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印度這塊古老的土地又發生了令國際社會大跌眼鏡的事。議員住宅被扔炸彈、政黨工作人員被刺、至少一人死亡、1800多人被捕、總理莫迪的訪問推遲……印度南部喀拉拉邦近日爆發了一系列暴力抗議活動,抗議的導火索則是兩名女性打破傳統禁忌,進入印度教薩巴裡馬拉神廟。
依法挑戰「禁區」
地方政府「力挺」
元旦當天,一向在社會改革中走在前面的印度喀拉拉邦,有超過500萬女性組成630公裡長的「人鏈」,呼籲男女平權。這樣的行動發生在喀拉拉邦並不奇怪,該邦在印度以社會進步運動著稱,包括教育、醫療等諸多領域都比其他地區發展要好得多,在女孩就學、廢除童婚、禁止因嫁妝問題迫害新娘等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在此背景下,喀拉拉的經濟發展一直名列前茅,左翼政黨人氣也高。
1月2日清晨,兩名40多歲的成年女性在警察護衛下,進入了喀拉拉邦的印度教薩巴裡馬拉神廟,拉開了這場神權與人權之爭的帷幕。按照傳統觀念,10歲至50歲女性不得進入這座神廟朝覲,原因是這一年齡段女性有經期,會「玷汙」神廟。這一傳統禁忌1991年獲得喀拉拉邦高等法院支持。然而,印度最高法院2018年9月裁定,各年齡段女性都可以進入薩巴裡馬拉神廟,一些女性繼而多次試圖依法挑戰「禁區」,但遭到保守派信徒阻止。
這兩名女性兩周前試圖進入薩巴裡馬拉神廟未果。她們2日凌晨再次「闖關」,最終成功。視頻畫面顯示,她們蒙著頭罩,低著頭,快步走入神廟,沒有遇到阻攔。喀拉拉邦首席部長維賈揚證實,兩名女性進入神廟且獲得警方保護,「警方當然要保護任何想在神廟參拜的人」。喀拉拉邦由左翼政黨執政,邦政府支持最高法院允許所有女性進入神廟的裁決。警方在這兩名女性住所外安排警力,保護她們的安全。
印度是世界上宗教氣氛最濃厚的國家之一,也是宗教最多元化的國家,而佔絕對統治地位的則是印度教。在印度當代歷史進程中,傳統習俗不但繼續頑強存在,而且進一步和現代政黨政治結合,經常演變成政客的工具。2002年發生在古傑拉特邦震驚世界的羅摩神廟慘案就是一例,在當時執政的人民黨的默許乃至暗示下,佔優勢的印度教民眾對穆斯林進行了慘烈的追殺,這一切都是在維護印度教神廟之神聖的名義下進行的。
本次發生在喀拉拉邦的事件則是在男女平權的旗號下進行的,矛頭直指神廟延續千年的傳統習俗,本質仍然是當代印度在現代化進程中無法避免的陣痛,即人權原則與傳統習俗的博弈。根據印度的現實,同樣無法避免的恐怕還有政治操作,因為神權和人權的博弈,最終仍然是人與人的博弈。
莫迪公開表態
挑起敏感話題
喀拉拉邦執政的左翼政府對女性進神廟的無保留支持遭到總理莫迪的強烈批評,莫迪認為,尊重傳統是印度本屆政府的宗旨,並不認同最高法院的裁決,更不能贊同喀拉拉邦政府的行為。
莫迪的表態並不令人意外,但他選擇的時機比較耐人尋味。今年議會大選的時間表即將宣布,而人民黨前一陣在數個邦的地方選舉中連連失利,各界對莫迪在大選中有無勝算產生嚴重懷疑,在此背景下,莫迪高調批評喀拉拉邦政府,確實有挑起敏感話題的意圖。
印度中央政府為神廟傳統禁忌站臺,立即引發了社會動亂。首先喀拉拉邦首府大批民眾上街示威,抗議邦政府與神廟傳統作對的做法,神廟更順勢關門,理由是要重新進行「淨化」,更激起了保守人士的憤怒,也激起大批女性走上街頭維護得到最高法院裁決的合法權利。
平心而論,莫迪總理所領導的人民黨政府在男女平權問題上並不是做得很差,在他的內閣中,女性出任閣員是歷屆政府最多的,目前外長和防長都是女性。但在喀拉拉神廟事件中,莫迪想要動員的是底層民眾對其繼續執政的支持。政敵國大黨也深諳莫迪的套路,同樣表示喀拉拉邦政府的做法欠妥,傳統需要得到尊重。顯然,這兩大政黨都已經意識到,和就在眼前的選舉相比,其他似乎都要讓位。
與人民黨的民粹主義色彩不同,國大黨一向以平權和民主為號召,但國大黨也在選戰中把動員草根底層視為關鍵,這決定了它在神廟事件中必須要照顧底層民眾的感受,而大部分草根民眾似乎並不贊同破壞傳統。至於主要政黨如此不顧廣大女性的權利、特別是女權主義者的感受,反映了印度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仍然任重而道遠。
政黨對政治的過度操弄將使社會付出代價,從長遠來看,印度女性的平權意識已經覺醒,一再通過各種事件提出她們的訴求。例如新德裡發生公交車強姦事件後,印度社會和政界出現了不少奇葩言論。公交車強姦案的一名罪犯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女孩更應該為強姦案負責。」印度中央調查局局長蘭吉特·辛哈說:「如果你無法阻止強姦,倒不如享受它。」一名高級警官建議女性晚上不要出門,並隨身攜帶胡椒粉,以免被強姦。針對這些不當言論,印度民眾舉行了大規模抗議,控訴文化傳統中的男權霸凌現象。
兩黨揣摩民心
須防弄巧成拙
憲法規定印度實行政教分離,保護宗教信仰,但不允許宗教幹政,這合乎印度國情,但在政治實踐中卻不容易把握。
莫迪領導的人民黨政府在經濟上奉行自由主義,積極改革開放,但在政治上卻比較右傾保守,強調堅持印度傳統文化。人民黨領導人在公眾場合一般都穿著民族服裝,從來不穿西服,體現了該黨所重視的價值,這種傳統不容挑戰的態度也體現在這次神廟事件中。人民黨以維護傳統為其核心價值之一,但如果操作過頭,與現代潮流太背道而馳,也可能弄巧成拙。
隨著今年議會大選逐漸臨近,印度各派勢力都躍躍欲試,人民黨能否再造2014年神話,取得壓倒性勝利,是莫迪及該黨關注的頭號大事。喀拉拉神廟事件爆發後,各界需要重估民心的取向。從表面上看,莫迪的立場和當代印度的世俗取向是背道而馳的,而且得罪廣大女性似乎也不會有利於選票,但老謀深算的莫迪對印度社會有著深刻的理解,在某個敏感問題上適時亮出保守立場,對廣大草根底層民眾依然有著巨大的號召力和吸引力,這正是他要和國大黨一較高下的關鍵領域,而他的表態反過來又迫使國大黨也公開批評在喀拉拉執政的左翼政黨。這輪較量看來國大黨是失分的,廣大女性特別是女權主義者可能更厭惡國大黨的虛偽和兩面性。
努力擺脫傳統枷鎖的印度在現代化道路上一路行來多有坎坷,和其他南亞國家相比,印度的進程有一定的標誌性意義。政客如果要「火中取慄」操弄宗教議題,只會加深社會分裂,使國家面臨更大的危機。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次神廟事件將引領印度社會進行新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