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好故事|父親的古巴家書是傳家寶

2020-12-24 騰訊網

【編者按:「灣區好故事」是由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設立的,敘述大灣區普通人的閃光點、分享親歷者的感想、留存建設者的記憶、記錄大灣區建設宏偉徵途、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凝聚正能量的專題欄目。伴隨粵港澳大灣區的不斷發展,大灣區承載著每一位參與其中的人的夢想,這裡充滿著機遇,每一位在灣區生活的人都是灣區發展成就的實踐者、見證者。】

我父親叫黃寶世(1898-1975),是臺山四九鎮上朗永隆村(黃泥頭)人。1925年去古巴謀生,在那裡50年。他把整個青春和生命獻給了古巴,獻給了祖國親人,留下了一個令人唏噓的故事,一段永遠的鄉愁。

在那個沒有電話,沒有電子郵箱,沒有微信的年代,我和媽媽全靠書信與遠在地球另一邊的父親聯繫。父親的家書像一座燈塔,指引著我的人生航程,讓我健康成長不迷路。他的家書又是銀信,給我們寄來僑匯贍養妻兒,接濟親友。這些家書是我的傳家寶,同時已成為社會的精神財富。

永隆村 2020

黃寶世 1950

從家鄉到古巴

我父親出生於一個私塾先生家庭。他有五個兄弟姐妹。家裡窮,他只讀過三年書,十四五歲就要挑著兩個竹籮,穿村過鄉賣日用品,賺錢幫補家用。

我們永隆村就在五十墟口。以前新寧鐵路的火車就在村邊經過、停站。不經不覺,這位小「貨郎」出落得一表人才,村裡人都說他靚仔。他勤力又老實,人見人愛。18歲那年,被五十墟一家藥材鋪老闆相中,招去做夥計。白天,他撿藥、曬藥、搗藥、煎藥、送藥,勤手勤腳;夜晚,店門上留一個活動小窗口,他睡在窗口下等人來買藥,一叫即醒。他頭腦靈活,待人誠懇,服務周到,得到顧客的讚賞。他勤讀醫書,撿藥時細心認字,記帳則用心練毛筆字,很快熟識了業務,字也寫得漂亮。20歲出頭,就當上了掌柜(經理)。

1930年代建成的五十墟河南街 2005

27歲那年,村裡一位同齡人約他去古巴謀生。臺山僑鄉有一首民謠:「家裡貧窮去阿灣(古巴)」。這時黃寶世掌柜不算太窮,但為了追求更美好生活,懷著對西洋文明的嚮往,他心動了。出洋這個事情得到美國歸僑嶽父的支持。借了一些盤纏,坐了三個月的船,到了地球另一邊的古巴。

在古巴,他定居大沙華(Sagua la Grande大薩瓜)。像許多旅古華僑一樣,他多添了一個西班牙文名字:Fernando Wong(菲蘭度黃)。

從打工仔到店主

初時,黃寶世做理髮匠,其後當西班牙人的管家。他是個善於學習的人,在西人僱主家學會了西班牙文。幾年後,就實現了由打工仔向雜貨鋪店主的轉身。

華僑在古巴開店,受到法律政策的限制多多,賺錢很不容易。西人周末不開店,華僑卻一周開足七天,起早摸黑,省吃儉用,把點點滴滴積聚下來的銀兩寄回家鄉,我爸也不例外。他為人疏爽,他的「沙瓜珍珠」和「黃記」雜貨店常常成了救濟失業華僑鄉親的「收容站」。一些失業者來投靠他,傍飲傍食,無所事事,就上街溜達,買回了一大堆餸菜,但又懶動手。我爸好相與,反而要洗菜整餸煮飯侍候他們,但他毫無怨言。

黃寶世的古巴雜貨店 1950

大沙華是古巴中部的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廣府華僑聚居的福地。從契約華工時期起,就有很多廣東人在這裡謀生。到20世紀初,自由移民高峰期,大沙華有華僑7400多人。四五十年代,還有3000多人,主要是四邑人(四邑民系是廣府民系下的一個分支族群,講粵語四邑話),臺山人居多。當年大沙華很旺,華僑店鋪林立。雜貨店、酒店、餐館、工廠等華人中小企業100多家。粵劇戲院四家,跟首都哈瓦那唐人街一樣多。華僑善於經營,服務好,深受當地人歡迎,為促進了當地經濟繁榮、豐富城市居民生活作出了貢獻,父親的商店也是其中之一。二戰期間,古巴華僑為中國抗日捐款240萬美元,在拉美各國中最多。父親是僑領,一定會帶頭捐款,但捐了多少,他從來不說。他經商這麼多年,向當地政府交了多少稅,為當地社會做了多少公益,他在家書中一直隻字不提。但市民記得他的好,2014年我和家屬前去尋訪父親商店舊址時,當地的長者們讚不絕口,說他對當地人很好,小孩子到他商店買糖果,他不記帳,不追數。

