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發現兩個黑洞爭食一顆恆星景象,發生在26億光年外

2020-12-11 騰訊網

憑藉無與倫比的強大引力,黑洞在宇宙中可謂是橫行無忌,凡是它所遇到的天體,都難逃被吞噬的命運,即便是大如恆星也是如此。

據央廣網等媒體報導,以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的舒新文教授帶隊的一個天文觀測研究小組。在遙遠的宇宙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黑洞一起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被認為是人類首次觀測到雙黑洞「爭食」一顆恆星的奇觀。相關研究論文已經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該研究小組通過分析來自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和上海天文臺等的衛星觀測數據,在一個距離我們約26億光年的星系中發現了雙黑洞吞噬恆星的證據。

相對而言,宇宙中比較多見的是單一黑洞吞噬恆星的現象,這在銀河系中就已經發現很多起,而且較小質量的揮動的發現幾乎都與這種現象有關,這是因為黑洞本身並不發光,而且它不但不發光,還會吸收來自其他天體的光線,可謂是宇宙空間中的「隱身者」,但是當它靠近恆星等天體的時候,會將它們的物質吸收過來,甚至使得恆星等天體圍繞黑洞運行或者相互繞行,在大部分情況下,科學家們就是憑藉黑洞的引力對其他天體造成的影響來判斷黑洞的存在的。

不過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黑洞的周圍也是可以發光的,比如在黑洞吸食恆星物質的時候,在黑洞的周圍就會形成吸積盤,這個時候在黑洞的視界範圍之外的吸積盤部分就會變得非常明亮,黑洞的形狀就可以被我們看到了。

舒新文教授的研究團隊發現的雙黑洞都因為吸食恆星而出現了吸積盤,兩個黑洞強大的引力使得物質急速地從恆星上剝離,預估這顆恆星很快就會被這兩個黑洞分食掉,恆星的物質一部分在吸積盤上轉化成中微子和光等電磁波向四周傳播,但絕大部分都會進入黑洞裡面,成為黑洞的一部分。

這也是天文學家界迄今為止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舒新文認為這種黑洞系統的探測和研究對揭露宇宙中最早期巨型黑洞的成長機制、宇宙引力波現象的產生和變化規律都有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

