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縣:蘋果「圓了」果農致富夢

2020-12-24 網易新聞

  28萬畝種植面積,超過6億元產值,2萬多戶果農人均收入超5000元—

近段時間,對吉縣東城鄉太和村村民馮三緒來說,心情太好了,因為他家的蘋果以每公斤7.1元的價格被果商訂購,能收入近20萬元。

在被稱為「蘋果之鄉」的吉縣,像馮三緒這樣心中充滿喜悅和甜蜜的果農有數萬人。今年,該縣的蘋果長勢特別好,價格也比往年高得多,紅豔豔的蘋果掛滿枝頭,豐收在望,果農自然難掩心中的歡喜。

果業是吉縣第一支柱產業,也是吉縣富民特色產業,28萬畝的種植面積,2萬多戶果農,超過6億元的產值,果農人均超5000元的收入,讓吉縣蘋果成為名符其實的「致富果」,也讓吉縣千家萬戶圓了致富夢。

好產業需要好思路。近年來,吉縣縣委、縣政府在果業生產上提出「蘋果提質升級」戰略決策和「規模化發展、有機化生產、品牌化營銷、產業化開發」的發展思路,在蘋果生產上推行了減密間伐、果園上水、有機化生產三項「革命性」措施。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提質升級」戰略已取得明顯效果。

吉縣果樹研究所所長竇興華說,10多年前,吉縣蘋果樹栽植大都按(3×4)米進行,這樣一畝地約可以種植55棵樹,樹齡到了15年以上後,樹密、枝密,果樹之間爭水爭肥爭陽光,授粉也差,造成營養不良,果個小,紅度不夠,整體質量差,與市場需要的果個大、著色好、果型端莊的標準格格不入,影響到價格和效益。

市場逼迫吉縣果業必須走減密間伐這條路,為此,縣果業中心聘請專家巡迴8個鄉鎮,對果農進行了技術培訓和動員。東城鄉社堤村是該縣最早推行減密間伐的村子,該村村民劉章順是村裡最早運用這一技術的果農。

減密間伐僅一年時間,就讓劉章順嘗到甜頭。他家5畝果園,原來有220株樹,因為樹太密,結的果子個頭小,該成熟時還紅不了,果商們不喜歡他的蘋果,每年為銷路發愁。去年冬季減密間伐了110株樹,樹減了一半,今年果個大、著色好,樹體、樹枝強壯,葉面肥厚,蘋果的品質一下子提高了,每公斤7.6元的價格被果商搶購,5畝地能收入10萬元,收入增加了一倍。劉章順喜滋滋地對記者說:「減密間伐後,今年的蘋果品質好多了,你看這明年的花芽多壯實,肯定有好收成。」

與劉章順一樣,全縣推廣應用減密間伐技術的2000餘戶果農,也都受益於這一技術,蘋果品相好,賣價高,收入自然增加了。

對於今年吉昌鎮蘭古莊村果農陳建民來說,讓他高興的是今年蘋果個頭特別大,一個蘋果有七八兩重,有的甚至超過一斤。蘋果能長這麼大,一方面雨水足,另一方面,是春天乾旱時給果園澆足了水。和陳建民一樣,蘭古莊村2000多畝果園都實現了水進果園,可以隨時隨地澆水。

吉縣的果園全處於旱地,靠天吃飯,遇到雨水充足的年份,蘋果個頭大、質量好,賣價高,果農最盼的是果園能澆上水。要打破果園缺水的瓶頸,關鍵是興修水利設施。吉縣原有果園節水灌溉工程15處,覆蓋果園3.5萬畝,其中有效灌溉面積僅1.6萬畝,遠遠滿足不了果園的需求。按照果業服務中心制定的果業發展三年規劃,在沿黃河的東城、柏山寺等四個鄉鎮,建設6處提黃灌溉工程,覆蓋果園14.2畝;在中部的吉昌、車城等鄉鎮,建設14處小型提黃引水工程,新增和改善果園節水灌溉面積8.6萬畝,在東部屯裡鎮,以開發利用地下水和天然水源為主,建設2處機井配套與閘壩蓄水工程,發展節水灌溉3000畝。