大沙華長者稱讚黃寶世品德高尚

中華會館主席

大沙華中華會館是一個著名度很高的華人社團。古巴中華總會館是古巴華僑社團組織中的最高機構,曾經統領140多個社團,它成立於1893年。而大沙華中華會館比它早13年,建立於1880年,是古巴第一個中華會館,也是拉丁美洲最早的一個中華會館。

黃寶世擔任這個會館的主席,大約從1940年代開始。他在多次連選連任之後曾經讓賢,但後來又連選連任,直到1975年在任上去世。

以前的僑領到卡斯楚革命、古巴政權易幟時,一般都要下臺。而他卻繼續做「二朝元老」,直至1975年在任上去世,成為終身主席,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無黨無派,德高望重,服務精神好,又中西文兼通,善於與古巴官員和當地居民打交道,樂意結交古巴朋友……

當地人說菲蘭度黃是個高尚的人。古巴不少華僑都內外有家,而他一直沒有加入古巴籍,沒有娶古巴老婆,也沒有同居的女朋友。他以會館為家,一心一意為僑胞服務。

爸爸到了晚年,思家心切,落葉歸根願望強烈。我多方奔走,弄齊所需公證文件寄去古巴,保證擔負起贍養責任,希望他儘快回國團聚,但他遲遲沒回來。當時老華僑的商鋪在古巴「國有化運動」中被沒了,沒錢買機票,中國的貨船去古巴,有船員的空床位,就讓老僑免費搭船回來。老僑多,大家都歸家心切,所以要在中華總會館登記排隊輪候。我望眼欲穿,焦急萬分。石板潭村的黃傳丁先生回到廣州,我問他,我爸爸為什麼不回來。他說,你爸是僑領,條件好,排隊優先。但他總是說自己身體好,讓別人先走。

大沙華中華會館2014

顧家男人好爸爸

我父親是個顧家的男人。他這麼遠水路冒險出洋,一輩子艱苦奮鬥,勤勞創業,都是為了賺點錢寄回家,讓妻子少吃苦,兒子多讀書成人成才,照顧兄弟姐妹和親戚朋友。而他自己,卻克勤克儉,從未想過怎樣好好享受一下。1937年她回鄉起屋,1958年又寄錢回來在廣州置業,不但解決了我們的住房問題,不用再去租屋住,而且讓子孫享受庇蔭,安居樂業。古巴革命後,1960年開始搞國有化運動,華僑失去生活來源。爸爸的商店1968年被沒收,他只靠微薄的退休金勉強餬口。在這麼艱難困苦的環境下,他還是千方百計寄錢,幫助我和母親、妻兒度過了三年經濟困難的歲月,而且讓我讀完大學。我畢業出來當中學老師了,有工資了,他還惦念我收入低,繼續給我寄錢。晚年,他手裡只剩下1000元,不知最後如何收場了,依然僑匯不斷。我後來能成為教授,要感恩他的教育培養。我的兒女能出碩士、博士、科學家,都離不開他創造的家庭條件和傳統家風。

父親愛家鄉,熱心公益。他參加大隆洞、清湖陂水利建設的股份等收據,我現在還保存著。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黃寶世就是這樣一個無私奉獻的好丈夫,好爸爸,好爺爺。

忠骨獻給了古巴

在古巴中華總會館的廳堂上,高掛著一幅首七言詩:「問祖索裔遠中華,轉宗生根哈瓦那。麗島山水哺吾輩,忠骨豈不獻古巴。」

黃寶世愛祖國,也愛古巴,他對古巴的貢獻,不止在商業上,他還是中華文化的傳播者。他把自己掌握的中醫藥知識,種菜種果的技術,粵菜烹調的技術,都一一傳授給古巴朋友。他跟我媽媽說過,大沙華當地人原來怕魚骨,不怎麼愛吃魚,就是因為他和華僑吃魚,而且把廣式清蒸魚和油炸魚塊做得味道鮮美,當地人才學會了吃魚。

培養了一個革命者,是父親對古巴的最大貢獻。而這,也許是連他自己也沒想到的,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