《央廣網》官方帳號11月29日文章《雙黑洞吞噬恆星!《安徽師大科研團隊發現罕見天文現象》

相關焦點

  • 26億光年外的潮汐破壞事件:兩顆黑洞吞噬掉一顆恆星
    基於人類現在的認知,黑洞可以說是宇宙中最強大最恐怖的吞噬怪獸,其巨大的引力能吞噬包括光線在內的一切靠近它的物質。而就在最近,來自我國的一個科研團隊在一個距離我們地球26億光年的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 迄今最近距離圍觀一顆恆星被黑洞撕成「義大利麵條」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2日消息,天文學家通過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觀測到,在2.15億光年外的波江座螺旋星系中,一顆恆星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這是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看到的距離最近的恆星「臨終」燃燒過程。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12日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 一顆恆星被黑洞撕成「義大利麵條」
    宇宙中一個黑洞享用了一頓豐盛的「義大利麵條」。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2日消息,天文學家通過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觀測到,在2.15億光年外的波江座螺旋星系中,一顆恆星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這是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看到的距離最近的恆星「臨終」燃燒過程。
  • 距地球29000光年外,一顆活的恆星正在流浪,未來會飛出銀河系
    令科學家迷惑不解的是,S5-HVS1和普通的超高速星截然不同,它是一顆A型恆星,質量大約為太陽的2.35倍,僅有5億年的歷史,內部還在進行氫聚變,可以稱得上一顆「活」的恆星。質量約是太陽的2.35倍,這說明這顆恆星的壽命雖然無法達到太陽的100億年左右,但是達到數十億年的壽命還是沒有問題的,而它現在才只有5億歲,已經成為了一顆超高速恆星,開始了它的流浪之旅,因此這樣的恆星沒有意外情況,未來大概率會離開銀河系。
  • 3.9億光年外,一個黑洞發生爆炸,噴發物相當於15個銀河系
    【ALENG 自媒體】2月28日早間自媒體專稿,科學家發現遙遠宇宙中的一個黑洞發生了爆炸,爆炸噴發的物質,相當於15個銀河系的規模,堪稱史詩級的宇宙奇觀。據美國宇航局官方網站報導,這個3.9億光年之外的黑洞,位於蛇夫座星系團的中心,根據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歐洲XMM-牛頓太空望遠鏡觀測的數據,這個黑洞在短時間內噴發的物質,大約相當於銀河系全部物質的15倍,是迄今為止,天文觀測歷史上發現的最大規模的爆炸,比此前該記錄保持者的規模還要大5倍。
  • 真正的黑洞長什麼樣?1400萬光年外的「噴泉」顛覆科學家的看法
    Funny趣發現/訊真正的黑洞長什麼樣?1400萬光年外的「噴泉」顛覆科學家的認知說到黑洞,想必大家最直觀的印象就是「黑」、「吞噬一切」,確實,作為一個連光都不放過的獵手,它依靠強大的引力橫掃一切,將「引力」這個四大基本力中最弱小的力發揮得淋漓盡致(要知道,在地球上,一塊直徑1cm的小磁鐵可以毫不費力地吸起一枚別針,而別針的重量(引力)卻是由一顆直徑
  • 三十載磨一劍,首次觀測到恆星繞黑洞的進動
    正文譯自:https://www.eso.org/public/news/eso2006/史瓦西進動的藝術想像圖 (Credit:ESO/L.Calçada)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 VLT)進行的觀測首次揭示出,一顆圍繞銀河系中心處超大質量黑洞轉動的恆星,正如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預測的那樣運動。
  • 中國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
    中國日報11月29日電(記者 朱立新)近日,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教授舒新文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
  • 什麼是黑洞?黑洞能吞噬太陽系嗎?科學家給出不一樣的解釋
    一個恆星質量的黑洞,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數十倍,可能在大質量恆星坍塌後的幾秒鐘內形成。這些相對較小的黑洞也可以通過被稱為中子星的兩顆緻密恆星殘骸的合併而形成,中子星也可以與黑洞合併形成更大的黑洞,或者兩個黑洞可以碰撞,像這樣的合併也會很快形成黑洞,並在時空中產生漣漪,稱為引力波。
  • 太陽「死亡」時是什麼景象?科學家900光年外找到答案
    但是就像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一樣,雖然高出了無數個數量級,太陽作為一顆恆星依然也會面臨死亡。得益於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太陽大約是在45~50億年前誕生於一團星雲之中,此時的太陽正值壯年,它大概還有45億年的壽命。在約45億年後,太陽將經歷短暫的紅巨星階段走向滅亡。
