄鳥組成。「肖」在甲骨文中表現形式是鳳凰玄鳥(一說是燕子)的象形,而現在的「趙」是後來的簡體字。據說因為秦(贏)姓的祖先受封於伯趙氏的舊地,他曾為周幽王駕車有功,賜地在趙。
  • 文博會:臺灣設計師創作百家姓圖騰受追捧
    【解說】(百家姓圖騰剪輯畫面)  眼前這一幅幅平鋪在牆面上的圖片既不是中國古老的象形文字,也不是前衛的現代派藝術,而是由來自臺灣設計師王金順設計的百家姓圖騰。在第六屆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開幕的第一天,臺灣文創精品館的百家姓圖騰展區就吸引了許多參觀者的目光。
  • 略談中國姓氏文化遺產、圖騰與傳承
    文:袁義達為傳承中華文化、助力姓氏申遺,中華姓氏申遺大會組委會、福建省開閩姓氏文化研究院、重慶百家姓文化交流協會、廈門市姓氏源流研究會和福建省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生態文明發展委員會將於2020年5月23日-25日在廈門舉辦「2020中華姓氏圖騰文化論壇暨中華姓氏家文化藝術展」。
  • 一張姓氏分布圖,讓你知道你的祖籍和祖上的圖騰
    《百家姓》只是中國所有姓氏一個統稱,意指多。其實中國一共有4、500個姓氏,只是有很多人的姓氏非常稀少,甚至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姓氏的來源已久,從上古時期的母系社會,就已經有了姓氏這一說,正是由於原始部族大多都是女子統治,所以姓氏的偏旁幾乎都是帶有「女」字的。三皇五帝、包括秦始皇,他們的姓氏都是帶有「女」字偏旁的。
  • 圖騰大全,金庸筆下三大冷僻姓氏,是虛構的還是百家姓中的
    什麼是百家姓《百家姓》圖騰大全,你的姓氏是哪個有趣的圖騰呢?如果你在這裡找不到你姓氏的圖騰,我想把圖騰全集送給你。這些文化藝術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不僅細節豐富多彩,而且在後人的不斷完善中更具時代性和創新性,如著名的百家姓、古詩詞、對聯等。
  • 《百家姓》代表了姓氏大全嗎?難道中國真的只有100個姓氏?
    《百家姓》成文於北宋初期,至於的作者是誰,很難考究,據說是錢塘人士。《百家姓》主要是採用四言體,並通過以押韻的形式,對姓氏進行了一個排序。那麼《百姓家》開篇的第一句就是「趙錢孫李」,但「趙錢孫李」這四大姓氏在宋朝的人口並不是最多,那麼為什麼會排在首位呢?難道《百家姓》也就只有100個姓氏,所以才叫做《百家姓》嗎?
  • 每個姓氏都對應一種的圖騰,你的專屬圖騰什麼樣子?
    每個姓氏都對應一種的圖騰,你的專屬圖騰什麼樣子?文/在下董賊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著數不勝數的姓氏,而在原始社會中,每一個姓氏都有自己獨特的圖騰,下面小編就帶大家看看各個姓氏的圖騰以及意義,看看有沒有專屬你自己的圖騰吧。圖騰主要起源於中國原始社會,在當時人們經常將某種動物、植物或者非生物等當作自己的祖先或者自己家族的保護神。
  • 天朝百家姓圖騰大全 快來找你的姓氏
    大家都知道中國百家姓,但是每個姓氏的淵源你都知道嗎?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一段形成的歷史,絕不是憑空想像說叫就叫的。中國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每一種姓都包含其獨特的、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每一種姓都有其代表人物,沒有貧、高、低、富、貴、賤之分。
  • 這十大姓氏的圖騰,有你的家族姓氏嗎?快來看看
    早在三皇時期,我國就已經出現姓氏,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和沉澱,形成了我國特有的姓氏文化。《百家姓》據統計,共收錄1381個姓氏。而這些姓氏,都代表著一個宗族。
  • 每個姓氏都有獨特的圖騰,你姓什麼?自己的姓氏圖騰是什麼樣子?
    每個姓氏都有獨特的圖騰,你姓什麼?自己的姓氏圖騰是什麼樣子?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形式,那麼大家了解自己的姓氏嗎?而今天這個故事與我們的姓氏有關,姓氏是我們國家從古一直流傳到現在的,就像我們的漢字一樣,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財富。並且剛開始的時候,在我國古代的字都比較偏向於象形文字,看上去很像一個圖騰,不過很有歷史意義,不僅僅漢字有圖騰,其實我們的姓氏也有獨特的圖騰,接下來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們吧!看看你們能夠找到自己的姓氏不能。
  • 古老的百家姓氏圖騰,每一個都好美,你的姓氏圖騰是哪樣?
    您貴姓,祖上姓氏圖騰啥樣呢?假如有人問你,貴姓何來?你該如何回答?姓原先是當作一個族(部落)的族號,所有同部族的人共同享有一個姓。圖騰是群體的標誌,旨在區分群體,用來做氏族的徽號或標誌。那麼這些姓氏圖騰都長啥樣呢?以動、植物為主的姓氏圖騰用動物、植物作為姓氏圖騰是最多的。古人把它們當作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相信它們不僅不會傷害自己,而且還能保護自己,並且能獲得它們的超人的力量,勇氣和技能。人們便以尊敬的態度對它們。
  • 每個中國姓氏,都有專屬的圖騰,看看你的姓氏「保護神」長啥樣?
    除了詩詞文化,我們還有其他不同種類的文化,同樣彰顯著我們歷史的厚重,比如姓氏文化。提到姓氏,這是和每個中國人都息息相關的事,中國姓氏文化也是世界上流傳最為古老的文化之一,不同於現在大家知道的百家姓,其實中國歷史上,姓氏曾多達上萬種。其實後來很多姓氏流失,至今也有5000多種,可以說是非常驚人的一個數字了。
  • 古老的姓氏圖騰一覽表,查查你的是什麼?
    ,或許你的遭遇並不孤單您貴姓,祖上姓氏圖騰啥樣呢?假如有人問你,貴姓何來?你該如何回答?姓原先是當作一個族(部落)的族號,所有同部族的人共同享有一個姓。圖騰是群體的標誌,旨在區分群體,用來做氏族的徽號或標誌。那麼這些姓氏圖騰都長啥樣呢?
  • 中國前八大姓氏圖騰,每一個都超美,有你的姓氏嗎?
    很多人都知曉百家姓的前八大姓氏,很多人的姓也因為是排行前八大姓氏中而倍感榮耀,但是很多人卻不知,在遠古時代,這八大姓氏都是有部落圖騰的,下面,來讓我們走進歷史的軌道中,去重新了解這八大姓氏的圖騰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