大沙華有一個西裔人家,常來店裡買油鹽醬醋。父親得知這個家庭中只有母親丫也(Yeya)獨力帶著五個孩子,生活相當窮困,便常施以援手。後來還把丫也的長子塔蒂(Tati)認作契仔。塔蒂與我同齡,三四歲起跟隨我父親生活,達16年之久。塔蒂學生時代課餘時間就在我父親店裡幫點忙。1957年左右,他投身卡斯楚領導的革命。1958年1月26日,已經看到革命勝利曙光的塔蒂,卻在與舊警察的槍戰中犧牲,成為烈士。當時他只有20歲。

塔蒂離家前在黃寶世商店門外與義父和朋友留影 1957

黃寶世的義子、古巴革命烈士塔蒂

先父旅居古巴50年,艱苦奮鬥,勤勞創業,身後卻沒有留下分文資產。他去古巴後只回來過一次,那是1937年。生下我才幾個月,即因日本侵略戰火逼近而又匆匆離鄉返回古巴。他想不到抗日戰爭一打就是八年。臨別時,他對妻子和襁褓中的兒子說,我再去古巴做十年八年生意,賺了錢就回來養雞,學西人那樣科學養雞;去瓶身山(家鄉的一座山)挖金,工程師說那裡的金礦快成熟了……可是,二戰勝利他沒回來——當時生意熱火朝天,他放不下;卡斯楚革命後,回不來了,他沒有錢,又把老僑免費乘搭中國貨船的機會讓給了別人。以致最終客死他鄉,留下永久的遺憾。

古巴親人講述黃寶世故事

父親的身後入住大沙華公墓。那裡本來有中華會館的墓地,但沒有華僑之後管理不善。黃寶世的契仔的細佬(弟弟)尤西比奧也在雜貨店工作過,他把黃寶世的墳墓遷到自己家族的墓地。後來他知道我們要去拜祭,臨終前還帶病加做了一塊水磨石墓碑。他的兒子赫爾尼斯現在是古巴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2018年我們在哈瓦那見面時,他講述我父親當年照顧他們一家的故事,說要設法回報我們,三代人的異國親情令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家書何止抵萬金

父親遠隔天涯,我和父親的聯繫全靠手寫書信。父親的家書又是銀信,不但傳遞濃濃的親情和家國情懷,還密切關愛妻子兒孫和親戚朋友的生活。特別是我由讀書、結婚、工作到生兒育女的整個成長過程,都給予思想的指導、僑匯的支持。他的家書言簡意賅,視野廣闊,對於當地的生活環境和世情時局也有精闢的描述和獨到的分析。古人說「家書抵萬金」,我父親這些珍貴家書是他留給子孫後代和社會的一筆巨大精神財富,價值更無可估量!它是我們黃家的傳家寶。

黃寶世家書

2006年,我把保存下來的40多封父親家書整理出來,並以它為基礎史料,寫成歷史文獻著作《古巴華僑家書故事》。後又補充了大量史料,於2011年、2016年推出長篇紀實文學《鴻雁飛越加勒比——古巴華僑家書紀事》新版。這兩本書因為「娓娓道出一個跨國移民家庭幾代人的百年繁衍與發展,活現了一部真實的私人生活史和古巴當代華僑史」,獲得了學術著作獎和華僑華人文學獎,在國內外讀者和學術界引起熱烈的反響。中國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媒體為它插上翅膀,飛得更遠。這本書的西班牙語譯本,將於2021年在西班牙出版,把中國故事傳到西方。

近幾年,我們黃家後人陸續前往古巴為祖先掃墓,探親訪友,追尋華人的蹤跡。現在,古巴老僑所剩已經不夠百人了,古巴華僑歷史亟待搶救。我作為一個僑屬,有責任把古巴華僑的輝煌和苦難記錄下來。通過學術研究,參加國際交流,以書文會友,我結交了越來越多的古巴和拉美朋友,希望為增進中國和古巴人民的友誼出點力。(作者/黃卓才)