  • 撞向地球的黑洞!來自6000光年外的威脅!
    導讀: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它無時無刻不在吞噬各種物質,一旦被黑洞「盯上」,幾乎所有的天體都難逃厄運!而最近,科學家發現,銀河系中心的巨型黑洞可能正在吞噬地球!星系中心的巨型黑洞雖然科學家們無法通過光學儀器發現黑洞的存在,但卻可以通過黑洞與周圍物質之間的作用來發現黑洞!
  • 安徽師大科研團隊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
    中新網合肥11月28日電 (吳蘭 王夢曉 楊穆龍)記者28日從安徽師範大學獲悉,該校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與合作者近日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據介紹,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該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主要合作者包括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廣州大學、上海天文臺、中山大學以及北京大學的科研人員。
  • 科學家聲稱拍到首張黑洞照片 距離地球2億光年遠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10日報導,天文學家將一個神秘的太空物體命名為「AT2018cow」,他們可能捕捉到第一張誕生在2億光年之外的黑洞的照片。天文學家說,它可能是中子星也可能是黑洞,但還不清楚是哪一個。2018年6月17日,夏威夷的一架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這一神秘的亮光。它類似於超新星,一顆質量巨大的恆星在生命周期結束時突然爆炸,導致黑洞或中子星的形成。研究人員還檢查了cow的化學成分,發現了氫和氦的明顯證據,排除了產生引力波的緻密物體合併的模型。
  • 回望2019:那些關於黑洞的7大科學發現
    首張黑洞照片公布2019年4月,人類歷史上首張黑洞照片被公諸於世,這個質量超大的黑洞位於處女座a中心的M87,距離太陽系大約為5300萬光年。根據科學家的初步估算,這個黑洞的質量約為太陽的64億倍,體積約為太陽的680萬倍左右,大到幾乎無法想像。
  • 2020 年十大黑洞發現:諾貝爾物理學獎表彰黑洞發現
    LIGO-Virgo 引力波天文臺已經貢獻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發現。但是,在今年 5 月份,LIGO-Virgo 合作團隊宣布,發現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大質量黑洞碰撞。這兩個黑洞的質量分別為 85 倍太陽質量和 66 倍太陽質量,碰撞併合為一個 142 倍太陽質量的黑洞。除了打破原有記錄之外,這項發現也是處於所謂的中等質量黑洞 「禁區」範圍內的第一個發現。
  • 巨大又貪婪:回顧2019年度之最——7個金屬的黑洞發現
    這是一個對黑洞來說非常重要的年份。隨著地球上的人們擁有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張黑洞照片,這些令人迷惑的怪獸終於在4月份顯示出了真面目。天文學家們使用事件視界望遠鏡最終為黑洞的存在提供了實物證據。位於M87星系,這一質量比太陽大65億倍的黑洞展示了它閃光的,紅色且發熱的壯觀景象。
  • 一顆比母恆星大7倍的巨行星被科學家首次發現,可能為第二代生命...
    最近科學家首次在一顆白矮星周圍發現了一個完整的世界,這意味著其實在母恆星死亡之後,繞其公轉的行星不受劇烈影響而存活下來。 我們之前講過白矮星是中等大小的恆星,在燃盡所有燃料退去外部包層後,剩下的一個地球大小的冷卻的核,我們的太陽在膨脹成紅巨星以後,最終也將逐漸變成一顆白矮星。
  • 70光年之外的地方,一個奇怪的黑洞被發現,它究竟是什麼?
    2019年4月10日,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問世,這個黑洞來自於距離地球5500萬年之外的地方,它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它位於M87星系的中心,它的質量約為太陽的65億倍。除了超大質量黑洞之外,宇宙中還存在著其它類型的黑洞。
  • 什麼是恆星級黑洞?中國科學家的這次新發現,具有哪些重大意義?
    黑洞與星體一樣,也分為很多種,比方說巨型黑洞、超大黑洞和我們今天的主角——恆星級黑洞。什麼是恆星級黑洞呢?簡單來說,就是宇宙中一顆大質量的恆星(至少是太陽的20倍大)在經過紅巨星階段和超新星爆發後,引力坍縮成為的一個黑洞。我們都知道,黑洞本身並不發光,所以,科學家一般在尋找恆星級黑洞的時候 ,都是通過伽馬射線暴來確認它可能存在的區域。
  • 宇宙中最亮的黑洞,亮度超2萬銀河系,吃的還最多,每天一個恆星
    天文觀測已發現宇宙中有兩種黑洞,即恆星級黑洞和星系級黑洞,恆星級黑洞都是由恆星發生引力坍縮事件形成的黑洞,質量通常在太陽的3~1000倍之間,而星系級黑洞則被認為產生於宇宙之初,是由宇宙大爆炸之後,區域物質極為密集的地方,直接坍縮形成的,這樣的黑洞質量較大,至少在太陽質量的萬倍以上,甚至可達太陽質量的數百億倍,迄今為止科學家們發現的質量最大的黑洞為Ton618,質量為太陽的660億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