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行走黃河」:探秘,吉縣蘋果的突圍密碼

2020-12-24 人民看點新媒體

「觀壺口瀑布,品吉縣蘋果。」

過壺口,出陝入晉,不時出現的廣告詞分外顯眼;車行鄉間,路邊的蘋果樹漸次延展;縣城街頭,蘋果經銷商、收購站、加工廠不斷出現。

這一切,仿佛在無聲傾訴:這是一個蘋果城。

沒錯,這裡就是全國蘋果最佳優生區之一,榮獲過「中國蘋果之鄉」等多項殊榮,全縣經濟發展指標中蘋果產業達到「六個80%」以上的山西吉縣。

從早期的「吃個果子得『進口』」到現在產品出口歐美、走向世界,年均產值達到10億元,30多年間,吉縣蘋果已發生巨變。

奧秘何在?

行走在田間地頭,工廠車間,行走黃河採訪組在尋找答案。而隨著採訪的不斷深入,吉縣蘋果的突圍密碼已逐漸明晰:一張30年的果業藍圖徐徐展開,一竿子插到底的技術服務體系呈現眼前,一個全產業鏈條愈發清晰……

一張藍圖繪到底:認準的就得堅持!

見到陳萬森,是在他東城鄉社堤村的家中。

這個52歲的山西漢子如今一人在家種著果樹,兩個孩子都已結婚在城裡安了家,老伴也被接去長期照顧孫子。

雖是家裡唯一留守的那一個,老陳卻是幹勁十足,愣是一個人把8畝多果園管護得井井有條,「除去化肥、季節性請工等各項支出,一年能落下淨利潤4萬多元」。作為村裡最早享受蘋果紅利的那批人,老陳對蘋果飽含深情:「要不是一個人實在忙不開,還真想再多種些蘋果樹。」

可在1999年開始種蘋果樹時,老陳承受的壓力可不少,連參過軍、見多識廣的老父親也堅決不同意種樹,要求把土地各分一半。

當時,縣裡在村裡推廣種果樹,免費發放蘋果苗,幹部包村包點監督,要求路邊150米範圍內必須栽上,如果村民不願意,可以把地換到別處。可有些村民既不願意換地也不願意種樹。

「地裡種上蘋果樹,我們吃什麼?」不少人擔心。擔憂情有可原:當時,蘋果樹對大多數村民來說,還是新生事物,掛果至少需要三五年,市場前景也不確定……

村民們進行著「暗戰」:白上栽樹,晚上拔苗;把果園裡種上玉米、小麥,犁地時故意把果苗犁掉……

「政府推廣肯定沒錯」,老陳卻很是堅決,除了150米以內的地,還把150米外的地栽上了蘋果樹。

「如果錯了咋辦?」記者問。

「大家發財我發財,大家咋樣我咋樣,實在不成就把果子給孩子吃唄。」老陳風輕雲淡。

現實沒讓老陳失望。沒過幾年,果樹開始掛果,一棵樹的收入等於一畝地的小麥。

收入就是風向標。村民們開始在自家地上種起了蘋果苗。而在幾年前,陳萬森在果園裡間種花生綠豆等作物,還不斷有人跑來笑話:「這也是種莊稼」?此後,再沒上演。有的村民還跑過來向老陳取了起種樹經。

像這樣的故事,曾在吉縣多個鄉鎮上演。

吉縣東城鄉社堤村的一處新型蘋果品種試驗園。 行走黃河採訪組記者 姜峰攝

幾十年如一日,縣裡大面積推廣蘋果的底氣何來?

