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7日電 首屆中國非洲研究年會和中國非洲研究院第五屆大使講壇於12月5日在北京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國亞非學會、中國非洲研究院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非洲研究中心聯合舉辦。活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首屆中國非洲研究年會開幕式及中國非洲研究院第五屆大使講壇,第二個階段為研討會,第三階段為閉幕式。
外交部非洲司司長、中非合作論壇後續行動委員會秘書長吳鵬在中國非洲研究院第五屆大使講壇上發表「非洲形勢和中非關係」主旨演講。中國亞非學會副會長、中國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李新烽主持了開幕式及大使講壇。中國亞非學會前會長、首任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劉貴今,中國亞非學會會長張宏明,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非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前駐厄利垂亞和盧安達大使舒展,中國非洲研究院副院長郭紅、王林聰,中國亞非學會其他領導,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相關院校和機構近300名專家學者等參加了此次活動。
圖為吳鵬作主旨演講 圖片由中國非洲研究院提供
吳鵬在作主旨演講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將對今後相當長時間內的國際關係產生影響。從當前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形勢來看,疫情下的非洲政治總體保持穩定,但也面臨動蕩明顯上升的局面。非洲國家的抗疫表現明顯好於外界預期,也好於很多歐美國家,表現在雖然非洲醫療體系薄弱,醫療資源匱乏,但並未出現大面積人道主義危機、公共醫療資源擠兌和枯竭的情況。不僅非洲國家的疫情死亡率低於世界平均水平,治癒率也高於平均水平。
吳鵬指出,從經濟形勢來看,非洲國家經濟陷入25年以來的首次衰退,但下降幅度小於歐美國家,這與非洲經濟與世界產業鏈的連結不夠緊密相關。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相對少於其他與世界產業鏈深度結合的國家。但另一方面,非洲國家聯合自強,致力於實現一體化的努力和勢頭一直在上升。
吳鵬認為,在中非關係方面,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國積極開展抗疫外交,通過元首外交引領對非工作。中非雙方將團結一致,克服困難,繼續積極穩步推進中非關係建設。他表示,2021年的工作重點將圍繞預計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會議等展開,希望非洲研究的專家學者深入非洲實地調查研究,夯實非洲研究基礎,為外交工作提供參考。
圖為李新烽主持開幕式圖片由中國非洲研究院提供
研討會共分六個分論壇進行,其中兩個為非洲研究青年論壇。研討會主題是「新冠疫情下的非洲形勢及走勢」,相關議題為非洲國際關係的變化與新特點、中非共建「一帶一路」與減貧合作和新時代的中國非洲研究。
圖為王林聰主持閉幕式 圖片由中國非洲研究院提供
閉幕式由中國非洲研究院副院長王林聰主持。中國亞非學會會長張宏明,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非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前駐厄利垂亞和盧安達大使舒展,以及李新烽先後在閉幕式上作總結髮言。
張宏明在作總結髮言時代表主辦方對參加會議的專家學者表達了感謝。他說,與會專家學者認真研討非洲形勢和中非關係,就許多相關問題提出了建設性意見,這是研討會最大的成果。研討會參加人數眾多,表明中國的非洲研究隊伍在不斷壯大,尤其是一些青年才俊已經成為中國非洲研究的有生力量,這有利於中國非洲研究的可持續性發展。
舒展在作總結髮言時表示,看到這麼多的人研究非洲問題,尤其是近20年非洲研究發展迅速,年輕人到非洲去深入了解非洲實際,中國未來的非洲研究可期。他還指出,中國的非洲研究還是要更多地關注非洲本身的問題,否則容易造成中非關係研究無的放矢。要做到換位思考,學會理解非洲和尊重非洲,「以我為主」和「先入為主」都行不通。
李新烽在作總結髮言時重點介紹了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以來所做的工作。他指出,中國的非洲研究屬於全中國的相關專家學者,需要學界共同努力。中國非洲研究院將充分發揮交流平臺、人才高地和傳播窗口的作用,與大家一起共同推動中國非洲研究事業的發展。
(責編:張信鳳、楊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