同時,在水源不足區域,建立旱井19500眼,水池176座,補充灌溉4.83萬畝,實現果園灌溉全覆蓋。今年,該縣完成吉昌鎮勒馬垣、東城鄉社堤—太和垣、中垛垣三大垣面1.7萬畝果園水利設施,安裝滴灌、滲灌、微噴等進園節水措施。縣果業中心主任丁春耕說,今年蘋果長勢好,與果園能澆上水關係很大。

眼下,有機食品最受消費者青睞,有機蘋果也成為水果市場的高端產品,樸實卻不失精明的吉縣人,也把目光瞄準有機蘋果。為了推廣這項技術,縣裡先後出臺了四項扶持措施:開展有機蘋果生產技術普及,邀請專家教授對有機蘋果示範園的3000餘家農戶,進行全方位的生產技能培訓;投資190萬元,給冰雹易發區的250畝果園搭建了防雹網;投資1700萬元,配套建立了蘋果質量監測綜合服務中心,保證有機蘋果質量達標;推進蘋果保險業務,給全縣16000畝蘋果籤訂了種植保險。

  本報記者 靳淑琴 通訊員 陳健翔

本文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蘋果專列」帶出山區果農致富夢
    「蘋果專列」帶出山區果農致富夢 2020-12-13 19:33:32 瞿宏倫 攝   中新網貴州六盤水12月13日電 題:「蘋果專列」帶出山區果農致富夢  作者 瞿宏倫  「我家蘋果又大又甜,在火車上也是一種緣分,給你便宜點咯。」
  • 山西吉縣:蘋果產業助力縣域脫貧致富
    ,應該已經不算陌生,「吉縣蘋果」開始帶動吉縣貧困人口脫貧,應該說在2006年就已經開始顯露。蘋果已成吉縣11萬人民脫貧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目前,4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吉縣文城鄉柏樹村的葛宏偉,57歲。吉縣東城鄉柏東村的景建林,41歲。兩人相差16歲,來自不同鄉鎮、不同村莊,都是吉縣靠「紅蘋果」脫貧致富的典型代表。近日,記者對兩位吉縣的「明星農民」進行了專訪。
  • 吉縣蘋果文化藝術節啟幕
    文化藝術節在吉縣東城鄉蘋果小鎮開幕。「吉祥吉縣 吉地吉品」為主題打造的「蘋果+文化、蘋果+網際網路、蘋果+旅遊」三大特色共5類13項活動,涵蓋了「果鄉風韻 醉美吉州」開幕盛典、吉縣蘋果全國郵政推介會、吉縣蘋果及農副產品線上線下展銷會暨網紅評選活動、「蘋果名縣」對話交流峰會、招商引資洽談會、「百城萬人」吉縣蘋果品牌體驗活動、「蘋果盛宴」美食民俗體驗活動、全國書畫展評等系列活動。
  • 吉縣蘋果走進中央電視臺
    華夏經緯網 2019-01-30 11:30:23 訊:  「我從沒見過這麼好的蘋果。」央視著名主持人朱迅對吉縣蘋果給出了如此評價。1月9日,中央電視臺三套《幸福帳單》欄目在央視星光拍攝基地錄製,山西臨汾吉縣籍歌手、慈善企業家朱潮勇,吉縣蘋果北京銷售公司負責人郭小安和來自吉縣的一名果農帶著吉縣蘋果走進攝製基地,現場進行了宣傳推介。
  • 吉縣蘋果文化藝術節於10月15日隆重啟幕
    10月15日上午10時,2020年「春華秋實」文化旅遊系列活動——吉縣蘋果文化藝術節在吉縣東城鄉蘋果小鎮開幕。本次活動由中國果品流通協會、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中共吉縣縣委、吉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吉縣縣委宣傳部、吉縣文化和旅遊局、吉縣果業服務中心承辦。
  • 「中國夢·黃河情」與吉縣蘋果的一次「初戀」到田間讀懂這裡的甘甜