底氣源於實踐:早在1959年,吉縣就開始了引進試點階段,在原縣辦紅旗林場(現中垛鄉馬蓮灘村)創建了100畝蘋果園。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又陸續在現柏山寺鄉、中垛鄉、吉昌鎮等地創辦果園,獲得成功。上世紀八十年代,縣裡到山東、陝西洛川等蘋果產區考察調研,進一步了解了市場,明確了自身優勢。1992年,吉縣蘋果獲得「中國農博會蘋果類唯一金獎」,縣裡信心更足。

理論更是提供了助力。吉縣縣委書記崔紹民介紹,吉縣是國家農業部果樹專家評定的全國蘋果最佳優生區之一,種植蘋果擁有「六個最適宜」:36度的緯度帶;100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深厚的黃土土壤;10度左右的溫差;2400餘小時的光照時數;全年均為二級空氣品質。「六個最適宜」成就吉縣蘋果好看、好吃、好存「三好」特點。這裡,具備蘋果生長的優良先天條件。

上世紀80年代開始推廣蘋果種植以來,30多年間,吉縣歷任縣委、縣政府謀定「大栽蘋果樹」不放鬆,一任接著一任幹,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精的「三級跳」。

推廣吉縣蘋果,縣裡領導幾乎全是宣傳員。山西省直屬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毛益民曾任吉縣縣委書記多年。在不同場合,毛益民稱滔滔不絕講述他的四個蘋果理論:改變世界有四個蘋果,亞當、夏娃的蘋果創造了人類,牛頓的蘋果發現了萬有引力……第四個蘋果就是我們吉縣的蘋果,其以富含人體所需的7種胺基酸,為人們帶來健康、帶來幸福!這種詼諧幽默的方式讓很多人一下子記住了吉縣蘋果,銷售市場也不斷打開。

技術服務管到底:種樹就得標準化、精細化!

種了20年的果樹,陳萬森最近卻還「報了個班」,參加了縣果業中心組織的培訓。培訓的內容平淡無奇:冬季果樹如何施肥、剪枝等!

「你都種了20年了,還不會這個?」記者不解。

「種蘋果學問可大著呢!」陳萬森正襟危坐,「蘋果樹隨著樹齡增長,每個階段都會有新的問題出現。蘋果幼樹時,不會存在通風採光等問題;等果樹長大了,樹木會變密,如何修剪就得不斷學習!」

吉縣果業中心主任丁宏說,老樹的管理涉及三個辦法:僅僅是枝條太密,修剪即可;僅剩根系可用,就得移植新的枝條;如果根系都已損壞,就只能挖掉重栽。「另外,樹木一年四季的管理都不一樣!」

看來,不學還真是不行!

「縣裡成立了果樹研究所,專門指導種植技術,每個鄉都有技術站長,每個行政村有三個以上的技術員。」丁宏解釋道,縣裡每年都會對技術員做針對性培訓,技術員則直接給果農服務。老陳便是技術員之一,而他們的報酬全由縣裡負責,果農不用付費。

為了保證技術站長等不斷保持在技術前沿,吉縣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辦起了短期培訓。「每年兩期,每期十天,每組60人,讓技術站長等接受培訓,技術站長培訓歸來再培訓果農。」丁宏說。

果樹研究所也有一批專家,西北農大、山西農大、河北農大等校的多名教授都是縣裡的顧問。如今,在吉縣,「1個專家庫,8個技術組,80個指導隊」的技術指導體系已然成型。

吉縣近年來還制定了《蘋果標準化管理規程》《吉縣蘋果地方標準》,從疏花、疏果、套袋、施肥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管理。果業中心先後制定《吉縣精品蘋果生產管理年曆》《吉縣蘋果標準生產技術手冊》等,吉縣蘋果,正向科學化、標準化、精細化、有機化邁進。

價值鏈在延伸:應對同品競爭,不斷走向產業化、園區化!