黃寶世後人多次訪問古巴,在國內外廣結拉美友朋,努力搭建民間文化交流的橋梁

本文系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焦點

  • 曬曬傳家寶·傳承好家風(鍾管篇)| 一件舊物,飽含老一輩的辛勤努力
    曬曬傳家寶·傳承好家風(鍾管篇)| 一件舊物,飽含老一輩的辛勤努力 2020-04-08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2年間的兩岸家書寫了什麼故事?
    「一封封往來兩岸的家書,真實而生動的記載了兩岸民眾之間流淌於血液、血濃於水的親情故事,是分離的人們寄託思念的載體。」12月8日,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收到一組珍貴的家書,家書書寫的是臺灣老人陳蘭鳳和福建浦城胞弟之間的手足情深。
  • 你知道家書的故事嗎?林蔭下我為你講述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革命戰爭年代,一封家書承載著兒子對母親的思念,丈夫對妻子的愛戀,父親對孩子的眷戀,承載著家國大義,寄託著民族希望。如今硝煙散盡,但先輩們的紅色家書,不應被歲月湮沒,它們是老一輩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留給我們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
  • 家書抵萬金
    「親愛的爸爸,自從您選擇奔赴前線後,已有很久沒回過家了……我非常想您,想和您一起討論奧數題,一起看電視,一起做遊戲……」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營山縣小學生羅婧文寫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父親的一封家書。危難時刻,一封家書,用最樸實的方式,表達出一個小女孩對父親的愛,更展現出平凡人的無私奉獻。
  • 中國家書故事|1990我準備好遇見你
    中國家書故事 | 1990我準備好遇見你07:52來自別再說懂我大家好,我是姜涵真,來自南京大學。南京的天氣漸漸冷下來,在把短袖換成衛衣的時候,我終於等到了之前拜託母親幫我找的舊時的家書。剛剛打電話給母親說要找家書時,她很驚訝,問我怎麼突然想起這種古老的東西,我大概地向她解釋了緣由,說我們想要尋找、保存與傳承家書和家書傳統,並將它們撰寫成一個個故事。母親聽了只說會儘量找,但不能保證,因為距離上次與人寫信實在是過去太久了。
  • 清明家書寄哀思:女兒上戰場,戎馬一生的父親春節寫信發動員令
    △郭濟民寫給女兒的家屬△郭濟民都說父親的愛是山、是水,是博大、剛強而嚴肅的。今天,時值清明前夕,重溫1979年1月28日春節團圓之夜,一位戎馬一生的老父親、老革命軍人與女兒的家書,這樣的愛更是燃情紙上。家書的作者叫郭濟民,是一位老共產黨員。
  • 家書紙短,親情綿長,這又是多少父親的心裡話——
    ,廣泛發動全市各級領導幹部給家人書寫廉潔家書,先後收到家書252篇。近日,單位開展「樹清廉家風·建最美家庭」廉潔家書徵集活動,要求給家人寫一封廉潔家書,老爸給你來信,這封信既是完成工作任務,更是父親想說的心裡話,希望你能夠認真閱讀。
  • 這個傳家寶前世今生的故事會給你答案!
    滿滿都是回憶,今天和粵姐姐一起來看看她家與風櫃的故事。風櫃的前世今生文|莫敏玲我家有一個傳家寶,大家不用去猜想了,可不是什麼金銀珠寶,那只是一個擺設——木製農用風櫃模型。這個普通的農具,卻成為我家的傳家寶,這不得不從一個至真至情的故事說起。解放前,爺爺奶奶朝起晚歸面朝黃土背朝天在農田上勞作,但仍然食不果腹。有天晚上,奶奶夢到自己手裡捧著一個風櫃,黃澄澄的稻穀就這樣不停地從風櫃裡流出來,堆滿了糧倉,堆滿了院子,最後奶奶竟然在夢中哈哈哈笑醒了。
  • 嚴要求、重責任、懂知足,楊靖宇後代家書中的紅色傳承
    編者按家書抵萬金。一封家書,一份真摯情感,一段家國情懷。
  • 東北大學姑娘寫給戰「疫」一線父親的家書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劉玉)東北大學理學院2019級學生丁雅慧的父親丁長春,在武漢急需醫療馳援的關鍵時刻,第一時間奔赴抗疫一線。丁雅慧最大的心願,便是國家早日戰勝疫情,父親平安歸來。
  • 《中國童話》:臺灣媽媽的傳家寶 孩子的好故事