    果農趙志勇大哥樂呵呵地歡迎「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並切了新鮮的蘋果讓記者朋友們品嘗。「這是初戀的味道,過十幾天時間糖分充分釀化會更好吃。」趙松強介紹,吉縣還組織企業、農業合作社、果農開展電商營銷,到大城市建高端直銷窗口,效果很好,總體上供不應求。劉曉軍和竇興華向記者介紹蘋果剪枝技術。路鵬程/攝宜山則山,宜水則水,宜農則農。
  • 山西吉縣:「蘋果+旅遊」 走出致富新路子
    吉縣地處呂梁山南端、黃河岸邊,不僅擁有以著名的黃河壺口瀑布為代表的文化和旅遊資源,還有種植面積達28萬畝的蘋果園。吉縣還是全國生態建設示範縣,林木覆蓋率達52.9%。近年來,吉縣大力實施紅色蘋果、綠色生態、黃色瀑布「三色品牌」戰略,推動蘋果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蘋果+旅遊」的致富新路子,成功帶動2.3萬貧困人口脫貧摘帽。
  • 吉縣蘋果為什麼賣得快
    (吉縣果業服務中心供圖)地處黃河中遊東岸的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境內有聞名於世的黃河壺口瀑布,憑藉著地理位置優越,是全國蘋果最佳產區之一,有「蘋果之鄉」美譽。近年來,當地政府對外輸出了「觀壺口瀑布 品吉縣蘋果」的宣傳口號。
  • 與吉縣蘋果的一次「初戀」到田間讀懂這裡的甘甜
    果農趙智勇大哥樂呵呵地歡迎「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並切了新鮮的蘋果讓記者朋友們品嘗。「這是初戀的味道,過十幾天時間糖分充分釀化會更好吃。」目前吉縣蘋果面積穩定在28萬畝,總產量達到20餘萬噸,產值達到10億元。「吉縣的蘋果目前已暢銷全國,並遠銷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等國際市場,去年一家外貿企業就實現出口4300噸,創匯1000萬美元。」趙松強介紹,吉縣還組織企業、農業合作社、果農開展電商營銷,到大城市建高端直銷窗口,效果很好,總體上供不應求。
  • 吉縣:蘋果之鄉掀果園「革命」熱潮
    吉縣是名副其實的蘋果之鄉,蘋果產業已成為富民特色產業,到現在全縣蘋果面積已達到28萬畝,年產量18萬噸,產值8億元,農民人均果品收入6000餘元,蘋果已成為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來自於蘋果。
  • 「2019行走黃河」:探秘,吉縣蘋果的突圍密碼
    吉縣縣委書記崔紹民介紹,吉縣是國家農業部果樹專家評定的全國蘋果最佳優生區之一,種植蘋果擁有「六個最適宜」:36度的緯度帶;100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深厚的黃土土壤;10度左右的溫差;2400餘小時的光照時數;全年均為二級空氣品質。「六個最適宜」成就吉縣蘋果好看、好吃、好存「三好」特點。這裡,具備蘋果生長的優良先天條件。
  • 山西吉縣8000餘畝蘋果園實現「家政式」託管
    近年來,臨汾市吉縣摸索出「家政式」蘋果全生產鏈託管模式,統一從廠家購買農資直接對果農,統一農藥、肥水、技術指導、農機化作業,提高農業效率,中間沒有經銷商賺差價,降低果農成本,實現企農增收。  據了解,吉縣是全國蘋果優生區,蘋果種植面積已達28萬畝,年產22萬噸,產值10億餘元,逐漸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
  • 【守護母親河 建設幸福河】吉縣的蘋果為什麼賣得快?
    11月20日,甘肅日報社、甘肅新媒體集團「守護母親河 建設幸福河」沿黃採訪組來到吉縣,發現這裡的蘋果賣得快。「目前,各鄉鎮的蘋果銷售已經接近尾聲。」吉縣果業服務中心副主任馮冬梅告訴記者,針對今年蘋果銷售市場不暢的客觀形勢,當地及時選派蘋果產業發展協會代表到全國各地蘋果產區和營銷市場,調查了解產銷形勢、掌握第一手資料。