洗淨、烘乾,一顆顆蘋果進入傳輸帶,走上分揀線,時隔幾秒,一臺全自動選果機已掌握清楚蘋果的色澤、糖度、內部有無破損、大小等指標,決定了它的去向。「色澤、糖度不達標、內部有破損的進入最末端等待處理,合格的再按大小區分,傳至不同區域,由工人們裝箱貼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這是吉縣超正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的蘋果自動化選果及生產車間,整個生產線耗費300多萬元,僅選果機就花費了小80萬,主要用於生產向泰國出口的蘋果。

工作人員正在裝箱準備出口的蘋果。 行走黃河採訪組記者 姜峰攝

2012年9月,超正果業與泰國成功進出口公司籤訂了1000噸蘋果的出口訂單。2012年11月,首批3888件、63噸蘋果通過三個海運貨櫃出口泰國。自此,吉縣徹底擺脫了依靠外地出口公司出口的歷史,在產業突圍中不斷向前。

如今,吉縣蘋果除了挺進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廣西、福建等國內一線城市果品市場,已開始出口到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歐美國家。

我國蘋果種植面積和產量已達世界一半左右,山東、陝西、甘肅等地也在積極發展蘋果產業。

同品競爭,如何領先?吉縣早就謀劃在前。

為了便於果商採購,在政府扶持下,40家果庫已經建立,年貯藏能力達到15萬噸,實現了季產年銷、均衡上市。「現在,廣東、福建、湖南、湖北等外地果商收完蘋果,就把果子存在我們果庫,需要時再隨時發貨。」丁宏介紹,每斤蘋果果商只需繳納二毛五即可,可一直存放至第二年的8月。這既為果商減少了在銷售地建庫的投資成本,也為吉縣本地帶來了不少收入。僅庫費一項,每年可達七千萬元。

根據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功能定位、產業現狀和生態環境條件,吉縣規劃還創建了以「一核、兩線、三區」為發展重點的現代產業園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目前園區內擁有果品深加工企業兩個,年產量6500噸,年銷售額5000萬元;果品包裝企業15個,年銷售額3500萬元。蘋果產業生產有基地、加工有企業、營銷有渠道的產業化發展格局已經形成,帶動餐飲、運輸、信息包裝等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九萬農民謀一果,七十二行興一業」的喜人局面。

吉縣縣長趙松強介紹,如今,全縣蘋果產業已實現了「五個80%」以上——80%以上的耕地種植的是蘋果,80%以上的行政村是蘋果專業村,80%以上的農民從事的是與蘋果相關的產業,80%以上的農民收入來自於蘋果,80%以上的貧困戶依靠蘋果實現了脫貧。

蘋果產業,已成為吉縣的特色產業、主導產業,農民的致富產業、支撐產業。

展望未來,崔紹民充滿期待:「我們將在四個統一上持續發力,統一工廠、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宣傳,讓吉縣蘋果更好助推全縣人民脫貧致富!」