    30年後,這套臺灣媽媽的「傳家寶」終於有了大陸簡體版,傳到了更多媽媽手中。「我們自己搜腸刮肚給孩子講故事,最後卻發現,記憶中的故事怎麼都是西方的?難道中國沒有足夠的好故事?還是這些故事都消失了?」 「謹將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送給中國新生一代的孩童。」出版前言中寫。作家白先勇盛讚它「影響了整一代的臺灣人,尤其是兒童教育」。迄今為止,這套書已再版27次,發行30餘萬本,滋養了臺灣從70後到00後一批又一批孩童。30年後,這套臺灣媽媽的「傳家寶」終於有了大陸簡體版,傳到了更多媽媽手中。
  • 江蘇揚州:一個個老物件、傳家寶的故事講述"中華好家風"
    如茅震宇在《背包帶》中寫道:「七十六歲的父親,親自動手把孫子的被單、被套、衣服疊放在一起,然後一裹一折,就把毛毯綑紮成一個整齊的背包,打出了一個方方正正的井字。」  對於作者父親來說,這根背包帶曾是他的生活和學習用品,也是行進的導向和生命的保障。
  • 《歌唱祖國》原始手稿《傳家寶裡的新中國》將播
    據悉,《傳家寶裡的新中國》是山東廣播電視臺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推出的全國首檔大型融媒體故事秀,將於10月2日起每天21:20在山東衛視及各大網絡平臺播出。用心靈譜寫《歌唱祖國》 用「傳家寶」講述家國故事「致敬,民族的脊梁!」「這首歌傳唱度太高了」「用心靈譜寫的歌唱祖國!」
  • 64封家書:華僑飛鷹丁壽康的航空救國故事(圖)
    64封家書:華僑飛鷹丁壽康的航空救國故事(圖)
  • 曬曬傳家寶·傳承好家風(雷甸篇)| 代代相傳的不止是物件,還有……
    為進一步傳承優秀家風文化,使全社會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風,以好家風帶動社會民風、促黨風政風,2019年11月,縣婦聯聯合縣紀委、縣文明辦啟動了「曬曬傳家寶·傳承好家風」家風宣傳活動,邀請全縣廣大家庭曬出「傳家寶」,講述「傳家寶」的家風故事和其承載的家風內涵。就讓我們一起來圍觀「傳家寶」,聽聽它們的家風「故事」吧!
  • 瀟湘家書|抗疫護士長給父親的生日祝福
    湘雅三醫院支援武漢同濟醫院醫療隊的護士長劉豔就是這樣一位默默奉獻的白衣天使,今天是她父親的七十大壽,她不能回來給父親祝壽,也不能在隔離病房裡視頻通話,她特地提前寫好了一封家書,寄給家鄉的父親。劉豔在武漢防疫一線寫給父親的70歲生日親愛的爸爸:今天是您七十歲生日,我在武漢同濟醫院的隔離病房裡祝您生日快樂,健康長壽! 這次隨同湘雅三醫院援助醫療隊出徵武漢,一直沒有告訴您,主要是怕您為我擔心。
  • 《傳家寶裡的新中國》10月2日開播 97式軍裝「見證」香港回歸
    》「傳家寶」展示活動和媒體看片會。山東衛視《傳家寶裡的新中國》這檔「讓人看樣片就熱淚盈眶的」節目揭開神秘面紗。據了解,《傳家寶裡的新中國》的節目形式是,每期節目中有一到兩位「持寶人」,攜帶承載新中國革命和建設歷程故事的「傳家寶」,講述傳家寶背後的奮鬥故事。
  • 暖暖環遊世界巴西428傳家寶的故事S級高分攻略
    暖暖環遊世界巴西428傳家寶的故事S級高分攻略帶給大家,暖暖環遊世界巴西地圖開放了,那麼暖暖環遊世界428傳家寶的故事這一關平民玩家怎麼搭配才能獲得高分那?下面一起來看看暖暖環遊世界巴西428傳家寶的故事4w高分S級通關攻略吧。
  • 冬至恰逢父親生日,湖南援非女醫生家書訴衷腸
    兒時的孫爽和父親。(作者供圖)編者按:孫爽,湖南省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目前正在辛巴威哈拉雷執行醫療援外任務。2020年12月21日是冬至,恰逢孫爽父親的生日,遠在非洲的她寫了一封家書給父親。敬愛的父親大人:今早的雨來得額外利落,這會已經打溼了操場上晾曬的被子,狂奔也救不回一星半點乾燥,雨霧已經籠罩。在南半球的版圖裡,想像不到癸卯年家鄉土地上的天氣和氣息。農曆那一年的12月21日是冬月初六,而今天您的生日恰好是冬至。
  • 曬曬傳家寶 · 傳承好家風(新市篇)| 一件物什,承載著幾代人的精神
    為進一步傳承優秀家風文化,使全社會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風,以好家風帶動社會民風、促黨風政風,2019年11月,縣婦聯聯合縣紀委、縣文明辦啟動了「曬曬傳家寶·傳承好家風」家風宣傳活動,邀請全縣廣大家庭曬出「傳家寶」,講述「傳家寶」的家風故事和其承載的家風內涵。這個四月,就讓我們一起來圍觀「傳家寶」,聽聽它們的家風「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