  • 八畝果園賣了22萬元,秦紅蘋果圓了果農致富夢
    我就認準了秦紅蘋果,開始宣傳,在今日頭條上發表一篇「品種就是爺」,引起好多果農的關注,電話、微信諮詢不停。 2019年8月31日,我們三個人驅車到陝西合陽,看到了一個五六十歲的婦女,種植了三十畝五年生沒有套袋的秦紅蘋果,畝產萬斤。隨行的趙老闆激動說:這就是我想要的蘋果,好看、好吃、好管!並勾起了我兒時記憶的好蘋果,是一個太完美的蘋果品種。
  • 2020年「春華秋實」文化旅遊系列活動——吉縣蘋果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10月15日開幕
    蘋果文化藝術節在吉縣東城鄉蘋果小鎮開幕。在15日至17日為期三天的活動中,將在吉縣東城鄉蘋果小鎮、柏山寺鄉西嶺村呈現以「吉祥吉縣 吉地吉品」為主題打造的「蘋果+文化、蘋果+網際網路、蘋果+旅遊」三大特色共5類13項活動,涵蓋了「果鄉風韻 醉美吉州」開幕盛典、吉縣蘋果全國郵政推介會、吉縣蘋果及農副產品線上線下展銷會暨網紅評選活動、「蘋果名縣」對話交流峰會、招商引資洽談會、「百城萬人」吉縣蘋果品牌體驗活動、「蘋果盛宴」美食民俗體驗活動、全國書畫展評等系列活動
  • 吉縣蘋果叫響中原大地
    吉縣蘋果作為山西省唯一一家登臺宣傳推介產品,這是吉縣2018年以來在北京、浙江、香港等地參加農產品產銷對接、亞洲果蔬展、蘋果交易博覽會等大型活動之後,又一次大型推介活動,此次活動使該縣特色優質農產品蘋果走出山村,走向市場,走進了千家萬戶,對助力該縣蘋果產業升級和鄉村振興戰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中國蘋果年會在吉縣召開
    華夏經緯網 2019-10-08 10:52:29 訊:  9月28日,由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吉縣縣委、縣政府主辦,吉縣果業服務中心、吉縣蘋果產業發展協會承辦的2019中國蘋果年會暨山西吉縣蘋果品牌發展高峰論壇召開。
  • 金融活水澆灌蘋果產業託起果農致富夢 煙臺農商銀行全方位服務...
    為儘快讓豐收的果實 「落袋為安」,煙臺農商銀行提前半個月啟動「蘋果季」服務,為各地來煙的果商準備好收購資金,及時地將果農們的賣果收入存入銀行,避免資金損失。「實際上蘋果季的服務貫穿全年,蘋果是牟平和福山部分地區的農業支柱產業。
  • 山西吉縣:紅綠黃三色交織成錦 引領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智慧果園架起影像監測和傳感器,地里舖設有地膜、防草布和防雹網……」作為一個擁有30多年種植蘋果經驗的老果農,馬連灘村村民張吉蘋高興地說。自從他所管轄的果園引進了先進設備,人輕鬆不說,蘋果品質也有了保障,一點也不愁賣。  近年來,吉縣在發展蘋果產業的同時,還實施封山育林、三北防護林等綠化工程,並與以壺口瀑布為主的旅遊資源進行融合。
  • 「中國夢·黃河情」萬裡黃河譜華章
    近日,記者跟隨「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歷時十天,行經山西、河南、山東三省,探黃河兩岸之新貌,感大河上下之巨變。黃河在吉縣不僅留下了壺口瀑布的壯景,還孕育了助力脫貧的「致富蘋果」。據吉縣東城鄉原副鄉長葛根朝介紹,吉縣蘋果遠近聞名,具有好看、好吃、好存的「三好」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