相關焦點

  • 山西吉縣:「蘋果+旅遊」 走出致富新路子
    吉縣地處呂梁山南端、黃河岸邊,不僅擁有以著名的黃河壺口瀑布為代表的文化和旅遊資源,還有種植面積達28萬畝的蘋果園。吉縣還是全國生態建設示範縣,林木覆蓋率達52.9%。近年來,吉縣大力實施紅色蘋果、綠色生態、黃色瀑布「三色品牌」戰略,推動蘋果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蘋果+旅遊」的致富新路子,成功帶動2.3萬貧困人口脫貧摘帽。
  • 吉縣蘋果為什麼賣得快
    【守護母親河 建設幸福河——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媒體八省區採訪報導】吉縣蘋果為什麼賣得快有「蘋果之鄉」美譽的山西省吉縣,32萬畝耕地中有28萬畝種植蘋果樹,年產優質蘋果(吉縣果業服務中心供圖)地處黃河中遊東岸的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境內有聞名於世的黃河壺口瀑布,憑藉著地理位置優越,是全國蘋果最佳產區之一,有「蘋果之鄉」美譽。近年來,當地政府對外輸出了「觀壺口瀑布 品吉縣蘋果」的宣傳口號。
  • 「中國夢·黃河情」與吉縣蘋果的一次「初戀」到田間讀懂這裡的甘甜
    果農趙志勇大哥樂呵呵地歡迎「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並切了新鮮的蘋果讓記者朋友們品嘗。「這是初戀的味道,過十幾天時間糖分充分釀化會更好吃。」吉縣縣長趙松強向大家推薦吉縣蘋果。中國網記者江虹霖/攝呂梁山區、黃河岸邊,吉縣是農業大縣。
  • 中國蘋果年會在吉縣召開
    華夏經緯網 2019-10-08 10:52:29 訊:  9月28日,由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吉縣縣委、縣政府主辦,吉縣果業服務中心、吉縣蘋果產業發展協會承辦的2019中國蘋果年會暨山西吉縣蘋果品牌發展高峰論壇召開。
  • 【守護母親河 建設幸福河】吉縣的蘋果為什麼賣得快?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金鑫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金鑫 範海瑞地處黃河中遊東岸的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境內有聞名於世的黃河壺口瀑布,也有「蘋果之鄉」的美譽,憑藉著地理位置優越,是全國蘋果最佳優產區之一。近年來,當地政府對外輸出了「觀壺口瀑布 品吉縣蘋果」的宣傳口號。
  • 與吉縣蘋果的一次「初戀」到田間讀懂這裡的甘甜
    果農趙智勇大哥樂呵呵地歡迎「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採訪團,並切了新鮮的蘋果讓記者朋友們品嘗。「這是初戀的味道,過十幾天時間糖分充分釀化會更好吃。」呂梁山區、黃河岸邊,吉縣是農業大縣。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蘋果產業,因為緯度、海拔、土壤、溫差、光照、空氣條件都非常適宜蘋果生產,蘋果給這裡老百姓的甜頭一年比一年多。
  • 吉縣:蘋果「圓了」果農致富夢
    在被稱為「蘋果之鄉」的吉縣,像馮三緒這樣心中充滿喜悅和甜蜜的果農有數萬人。今年,該縣的蘋果長勢特別好,價格也比往年高得多,紅豔豔的蘋果掛滿枝頭,豐收在望,果農自然難掩心中的歡喜。果業是吉縣第一支柱產業,也是吉縣富民特色產業,28萬畝的種植面積,2萬多戶果農,超過6億元的產值,果農人均超5000元的收入,讓吉縣蘋果成為名符其實的「致富果」,也讓吉縣千家萬戶圓了致富夢。
  • 吉縣蘋果文化藝術節啟幕
    文化藝術節在吉縣東城鄉蘋果小鎮開幕。「吉祥吉縣 吉地吉品」為主題打造的「蘋果+文化、蘋果+網際網路、蘋果+旅遊」三大特色共5類13項活動,涵蓋了「果鄉風韻 醉美吉州」開幕盛典、吉縣蘋果全國郵政推介會、吉縣蘋果及農副產品線上線下展銷會暨網紅評選活動、「蘋果名縣」對話交流峰會、招商引資洽談會、「百城萬人」吉縣蘋果品牌體驗活動、「蘋果盛宴」美食民俗體驗活動、全國書畫展評等系列活動。
  • 2020年「春華秋實」文化旅遊系列活動——吉縣蘋果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10月15日開幕
    蘋果文化藝術節在吉縣東城鄉蘋果小鎮開幕。、吉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吉縣縣委宣傳部、吉縣文化和旅遊局、吉縣果業服務中心承辦。在15日至17日為期三天的活動中,將在吉縣東城鄉蘋果小鎮、柏山寺鄉西嶺村呈現以「吉祥吉縣 吉地吉品」為主題打造的「蘋果+文化、蘋果+網際網路、蘋果+旅遊」三大特色共5類13項活動,涵蓋了「果鄉風韻 醉美吉州」開幕盛典、吉縣蘋果全國郵政推介會、吉縣蘋果及農副產品線上線下展銷會暨網紅評選活動、「蘋果名縣」對話交流峰會、招商引資洽談會、「百城萬人」吉縣蘋果品牌體驗活動、「蘋果盛宴」美食民俗體驗活動、全國書畫展評等系列活動
  • NO.28|山西臨汾市吉縣景點、美食
    據嘉慶《一統志》,吉州以「城有青山」得名 吉縣位於黃河中遊東岸,山西省西南部,東接臨汾、蒲縣,西頻黃河與陝西省相望,南與鄉寧縣相連,北與大寧縣毗鄰。 吉縣三面環山,東高西低,海拔從1820米的高天山至450米的黃河畔,高差大。
  • 黃土高坡 治出黃河新面貌(人民眼·行走黃河(中))
    伐檀聲中,清流漸漸變濁,更名「黃河」。  「黃河寧,天下平。」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歷史也是一部治國史。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中遊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汙染治理。  行走黃河,記者一路目睹,「河」從中遊被滌染成「黃」,其易淤易決,源於黃土高原往往暴雨成洪。入黃泥沙的91%,就來自64萬平方公裡的黃土高原。
  • 山西吉縣:蘋果產業助力縣域脫貧致富
    ,應該已經不算陌生,「吉縣蘋果」開始帶動吉縣貧困人口脫貧,應該說在2006年就已經開始顯露。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吉縣蘋果從過去的產量5萬噸發展到至今的18萬噸,產值已從過去不足1億元發展到了9億元,從過去的16萬畝發展到如今的28萬畝,在「數字」上已發生明顯的「量變」到「質變」的變化。
  • 山西吉縣:紅綠黃三色交織成錦 引領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如今,紅色蘋果、綠色生態、黃色瀑布已成為領跑吉縣經濟發展的「三色品牌」,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  紅色蘋果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吉縣擁有「蘋果之鄉」的美譽,全縣蘋果面積穩定在28萬畝,年產量達20餘萬噸,產值達10億元,果農人均果品收入上萬元。
  • 吉縣:蘋果之鄉掀果園「革命」熱潮
    (原標題:吉縣:蘋果之鄉掀果園「革命」熱潮)
  • 旅遊收入再創新高 吉縣邁向國家級旅遊強縣
    黃河新聞網訊(記者薛飛通訊員王彥章)2012年黃金周,對吉縣旅遊業來說充滿了含金量。隨著臨吉高速公路的開通帶來的交通便利,以及國家對法定假日高速公路轎車通行費免費的政策利好,黃金周期間來壺口旅遊的遊客呈井噴式增長,達23萬人次,門票收入911萬元,社會綜合效益達2.73億元。
  • 氣勢恢宏的黃河壺口瀑布,探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夢幻一般!
    氣勢恢宏的黃河壺口瀑布,探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夢幻一般!隨著近年來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去旅行的自然也就多了,而近年來,人們都想觀摩到壺口瀑布洶湧澎湃的河水飛流直下,滾滾黃河水飛馳而下,水聲如雷聲,吸引了很多的遊客前來。
  • 山西省臨汾市的吉縣
    吉縣在哪裡?吉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臨汾市。吉縣縣政府位于吉昌鎮新華街15號。吉縣有哪些旅遊景點?旅遊推薦: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人祖山景區,克難坡景區。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位于吉縣壺口鎮。去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旅遊,可以入住吉縣壺口客棧。
  • 有著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國家AAAA級景區,盡在吉縣
    在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內就有很多風景名著。吉縣是隸屬於臨汾市,在山西省的西南面,地處於黃河中遊東岸,與呂梁的南端靠近,。它的北面與大寧縣臨近,東面靠近蒲縣和臨汾,南面和鄉寧縣相互連接,西邊可以隔著黃河與陝西省相互眺望。吉縣的三面都有山峰環繞著,一面面向於濱海,整體來看是屬於東高西低的一個形式。有五座山峰直接從境內穿過。從境內來看山峰起伏,地形、地貌都十分複雜。
  • 吉縣:「出口退稅辦理真便捷」
    ·思麥爾國際酒店